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默
北京市順義區是“國家級教育體制綜合改革試驗區”,近年來,順義區教委通過構建“城鄉聯動、共同發展”學校聯盟體系,建立“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教育資源有機共享、教師科學合理流動”的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新機制,不斷推進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背景下,逐步實現順義教育二次創業。“十三五”時期是國家和北京市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目標推進落實的攻堅期,也是順義區實施“科教興區,人才強區”戰略、實現“四個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本刊專訪北京市順義區教委主任劉克祥,為我們深度解讀順義區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實踐與經驗。
:劉主任,您好。您在基礎教育戰線 工作多年,經歷了從教師到校長,再到行政管理者的角色轉變,作為順義區基礎教育綜合改革的親歷者,您最深切的感受是什么?
:長期在教育戰線上工作,一路走來,我最大的感受是推進教育改革要有“四心”:一是公心,改革的出發點是促進事業發展,增進人民獲得,要出于“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的公心,改革才不會偏離方向,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二是信心,要正確看待改革中面臨的困難,用改革的眼光看待改革中的問題,相信辦法總比問題多,有“勝券在握、志在必得的”信心,這是取得改革成功的關鍵;三是決心,一旦啟動了改革,就要堅定不移地執行,改革的意志堅如磐石,不動搖,不猶豫,有“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決心,一往無前;四是恒心,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要矢志不移,有水滴石穿的恒心,堅持到底。
:順義區教育城鄉一體化在城鄉一體化進程中的重要作用和意義是什么?
:北京市的城鄉一體化離不開全市各區的共同努力。作為遠郊區之一,順義與兄弟區一樣,都在為提升北京教育的均衡發展貢獻力量,大家都出了一份力,同樣重要。當然,每個區有不同的區情、區域特質,我們為促進區內城鄉一體化,積極探索新路徑、嘗試新方法,有著敢為人先的氣魄和敢于探索的勇氣、堅決開拓的決心,取得了一些成績,這是對全區教育工作者辛勤付出的回報,同時反哺社會,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智力資源支持。
:在優化教育資源配置的過程中,順義區通過哪些舉措盤活區內優質教育資源、引進區外優質教育資源?
:一是優化教育資源,實現城鄉學校辦學條件基本均衡。積極實施“初中校建設工程”和“小學規范化建設工程”,結合“校安工程”“中小學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積極穩步推進學校布局調
整,擴充教育資源總量,滿足社會需求。
二是堅持按需裝備、適度超前,努力升級設施設備。積極完善校園網絡平臺,提升學校信息化裝備水平,逐步構建和完善了教育管理信息平臺、教育資源共享平臺等公共平臺。全區所有中小學的專用教室、信息技術設備、音體美器材等方面均達到《北京市中小學校辦學條件標準》。
三是堅持城鄉一體、統籌發展。率先在全市開展教師視頻全員培訓。積極開展說課評課、交流研討、遠程互動等視頻教研活動。實施北京市“中小學數字化教育資源共享工程”,為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提供數字化優質同步課程資源。
四是廣泛尋求高校合作。從2009年開始,順義區先后與首都師范大學聯合實施“UDS合作初中優質學校建設計劃”和“小學優質學校計劃”,5所初中和6所小學成為項目實驗學校。2012年,同北京師范大學全面開展教育改革試驗的合作,全區22所學校成為實驗校。2016年7月,與北京外國語大學簽約,引進高校資源,助力楊鎮一中新發展。2016年9月,與首都師范大學合作,建立首都師范大學附屬順義實驗小學。
:順義區2011年底啟動城鄉聯動教育改革,組建城鄉教育聯盟,實施“以高中校帶動義務教育學校,以城區學校帶動農村地區學校”的城鄉聯動策略,這項舉措背后的理念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
:2010年,順義區被確定為“國家級教育體制綜合改革試驗區”。為此,我們提出了聯盟組團發展策略,通過構建“城鄉聯動、共同發展”的學校協同聯盟體系,建立“以城帶鄉、以鄉促城,城鄉教育資源有機共享、教師科學合理流動”的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新機制,形成以市級名校和區內示范校為輻射帶動的城鄉教育一體化發展新格局。
以牛欄山一中、順義一中、楊鎮一中三所高中示范校為龍頭的三大教育聯盟,在各自聯盟內,廣泛開展各學段間相互銜接、相互支撐、各有側重的學校德育工作體系、課程體系和教育資源共享體系研究實踐,進一步提高了人才培養的效益;在組團學校之間,開展人力資源開發與共享研究,實現了干部教師合理流動,突破干部教師聘任和使用中的瓶頸問題,推動了順義教育一體化優質發展。教育聯盟作為一項區域教育的發展戰略,要在今后一個時期內長期
堅持。
:教育的改革和創新需要一支高素質的干部和教師隊伍,順義區在干部和教師隊伍培養方面有哪些好的經驗和做法?
:在干部培訓方面,5年來,我們不斷增加培訓投入,目前每年干部培訓經費已經達到人均3900元以上,做到專款專用。課程建設是干部培訓工作的核心任務。圍繞不同領域的問題,我們整體構建了分類、分層、綜合相結合的課程體系。如提升干部綜合素質,構建橫向融合的模塊化課程,包括思想修養、理論提升、實踐改進和素質拓展四個模塊。再如,圍繞學校整體改進,建設綜合性課程,把順義區與高校合作的三個重點項目作為綜合課程。“十二五”期間,我們把實踐改進作為培訓的價值取向與核心任務,全區39所學校140余名干部教師參加了基于實踐改進的專題研修,項目專家團隊深入22所項目學校進行實踐跟蹤和現場指導。
在骨干校長培訓中,選派17名骨干校長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攻讀工商管理碩士,選派19名中小學校長參加以人大附中為基地的“卓越校長”培訓。在后備干部培訓項目中,通過基層推薦、筆試、面試、民意測驗及組織考察等選拔環節,從全區中小學幼兒園的青年干部、優秀教師中共選拔177人,組建了4個后備干部培訓班,目前已有65人走上了校級干部管理崗位。
在教師培訓方面,“十二五”期間,我區先后組建各類培訓班850個,培訓教師7010人次,中小幼教師“十二五”繼續教育達標率為99.43%,學員滿意率達到91.3%。
“十二五”期間,我們組織開展了具有本區特色的培訓項目。一是“以校組班”專題培訓。由區教育研究考試中心與首都師范大學聯合舉辦,以學校發展主題為專題培訓內容,以一所學校的全體教師或幾所學校的某一學科教師為培訓對象,在中小學校內開辦,是融集中培訓與校本培訓為一體的培訓方式。二是“名師工作室”骨干教師培訓項目。名師、學員、新生骨干教師組成學習共同體,學員在名師的引領下聚焦課改,聚焦課堂,實驗并總結推進課堂教學改革的新策略。三是教學基本功培訓項目。該項目是我區持續實施多年,并與骨干教師評定掛鉤的一項制度化、常態化培訓項目。每三年一期,由教委中小教科和教育研究考試中心聯合制定培訓方案,培訓對象覆蓋所有學科45歲以下教師,每年按學段確定培訓主題。
:“十三五”期間,順義區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關鍵詞是什么?順義區將通過哪些舉措進一步打造公平、均衡、優質的教育生態?
:順義基礎教育取得過輝煌的業績,但是面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形勢、面對人民群眾對教育發展的新需求,“十三五”期間順義教育要繼續高揚改革的旗幟,以改革促發展,以改革提質增效。改革與發展的關鍵詞有人、財、物、課等幾個。
第一個關鍵詞“人”,就是要進一步加強教師培訓,促進教師交流,激發教師隊伍活力,提升隊伍建設整體水平。第二個關鍵詞“財”,就是要改革績效工資方案,充分發揮杠桿作用。第三個關鍵詞“物”,就是要改革資源配置方式,提高教育公共服務水平。第四個關鍵詞“課”,就是要加大中小學課改力度,建設豐富多彩、立體多元的無邊界課程體系,為學生提供豐盛的“課程大餐”。
2015年,順義區以優異成績順利通過了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驗收,未來我們將在基本均衡的基礎上,采取系列措施促進教育高端高位優質均衡。一是在東風、石園、西辛教育集團的基礎上,新組建一批聯盟校,促進校長教師交流,資源共建共享。二是與北京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等高校合作辦學,探索辦學新路徑,擴充優質教育資源。三是進一步調整教育布局,高標準建設一批具有主題特色的素質教育基地。
我們計劃到2020年,全面實現教育現代化,建成與國際先進教育體系相銜接、對國內教育事業發展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終身教育體系,形成各級各類教育更加普及、城鄉之間更加均衡、體制機制更加科學、資源結構更加優良、優勢特色更加突出、社會貢獻更加顯著的發展新局面。
責任編輯:江麗莉
jiangll@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