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衛民 王俊
缺乏對專業發展的支持被認為是限制教師工作滿意度的主要因素。關注監督問題,包括觀察和幫助教師,能夠釋放教師教學的潛能。監督能夠幫助教師感受到自我價值,讓他們覺得受到關注與重視,能夠幫助他們改善教學技能。
對教師的支持可以以多種形式展開,包括由外部施加的針對學校和教師的正式巡查,由外部督學人員或者校長對教師的表現進行持續和常規的監測,個別教師在課堂中接受其他同事的指導幫助等。本部分關注教育系統在對教師提供支持時所采用的兩種機制:學校外部機制和學校內部機制。
一、建立有效監督制度為教師提供發展機會
采用有效的監督制度為教師提供支持。世界銀行在“改善教育結果的系統方法”(Systems Approach for Better Education Results, SABER)項目框架報告中明確了教師支持項目的兩個核心要素:第一,能夠發現需要支持的教師,并且根據需求為教師量身打造專業發展;第二,這些專業發展活動應相互協作,關注如何改善教學。
在富裕國家,很多督學制度都設立了支持教師的機制。一項對歐洲15個國家的23項督學制度進行分析的綜述研究表明,多個督學制度都在課堂觀察后直接為教師提供反饋意見,并且讓督學官員為教師改進教學提供建議。同時,當在自我評估和建設性反饋合力產生作用時,檢查工作才能更容易地促進學校改善教學。
除了正式的、大規模的監督體系,通過訓練和指導提供教學支持也能對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成效產生積極影響。在美國密歇根州,研究人員發現,當一項面向一年級教師的專業發展項目包含訓練指導環節時,在改善教師教學方法方面的效果要好于以研討或者研究加自我評估為主的專業發展項目。
貧困國家的學校監督制度過于強調行政遵從,而非關注教學方法。學校的監督人員常常采用官僚作風的標準來評價教師,并采取懲罰性措施,而不是幫助教師解決問題,為他們提供建設性的反饋意見和真正的發展機會。在很多國家,教育巡視常常與學校審核密切相關。例如,孟加拉國的巡視與審核部會對存在管理不當問題的學校進行入校檢查。
教育監測的作用需要出現一個關鍵性的轉變,即從實施行政控制到提供支持幫助。例如,在巴勒斯坦,巡視人員與教師之間的關系從過去純粹以權力為基礎,強調嚴格遵循官方課程進展情況,到現在雙方關系更加靈活,更多關注對教師的指導、支持與合作學習。巡視人員對教師的表現作出評價,提供內容與教育方面的支持,并且在教學方法、課堂管理、評價等方面為教師實施培訓項目。
發展中國家的教育巡視無法充分完成這一任務。在貝寧、幾內亞、馬里和塞內加爾,教育巡視人員缺乏可以四處行動的車輛和經費,而每一名巡視人員所負責的教師數量也在增加。在烏干達,與初級教師學院相關的協調中心指導教師負責對所在區域的教師提供支持,為他們提供常規教學與授課幫助。但是,這些指導教師自身水平有限,并且接受培訓的教師的出勤率也很低。
非洲東部和南部也存在類似的教學支持體系,包括埃塞俄比亞(由集中式的巡視人員提供幫助)、肯尼亞(由教師咨詢中心的指導教師提供幫助)、馬拉維(由小學教育咨詢人員提供幫助)等。在肯尼亞,實施了一項名為“小學數學與閱讀倡議”(Primary Math and Reading Initiative)的項目,旨在關注和指導教師專業發展并為其提供交通便利。在對該項目進行評估時發現,在參與該項目的學校中,課堂教師在授課時接受指導教授觀察與幫助的機會多了很多。集中負責10所以內學校的指導教師更容易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顯著影響,因為他們有更多的時間為授課教師提供支持與幫助。
總體而言,世界各國政府均認識到重新調整教師支持項目的必要性,包括明確發展需求,提供建設性反饋意見,指導教師專業發展等。這是實現有效教學并且對學生學習產生積極影響的先決條件。
二、促進學校領導關注學生學習
為了讓教師支持機制發揮效果,關鍵一點是讓運行機制盡可能貼近教師實際需求,甚至是走進學校。從這方面來看,致力于學生學習的學校領導可以發揮主導作用。如果學校領導相信所有學生都能學習,不對其采取歧視或排斥措施,并且在管理中共享領導權力,就能夠帶動學校和社區的變革。
在富裕國家,有研究發現在學校層面影響學生學習效果的所有變量中,學校領導所占權重達到1/4。這意味著學校領導是繼教師之后影響學生學習的又一重要因素。
領導力實踐會對學習產生多方影響,包括確立目標和期望并關注學習;對資源配置實施戰略決策;規劃、協調和評估教學與課程;推動和參與教師學習與發展;確保打造能夠提供支持的有序環境。總體上,教育領導者越貼近教育核心事務,就越有可能對學生的學習效果產生積極影響。
在參加第一次教與學國際調查(Teaching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Survey,TALIS)的23個國家中,有17個國家的調查結果表明,學校校長推行強有力的教學領導有助于學校采納量身定制的專業發展項目,幫助問題教師改善教學實踐。在對拉丁美洲四座城市的四年級學生進行的研究中,也證實了學校校長作為教學領導在改善學生學習效果方面的重要作用,特別是在校長強調學生評價的情況中。
認可學校有效領導的重要性,也意味著認可學校校長接受專業化培訓的必要性。前述SABER框架報告明確了培養校長應考慮的兩個關鍵因素:第一,確保選拔適當的候選人,并使其參與培訓項目、提升領導能力;第二,賦予校長決策權,使其支持和改善教學實踐。
在富裕國家,盡管實施背景和方式有所不同,但是重視校長培養的趨勢日漸擴大。在歐洲,21個國家或者地區要求校長接受領導力培訓,羅馬尼亞要求完成為期一周的培訓,而馬耳他要求完成一項碩士學位課程計劃。一些國家也要求校長接受指定的培訓項目,盡管未將其作為任命校長的正式要求之一。在有的國家,實現持續的專業發展是校長的崗位義務之一(如立陶宛和葡萄牙),也是職業晉升的前提條件。
智力政府在通過“優質教學框架”(Good Teaching Framework)確立評估教師課堂表現的國家標準之后,又于2011年引入“優質學校領導力框架”(Good School Leadership Framework)。同時,推出競爭性的校長選拔程序和“卓越校長培訓項目”(Program for the Training of Excellent Principals),該項目在實施的前兩年通過研究生學位課程計劃為超過1/3的校長提供了領導力技巧方面的培訓。
在貧困學校,學校領導多在弱勢社區工作,并且只能動用較少的預算,因此他們面臨的挑戰要大得多。即便如此,他們在入職前也很少接受預備培訓,并且很難從地方教育當局提供的零星支持中受益。一項對撒哈拉以南非洲和南亞地區的12個最低收入國家的研究發現,僅有孟加拉國在努力為所有的教育管理人員提供培訓。
南非政府在意識到缺乏對學校領導的專業資格要求后,引入了“教育高級證書:學校領導力”(Advanced Certificate in Education:School Leadership)項目。在對某發展中國家類似干預政策進行評估時發現,如果對領導接受過相關培訓和沒有接受過相關培訓的學校進行對比,那么前者在提高學生畢業考試成績中的速度是后者的兩倍。該國政府將參加該項目作為新任命校長在其任職三年期內的要求之一。牙買加在近期設立了“國家教育領導力中心”(National Centre for Educational Leadership),對現有校長和立志成為校長的人員提供培訓和認證。
那些在“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或者“國際數學與科學趨勢研究”(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中獲得最高分數的國家,普遍強調對所有新任合格教師進行監測。學校領導可以通過指導新任教師,擔任他們作為教學領導者的角色。因為貧困國家的教師在入職前的實踐經驗非常有限,所以這樣的做法顯得格外重要。在肯尼亞,具有創新價值的“小學數學與閱讀倡議”項目在2011-2014年期間實施,試點推行了多項以信息通信技術為基礎的措施來監測教師并提供教學支持,包括使用短信服務技術幫助教師更加方便地與指導教師進行溝通。
盡管學校領導在改善學習條件和確保學校課堂推行一致價值和行動方面一以貫之才能發揮根本作用,但僅憑一己之力還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學校領導需將學校打造成為“實踐的社區”,與其他的教師和學生共同建立起積極有效的關系。
第二次的TALIS讓人們意識到了教師協作的重要性,這也是采取積極教學實踐和更多關注學生學習以改善學習效果的因素之一。應當鼓勵以各種方式開展協作式的專業學習,包括新老教師的銜接、同行觀摩學習、訓練指導、發展教師聯合組織等。但在參與該調查的國家中,僅有37%的教師是某一類專業發展聯合組織的成員。這種情況在貧困國家更加突出。在柬埔寨,教師很少參加同行協作,但研究也發現如果學校為教師提供有助于改善教學技巧的協作機會,學生的成績的確會更高。
在巴基斯坦的卡拉奇,教師是否以協作方式努力做出改變并且激勵其他教師做出改變,取決于是否獲得校長的支持。通過調動教師參與,學校校長幫助教師提升專業水平,持續改善教學質量,將學校打造成為專業人員的共同體。在中國甘肅,農村的小學教師參與協作活動,打造專業學習共同體。教師觀察和評價同行教學,推出示范課程,共同規劃課程,并對教學展開研究。盡管在教育制度中對此類互動制定了規則與架構,但學校領導仍然是教師協作最有力的推進者。
“基于成效的學校與教師創新”(Schools and Teachers Innovating for Results,STIR)項目是一項在印度北方邦以及烏干達與地方當局和教師組織合作展開的非政府行動,旨在建立本地教師協作平臺,幫助教師改善工作心態,提高專業實踐技能,最終提高學生學習效果。其采取的關鍵措施就是學校領導為教師提供反饋意見。此外,該項目建立了一個由地方和國家官員聯合組成的平行組織,幫助教師創新解決制度障礙。對該項目的獨立評估表明,其在提升教師工作動力、改善教學實踐和提高學習效果方面都取得了積極效果。
各國政府正逐漸認識到學校領導不僅是行政管理人員,也是教學領導者。這對于學生學習寄予了更多期望,也在學校中創造了一種協作環境以推動持續改進。但是,各國政府仍然需要建立各類項目,培養現在和未來的學校領導具備恰當的技巧與能力。
編輯 郭偉 校對 朱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