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訓練一個兒童的思維活動時,我們需要特別注意的是—那種我們所說的“呆滯的思想”(inert idea)—那些僅僅被大腦所接收,卻沒有經過實踐或驗證,或與其他東西進行融會貫通的知識。
在教育史上,有個非常有意思有現象,某些學校在某個時期,充滿天才創造性的活力,人才輩出,然而不久,就開始陷于賣弄炫耀,墨守成規。原因就在于,他們已經被那些呆滯的思想完全束縛。就教育而言,填鴨式灌輸的知識、呆滯的思想不僅沒有什么意義,往往極其有害—最大的悲哀莫過于最美好的東西遭到了侵蝕。
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除了某些時候思想活躍、具有創新能力之外,其他時候都背上了沉重的知識的包袱。那些沒有受過教育卻聰明智慧的女性,她們見多識廣,把這個世界看得很明白,當她們步入中年的時候,成了這個社會中最具智慧和文化修養的群體,就是因為她們避免了遭受這些呆滯思想的侵蝕。
每一次對人類社會進步舉足輕重的知識革命,都是一次對陳腐呆滯思想的一種反抗。但是,由于對人類心理的可悲的忽視,某些所謂的教育制度又重新用呆滯的思想來蒙蔽人們的眼睛。
—[英]懷特海
(節選自《教育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