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萍
“基于項目的學習”(簡稱項目學習)來源于英文Project Based Learning,簡稱PBL,它是一個系統的學習方法。在項目學習中,學生參與到延展性的、復雜的、真實的問題解決中,接受挑戰,主動探究,創造出某件作品并完成重要知識的學習。[1]
項目學習作為教學指導的一種方法,為學生學習提供了一個真實世界的背景,學生在面臨復雜挑戰的同時擁有多種選擇機會,多個解決方案,并最終呈現開放性的研究結果。在這樣的項目學習過程中,學生不僅學習課程標準中的相關內容,更能發展其審辯思維、創新精神、合作與溝通的能力……總之,項目學習可以發展學生未來生活所需要的核心素養。
一、項目學習與傳統學習的區別
剛接觸項目學習的教師總會有疑惑:項目學習與傳統學習有什么不同?它與我們熟知的主題學習、綜合實踐課、探究性學習有何區別?首先,這四個概念在學理上有共通要素,也有界限區分,但在實際教學中,概念經常被借用。我們先拋開這些概念束縛,暫且不做概念剖析與探究,通過兩個教學活動實施模型來了解項目學習設計思路。
展示的是傳統的學習模型,也就是教師日常教學中開展的主題綜合實踐活動模型。它遵循這樣的教學流程:詞匯教學—組織聽講座—閱讀相關文
章—文章分析—測試與評估—劃分小組進行項目分配—小組成員合作準備—在規定時間展示項目。這樣的學習活動中,雖然有學生分組合作探究過程,但教師是學習過程的主要推動力量,有嚴格的控制與指導權限。
是項目學習設計模型。通過該圖我們可以清晰地發現,項目學習過程中的驅動性問題、已知與需知、調查研究的過程、評估、成果均緊緊圍繞評價量規進行,而評價量規包括內容標準評價量規與21世紀技能評價量規。一個項目學習的構思,應圍繞項目學習的基本要素進行設計,包括導入事件、已知與需知、評價量規、內容腳手架與評估、21世紀技能腳手架與評估、展示。[2]
二、項目學習的設計與實施
中關村第四小學(以下簡稱中關村四?。?013年開始項目學習設計與實踐,組建了“中關村四小項目學習設計團隊”。項目設計團隊承擔學校的項目學習設計、培訓、實踐及評估環節。在國內與國際經驗比較、專業文獻研讀、四小本土經驗的實踐與反思,參考學生及家長意見的基礎上,“中關村四小項目學習設計團隊”開發并實踐了十余個項目學習案例。
中關村四小將項目學習的基本要素融入項目實施三個環節中,形成了較為清晰的項目實施路徑。
1.項目構思與確立
課程標準與核心素養是項目構思與確立的核心。項目學習不是表面的跨學科實踐活動,其設計核心是幫助學生有效達成課程標準中提出的要求以及學生應具備的適應未來所需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五年級“太陽能房屋”項目中,王曉丹依據科學學科的課程標準,進行項目構思。
知識能力目標:理解能量、能源、能量的轉化等相關概念;了解太陽能電池的工作原理;了解房屋設計中需要考慮的因素。
項目的確立也可以依據真實的問題。例如,在“小慈善家訓練營”中,同學們面臨著“全校的義賣款項如何捐出”這樣一個真實問題,劉燕莎老師針對這個大問題,提出了一系列小問題,幫助學生逐層分解。
“六一義賣”是學校的傳統活動,“小慈善家訓練營”的項目目標是培養孩子們成為一個有愛心、講公益的人;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因此,項目主要圍繞以下六個問題設計。
如何確立慈善項目?如何宣傳,以得到更多支持?如何籌集善款?如何把善款有計劃地給受助者?如何向捐款人及社會反饋善款信息?如何面對公眾質疑?
項目幾乎存在于每一個領域,無論是進行一次試驗還是一次展覽,都可以與團隊一起參與跨學科學習,促進項目的真實發生。因此,向家長進行征集,發揮家長資源,也為項目構思提供了重要來源。
2.項目進程的管理與推進
有了初步的項目構思,就要進入科學的項目設計過程了。在這一環節,需要將項目學習的導入事件、已知與需知、評價量規、內容腳手架與評估、21世紀技能腳手架與評估、展示融入其中。中關村四小根據《PBL in the elementary grades》設計并改進了項目推進表,并通過全體會時間解讀與培訓,促進全體教師對項目推進工具的理解。
項目進程表包括項目概述、導入事件、課程標準、21世紀技能、評價方式、結果呈現方式等。項目概述主要有項目負責人撰寫,需要簡單清楚地概括項目的情況,描述出對學生的期待及項目組教師需要承擔的具體任務。項目概述便于項目組教師對項目的全面了解。導入事件是為學生創設一個具有挑戰性的情境,通過導入事件的描述,學生可以明確他們即將參與的任務、學習的內容和達成的課程目標。導入事件讓學生的學習更加真實。課程標準及21世紀核心素養是項目的核心,它應
明確描述對學生在內容掌握及對21世紀素養形成的期待。評價方式主要有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兩種。評價的作用是為教師提供學生學習的信息與數據,便于教師進行項目修改。評價應與項目學習目標保持一致,并有利于學生管理、監控自己的學習過程,促進學生成為自主學習者。
3.項目學習的實施與評價
借助項目進程表,進行了科學的項目設計后,就進入項目學習的實施日程了。實施過程主要分四個部分。
(1)項目啟動。在啟動環節,教師通過導入性事件、驅動性問題將學生帶入學習情境中,小組針對問題共同討論解決方案、設計項目研究計劃、明確合作規則、與教師一起了解需要學習的內容。
(2)項目進程中。在項目進程中,教師根據學習內容進行講授,小組討論,引入家長、專家、社區等資源,幫助學生搭建學習腳手架,共同經歷研究過程,在實踐中學習,根據學生學習過程隨時進行評價與反饋。
(3)項目展示。學生作品最終展示前需要經過一定的練習,并得到教師有針對性的指導;展示過程可以錄制成視頻,幫助學生反思;項目展示的過程應更廣泛地邀請社區、父母、同伴參與,并給予針對性反饋。
(4)項目反思。項目進行前、進行中、結束后,學生可以隨時借助內容學習量表與21世紀核心素養量表對自己的整個項目學習過程進行自評、組評,并邀請教師評價。項目學習評價量表需要根據不同項目的側重點進行設計。
4.項目學習的總結與評估
項目學習結束后,教師以項目組為單位進行項目總結匯報,邀請大學同事、美國專家、學生家長共同參與討論與反饋,借助《項目學習6A評價量規》對所有項目進行表現性評價,通過評價收集數據、收集建議,不斷改進項目。
三、項目學習的成果與反思
中關村四小項目學習始終把21世紀學生核心素養放在核心位置,建立學習目標與學習內容的密切關聯。在評價方式上,體現出表現性評價的特點與對21世紀核心素養的指向;項目學習實現了社會資源與課程內容有機整合,讓社會資源真正介入課程設計;促進教師成為課程領導者,全體教師親歷課程實踐,發揮積極影響力,教師在一個相互學習平臺上共同參與課程實踐,不僅獲得了專業發展機會,更在實踐中厘清了項目學習的概念及實踐模型。
雖然取得了如上經驗,但項目學習仍然面對一些困境和挑戰。項目學習不應僅僅作為對分科課程的補充,更應該加強與日常教學的聯系,使之成為學校課程實施中的一道“主菜”。
(本文系海淀區“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重點課題“以項目學習方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發展的實踐研究”階段成果。課題編號:2016QT)。
參考文獻:
[1][2]Sara Hallermann, John Larmer, John R. Mergendoller, PhD. PBL in the elementary grades [M]. California: Buck Institute for Education, 2011.
(作者單位: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第四小學)
責任編輯:趙彩俠
zhaocx@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