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記東

摘 要:文章以商丘市物流產業發展為例,說明物流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在于經濟發展水平低,工業化水平不高,周邊經濟不發達,存在地區競爭和物流集散的傳統模式等因素,未來發揮交通優勢,推進樞紐經濟發展要加強基礎設施,大力打造城市品牌;打造產業集群。同時整合區域物流產業,發展特色行業物流和國際物流,構建高效的物流系統。
關鍵詞:物流產業;制約因素;建議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As an example of logistics industry, the restricted factors of Shangqiu lie in the low lev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low level of industrialization, surrounding area of under-development, area competition and traditional mode of logistics distribution. In order to play traffic advantages in futu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hub economy by strengthening infrastructure, building up the city brand and industry clusters.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of logistics industry, developing characteristic industry logistics and international logistics construct efficient logistics system.
Key words: logistics industry; restriction; suggest
物流產業發展對于其他產業擴大市場規模,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改進國民福利水平等方面都有著重要作用。伴隨著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成為世界上最大的物流國家,物流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貢獻份額越來越高。為了推進物流產業發展,2009年物流產業被確定為我國十大振興產業之一,2014年在《物流業中長期發展規劃(2014~2020年)》中又被確定為國家“基礎性、戰略性產業”,也成為經濟發達地區和交通樞紐城市重點扶持的產業之一。
商丘市地處中原經濟區的東部,轄區2區6縣,總面積8 636平方公里,擁有人口900余萬人。商丘經濟經過多年的發展,到2015年GDP總量達到1 803.93億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 025元,在河南省18個地市排名為11名。作為處于交通樞紐的節點城市和河南的東大門,處于魯蘇皖豫四省結合部,隴海和京九鐵路線在此交匯,具有的天然區位優勢,但是優越的區位優勢并沒有使商丘經濟快速發展起來,商丘市的經濟總量和人均收入不僅在全省排名不靠前,而且具有的交通區位優勢多年來也沒有使物流產業快速發展起來,與周邊徐州、臨沂的物流業快速發展相比,已大大落后。為了發揮商丘的區位優勢,推進商丘市的經濟快速發展,在完成“十二五”的發展規劃任務后,商丘市政府出臺頒布了“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以物流產業的發展為切入點和突破口,利用商丘的交通區位優勢,依托大交通,發展大物流,形成大產業,由此推動商丘市的經濟快速發展,最終實現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
為了推動商丘市區的物流產業發展,必須要對商丘市物流發展的制約因素進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思路和應對措施,才能推進其快速發展。
1 制約因素
1.1 商丘市物流產業發展緩慢的關鍵因素在于商丘工業化水平不高
從物流的內涵來看,有“物”才有“流”,沒有充分“物”的市場供給,就不可能有大量的市場交易頻率和交易總量,也就不可能通過大量的“流”走向市場。所以,物流要充分發展,首先就是要“物”的供給要充分,要穩定、要持續,才能保障“流”持續、穩定和快捷的發展。而“物”的市場大量供應,只有在工業化階段或者經過工業階段后再能通過規模化和批量化生產得以實現。而物流產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其是伴隨著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而快步發展。技術進步和組織形式的演變都會推動制造業專業化分工,推動制造業產業鏈的不斷整合,更推動制造業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而在制造業演化過程中,為了降低制造業內部的經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及時有效對市場供求信息做出的反應,都要求物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于運輸、倉儲、裝卸、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和物流信息系統等環節重新組合,作出相應的調整。
從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上看,一個國家或者地區三次產業演變中主導產業的變化可以看出,后續產業的發展都是在前面產業充分發展的基礎上才快速發展成為主導產業,所以三次產業的發展依次是由第一產業向第二產業過度,再由第二產業向第三產業過度。物流產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屬于第三產業,其快速發展也必將在第二產業特別是制造業充分發展的基礎上。縱觀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完成工業化發展后,國家步入發達階段,服務業成為產業結構中的主導產業,一方面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需要服務業為制造業提供更為快捷的服務,更快的占領市場;另一方面消費者收入提高,消費需求也更為多元化和細分化,商丘的消費需求不再滿足于本地區的產品,更要求對來自區域外部的產品產生更多的偏好,同時對商品的消費需求在心理上也更追求及時快捷。所以供求兩個方面的變化推動現代第三產業包括物流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從我國東部沿海發達地區的江浙兩省來看,2002年江蘇人均GDP達到14 404元,浙江人均GDP達到16 978.5元;到了2015年江蘇人均GDP超過8.8萬元,浙江人均7.8萬元。依據錢納里的經濟發展階段劃分標準,工業化水平都已經已達到后工業化時期(發達經濟階段)。三次產業結構中,2015年江蘇產業結構中三產業增加值比例為5.7∶45.7∶48.6,浙江產業結構中增加值比例
4.3∶45.9∶49.8。正是因為有了類似于江蘇和浙江東部發達省份工業的快速發展,才帶來了物流業的快速發展。依據物流產業聯合會公布的數據可以得知,我國物流企業和產值東部省份占了80%,中部和西部省份僅僅占了20%,這充分證明了物流業的發展與經濟發展水平是緊密相關的。與東部發達地區相比,商丘2015年按照當年可兌換匯率比例,人均收入為3 990美元,三次產業結構比例為20.9∶42.2∶36.9,經濟發展水平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由此可知,商丘的工業化還沒有完成,與此相對應的,對物流業的產業需求拉動也不會很高,所以物流業的發展相對較慢。
1.2 物流產業發展滯后的共性因素在于物流成本高昂
如果說物流產業的發展前提是“物”的充分供給,但是物流發展的必要條件是“流”的快捷、穩定和持續。要實現物流的高效、快捷和穩定的運轉,必須對物流的運輸到配送以及物流信息系統的整個環節和整個物流體系整合,從而是物流的成本大大降低。然而我國的物流成本與發達國家相比是非常高的,據相關統計,我國在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和物流績效指數都比較落后,其中2014年物流總費用占GDP的比例達到18%,明顯高于發達國家和金磚國家。當然,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產業布局和產業結構的不同,物流成本肯定存在不同。但是排除這些因素外,我國物流成本高的原因還在于運輸過程中的過橋、過路費用高,以及物流信息零散,物流企業管理條塊分割,沒有實現信息共享等所帶來的低運輸效率。這些高昂的物流成本必然抑制物流產業的發展。
1.3 商丘物流產業發展緩慢與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沒有很好發揮交通樞紐地位有關
物流產業的發展除了受制于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的制約,也受制于物流輻射區域和區域競爭,對于商丘來說,具體如下:
1.3.1 周邊其他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低使商丘作為集中分散物流和人流的樞紐地位難以發揮
商丘作為區域性交通樞紐,其物流和人流的主要覆蓋范圍大致可以波及到周邊150公里的區域,向北包括山東省的菏澤、濟寧兩市和河南省的濮陽市;向西包括開封市;西南包括河南省周口市;向南包括安徽省亳州和阜陽兩市,總覆蓋人口將近1億。從人口規模上看,市場規模也影響很大。然而這些地區包括商丘市,經濟發展水平都比較低。可以從表1各個地市的經濟總量在所在省份的排名看出。
上述這些地區在交通上不具有區位優勢,其物流和人流將會通過商丘向全國疏散。但是其經濟發展水平的相對落后,一方面說明工業不發達,通過商丘交通通道向全國輸送的資源和商品等物流相對較少;另一方面,由于經濟發展水平相對落后,收入消費的需求相對較低,對域外的商品消費需求量也相對較少,這導致通過商丘向其輸送商品的數量較少。所以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知,雖然具有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的天然優勢,如果市場覆蓋范圍內的經濟發展緩慢,那么交通的優勢作用難以發揮,使物流產業也難以快速發展起來。
1.3.2 京九線物流輸送能力低,隴海線兩端受制
商丘的交通樞紐地位主要是通過地處四省結合部和京九鐵路線和隴海鐵路線體現出來的。公路主要側重于短途運輸,重點決定于區域內經濟發展水平,而鐵路側重于長途運輸,更能體現物流輻射范圍內經濟發展水平帶來的物流產業發展水平。單從鐵路運輸看,從京九線經過的城市分析,除了南北兩端有北京、深圳兩個超大城市外,中段經過的城市,主要是不發達的地級城市(除了南昌),降低了物流配送能力。隴海線雖然從東部向西發達地區和連接的幾個省會城市,但是對于商丘來說,向西鄭州作為省會城市,其物流配送能力要高于商丘,東部商丘與徐州近鄰,但徐州的經濟發展水平和交通樞紐地位,也使商丘難以與之抗衡。
1.3.3 臨沂與徐州存在競爭
作為地域空間上商品集散中心,其已經形成,將在長期內保持其聚集效應,并形成區域品牌效應,使周邊的物流人流都向此空間集中,再由此向周邊其他地區輻射。向此聚集的緣由依據空間經濟理論可以知道,對于企業在此可以找到更多的客戶和消費者,對于消費者可以以較低的搜尋成本找到各種商品。企業和消費者向同一地域空間的集中,并在制度的保障下長期保持,使后進入者遇到壁壘,物流產業難以快速發展起來。
臨沂作為北方的物流之都,是在20世紀90年代發展起來的。2004年臨沂市先行一步,把發展現代物流業作為商貿發展重要前提,在全國各地都在重點發展其他產業時,政府率先發展物流產業,經過長期發展使臨沂成為北方的商貿之都。到2015年物流總額達到2.45萬億元,物流增加值達到360億元,商品輻射范圍達到全國和亞洲、歐洲、非洲和拉美等國家。而徐州,西鄰商丘,是淮海經濟區首位中心城市,全國重要交通樞紐,具有五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與商丘相比更靠近沿海港口,連接我國客流和物流量最大的鐵路線京滬線,是隴海線東部的第二節點城市。在政府和城市形象方面,是十大高效政府、十佳誠信政府、十大投資環境城市。經濟發展水平方面,2015年人均GDP為83 828元,處于后工業化時期。物流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2014年396億元,2015年415.27億元,遠超商丘的物流產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貢獻。這兩個城市物流產業發展和區位優勢使商丘物流產業發展輻射范圍上在向東部、東北部及北部都會遇到很大的競爭。
1.4 大城市化的發展選擇模式和區域行政區劃使商丘作為區域物流集散點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隨著經濟發展,人流和物流會逐漸向城鎮集中,但是大城市相對于中小城鎮相比,具有更大的規模效應。雖然在人口和物流向大城市集中的過程中帶來了大城市病的問題,但是大城市所具有的聚集效應是中小城鎮所不能比擬的。同時為了發揮城市的規模效應,我國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實施的城鎮化戰略,也推進了大城市的發展,加強了物流和人流向大城市集中。另一方面,由于我國行政區劃,歷史與文化原因以及行政管轄的因素,人流和信息流動在空間上的形式表現為縱向流動,在橫向上流動則相對較少。人流和信息流動形式也使物流集散主要采取由大城市向低一級城市分散形式,在一個行政區域內同等級的城市橫向物流規模低于縱向物流規模。這導致商丘作為區域物流集散點的作用不能充分的發揮。
2 建 議
2.1 基礎設施與政策方面
(1)完善城市基礎設施,努力創建衛生城市、提升城市形象。一方面做好城市排污、排廢、排氣的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降低城市的污染程度;通過綠化和規范文明等措施行為,改變商丘市的臟、亂、差的形象。通過舉辦華商文化節和其他相關性全國性的會議與會展在電視、報紙和網絡媒體宣傳商丘,確立商丘在全國和世界上的品牌形象。
(2)利用一帶一路的發展戰略和處于亞歐大陸橋的節點區位城市,努力使商丘市成為豫東鐵路開放口岸,加快航空和內河航道建設并盡快開通,強化交通樞紐的區位優勢。
(3)提高和保持政策前瞻性、連續性和透明度。在吸引投資和推動產業發展方面,一方面制定政策時具有科學性和前瞻性,使政策的具有可行性,在執行過程中能夠保持政策的連續性,通過媒體公開,專項對接,使政策對于投資者和經營者具有可預期性和透明度,保持對區域經營發展的信用度。
2.2 工業發展方面
由于工業的發展水平和發展規模決定了市場交易的規模,發展物流業必須大力推進工業特別是制造業的發展,并由此推動物流產業的發展。立足在商丘原有的工業產業特別是制造業和產業聚集區,一方面大力強化原有產業聚集區的產業向上游和下游延伸發展,擴大產業園區內相關產業的聚集效應;另一方面對接東部產業轉移,使東部的轉移產業和區域內的產業升級有效結合起來。重點推進食品加工、服裝服飾、現代家居、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裝備制造六大高成長產業的快速發展,成為未來經濟增長的主導性產業集群。
在大力發展區域內制造業發展的同時,吸引域外投資,可以重點側重面向中亞、西亞和歐洲市場的產業投資主體。這樣不僅可以帶動本地產業升級,更能結合區位交通優勢,推進物流產業的發展。
2.3 物流產業發展方面
(1)整合區域內的物流企業。在政府介入下,通過網絡建設,構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通過強化物流企業的合作提高運輸的效率。
(2)積極發展行業物流。在進一步發展醫藥物流的基礎上,同時促進地區特色產業發展,并依據臨沂、徐州和義烏商品批發和物流產業的發展實際,作為后來者,避免同業惡性競爭,重點發展差異化的行業物流,構建相關特色產業的全國性的商貿中心和物流中心。
(3)以物流保稅中心的優勢平臺,吸引企業優惠政策,發展跨區域和跨境電子商務;吸引國內外的大型物流企業進駐商丘,積極發展國際物流。
(4)通過整合現有物流環節,降低物流在倉儲階段的滯留時間,提高多式聯運的效率,減少運輸過程中的周轉環節,從而構建高效物流系統。
參考文獻:
[1] 李學工. 論物流產業對國民經濟的貢獻[J]. 北京工商大學學報,2003,18(6):1-4.
[2] 黃福華,谷漢文. 我國物流產業發展的經濟學分析[J]. 財貿經濟,2005(2):79-81.
[3] 何梟吟. 我國物流產業現狀、存在問題與發展趨勢[J]. 改革與戰略,2007(2):13-16.
[4] 李超鋒. 物流產業對廣東經濟增長貢獻的計量分析[J]. 特區經濟,2007(11):38-39.
[5] 何娟,朱建梅,曹洪. 我國物流產業現狀、約束因素和未來發展重點分析[J]. 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08(8):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