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梅
【摘要】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的商品經濟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而傳統的銀行機構已經不能滿足資金流通的數額要求,在這樣的背景下,非銀行金融機構便得到了較快的發展。而且隨著社會商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非銀行金融機構資產在金融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這對于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起到了較重要的推動作用。首先,非銀行金融機構是對銀行的補充,在金融體系中所占據的地位也越來越重要;其次,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具有自身獨特的特點,在資金周轉、引進外資等方面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條件下,非銀行金融機構勢必會在我國的市場經濟體制中占據更大的作用。
【關鍵詞】非銀行金融機構 發展研究 現狀分析
近年來,隨著我國對市場經濟的大力扶持,金融資產在我國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從金融層面上可以看出,金融結構與經濟基礎結構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密切,而且銀行的金融資產數額在金融結構總資產中所占的比重也越來越大,特別是近幾年,在非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下,銀行資產所占的比重都不足50%。一般而言,我國市場經濟發展的一般規律是非銀行金融機構在整個金融體系中所占的地位和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下面,本文從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現狀入手,對我國目前非銀行金融機構總量不足、內部結構不合理等問題作深入探討,進而給出了發展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具體對策。
一、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定義闡述
非銀行金融機構是一種獨特的金融機構,除了專業銀行和商業銀行以外的從事金融作業的機構體系,都稱作非銀行金融機構;一般而言,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各類保險公司、證券公司、信托公司、基金公司,此外,從事資金擔保工作以及資產管理工作的許多公司也都屬于非銀行金融機構。與傳統的銀行金融機構相比,非銀行金融機構最大的特點就是資金的來源不同,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是通過發行債券和股票來獲取資金,很少經營存儲款業務,而且資金運用主要是以非貸款的金融業務為主。在21世紀初期,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放貸數額就已經達到了國家金融總數的一般,而且到目前為止,又經過了十多年的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放貸已經超過了金融總數的半壁江山,在促進金融流通、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等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此外,我國諸多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往往具有很強的政策性,這類非銀行金融機構都是由政府創立的,而且在創立之時往往具有專門為為貫徹、配合政府的社會經濟政策與意圖的功能,而且不具有較強的盈利目的,在特定的業務領域內,從而為政府的各項金融活動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從而促進政府經濟的發展,同時帶動社會的全面發展。最后,政策性金融機構往往還具有許多特性,該類機構是在特定業務范圍內來從事相關業務,而且該機構一般都需要政府的財力支持和信用保證,而且整個非銀行金融機構就能滿足各種業務需求,所以不需要許多分支結構的設立。
二、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分析
非銀行金融機構是通過以股票發行、債券發行、提供保險等方式應用于長期投資的金融機構,西方發達國家早在18世紀就開始了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到目前許多機構體系已經發展的近乎完善。而我國的非金融機構體系則是從上世紀末期開始的,到目前為止其發展歷程還不到半個世紀,所以在許多地方還有許多欠缺,我國非銀行金融機構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如下所述:首先,外部監管機構過于形式,不能發揮其監管功能;許多非銀行金融機構在各個地方都有設立,而不同地區對于不同地區的政府部門所負責地方非銀行金融機構管理要求不盡相同,所以這就在管理上帶來了一定的難度;其次,許多地方非銀行金融機構一般都有審批準入、日常監管、政策制定、風險處置,而在工作中許多非銀行金融機構往往對于管理者和監管者的界限不是很明確,特別是對于一些偏遠地區,政府部門往往更加注重對地方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審批和政策制定,從而在風險監管、檢測分析等方面還具有很多欠缺。其次就是監管工作的不到位,目前許多地區的監管會分支機構對于小型貸款公司的違法違規行為沒有實現更加有效的管理,而且當應對那些規模較小的違法違規行為時,甚至沒有明確的處理規定,不能進行實時跟蹤監測和查處。最后,隨著具有融資功能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不斷發展,許多違法違規且具有經營風險的行為和組織不斷暴露出來;隨著非銀行金融機構的不斷發展,許多金融案件或經濟糾紛頻繁出現,而且許多地方非銀行金融機構的身影頻頻出現,如,融資性擔保公司、小額貸款公司等,而這類公司的規模較小,而且可信度也不夠高,經過出現一些非法集資以及非法擔保的行為,而這類非法行為往往能使群眾獲得更高的利益,所以能夠吸引更多人的眼光,而且在監管總體薄弱的情況下,隨著具有融資功能的地方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快速發展,這也給一些非法機構提供了發展機會,所以導致金融糾紛越來越頻繁。
三、非銀行金融機構規范發展建議及對策
首先,應該完善非銀行機構監管體系,形成監管合力;各地區的政府部門應該為該地的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做好科學規劃,各地區應該根據其實際現狀,制定出適合自己的地方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監管實施細則和監測制度,進而保證機構與企業或其他用戶之間的資金流動;而且要對地方非銀行金融機構進行定期的檢查,并且保證檢查過程中的嚴謹度,從而更加合理有效的消除各種風險狀況,對于非法違規的經營現象應該進行依法懲處;政府相關部門應該制定出更加健全和完善的體系,進而加強信息資源共享和政策措施互動,形成監管合力,保證非銀行金融機構的健康發展。其次,要加強風險監測,提高風險防范水平;我國政府應該制定出統一的地方非銀行金融機構的風險監測制度,從根本上提高風險管理水平,而且應該明確對于不同風險的判別指標,進而對于地方非銀行金融機構體系進行科學的評估;再采用取風險提示、風險預警、高管約談等方式加以強化,進而保證不同地區非銀行金融機構的正常發展。
四、結語
綜上所述,雖然我國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再在整個金融機構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但是其內部結構和管理體系都需要不斷完善,進而消除各種風險,保證該機構的健康運作。
參考文獻
[1]王達.影子銀行演進之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及其引發的沖擊——為何中國迥異于美國?[J].東北亞論壇.2014(04).
[2]李維宜.破產法價值取向的選擇與實現途徑的思考[J].上海市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1999(03).
[3]中國金融體制改革成就與問題課題組,孫健,薛永玲,瞿衡瑞,陳剛,紀建悅.試論中國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J].農村金融研究.20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