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本文首先對我國目前煤炭行業的現狀及競爭力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采用逐步回歸模型,對我國煤炭行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分析結果表明:我國煤炭行業目前的發展不容樂觀,凈出口貿易指數比較低,甚至小于零,表明目前我國煤炭行業的國際競爭力較弱;我國煤炭行業的產量受工業消費量、凈出口量、煤炭廢物產量的影響顯著,并且與工業消費量和煤炭廢物產量呈現正相關性,與凈出口量呈現負相關性。經過分析,提出我國應該加強在煤炭行業方面的開采技術,提高煤炭的利用率,即一方面在人力資源素質、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做出改善,同時進一步減少對環境的污染;另一方面,我國應在減少運輸方面的成本做出相應的政策,來減少雖煤炭的進口,來平衡國內和國際市場。
【關鍵詞】我國 煤炭行業 影響因素 實證分析
一、引言
煤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能源,是一次性能源的主體。我國煤炭資源的具有可靠性、供給的穩定性以及與石油價格相比的優勢,從而決定了煤炭工業在我國國民經濟以及社會發展中的突出作用和重要地位,而同時煤炭經濟運行形勢的好壞與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也是密切相關。
從2008年開始,國際金融危機就深層次影響持續顯現,同時世界經濟復蘇充滿著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也已經由高速增長期步入中高速增長期,企業面臨進一步轉型升級和全面深化改革的任務異常繁重。而煤炭行業如何去適應新的形勢,迎接新的挑戰,全面提高我國煤炭行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提升我國煤炭企業的國際效率,已成為我國煤炭行業及煤炭企業必須應對和化解的重要課題
煤炭企業在國家宏觀調控的政策下參與國際市場的競爭,其自身的發展不僅受國內煤炭需求向的影響,同時也受到國際煤炭需求的影響。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對煤炭凈出口和消費量的情況進行全面的分析,深入挖掘我國煤炭行業的潛力,對優化煤炭產業結構、擴大市場份額、提高煤炭企業競爭能力,實現創新可持續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而對于煤炭企業來說,了解當前我國煤炭的供需現狀,把握影響我國煤炭行業產量的關鍵因素,有益于相關部門做出決策,從而實現潛在煤炭資源的高效,潔凈開發、資源利用最大化,保障能源安全,促進我國國名經濟快速健康發展。本文對我國2000~2013年煤炭供需現狀及競爭力的分析上采用逐步回歸模型,對我國煤炭行業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了實證分析。
二、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一)我國煤炭供需現狀分析
1.生產、消費總量分析。從圖1可以看出,我國煤炭產量目前正處于低增長時期。經對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能源生產總量和構成相關數據進行分析發現,2012年,中國原煤產能較2011年增加近1.3億噸。2013年全國煤炭產量完成37億噸左右,比2012年的原煤產量略微增加,根據煤炭協會統計,煤炭產量由前10年年均增加2億多噸,首次降至5000萬噸左右;全國煤炭消費量36.1億噸左右,煤炭消費增幅由前10年年均增長9%左右下降到2.6%左右;另一方面可以看出,原煤占能源生產總量的比重一直維持在70%以上,其比重從2011年開始有小幅度的下滑,但與2008年相比,基本保持持平。
同樣,我國煤炭消費目前也正處于低增長時期,有統計數據可知,從2006年到2013年,我國煤炭的消費量增長不到5%,而且原煤消費總量占全年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卻呈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其比重均低于70%,且原煤占生產總量的比重一直高于原煤占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
2.進出口總量分析。從圖2分析可以看出,近年來,我國煤炭進出口量變化顯著,進口量快速增長,出口量逐年下降,且從2008年以后,進口量始終遠高于出口量,據國家統計,2009年中國累計進口煤1.26億噸,比上年增長211.9%;出口煤2240萬噸,下降50.7%;全年凈進口1.03億噸。中國第一次成為煤炭凈進口國,煤炭對外依存度約3%。
從以上對煤炭供需現狀的分析,我國煤炭供需總量基本保持平衡,但由于我國煤炭資源分布不均勻,一直北煤南運,西煤東運成為無法改變的現實,以致高質廉價的進口煤成為我國沿海發達省份選擇,同時為提高我國的儲煤戰略,國家實施了一系列限制出口鼓勵進口的煤炭政策,從而導致我國進口量不斷攀升,出口量不斷萎縮。
凈出口指數法(NTB),也稱為貿易競爭力指數法,它用來說明某產業的國際競爭力。這個指標剔除了通貨膨脹,經濟膨脹等宏觀因素的影響,可以在不同國家和不同時間之間進行比較。按市場交易理論,倘若一國只出口而不進口的話,那么表示該產業的生產效率和成本方面存在比較優勢,即國際競爭力較強。NTB在-1到1之間變動,一般將NTB≥0.8的產品列為具有高比較優勢或強競爭力產品;將0.5≤NTB<0.8的產品列為較強競爭力產品;將0從表中可以看出,從2008以后,中國煤炭行業的凈出口指數(NTB)均小于0,而且在逐年下降,反映出我國煤炭行業的競爭力也在逐年較弱,因此分析影響我國煤炭行業競爭力的因素具有積極意義。
三、我國煤炭行業影響因素的實證分析
我國煤炭行業的發展受到了很多方面的制約和影響,其中很多因素都難以進行直接量化,并且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又錯綜復雜,也很難找到它們之間是否有明確的對應關系,是一個超大規模的復雜系統,不僅受控于一些宏觀經濟政策方面的制約,也受到一些微觀個體行為方面的影響。本文借鑒波特模型,考慮到數據的易得性,主要從需求、生產要素和輔助產業、政府行為四個方面進行定量分析,由于其他三方面難以用數據衡量,而且分析起來比較復雜,因此剔除了其他三個影響因素。
(一)變量說明和計量經濟模型
本文研究的是影響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的因素,即因果關系的論證。在選取變量時,遵循數據可得性,符合經濟規律的原則,選取我國煤炭產量(Y)作為被解釋變量,以此來代表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現狀;凈出口量(X1),屬于對外競爭要素;工業消費量(X2)屬于國內需求影響因素;煤炭行業從業人員(X3)作為一個解釋變量,屬于勞動力要素;煤炭的發電額度(X4)作為影響煤炭產量的間接影響因素,因為煤炭的需求大部份出現在發電部門,全球發電資源中,煤炭仍占主導地位;煤炭開采廢物產生量(X5)作為對環境的影響因素,從而導致政府對煤炭行業作出相關政策而間接影響到煤炭產量的變量;。結合上述變量,建立如下多元線性回歸計量經濟模型:
在模型(2)的回歸結果中,小括號中數據表示t統計值,由于R2=0.98且接近于1,而且F=878.3>F0.05(5,8)=7.56,所以認為,煤炭產量與上述各個解釋變量間整體線性關系比較顯著。但是,由于t0.05(8)=1.86,可見,X2、X3、X4、X5前參數估計值未能通過t值檢驗。而且X2和X4前符號的經濟意義也不合理,所以解釋變量之間可能存在多重共線性。因此檢驗簡單相關系數,如表4。
由表3可以看出除了解釋變量X5之外,其它的解釋變量之間夠存在高度的相關性,因此可以采用逐步回歸的方法去消除多重共線性,所得到的回歸結果如下表所示
從表5可知:在初始模型中引入X2,R2的值增大,模型的擬合優度提高,參數符號經濟意義合理,變量也通過了t值檢驗,可以保留X2;導入X3,擬合優度雖進一步提高,但經濟意義不合理,變量也沒有通過了t值檢驗,因此X3是多余的;導入X4,擬合優度雖然略有提高,但是X2,X3,X4的參數未能通過t檢驗,并且參數符號的經濟意義不合理。因此,X4是也多余的,所以,煤炭產量的函數應該以Y=f(X1,X2,X5)為最優,所以,線性回歸方程如下:
從(3)分析可知,煤炭的消費量與煤炭產量成正相關性,不難理解,消費量決定了需求量,而需求量則直接影響著產量。很顯然,我國煤炭消費量的逐年減少是影響最近幾年煤炭產量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從表3可以看出,在2011年之前,消費量的增長幅度明顯高于2011年之后的增長幅度,尤其是2012年到2013年,消費增加幅度幾乎趨于零,從而導致煤炭產量變化也是如此。其原因如下:一個國家煤炭的消費需求情況,會影響該國煤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我國的基本國情和能源的特點決定了煤炭在我國能源消費占據主導地位。同時,未來將關閉上千座的小煤礦,但是對于煤炭進出口企業來說,在國際貿易營銷體系的結構下,其仍然能夠保證國內市場需求的同時,促進國際貿易的持續發展。
其次,由表5的回歸分析結果可以看出我國的煤炭產量與凈口量呈現出負相關性。我國雖是煤炭大國,但是近幾年進口量逐年增加,而出口量卻在逐年減少。其原因主要有:一方面,由于我國的煤炭資源分布不均勻,主要分布在西北和華北地區相對來說,東部沿海地區的煤炭資源卻十分匱乏,在這種情況下,煤炭資源要實現跨省交易則需要通過鐵路運輸完成交易,但目前我國鐵路系統的建設與當前市場經濟發展的需求仍從在這一定的差距,于是高昂的運輸成本給煤炭行業帶來巨大壓力。而與此同時,進口煤炭在成本方面要低于國內煤炭運輸,與國內煤炭相比具有更為明顯的成本上的優勢;另一方面,最近幾年,國家越來越重視環保以及實施能源資源產品儲備等可持續發展戰略影響,宏觀調控政策對煤炭進出口管理也提出了相應的政策。我國擴大了從東南亞、印度尼西亞等國的煤炭進口量,同時實行自動進口許可管理制度,對于進口煤炭沒有太多規定,致使國內煤炭市場面臨著產量過剩帶來的消化壓力,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煤炭市場的平穩運行和可是續發展。總體而言,煤炭是大宗商品,運輸費很高。一般占交貨總成本的25%~35%,而再加上卸貨的費用,運輸成本就會超過了50%,由此可知煤炭運輸是制約煤炭行業生產經營發展的重要因素,而建立良好的運輸基礎設施也是評價煤炭行業競爭力的重要指標。
再次,從表5分析可知,我國的煤炭產量和煤炭開采廢物產量也呈現正性相關。我國煤炭行業仍然是勞動密集型,任然不能依靠技術進步和制度創新,這與國際煤炭行業發展趨勢是不一致。隨著對煤炭消費量的提高使得更多的煤炭廢物產生,而對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面臨環境的惡化,國家開始積極采取各種政策來應對。因為煤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行業,是能源、化工依賴的重要資源,國有特大型煤炭企業是國家保護和扶持的重點,國家對煤炭實行的政策是總量控制,關停壓產的政策,對于可持續發展來說,國家也在減少煤炭的開采。總之,煤炭開采給國家環境帶來的損失也是我國目前正面臨著的嚴峻考驗,因此,煤炭產量的減少也是可想而知的。
綜上所述,無論是煤炭消費量的增加率逐年減少、進出口量的變化,還是煤炭開采廢物產量的產生,都直接或間接的影響了我國的煤炭產量;盡管沒有分析出煤炭開采技術人員的變化與煤炭產量的變化有很顯著的關系,但作為鉆石模型生產要素中的一個因素,它對煤炭產量是有一定的影響程度的;還有電力為部分作為一個與煤炭行業相關的產業,對煤炭行業也有著它微不足道的影響。
四、提升我國煤炭行業和企業競爭力的對策及建議
我國煤炭行業發展影響因素的判斷需要考慮眾多復雜因素的共同作用,政府部門在管理實踐中,應充分考慮各項因素的影響程度、方式、機理扥差異性特征,制度和政策的多樣化,對促進我國煤炭行業健康穩定的發展具有重要重用。
從以上實證分析模型中可以清晰看出:各個因素對我國煤炭行業及企業發展的影響大小,從而為合理地提出提升煤炭行業和企業競爭力的方案留下了大量理論方案。
(一)相關產業方面
一個行業的成功往往有助于企業在相關行業中的成功。煤炭產業的發展離不開相關和輔助產業的發展,同樣,煤炭產業競爭力與相關和輔助產業的競爭力也密切相關。與煤炭產業相關的產業很多。上游產業是煤炭采礦業和煤礦機械裝備業。目前,國內自主研發的設備已基本滿足400萬t/a以下各類選煤廠的需要,有些指標已接近世界級水平。在當今煤礦企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裝備產業也得到了快速發展。通過一系列的措施,建立技術創新機制,學習國外先進技術,堅持走與科研機構、大專院校合作的道路,自主創新,共同發展,有效提高了煤炭產業的國際競爭力。相關的產業主要是鐵路運輸業,煤炭的運輸解決了生產地和運輸地之間的問題,提高了煤炭使用效率。總之,相關和支持性行業的存在實現了從開采、運輸到消耗的鏈條式發展,它們的迅速發展將進一步提高煤炭產業的競爭力。
(二)政府方面
在財政方面,加大政府財政支出。對被兼并重組企業的技術改造項目優先安排補貼,對技術創新的煤炭企業優先給予費用減免或資金支持。加大對煤炭企業人財物投入力度,為煤炭企業創造良好的財政支持和技術創新環境。只有這樣,煤炭企業才能加大技術改造力度,減少能源損耗,大力發展潔凈煤技術,提高煤炭開采技術,降低煤炭百萬噸死亡率。同時,完善相關產業的政策法規,鼓勵煤炭企業重視人才培養和開發。高中國煤炭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政府部門應對國家產業政策,經濟發展水平煤炭資源條件這$項影響我國煤炭行業發展最為關鍵的因素給予重點關注:一是致力于優化適合于我國煤炭行業發展的產業政策,實行優惠的市場準入政策,鼓勵非公有資本進入煤炭行業,推行積極的資金扶持和金融政策。為煤炭行業的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制定更加寬松和優惠的人才政策,吸引高端、高層次技術人才投身煤炭行業;二是經濟快速發展是煤炭行業得以繁榮的主要動力,應努力提高經濟發展水平,促進煤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規模生產和集約經營;三是發揮我國煤炭資源總量優勢,加大煤炭地質勘查投入,多找礦、找大礦、找好礦,改善我國現有煤炭資源開采條件。
注釋
{1}上述數據來源于《2014年中國統計年鑒》。
{2}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3}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
參考文獻
[1]房穎.中國煤炭進出口變化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11(13):70-71.
[2]汪敏水.優化煤炭銷售工作的策略探討[J].中國城市經濟.2011(6):92-93.
[3]李彤.中國煤炭產業對外依存度問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學,2012(4),21~23.
[4]葛麗芳,田紀鵬.我國煤炭行業貿易國際競爭力及其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財貿研究,2011,1:52.
[5]胡予紅,周心權,劉毅.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的我國煤炭消費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煤炭2012(6),34~36.
基金項目:《北京CBD定福莊傳媒走廊產業集群升級研究》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基金研究基地項目(14JDJGB001)。
作者簡介:張欣(1993-),女,內蒙古呼和浩特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國際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