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稅收關系中的權利主體,國家有權利依法征稅,而身為義務主體的納稅人,其在稅收關系中的義務就是依法納稅。然而納稅人不僅僅只是具有納稅的義務,其還具有相應的權利,但是到目前為止,我國在實際工作和理論界中關于納稅人的權利問題未給予高度重視。我國傳統的稅收觀念的理論基礎就是固定性、強制性、無償性,這也是將稅與非稅之間的重要區別標志。在本文以體現統一國家和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觀點,即國家提供公共產品的成本費用是稅收,為分析對象,對我國的稅收理論提出合理建議。
【關鍵詞】納稅人 權利 義務 國家稅收
近些年在社會上,關于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問題逐漸引起人們的高度關注。但是針對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的問題,我國還未出臺相關的法律規范。因此筆者就以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尤其是權利進行分析,并為我國出臺完善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提供有關建議。
一、納稅人權利與義務關系的特征
(一)國家是稅收法律關系的一方主體
由于在進行稅收征納的過程中,行使征稅職能的稅務機關代表的是國家,其一直是稅收法律關系中的固有主體,[1]因此可以說稅收法律關系中的一個固有主體是國家。而在稅收法律關系中另一個主體就是具有納稅義務的個人或者是單位。而在我國的民事法律當中,主體雙方不涉及國家,因此這就是稅收法律關系與其他法律關系不同之處。
(二)納稅人發生稅法規定的事件或者是行為是稅收法律關系產生的前提
在一般的民事法律當中,主體雙方的意愿是發生法律關系的重要因素,但是在稅收法律關系中則不是這樣。只要稅法規定的事件或者是行為,納稅人發生了,那么國家和納稅人之間就形成了稅收法律關系。征稅時征納雙方不能夠進行商議,不然就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且身為納稅這一義務,納稅人必須自己履行,不能夠進行讓渡。
二、稅務機關與納稅人權利和義務的內容
《稅收征收管理法》對納稅人和征稅機關的義務和權利進行了規定。
(一)納稅人的權利和義務
向稅務機關就納稅問題進行查詢;要求賠償稅務行政機關造成的損失以及對多繳納、多征收的稅款進行退還;行政訴訟、、行政復議可以依法申請;減免稅可以依法申請;延期交稅、延期申報都可以依法申請這些都是納稅人的權利。要接受納稅機關的納稅檢查和財務監督;滯納金、納稅款、罰款都要依法繳納;納稅資料要如實提供,納稅報表、會計報表要及時報送[2];依法辦理稅務登記;依法進行憑證、賬簿管理這些都是納稅人的義務。
(二)稅務機關的權利與義務
稅務檢控權、稅務檢查權、稅務處罰權、稅收征收權等都是稅務機關的主要權利。行政復議及時依法受理;對納稅人的合法權益進行維護,做到依法行政;國家稅收利益要維護,依法行使稅務管理權這些就是稅務機關的主要義務。
三、依法保護納稅人權益是完善納稅人權利與義務的重點
從上述納稅人和稅務機關之間的義務和權利來看,納稅人的義務與稅務機關的權利是相互的,納稅人的權利和稅務機關的義務是相互的。從我國的稅收工作的實際情況和稅收法律關系來看,依法保障納稅人的權利是完善納稅人權利義務的首要任務。
(一)納稅人和稅務機關之間的地位是不對等的
就目前我國的稅收法律關系而言,納稅人是要被稅務機關進行管理的。稅務機關處于優勢地位的主要原因是其代表了國家意志,代表國家進行征稅。并且稅務機關實施執法的時候依靠的還是政治權利,而相對于納稅人的權利而言,比如其申請減免稅,這也是要由稅務機關決定的。這樣一來,納稅人在地位上就比稅務機關要低,納稅人在稅務機關面前是一個弱者,弱者的權益往往容易被忽視。然而保護弱者是經濟法中的一項重要原則,[3]因此我們應該保護納稅人的權益。
(二)我國目前的實際情況來看,納稅人的權益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
我國的稅收觀念還是比較傳統,對于納稅人的義務過于強調,也沒有過多的對納稅人的權利進行考慮宣傳。從而形成了納稅人自我權利保護意識不足,對于自己的法定權利也不能夠很好的行使,甚至更多的納稅人對于自己的法定權利多沒有足夠的了解。這樣在納稅人面對自己的權利受到侵害時,很難進行維權。稅務機關對于納稅人多繳納的稅款,采取的處理措施往往就是不退還,只是從下次的稅款中扣除這次多繳納的稅款。類似的侵害納稅人權益的事情還不在少數,因此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任重道遠。
保護納稅人合法權益的根本辦法就是依法治稅,依法治稅不僅僅能夠保障國家稅收,對稅務機關的權益和義務的嚴格規范,其實也是從根本上對納稅人權益的保護。
四、保護納稅人權利和強化國家義務的思路
(一)稅收理論要及時更新
不能夠因為在稅收法律關系中國家是主體之一就將納稅人的權利忽視掉。傳統的稅收理論強調的就是“強制性”,納稅人必須繳納稅款,不然就要受到法律的制裁;“無償性”指的則是國家對于納稅人繳納的稅款不予以支付任何報酬。從這兩方面就可以看出傳統的稅收理論并未將納稅人的權益考慮在內,而且這樣的稅收理論在我國稅收學界中的地位還十分重要。這對于納稅人的權益的保護是不利的。在構建稅收理論時不僅僅只是考慮帶納稅人的義務,其也應該享受應得的權利。針對納稅人繳納的稅款,納稅人具有了解其使用的監督權和知情權[4]。
(二)納稅人在稅法上應享有的權利要切實保障
雖然在國家對稅務機關有一定的法律規定規范其行政行為,但是針對稅務機關如何對納稅人進行服務的規定還是少之又少。不完備、不規范的執法程序使得稅務機關人員在執法的時候會出現濫用職權、隨意執法的現象,而面對保護意識比較薄弱的納稅人時,納稅人的權益難免會受到侵害。這就要求我國要加強法制建設,可以借鑒國外法律體系比較完善的國家的法律制度,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就我國納稅人的權利與義務問題進行進一步明確。
(三)合理有效的使用稅收
稅收是國家進行公共建設的基礎,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財政支出安排了稅款的用處,國家將稅收合理有效的使用,也是對納稅人權益的保護。國家財政部門合理科學的進行財政預算,盡可能的滿足社會公共需求。財政支出范圍要合理界定,預算支出的監督要加強,預算管理中要將政府收支包含在內,人大審查國家預算的審查制度要不斷的進行完善,切實發揮好人民群眾的監督作用,避免國家財產被揮霍浪費。國家財產被完整有效的使用,其實也是一種對納稅人的合法權益的保護。
參考文獻
[1]張富強,盧培華.納稅人權利的概念及現狀[J].學術研究.2009.
[2]劉蓉,杜劍.納稅人權利保護與我國稅收司法改革[J].稅務研究.2007.
[3]邢樹東,劉超群.稅法的核心價值與納稅人權利[J].財經問題研究.2013.
[4]付慧姝,俞麗偉.試論我國納稅人權利保護體系的構建和完善[J].企業經濟.2012.
作者簡介:謝洪江(1982-),男,漢族,山東煙臺,研究方向:財政、稅收相關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