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績
家庭作業不落實,這是農村初中生的一個普遍現象,既是制約教學質量提升的一個主要原因,也是困擾教師的一個主要問題.筆者帶領學校骨干教師,以“問題”為“課題”展開研究.探索出“移動互聯網+”家庭作業新模式.
“移動互聯網+”家庭作業是指在大數據背景下,用互聯網思維,依托云平臺,將移動互聯網與家庭作業有機整合起來,實現個性化的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
1家庭作業原則
家庭作業是由教師布置給學生的、打算用于在校外時間提供學習技能練習的學習作業, 是教師組織教學的重要組成部[JP3]分.家庭作業包括作業的“設計和布置”,作業的“批改和評價”.
1.1作業的設計和布置原則
調查發現作業設計和布置方面普遍存在隨意性、單一性等問題,原因是多數教師沒有完全領會到家庭作業的意義和作用,在日常教學中給學生布置的家庭作業只是練習冊、習題集或抄寫課本內容等,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忽視了家庭作業的價值.為此,必須克服家庭作業設計和布置中的隨意性,使家庭作業發揮功效.課題組通過訪談、問卷調查、學習調研等活動,有針對性的提煉出以下原則:
1.1.1主體性原則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發揮其主觀能動性是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發展良好思維品質的關鍵.教師設計和布置的作業在題型方面體現多樣性、在難易度方面體現梯度性、在題量方面體現選擇性,這樣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獨特性,個性化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突出作業過程中的主體性.
1.1.2鞏固性原則
心理學“艾賓浩斯曲線”啟示,學生要掌握新知、提高能力,必須及時地完成一定量的練習.這一定量的練習經常是教師布置的當天的家庭作業,所以教師設計的作業內容應該針對當天新授課的重點、難點,以達到掌握重點,突破難點的目的,為以后新課的學習奠定基礎.
1.1.3發展性原則
學生的學習不能老是處于一種“輸血”的狀態,而應該有自身的“造血”功能.我國著名的教學論專家江山野先生把學生的獨立學習分成五個階段:第一階段,小學一年級到三年級處于“完全依賴階段”,這個階段學生的學習100%依靠老師;第二階段,小學三年級到六年級處于“基本依賴階段”,這個階段學生能自己讀懂25%的內容,75%的內容依靠老師;第三階段,初中階段處于“相對獨立階段”,學生可以自己讀懂50%,另50%依靠老師;第四階段,高中階段處于“基本獨立階段”,學生可以自己讀懂75%的內容,只有25%需要老師幫助;第五階段,高中畢業后處于“完全獨立階段”,學生完全可以自學.對于初中生教師可以設計一定量的新課預習題目,將“預習作為作業”,引導學生超前學習,自主發展,為終身學習奠基.
1.2作業的批改和評價原則
《每當我走過老師的窗前》這首兒時就耳熟能詳的歌曲,描繪的是教師辛勤耕耘,不辭勞苦的形象.當下時代不同了,教師的工作狀態也應該有所變化了,教師要通過課題研究找到“巧干”的辦法,才能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湖北薪春的汪金權老師在中小學“零家庭作業”的實踐研究,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指導的“零作業批改”都是家庭作業改革方面的成功案例.本文借鑒其成功經驗,結合本校實際,總結出以下適用原則.
1.2.1及時性原則
作業的批改應注重及時、準確,運用正確有新意的批改符號,讓學生參與到作業的批改當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1.2.2針對性原則
學生把家庭作業交給教師,教師采取適當的批改方式,而后告訴全班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解決的方法,或者在每個學生的作業上寫上評語,指出存在的問題.
1.2.3激勵性原則
作業的評價應以正面評價為主,運用不同的評價方式,同時重視批語的激勵性.寧波大學徐建平副教授研究的《減負背景下家庭作業有效實施策略研究》項目得出一個重要啟示:家庭作業時間、家庭作業設計和布置、家庭作業批改和評價、學生對家庭作業的態度都會直接或間接地、正面或負面地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其中學生對家庭作業的態度對學生的學習成績影響最直接、最明顯.為此,教師用激勵性的評價有助于引導學生端正作業態度,培養良好作業習慣,提高自主學習能力.
2“移動互聯網+”家庭作業的實施構想
圍繞家庭作業原則,發揮作業功效,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是不夠的,需融入“移動互聯網+”思維,讓作業的形式多樣化、內容更豐富,充分體現“主體性、選擇性、獨特性、及時性、互動性、激勵性”等特點.通過實踐研究,基本構想如下:
2.1“微課”開發
當下在“微”潮流的驅動下,“微課”被廣泛宣傳,開發和應用.關于“微課”有多種定義,筆者比較贊同華東師范大學黎家厚教授下的定義:“微課”是以闡釋某一知識點為目標,以短小精悍的在線視頻為表現形式,以學習或教學應用為目的的在線教學視頻.用一個成語則可以將“微課”概括為“短小精悍”:“短”,教學活動短、視頻時長短(10分鐘內);“小”,資源容量、教學主題小;“精”,教學內容精選、教學活動精彩;“悍”,交互性強,功能強大,應用面廣,效果震撼人心.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作業的難點、易錯點,制作微視頻,可以有效地促進學生家庭作業的完成,有效引導學生進行作業自主批改,有效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效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為了給學生提供豐富的微課資源,課題組教師主要采取以下三種措施:
2.1.2自主開發
以課題研究為抓手,以課題組成員為核心,帶動其他老師,學習使用camtasia studio錄屏軟件開發“微課”,學科組教師分工合作,資源共享.
2.1.2網絡資源
目前全國都在組織“微課”評選活動,許多優質的“微課”曬在網上,教師可以在瀏覽的時候,及時的把適合的資源下載,充實到校本資源庫.中國微課(http://www.cnweike.cn)和中小學慕課中心(http://www.c20.org.cn)這兩個網站都有許多優質的微課資源.
2.1.3借鑒改造
自主開發的“微課”適用性強,但是由于人力、物力、技術、精力等因素的限制,自主開發的微課是有限的.網上資源確實豐富,有許多是優質的,但是無法照搬照用,必須進行改造.所以在借鑒的基礎上進行個性化的改造是比較實惠快捷的途徑.
2.2“平臺”的應用
大數據時代,云計算技術相對成熟,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已經不是問題.充分利用現有的移動互聯網環境,可以實現學生隨時隨地,個性化自主學習.現與同行分享幾個簡單、實用、有效的平臺.
2.2.1360云盤
下載360云盤客戶端,注冊用戶名、密碼即可.師生可以將“微課”資源上傳、下載,實現“微課”在線學習和移動學習.在線學習是一種通過互聯網工具來學習或訓練的方式.移動學習是一種跨越地域限制,利用現代通訊終端,如手機、PAD等設備(通常不包括具備無線上網功能的筆記本電腦)進行遠程學習的方式.移動學習相較于在線學習,更加側重于利用觸控輸入的移動設備(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而不是利用鍵盤、鼠標輸入的筆記本電腦或臺式計算機.微課的制作利用數字媒體技術,微課的發布利用移動互聯網,因而可以保障學習者進行在線學習,以及隨時隨地進行移動學習.
2.2.2QQ群或微信群
這是比較普遍、常用的交流平臺,該平臺的主要特點是學生熟悉、互動及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該平臺進行學習上的交流、合作、探究.為保證交流學習的有效性,應該選幾個責任心、自覺性強的學生來管理群,避免學生“跑題”.
2.2.3考試酷和菁優網
“考試酷”和“菁優網”都可以為各類學校和培訓機構提供考試系統,包括自測練習、組織統一考試、布置課外作業或假期作業,也包括智能組卷,考試評閱與成績管理等眾多功能.它們不同于以前的考試系統,也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軟件,而是一個云端的考試平臺.它不再像傳統的考試系統那樣需要安裝服務器和軟件,也不再需要高昂的服務器購置成本,也不再需要昂貴的服務器和系統維護費用.
3“移動互聯網+”家庭作業的實施策略
遵循家庭作業原則,依托移動互聯網平臺,運用云計算技[JP3]術,使家庭作業的設計和布置、批改與評價變得更加容易和高效.
3.1線上作業
百度搜索“考試酷”或“菁優網”,打開網頁并注冊登錄,在網上建立“班級”.利用平臺上大量的題庫,教師可以通過“自主組卷”或“智能組卷”方式設計作業題,并通過“班級管理”布置作業.學生在線完成作業、提交后可以馬上知道自己得分情況,錯在哪里,為什么出錯.對于學有余力的同學可以個性化在線練習,賺取“優點”,使用“優點”可以實現更多網上學習功能.教師通過“班級管理”可以及時了解每個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隨時可以查閱每個學生的作業軌跡.當然線上作業也有局限性:其一是平臺只對客觀題進行準確評判;其二是“考試酷”更適用于語文、英語、政治、歷史等科目,而“菁優網”更適用于數學、物理、化學、地理、生物等科目.
3.2線下作業
線下作業是對線上作業的有效補充,形式上就是傳統的書面作業,題型上側重主觀題,比如物理學科的實驗題、問答題、計算題.在此重點分享線下作業批改的新方法——“多主體作業批改”法.
“零作業批改”是華東師范大學熊川武教授指導的中學家庭作業批改改革實驗.所謂“零作業批改”是指教師把作業批閱權歸還給學生,把自己用于批閱作業的時間轉移到研究學生作業中出現的問題并加強個別指導上.借鑒熊教授的做法,結合本校實際,課題組探索出“多主體作業批改”法,達到“減負增效”的目的,具體辦法:按照學生層次分成7人一組,由組內幾個會學又熱心負責的學生輪流做組長,每次作業教師先批改組長的作業,改完作業教師把組長叫過來分析一下批改要點,再由組長改其他組員的作業,并指導檢查落實同學訂正,負責把常見的問題反饋給教師,以便教師進行集中講評.個別學困生則由教師親自進行重點輔導.對于一個帶兩個甚至四個大班一兩百號人的教師而言,這樣不僅緩解了教師批改作業的壓力,而且鍛煉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互助協作的能力,還能更好地落實訂正工作,一舉多得.
以“課題為教學服務”為宗旨,把課題做在實處,把過程做扎實,把內容做厚實,相信成果一定會豐實.
【本文系閩教科規課題《農村初中生家庭作業微解析的研究》FJJKCG14-444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