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崇伶
《物理課程標準》要求:物理教育要面向全體初中學生,注重學生的發展;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的多樣化.就是為了從基礎教育階段做好青少年學生的科技啟蒙,為提高全體國民的素質打下基礎.
在科技迅速發展的今天,公民的科學素質已經成為影響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因素.初中物理教學是學生學習科學知識正規的啟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有著重要影響.因此,初中物理教學必須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促進全體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防止學生在物理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出現兩極分化.
1兩極分化的成因
1.1學生對新學科的學習準備不足
初中物理是初二開設的一門課程,學生開始學習時,往往表現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欲.這是物理學科自身特點所產生的效應.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知識的深化,尤其是從普通的、淺顯的現象過渡到比較復雜的基本原理,從實踐上升到理論時,部分學生表現出對本學科的興趣和欲望開始下降.由積極主動變為消極被動,在學習上逐漸表現出消極、低落情緒,特別是在初二、初三交替的階段,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實際已處于“掉隊”狀況,即出現兩極分化現象上.它影響了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因此,分析和探究這一現象產生的根源和解決對策,對搞好物理教學有著重要意義.
1.2教師教育觀念的轉變不夠
做好物理教學的課堂常規管理和充分發揚教學民主是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鍵,這就要求教師在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的基礎上,敢于放手;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大膽地讓學生去做自己想做的實驗,說出自己想說的話.學生說錯了沒有關系,經過教師的引導、糾正錯誤,才能不斷進步,這是古往今來人類認識活動的必經之途.同時,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決不是單一的.廣泛地拓展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是教師要轉變的教育觀念之一.
1.3教師未處理好“學生個性差異”與探究式教學的關系
在新課程標準指導下,物理學科的教學要做到注重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過去學生是被動地學習知識,現在要強調科學探究在學習中的作用.有的學生性格內向,有的學生性格外向.學生性格的差異容易造成學生在探究性學習中,性格外向的學生,積極發言、動手的機會多,受到教師肯定的次數多,他們的學習會良性循環;而性格內向的學生,只能當聽眾和觀眾,缺少探究的機會,缺少表現自我的信心,導致他們自信心下降,自主性降低.
1.4教師未處理好探究式教學與常規教學的關系
教師在按照新課程標準實施教學的過程中,注重了探究式教學,課堂上熱熱鬧鬧.物理課受到全體學生的歡迎,但是,忽視了“萬丈高樓平地起”的真理,初中物理教學重在基礎,就是要學生接受基礎知識學會基本技能.沒有好的基礎,僅僅是教學方式的更新是沒有用的,教師把握不好這個度,就容易造成物理教學“上課豐富多彩,課堂學得開心,考試一無所知,成績令人傷心”的局面.這樣,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就會受到打擊,物理學習成績就會兩極分化.
2兩極分化的應對方法
“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教師的教學實踐活動也不是能夠一次獲得全面成功的.經過一個階段的教學,學生中學習物理的成效要出現一定的分化是不可避免的,正確認識這種分化,采取必要的補救措施,就能夠防止兩極分化的程度加大,最大限度地縮小兩極分化.
2.1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加強責任感
教師應該是有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教師在教學中的態度、方法會深刻地影響學生.教師自身淵博的知識、文雅的談吐時時刻刻是學生的榜樣.因此,教師必須在自己所教的學科和相關學科上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用新的知識武裝自己.時時刻刻本著面向全體學生的觀念,全面提高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的使命感,教師的事業心和責任感更應該體現在對待學習中掉隊的學生的情感和思想疏導上,認真幫助他們分析存在的不足,培養他們敢于面對困難、戰勝困難、不怕吃苦的堅韌毅力.糾正他們不良的學習習慣,如不認真聽講、不認真書寫、粗心和懶散等行為.有針對性地讓他們在干擾因素的環境中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來,并使之形成持久的習慣.
2.2創造機會,體驗成功
社會生活實踐和教學實踐表明,享受成功是人與生俱有的天性.青少年學生更加需要得到老師的贊揚.讓學生體驗成功能激發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機,學習困難的學生最擔心同學和老師的歧視冷漠.還記得,一次偶然的機會在車上遇到十年前畢業的一名學生,我一下子叫出他的名字,他非常高興,直言不諱地說出了當年他成績不好,甚至認為我連他的名字都可能記不得了,也說出了當時他最怕同學和老師說他成績差.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自卑的情緒,必然導致學習興趣的低落.愛因斯坦說過:“熱度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物理學科有濃厚的興趣,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多創造一些適合學生個性特征的成功機會,學生就能享受成功,學生在他的成績得到肯定的同時不斷努力、不斷進步,這一部分學生就不會跟大多數學生的距離越拉越遠.
2.3加強溝通,增進師生感情
古人云:“親其師才能信其道,信其道才能樂其學”.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能增進師生的理解.教師良好的情緒、生動的話語,可以讓課堂充滿生機.課余時間,教師跟學生一起活動,談談心,了解一下他們的家庭狀況,傾聽一下他們的心聲,都會讓學生感到你是一個和藹可親的人.這樣,學生有了問題就會大膽地問,你的提問他也就會大膽地回答.特別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如上網、網上游戲、正確處理好男女同學的關系等.教師不必在觀念上把網絡游戲、早戀看成洪水猛獸.教師就是要在跟學生隨意的交談中給學生以啟迪,告訴他們正確處理問題的方法,同時也聽聽他們的想法,在合適的場合予以糾正,曉之以理.這樣比教師有目的教育,甚至批評產生的效果要好得多.思想問題解決了,學習的積極性就上來了.集中精力是搞好物理學習的前提,減少兩極分化的出現.
2.4利用學科優勢,激發長久興趣
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實踐為基礎的科學,物理課本上有許多知識都是學生非常感興趣的現象,或者是一接觸就覺得有趣的現象,有許多是在他們生活中經常遇到,又沒有找到答案的問題.教師如何利用物理學科有趣、有用這一特點,調動學生持久的好奇心,是解決學生興趣降低的最好方法.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努力:
(1)一方面要按教材要求做好演示實驗;另一方面要創
造條件,用學生身邊或生活中的材料完成相同的實驗,消除他們心目中對實驗儀器及相關知識的陌生感、神秘感.
(2)布置一些他們能夠在網絡上查閱的科普文章,寫一些小論文,舉辦一些小論文比賽;運用物理知識編寫科幻小說,用講故事的方式展示他們的才華.
(3)指導學生開展小制作、小發明,讓學生比一比誰的小制作有創意,注重“激勵機制”的引入,可以授予在小制作方面成績突出的學生“小小科學家”、“小牛頓”等稱號,鼓勵學生有更多的發明.
(4)舉辦講座.介紹一些最新的科技動態、科技知識,不求他們現在能知道所以然,只求他們能夠對大自然的神奇產生濃厚的興趣.
(5)組織參觀.對現實生活中跟物理知識聯系比較緊密的應用性的器材、裝置、生產過程,教師搞好組織工作,帶領學生去參觀.對于當今社會科技的熱點,如火星探測、中國的探月工程,實況轉播,盡量組織學生觀看、激發他們對科學的熱愛.
綜上所述,教師在物理教學中,針對學生的兩極分化現象,要正確地認識學生兩極分化,認真分析學生的兩極分化的原因,才能采取積極的、有效的措施去防治學生在物理學習上的兩極分化.要做好這一工作,教師必須有一種“永不言棄”的精神,用心血和汗水去灌溉面臨學習困難的花朵,才能讓他們在物理學習的旅途上順利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