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煉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政府對于貧困地區的扶持力度也在不斷提高,扶貧開發金融服務水平的提高就是這一扶持力度上升的有力依據,為了能夠進一步拓展我國金融扶貧空間,本文就拓展金融扶貧空間的途徑進行了相關研究,希望能夠以此推動我國扶貧事業的進一步發展。
【關鍵詞】金融扶貧空間 商業利益 途徑
一、前言
在我國經濟與社會不斷發展的當下,“脫貧攻堅”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當下必須解決民生問題,在兩會期間這一問題被著重列入政府工作報告,可見我國政府對“脫貧攻堅”問題的重視程度。在“脫貧攻堅”問題的解決中,我國當下貧困地區存在的產業機構單一、信用環境等問題的出現使得金融扶貧存在著較大的難度與風險,在這種大環境背景下,對拓展金融扶貧空間的途徑進行相關研究,就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二、金融扶貧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
為了能夠較好的對我國貧困地區施行金融扶貧,我國政府就必須解決一系列影響金融扶貧工作展開的問題,筆者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分析與總結,結果如下。
(一)金融服務供求對接問題
隨著我國經濟與社會的不斷發展,我國當下貧困地區本身對于金融的需求也日益出現復雜化趨勢,但我國當下金融扶貧工作中往往并不能夠較好的實現匹配的金融供求,這就造成了金融服務供求對接的問題,影響了金融扶貧工作的較好展開。在引發這方面問題的原因中,我國大型商業銀行逐步脫離貧困地區市場、農村現有金融機構業務模式匱乏、我國長期處于的小規模與分散化的經營模式都對我國當下金融扶貧工作中金融服務的對接造成了不小的負面影響,為此我國政府必須對金融服務供求對接問題予以重視[1]。
(二)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的沖突問題
在我國當下的金融扶貧服務中,由于金融扶貧服務本身很難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的平衡,這就使得我國當下大部分金融扶貧服務屬于政治化活動,這種政治化分為較濃的金融扶貧服務并不能較好的滿足我國貧苦地區的發展脫貧需要。之所以會出現這種問題,是由于金融扶貧服務本身與社會期望的低風險、高回報式的投資存在著不小的差距,這種差距的出現使得我國金融機構不愿意進行這方面的投資,這也就造成了我國有針對性金融扶貧服務的缺乏,如何能夠實現商業利益與社會責任之間的平衡,將金融機構吸引到金融服務領域來,是我國政府必須解決的問題[2]。
(三)風險對信貸投放的制約問題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兩點問題外,我國政府還必須對信貸風險隱患對金融機構信貸投放制約問題予以解決,這樣才能夠保證金融扶貧服務的較好展開。具體來說,我國政府近些年一直通過發展扶貧貼息貸款的方式為金融扶貧服務提供信用補充,這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信貸風險造成的信貸投放問題,但并不能完全解決這一問題,在金融扶貧服務的政策性保險、貸款風險補償金、續貸周轉金都方面我國政府還存在著很多不足之處,而我國當下貧苦地區本身缺乏進行信貸的抵押物,就進一步造成了貧苦地區享受金融扶貧服務的困難。此外,我國很多貧苦地區人們的教育水平較低,本身不存在信用意識,這就使得這一地區的金融機構容易受到不利對待,進一步造就了我國金融機構在金融扶貧服務中畏貸、惜貸問題的出現[3]。
三、拓展金融扶貧空間的途徑
上文中我們對我國當下金融扶貧工作中必須解決的問題進行了詳細論述,筆者將在下文中結合自身實際工作經驗,對拓展金融扶貧空間的途徑進行詳細論述,希望能夠以此推動我國金融扶貧服務的相關發展。
(一)借鑒國內外成熟的金融扶貧經驗
為了能夠較好的對我國金融扶貧空間的拓展進行探索,我國地方政府需要借鑒當下國內外地區的金融服務經驗,例如,孟加拉國鄉村銀行的小額貸款模式、日本的的農協金融扶貧模式、甘肅的“雙聯惠農”貸款模式等,都能夠較好的作為地方政府金融扶貧空間拓展途徑的借鑒。這其中,孟加拉國本身屬于世界范圍內較為貧困的地區,但其建立的小額信貸金融服務制度,有效解決了當地的貧困問題,這一功能的實現與這一模式本身的透明性、層級性與小組貸款制度有著較大的聯系,這也使得貧困人口能夠一直享受貸款,直到脫離貧困;而在日本農協的而金融扶貧模式中,日本農協通過指導生產、集中采購銷售、信用事業以及共濟和社會福利的方式對農村的貧困問題進行解決;而在我國甘肅的“雙聯惠農”貸款模式中,由于我國甘肅地區是我國貧困現象較為嚴重的地區之一,這就使得甘肅本身對于金融扶貧服務的理解較深,而在甘肅推行的“雙聯惠農貸款”中,存在著貸款額度大、擔保簡易、期限靈活以及貸款利率低等多種優勢,這也使得“雙聯惠農貸款”自誕生起到今天造福了無數甘肅貧困人民,這些國內外先進的成熟金融扶貧經驗都值得地方政府借鑒[4]。
(二)創建多層次農村地區融資渠道
在金融扶貧空間拓展的中,我國地方政府還可以通過創建多層次農村地區融資渠道的方式,推動我國貧困地區金融扶貧服務的發展。具體來說,我國地方政府可以從加強信貸主體培育和幫扶、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兩方面進行多層次農村地區融資渠道的創建。在這其中,在加強信貸主體培育和幫扶工作中,地方政府可以通過信貸輔導、政府部門推薦與金融機構遴選、建立培植檔案等方法為貧困民眾制定具體的融資方案并提供配套金融扶貧服務;而在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這方面的問題中,地方政府可以在借鑒國內外成熟金融扶貧經驗的同時,健全“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戶”等農業產業鏈金融服務模式,推行小額信用貸款,這樣就能夠較好的創建多層次的農村地區融資渠道,進行金融扶貧空間的較好拓展[5]。
(三)健全金融扶貧協調配合與銜接聯動機制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金融扶貧空間的拓展,我國地方政府還需要建立起金融、財政、發改、稅收等部門參與的扶貧開發協作制度,這樣才能實現對成功的金融扶貧服務經驗與做法的較好總結,而通過這種總結也將較好的對金融扶貧服務中遇到的問題進行解決。在這一工作中地方政府還應從信貸市場、金融服務、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入手,推進集中連片地區“金融一體化”,以此健全金融扶貧協調配合與銜接聯動機制,這樣才能夠較好的對金融扶貧空間進行拓展。
(四)構筑貸款風險保障網絡
為了能夠較好的進行金融扶貧空間的拓展,地方政府還需要構筑其貸款風險的保障網絡,這樣才能夠較好的輔助我國貧困地區民眾的脫貧致富。在具體的金融扶貧服務的貸款風險保障網絡的構筑中,地方政府可以通過設計政府扶貧開發擔保資金的方式為金融扶貧服務提供信用保證,這樣就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社會資本入駐金融扶貧服務中;地方政府還可以創建不以盈利為目的擔保公司,為金融扶貧服務提供服務;加強融資性擔保機構信息披露與共享,也能夠輔助貸款風險保證網絡的構筑,在這種信息的共享中,企業與農戶能夠實現互?;ブM織的建立,并實現雙方的風險共擔與共同成長,這在金融扶貧空間的拓展中將發揮巨大的作用[6]。
四、結論
在我國當下的金融扶貧工作中,雖然很多方面的問題都影響著這一工作的較好展開,但只要設法對金融扶貧空間進行拓展,就能夠保證金融扶貧工作的較好展開。
參考文獻
[1]王鸞鳳,朱小梅,吳秋實.農村金融扶貧的困境與對策——以湖北省為例[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2,06:99-103.
[2]羅晨.廣東省小額貸款公司參與農村金融扶貧問題研究[D].仲愷農業工程學院,2015.
[3]黃承偉,陸漢文,劉金海.微型金融與農村扶貧開發——中國農村微型金融扶貧模式培訓與研討會綜述[J].中國農村經濟,2009,09:93-96.
[4]劉靜.河北省農村金融扶貧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
[5]杜曉山,寧愛照.對商業銀行參與金融扶貧的思考[J].農村金融研究,2013,05:5-11.
[6]郭威.農村金融扶貧的經驗、困境與對策——以廣西富川縣為例[J].理論探索,2013,05:9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