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
﹝關鍵詞﹞心理活動課;角色表演法;誤區;對策
角色表演法是目前心理活動課中很常用的方法,通常情況下由教師提供素材,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表演,然后討論或分享。初中生受其認知水平和思維能力的限制,如果教師在心理活動課中單純采用講授或問答討論等方法,效果往往不理想,而角色扮演法在初中心理活動課中很受師生青睞。縱觀一些心理活動課,幾乎無角色表演不成心理活動課。因此,角色表演法在心理活動課中具有普遍性和很強的適用性。角色表演,可以分為再現情景的模仿性角色表演、可自由發揮的創造性角色表演。不管是何種形式的表演,目前的主要問題包括媚俗低俗、過于暴力,虎頭蛇尾、天馬行空等。
一、角色表演的誤區
(一)媚俗低俗,過于暴力
表演形式上,常規問題不用常規方法解決,而專挑極端方式或個案表演,采用暴力或辱罵等形式表現。例如在扮演如何與父母溝通時,扮演父母的學生在教育孩子時大多用訓、罵、打的方法,扮演孩子的基本用吵架、反罵、打架、尋死覓活甚至要跳樓等方法。又如在呈現與同學有矛盾時如何解決這一情境時,動不動就演成打架吵架、拳腳相向、粗話臟話連篇等,這些表演低俗又暴力,雖能吸引眼球,博得同學一笑,但其教育意義不強甚至容易產生誤導。其次是表演時故意搞笑起哄,嘩眾取寵,盲目追求標新立異,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沒有達到目的。
(二)虎頭蛇尾,拖泥帶水
情節不清晰,拖泥帶水不清不楚,表演時常常有頭無尾,有始無終,或沒完沒了,或結束得很突兀。這種情況常常發生在開放性、創新性角色表演中,常常是教師也不知道表演要何時要結束,于是只好喊“謝謝你們”或“大家掌聲鼓勵”等。如“學會拒絕”一課的角色扮演環節,甲同學招呼乙同學上網吧,乙同學已經表示拒絕,說作業沒寫完,甲同學說我幫你寫作業,乙說“不行,會被老師發現”,甲說“這事包在我身上,肯定不會被發現”,雖然乙一直拒絕,甲卻不知適可而止,而是一直沒完沒了地胡攪蠻纏。
(三)天馬行空,偏離主題
表演內容天馬行空,隨心所欲,不著邊際,與劇情風馬牛不相及,或者只是開頭結合情境,后面節外生枝完全偏離主題。例如,“學會拒絕”一課上,要求演的內容是同學邀約上網吧玩游戲,你如何拒絕。有的學生不是演如何拒絕,而是演“此事甚合我意,還不快走”,內容不符合要求甚至與主題相反。
(四)重復表演,為演而演
有時學生一再演同一項內容,更像是演技比賽。例如“面對敲詐怎么辦”一課中,很多同學一再重復表演在路上敲詐同學,而被敲詐者的應對方法也幾乎都一樣。重復性表演只會浪費寶貴的課堂時間。在角色扮演中,表演者常常自顧自演,忽視觀眾。常見兩人自顧對話,其中一人背對著觀眾,聲音太小以致觀眾聽不到聲音。或者表演者只是面無表情地背臺詞或拿書念對白,從頭到尾一個音調,觀眾看不清表情動作,更無從了解角色的內心活動,這樣的表演單調乏味,頂多只能算是念對白而已。
(五)無人表演,無法應對
在某些氛圍不是很好的班級里,可能會遇到無人響應、無人表演的冷場情況,有時班級里雖然有一些同學想表演但缺少勇氣,久而久之班級氛圍沉悶,無人參與。
二、對策
(一)注重表演內容(合理)
教師對表演內容要慎重選擇,內容合理,難度適宜,給學生發揮空間而不是單純機械地背臺詞。內容要切合學生的經驗和知識,讓學生表演時有話可說、有事可做,給學生的任務既不能太難,也不能太容易,要稍稍超出學生的能力,使學生有挑戰的欲望。要求學生表演時要符合常理和邏輯,要有頭有尾。例如,“如何應對性騷擾”一課上,有一個角色表演環節:公交車上,有一個壞人騷擾你。兩個同學表演,一個演受害者,一個演騷擾者,表演時可即興發揮。
根據情景設置,受害者被騷擾時的反應是躲開或者打對方的手或踩對方的腳,這是正常反應;而有的學生表演成“色狼”在受害者反擊后,滿場追打受害者,這不符合常理。所以表演要合理,不能純粹夸張搞笑,且設計的情景要符合生活實際,才能引起學生的共鳴。
(二)做好充分準備
角色表演有準備和沒準備效果差別很大,準備又可以分為課前準備,或者課中討論醞釀準備,至少在表演前先要做些氛圍營造或鋪墊,讓學生對該節心理課內容比較熟悉后才開始。課前準備需要教師事先布置任務并到班級先行指導,這樣的表演效果好且利于教師對課堂的把握。但有的教師精力不夠,所教班級數量比較多,沒辦法做到每班都事先指導。在這種情況下建議在課中做好醞釀和鋪墊再開始,比如在小組里先模擬嘗試,然后再到班級里表演。沒有鋪墊,學生在心理準備不足、沒把握的情況下不敢上臺表演。課堂上最好配有表演道具,可以事先制作好,道具能引起和增加學生表演的欲望和興趣,可以讓表演更加逼真生動,引起觀眾的興趣和演員的參與熱情,不會感覺空洞無力或無法表演。所選的內容要具有可表演性,要具體而不是抽象;要符合學生生活實際,適合表演,否則會使學生摸不著頭腦。
(三)慎選表演學生
參與表演的學生形形色色,有主動有被動的;有的自告奮勇甚至包場演出;有的比較羞澀,瞻前顧后;有的純粹大鬧、搞笑或攪局等。對學生推薦的表演對象要慎重考慮,因為被推薦的對象往往不是因為擅長表演,而是因為這些學生受到同學排擠或有某些不被同學接納的地方,或者有同學認為該學生具備該角色的某些特征,例如“如何應對性騷擾”一課中,有學生推薦某同學扮演色狼,因為“色狼那一套他很熟,他長得很猥瑣”,想看他出丑。教師對此一定要慎重把握,不能因為表演傷害學生。
(四)明確表演規則
角色要表演得好,表演時一定要有規則。例如,筆者的課每次都跟學生明確表演規則:表演前先向觀眾介紹自己將要演什么角色,以免觀眾看得稀里糊涂;表演時要面向觀眾表演,不能笑場,聲音足夠大,表情適當夸張。要求臺下觀眾不能漠不關心,袖手旁觀或瞎起哄,要做文明觀眾:專心、安靜、觀察、積極參與評價。可給臺下觀眾布置觀察任務:表演內容情節是否真實合理?有沒有更好的選擇?角色的行為動機和結果分析等,每次表演完,要進行分享。角色扮演者要分享自己的表演感受,臺下觀眾點評表演內容和分享感受,這樣才能使學生有收獲和體會。
(五)及時引導調控
學生在表演過程中難免出現各種問題,尤其對沒有表演經驗的學生來說,難免出現卡殼、演不下去或者一人表演時說錯一句話、其他人被迫順桿爬偏離主題等現象,部分學生不按常規出牌,使得角色表演常常節外生枝,一些即興表演更讓教師難以把控。所以在學生表演過程中教師要細心觀察、及時協調,統籌預設與生成。在表演前做好計劃指導、做到心中有數,有效預防。注意用好課堂生成資源,統籌預設與生成,如果教師感到難以同時兼顧太多,還可以在學生表演時邀請學生觀察員進行點評與分享。每次學生表演控制在3分鐘左右,完全相同的角色表演內容一般不超過2次。每節課的表演時間最好在12分鐘以內,否則會造成拖泥帶水演不下去的情況。
(六)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
由于表演經驗不足,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時難免緊張,教師要營造輕松安全的氛圍,要給率先表演者以鼓勵與肯定,在學生中營造一種你行、我也行,以能參加表演為榮的氛圍。表演中教師應給予恰當的評價和反饋,促進學生表演能力的提高,也讓學生充滿自信,形成積極的評價氛圍。
(七)注重全員參與
心理課注重活動體驗,表演不能僅停留于幾個臺上的學生,為了讓更多的學生有體驗,一般建議在小組內先進行表演,而且最好組內每個人都參與,在小組表演的基礎上,再到班級表演。比如,“如何應對嘲笑”一課,要求小組內2人一組,輪流扮演嘲笑者和被嘲笑者,在小組訓練的基礎上,再派代表到臺上表演。
總之,角色表演能給心理課帶來生機和活力,有利于學生體驗、分享、觀察、學習。教師在實踐中一定要注意調控好全局,最大程度發揮角色表演在心理活動課中的作用。
(作者單位:福建省廈門市金尚中學,廈門,361000)
編輯/張 帆 終校/王抒文 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