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平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人們對于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也在逐漸升高。食品安全,作為關系到公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雖然現階段的食品安全檢測現狀不容樂觀,但是主要針對檢測問題,找到相應的解決對策,就能夠解決食品安全檢測問題。
一直以來,我國的食品安全問題都比較突出,一些重大的食品安全問題會直接影響消費者權益。所以,必須重視食品安全檢測方面可能存在的問題。
食品安全檢測中存在的問題
食品安全相關法規不健全。因為國內的食品安全缺少統一標準,導致食品安全檢測沒有一個統一的參考標準,導致檢測人員無法對食品是否符合標準進行判斷。再加上國內的食品安全標準已經擁有一套體系,但是卻沒有與國際標準相互統一,這樣也使得我國的食品質量無法達到國際要求。另外,國內的食品安全檢測法律范圍小,法律規定少,所以,在生產過程中也沒有一個法律法規的約束,使得各種經濟與安全矛盾日益突出。
工作體系漏洞。從意義上來講,食品安全檢測是從原料生長開始一直到端上餐桌結束。但是這一個繁瑣的過程,需要一套完善的工作體系來支持安全檢測質量。目前,由多個部分共同負責的食品安全檢測工作體系已經初步建立,但是政策卻得不到有效的落實。總而言之,雖然安全檢測體系方面的工作已經初具成效,但是距離完善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如,我國在多部門檢測制度的制定方面還不夠細致,農業、工商、質檢等部門的標準還存在一定的差異,缺少相互之間的有效合作,一般都是按照內部制度來進行食品的安全檢測,所以,其檢測結果也相對獨立。另外,各個部門檢測工作很容易出現重復的問題,造成資源不必要的浪費。
食品安全檢測制度混亂。食品安全檢測不但需要專業的食品安全檢測技術的支持,同時還需要檢測人員本身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責任意識。在檢測的過程中,能夠嚴格安全標準來進行檢測,避免因為道德缺失或者是人員的失誤,出現影響食品安全檢測的問題。但是,就目前的食品安全檢測制度而言,因為整個體系還不夠完善,導致細節方面的標準還處于模糊的狀態下,沒有統一的標準,這樣就使得食品檢測標準過于的混亂。整個制度的混亂,讓相應的食品安全檢測就無法繼續的進行下去,最終就會影響到整個食品安全檢測水平,留下安全隱患。
食品安全檢測水平提升的措施
完善法律法規,明確食品安全標準。我國想要將食品安全標準明確,就需要細致到具體的步驟與環節的執行標準中去,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國內的食品安全標準應該朝著國際標準逐漸靠攏,學習國際化的標準要求,借鑒國外食品加工企業的安全標準,引入安全檢測技術,從而提升國內的食品安全質量,同時加強自身的監測能力。另外,逐步完善食品安全檢測方面的法規,對整個市場的每一個環節,都利用法律來加以約束,追究相關企業和人員的責任,這樣就可以利用法律手段來維護食品安全檢測的秩序。
完善工作體系。食品安全檢測時一門深刻的管理學問,需要完善的工作體系加以支持。在具體的安全檢測實踐當中,會涉及到多個部門,所以,就需要將各個部門的檢測資源進行相互統一的整合,其中主要包含了農業、工商、質檢等多個部門,做到明確工作職責,減少資源不必要的浪費,杜絕資源的浪費。同時,還需要考慮到各級部門之間相互的溝通和協作。在信息化的時代背景下,政府主管部門應該做好牽頭,建立信息的共享網絡,確立彼此之間的業務合作關系,引導其做好食品安全檢測工作,同時將政府下發的政策文件積極落實,在統籌協調下做好檢測工作,最大限度的避免資源的浪費、工作的沖突以及結果的多樣問題。值得注意的是,完善的工作體系并非一蹴而就,需要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緊緊跟隨市場的發展需求,堅持為公民生命健康負責的態度,從而建立出和諧社會主義社會。
強化民眾的食品安全意識,完善食品安全檢測監督。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一旦不滿足食品安全標準的視頻被曝光,就很難繼續在市場中生存。所以,在食品安全檢測中,就可以利用公眾監督的方式,曝光不符合安全標準的企業,避免不合格企業進入市場。這也需要新聞媒體擁有社會責任感,敢于曝光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企業,杜絕其繼續的生產。另外,提升每一個公眾的食品安全消費意識,這樣才可以扼殺不滿足安全檢測要求的食品繼續銷售。如,對公眾強化食品安全方面的教育,教導民眾如何去分辨食品安全檢測的合格標準,并且開通熱線舉報電話,方便公眾投訴不合格的食品企業,讓其無所遁形。
總而言之,食品安全檢測非常關鍵。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雖然食品安全檢測帶來巨大的社會效益,但是同樣無法避免重重挑戰。所以,針對食品安全檢測問題,就需要認真分析其存在的不足之處,從而提出針對性的改善建議,為人們創造一個安全的、健康的生活環境,以便后續的食品安全檢測工作能夠有序的開展下去,為公眾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作者單位:淮安市食品藥品檢驗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