陳璇
【摘要】資產結構是企業資本在不同資產上的配置情況。優化資產結構不僅能保證企業的正常運作,還能提高盈利能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從資產的占用形態、占用期限、用途三個方面對資產結構類型進行了劃分,并分析了資產結構與企業績效之間的相關性。結論表明,增加實物資產、無形資產、收益性資產、保值性資產和支出性資產的比重,合理安排金融資產、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的比重,將有助于企業提高績效。
【關鍵詞】資產結構 企業績效 資產結構類型
一、引言
資本結構與資產結構是企業財務理論中的兩個重要內容。資本結構是企業籌資結果,反映資金來源;資產結構是企業對資源的配置情況。雖然資本結構與公司治理息息相關,但其主要是從融資角度進行分析,易忽視融資之后資金的運作情況。資產結構能更直接地作用于企業績效,優化資產結構有助于企業管理者合理安排資源,提高資產利用效率,提高企業經營績效。
二、相關文獻綜述
資產作為企業運作的源動力,如何對資產進行配置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其作用是我們不容忽視的問題。對資產結構和企業績效相關性的研究是解決此問題的關鍵。楊楠(2014)以創業板上市公司為樣本,分析了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發現償債能力、企業規模、企業成長性、資產擔保價值與資本結構之間呈顯著正相關,企業的盈利能力、營運能力與資本結構之間呈顯著負相關。張俊瑞、張健光(2012)研究了資產結構與資產效率、資產效率與企業價值之間的關系。發現在資產結構與資產效率、資產效率與企業價值之間存“倒U型”規律,但管理層持股比例與企業價值存在正U型關系。王鑫(2012)從公司資產結構及績效影響因素入手,分析上市公司資產結構對績效的影響,發現固定資產比率與企業績效呈顯著負相關關系,流動資產比率、貨幣資金比率、長期投資比率、應收賬款比率與企業績效顯著正相關。周艷(2009)通過對不同行業企業分析發現,優化資產結構是提高企業效益的有效途徑,對資產結構的管理應注意保持各項資產的合理比例及資產結構的整體合理性。目前的研究不完善的地方主要是對資產結構的分類較為單一,大多都是以資產流動性對資產進行分類,難以全面反映企業績效。
三、資產結構與企業績效相關性分析
要對資產結構進行更深入的研究,首先需要對資產進行合理分類,分析不同資產分類方式下的資產結構與企業績效的相關性。不同的劃分方式,不僅反應了企業對各屬性資產組合的側重,也能使得企業從更加全面的角度考察資產。資產常見的劃分方式主要是根據流動性進行劃分。這種方式較為單一,還有很多的分類標準,與之對應著各種不同類型的資產結構。張俊瑞,薛旺辰(2007)在研究資產結構的影響因素及模式中,從資產的占用形態、占用期限、用途、資本形態、數量習性、投資方向、產業結構七個方面對資產進行了分類,這一分類方法較為全面的考慮了企業經營內部和外部因素影響。本文將引用前三種主要劃分方式,對資產結構與企業績效的影響進行分析。
(一)資產結構分類描述
資產按占用形態劃分可分為有形資產與無形資產,有形資產包括實物資產和金融資產,這三種存在形態不同的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就是資產的占用形態結構。資產按占用期限劃分是指不同占用期限的資產在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如長期資產和短期資產。資產按用途劃分是指收益性資產、保值性資產和支出性資產所占總資產的比重。
(二)資產結構與企業績效相關性分析
1.實物資產、金融資產、無形資產與企業績效相關性。實物資產包括固定資產、原材料等生產經營所必須的資產,實物資產所占總資產的比重越大,越有利于生產經營,績效就越好。金融資產包括交易性金融資產、持有至到期投資、長期股權投資等,這些資產可以使資產保持較好的彈性和流動性,并具備一定的收益性,因此,一定條件下,提高金融資產比重有助于提高企業績效水平。但又因為該資產伴隨著一定風險,如果風險大于收益,容易對企業績效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可以推斷,金融資產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無形資產體現著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有助于提高經營效益。
2.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與企業績效相關性。流動資產的特點是流動性和周轉能力強,但獲利能力較弱。持有過多的流動資產,使得邊際收益會小于邊際成本,企業收益下降。合理的流動資產比例將有助于企業績效的提升。長期資產變現周期長、風險大、獲利多,在一定范圍內,長期資產所占比重越大,意味著企業的生產能力充足,績效越好。但是,長期資產占用資金較多,容易形成設備閑置、生產能力過剩等情況,抵減收益,影響績效。
3.收益性資產、保值性資產和支出性資產與企業績效相關性。如存貨、應收賬款等能為企業帶來直接收益的資產均為收益性資產。收益性資產的比重越高,企業績效越大。保值性資產是不能直接帶來收益的資產,支出性資產是計入費用的、不斷被消耗的資產。保值性資產和支出性資產所占比例越大,企業的收益越低。但是,并不是說要無限降低支出性資產,支出性資產的存在是為了保證企業的正常生產,只要增加支出性資產所帶來的收益低于其所帶來的費用,那就是有益的。因此,企業需要保持一定的保值性資產的和支出性資產來維持企業正常運作,同時加大對收益性資產的投入,從而提高績效。
四、結論
本文通過對資產結構的相關理論和文獻研究,對資產劃分依據進行了分析,并結合以前學者的研究成果,選擇了三種主要的資產劃分方法。在此基礎上,分析了企業結構與績效之間的相關性。結果表明,實物資產、無形資產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金融資產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倒U型關系;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在一定范圍內與企業績效正相關,超過該范圍則負相關;收益性資產、保值性資產和支出性資產與企業績效正相關。可見,相應地增加實物資產、無形資產、收益性資產、保值性資產和支出性資產所占總資產的比重,合理安排金融資產、流動資產和長期資產所占總資產的比重,將有助于企業提高績效。但由于不同行業情況不同,本文的結論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有待分行業進一步分析。
參考文獻
[1]楊楠.創業板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資本結構的影響因素分析[J].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03:136-143+164.
[2]張俊瑞,張健光,高杰,李金霖.資產結構、資產效率與企業價值[J].管理評論,2012,01:127-138.
[3]周艷.資產結構及其與企業效益關系研究[J].經濟研究導刊,2009,23:17-18.
[4]王鑫.資產結構對績效影響的實證研究[D].吉林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