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羽 黃金霞 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北京 100190)章 岑 (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 中國科學院大學 北京 100190)
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管理方案的設計與應用*
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已成為當前圖書館資源建設的重要內容,但再利用過程中涉及多方利益,存在復雜權益問題。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管理方案包含在圖書館數據采集、存儲、組織和再利用服務、調用環節中,其為實現開放獲取期刊合理再利用所應采取的具體措施和解決關鍵權益問題提供策略。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GoOA平臺運用該方案,建立起可持續的開放獲取期刊資源獲取機制,并通過明確標明作品權益信息和原始來源、提供數據使用協議等方式,有效保障各方權益和平臺的穩定運行。
開放獲取期刊 權益管理 GoOA
科技發展所處的信息環境正朝著開放化、數字化方向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開放獲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再利用逐步成為圖書館資源建設工作的重要內容。根據布達佩斯開放獲取計劃的定義,開放獲取期刊允許自由下載、傳播和使用;但開放獲取并不等于不加限制地利用[1]。開放獲取期刊論文在創作、發表到再利用過程中涉及作者、出版商、資助機構等諸多主體,這些主體通過賦予作品使用許可,制定出版政策、資助政策等不同方式主張各自權益。
圖書館對開放獲取期刊的再利用是一項系統工程,包含數據采集、組織加工、提供服務等多個環節,需要妥善處理與各主體權益主張間可能存在的矛盾,如機器抓取開放獲取期刊論文全文與出版商網站或資源平臺的使用政策相沖突等。同時,隨著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程度的加深,圖書館需要對一些新型再利用方式是否合理、涉及侵權做出判斷。而對上述這些問題,僅靠使用許可,如知識共享協議(CC協議)等無法有效解決,需要有一套貫穿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全流程的權益管理方案。然而,目前在法律政策和實踐層面還沒有可供圖書館直接參考的此類方案,具體表現為:一方面,現有政策、協議缺乏對于某項再利用行為是否合理的規定,如BMC(BioMed Central)認為對于開放獲取論文中數據再利用,版權不能解決所有問題[2];SPARC(Scholarly Publishing and Academic Resources Coalition,學術出版與學術資源聯盟)認為美國能源部開放獲取計劃沒能對用戶關心的文本挖掘、批量下載等行為是否合理做出明確說明[3]。另一方面,當前知名的開放獲取期刊集成系統(如DOAJ、SciELO)在權益管理方面多采用在網站中標明作品版權歸屬和資源使用許可的方式,而并未提供系統化的權益管理方案。
因此,為保障圖書館對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在知識產權框架下的順利開展,本文從開放資源建設全流程出發,圍繞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中的關鍵權益問題,設計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管理方案。該方案可以看作是從權益管理方面對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流程的優化,它從數據采集、存儲、組織和再利用服務以及調用4個環節,提出開放獲取期刊合理再利用應采取的措施,并列舉了在處理權益糾紛時可用的依據。在本方案設計過程中,課題組開展了大量網絡信息、法律文本調研,并進行多輪專家咨詢;方案設計成果也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建設的“GoOA開放獲取論文一站式發現平臺”進行了初步應用。
本研究從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的全流程入手,通過分析,總結出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過程中的5個關鍵權益問題,為最終權益管理方案的設計作鋪墊。
2.1 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全流程
根據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開放資源建設團隊在開放資源建設流程和規范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本研究認為,圖書館對開放獲取期刊的再利用主要包括數據采集、存儲、組織和再利用服務以及調用4個環節[4],每個環節中的具體再利用行為如圖1所示。

圖1 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全流程示意圖
數據采集環節:圖書館經過發現、遴選、評價等環節,確定采集目標和任務。目前,圖書館對開放獲取期刊資源的采集方式主要包括如下類型:①通過出版商網站或者機構倉儲提供的開放接口獲取數據;②通過機器抓取網站內容獲取數據;③在雙方合作基礎上,由出版商通過FTP等方式主動為圖書館批量提供數據。采集內容包括論文元數據、全文、圖表和附加數據。
數據存儲環節:圖書館將采集到的開放獲取期刊存放于本地服務器。存儲方式包括整體入庫,也包括數據內容的單獨存儲。目前,開放獲取論文中的圖表、附加數據成為一種重要的開放科學數據被單獨提煉或倉儲,在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活動中,這部分資源也受到了重視。
數據組織和再利用服務環節:圖書館為存儲于本地的開放獲取期刊數據建立索引,并可將其與館藏資源整合,或建立開放獲取期刊集成服務系統。隨著語義技術發展和用戶需求升級,圖書館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中也更加重視通過語義標注、文本挖掘等方式形成新的服務產品。
數據調用環節:根據開放獲取定義,任何個人或者機構都不能采取任何手段阻礙開放獲取資源的傳播和利用。因此,圖書館建立的開放獲取期刊集成服務系統應當支持面向第三方的數據調用。常見方式包括:①提供OAI-PMH等開放接口;②通過FTP等方式批量向第三方提供數據;③系統資源被搜索引擎抓取。
2.2 關鍵權益問題分析
明確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全流程及確定這些環節中存在的關鍵權益問題,是設計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管理方案的首要任務。針對這一內容,筆者在前期一項研究中,對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中相關主體之間的權益關系進行了分析。根據分析結果[5],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各環節面臨的主要權益問題包括:
(1)數據采集方面,機器抓取的開放獲取期刊內容可能與出版商或平臺的使用政策相沖突。
關于機器抓取開放獲取的內容是否被允許,出版商方面態度不一。Elsevier規定的網站使用政策中明確指出,不能對網站中的任何內容進行抓取[6];而Springer Open規定的網站使用政策中提到,網站內容不可以被批量下載并存儲成數據庫形式,但此政策并不適用于開放獲取資源[7]。另外,出版商的網站一般都會在Robots協議中對機器抓取行為進行限制,Robots協議作為行業規范,其法律強制約束性還存在爭議[8],但若不顧該協議規定開展采集工作,會使圖書館在處理權益問題時處于被動局面。此外,目前各國法律普遍重視數據庫保護。例如,歐盟對成員國實行比較嚴格的《歐盟數據庫指令》[9],在我國通過《信息傳播保護條例》和《反不正當競爭法》保護數據庫所有者權益,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機器抓取網站行為造成影響。
(2)數據存儲方面,開放獲取論文附加數據的使用權限不明確。
目前,在開放獲取期刊的出版中存在兩種情況,一是論文的相關數據明確標明使用許可,如BMC論文相關數據遵循CC0協議,支持最大限度的再利用[2];而更多的情況是,在出版商網站上,期刊的圖表、附加數據被單獨提煉,但是未標明其使用許可。
(3)數據組織和再利用服務方面,建立開放獲取期刊集成服務系統可能與出版商發表權相沖突;開放獲取期刊的深度再利用缺乏明確的依據。
開放獲取論文發表的過程中,作者在保留版權的同時,通常將作品發表權轉移給出版商;如果圖書館將本地保存的開放獲取期刊通過建立集成系統的方式進行再傳播過程中,不標明作品原始來源,就會侵犯出版商的權益。另一方面,由于開放獲取定義、各類使用許可協議和多數出版商開放獲取政策并未直接對文本挖掘合理性做出規定,從而給圖書館在開放獲取期刊深度再利用過程中帶來困惑。
(4)數據調用方面,圖書館所建立的開放獲取期刊集成服務系統也可能成為數據抓取對象,如搜索引擎抓取行為,造成圖書館利益受到損害[10]。
總結上述內容,本研究認為圖書館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過程中面臨5個關鍵問題(見表1),而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管理方案的設計正是圍繞這些問題展開的。

表1 圖書館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過程中面臨的關鍵權益問題
為了尋找上述關鍵權益問題解決方案,本研究首先從總體上確定了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問題的解決思路,并在調研相關法律、政策的基礎上針對具體問題逐一提出解決方法與策略。
3.1 總體解決思路
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過程中存在的權益問題,與傳統版權問題相同,可以看作圖書館危機的一部分。因此,圖書館可以運用危機管理思想解決。
圖書館的危機管理思想通常被認為是對羅伯特·希斯提出的4R理論的借鑒[11],即有效的危機管理是縮減(Reduction)、預備(Readiness)、反應(Response)、恢復(Recovery)4個階段的整合。在此基礎上,圖書館界開展了進一步理論探索和相關實踐。在理論研究方面,如劉茲恒提出圖書館危機管理包括日常危機管理和危機事件管理[12];蔣永福認為圖書館應將版權人視為合作伙伴,積極地避免侵權行為[13];秦珂認為圖書館版權危機防范應建立完備應急預案、預警機制、合作機制,同時圖書館要在技術上盡到版權保護的義務,這也是法律規定的重要免責條件之一[14]。在實踐探索上,美國圖書館協會(ALA)制定了《關于圖書館危機公關的指導性意見》[15],我國圖書館也正在呼吁加強圖書館危機管理,建立權利主體之間的良好溝通渠道,從而對可能出現的問題及時預警[16]。
根據上述內容,本研究認為,解決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問題,應遵循“事前風險預防”“事中溝通協商”“事后糾紛應對”的思路,其中,風險預防是基礎,溝通協商是重要內容。
(1)事前——風險預防:圖書館應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活動前,采取一切可能措施避免侵權,包括標明作品署名、使用許可、資源來源等,這也可以作為解決糾紛的重要免責條件。
(2)事中——溝通協商:圖書館在進行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應首先選擇通過溝通協商的方式,妥善處理好主體間權益關系,以保障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活動的開展。
(3)事后——糾紛應對:一旦與相關權利人發生糾紛,圖書館應充分利用有利于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的法律政策依據,通過協商或者尋求法律途徑解決問題。
現有法律或協議中有利于解決權益糾紛的內容包括:①開放獲取定義支持開放資源的再利用[1];②著作權規定的合理使用情形之“圖書館例外”對于開放資源依然有效,同時圖書館可以按照《伯爾尼公約》中的“三步檢驗法”判斷行為是否合理或者侵權[17];③避風港原則為包括開放獲取期刊在內的數字信息資源再利用中的糾紛解決提供了有效機制;④CC 4.0協議設置了30天的侵權恢復有效期[18],能夠為圖書館處理權益糾紛提供緩沖期; ⑤ 非商業目的的文本挖掘等深度再利用得到法律界、學/協會和出版商等方面越來越多的認可。
3.2 解決策略
在總體解決思路基礎上,本文進一步提出處理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中關鍵權益問題的策略:
(1)避免機器采集可能引發的糾紛,溝通為先。
圖書館應在實施采集前與出版商進行溝通,爭取出版商為圖書館提供數據,或獲得機器采集的許可。在機器采集過程中,應按照對方網頁抓取的限制執行采集任務,并主動告知對方圖書館使用的IP地址,以免賬號被封。如果溝通未果,或者出版商明確表示不允許機器抓取數據,圖書館應尊重對方權益,暫緩部署采集工作。圖書館應完整保存溝通全程的記錄,有條件時進行保全公證[19],作為日后處理可能的權益糾紛的依據。
(2)圖表和附加數據的存儲與再利用須標注署名,并建立與原論文關聯。
對于標明使用許可的圖表、附加數據,在存儲與再利用時,圖書館應遵循使用許可協議的要求;對于絕大部分出版商(如Springer Open、Oxford Open、Wiley等)所出版的開放獲取論文,其相關數據的使用許可沒有單獨聲明的情況,根據著作權規定,圖表等作為文章內容的一部分,其版權與來源作品保持一致。因此,本文認為這些內容的使用許可與來源作品應保持一致。綜上,圖書館在對論文的圖表和附加數據進行單獨倉儲時須明確標明作者署名、來源、使用許可,同時還應與其來源期刊論文建立關聯。
(3)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集成服務系統須標明論文原始鏈接,尊重出版商發表權。
為了避免開放獲取論文被集成到其他系統,且系統不提供該論文的原始鏈接,分散論文點擊和下載量,可能侵犯出版商所擁有發表權的情況,圖書館在進行開放獲取期刊的集成服務過程中需注意同時標明論文的原始鏈接。
(4)圖書館對開放獲取期刊的深度再利用,在現階段應集中于非商業用途。
CC協議明確支持版權作品的文本挖掘[20],這為遵循CC協議的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提供了基本依據。同時,相比以往對文本挖掘的謹慎態度,當前法律、學/協會和出版商等方面普遍呈現出對非商業目的文本挖掘的支持態度。英國在2014年版權法修訂中將非商業用途的文本挖掘列入合理使用的范疇[21];美國研究圖書館協會發布的《文本與數據挖掘和美國的合理使用原則》對文本和數據挖掘合理性進行了分析并提供了8個支持案例[22];170多個組織于2015年5月共同通過《數字時代知識發現海牙宣言》,呼吁為文本挖掘創造更好的條件[23];Elsevier、Wiley等越來越多的傳統出版商支持非商業用途的文本挖掘。因此,在目前文本挖掘領域法規制度不完善的環境下,圖書館對開放獲取期刊的深度再利用應主要集中在非商業用途,以規避不必要的風險。
(5)圖書館制定開放獲取期刊集成系統的網站使用政策
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集成服務系統應面向第三方機構提供數據調用,以應對搜索引擎對網站的數據抓取。按照法律規定,圖書館對自建網站或系統享有著作權,為了保證圖書館權益,圖書館可以制定相應網站使用政策,如對搜索引擎行為的規定等,引導和規范用戶使用行為。
在梳理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全流程及關鍵權益問題和確定相關權益問題解決思路與方法的基礎上,本研究設計了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管理方案,包含數據采集、數據存儲、數據組織和再利用服務以及數據調用4個環節的具體權益管理措施。
4.1 設計原則
根據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中關鍵權益問題的解決思路與方法,本研究進行了開放獲取期刊權益管理方案的設計。方案設計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1)權益保障與發揮開放資源本身作用相結合。方案的設計與實施應充分保障各方權益,尊重版權,同時也應保證開放獲取期刊的再利用,這是開放獲取資源的本質要求。
(2)權益管理方案應內化于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全流程,并應是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流程的優化,使圖書館在開放獲取期刊建設過程中實現各方權益。
4.2 方案內容
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管理方案以流程圖方式呈現(見圖2),內容包括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的主要環節,以及從權益管理角度,圖書館在每個環節中應當或是可以進行的再利用行為、行為依據、注意事項等。
(1)數據采集環節的權益管理
圖書館在數據采集工作開始前,須首先與出版商取得聯系:①對于取得聯系的出版商,圖書館應就數據采集目的、方案與對方進行溝通。溝通中,優先爭取由出版商通過FTP等方式為圖書館主動上傳數據,或者提供開放接口,或者許可機器抓取方式。溝通過程中應明確聲明圖書館服務對象、采集目的的非商業性。②對于始終無法聯系到出版商而采集工作又必須進行的情況,圖書館應如實告知對方自己的工作進展、采集所使用的IP地址、采集頻率等,并對所有溝通過程完整記錄,有條件時進行公證保全。

圖2 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管理方案
對于以上兩種情況,采集工作可以開始,完成后可進入存儲環節。但對于經過多輪溝通,出版商既不愿意提供數據也不允許數據采集的情況,為了避免權益糾紛,本方案建議暫時放棄對該出版商的數據采集,并做長期溝通以爭取其支持。一旦在數據采集過程中產生任何糾紛,根據避風港原則,圖書館應立即停止采集作業,并在第一時間與出版商取得聯系并進行溝通。針對出版商對采集工作可能提出的質疑,圖書館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①證明圖書館已經采取積極措施,如根據Robots協議,主動對采集頻率進行限制;②利用合理使用原則再次聲明圖書館的公益性,并強調圖書館嚴格按照期刊論文的使用協議進行下載、使用等。
(2)數據存儲環節的權益管理
根據前文分析,針對采集得到的數據,圖書館可以進行本地保存,包括整體入庫以及論文圖表、附加數據的單獨存儲。對于單獨存儲的數據,應明確標明其原始來源和相關權益信息。
(3)數據組織和再利用服務環節的權益管理
對于存儲在本地的數據,圖書館可以為其建立索引。索引數據可以用來提供以下服務:元數據與館藏資源整合,實現集成檢索和瀏覽;建立獨立開放獲取期刊集成服務系統,提供論文全文下載;開展深度服務,對資源進行語義標注和文本挖掘。
對于前2種服務方式,圖書館須在系統中明確標明作品署名、使用許可、初始來源(URL)并確保可以鏈接到原網站。對于深度再利用,圖書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規避權益風險:①聲明文本挖掘等深度再利用的非商業性,如為科研、教育服務,②所有文本挖掘等深度再利用得到的服務產品,須明確標明所使用數據的原始來源,所屬作品的署名、使用許可等權益信息。
一旦在建立獨立的開放獲取期刊集成服務系統、資源再利用中,圖書館與作品版權人或是來源方發生權益糾紛,建議圖書館通過溝通協商,最大限度地爭取為公眾服務的權利。
(4)數據調用環節的權益管理
圖書館所建立的開放獲取期刊集成服務系統,應充分保證開放獲取期刊得到有效傳播和再利用。圖書館可以通過以下方式開展數據調用:向第三方提供開放接口;通過FTP向非營利機構批量提供數據;允許搜索引擎、個人或機構對集成系統進行數據抓取。在數據調用環節,圖書館有義務指導用戶按照作品的使用許可協議開展再利用活動;同時也可以針對搜索引擎的數據抓取行為制定網站使用政策。

圖3 GoOA數據合作協議(部分)
上述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管理方案,目前已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建設的“GoOA開放獲取論文一站式發現平臺”進行了初步應用(網址:http://gooa.las.ac.cn/),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包括采集工作得到多家出版商支持、資源再利用和用戶使用過程得到規范等。GoOA平臺遴選高質量自然科學開放獲取期刊,對開放獲取期刊論文全文進行采集、存儲,并提供開放獲取期刊和論文集成發現、下載、投稿分析,基于語義關聯檢索、知識圖譜分析等服務,同時提供數據調用接口。方案具體應用情況如下:
(1)通過溝通談判,多家出版商通過FTP方式為平臺提供數據。在GoOA平臺的數據采集工作開始前,課題組與100多家出版商逐一聯系。截至2016年3月底,有20多家出版商表示支持數據采集,其中10家出版商與GoOA簽署合作協議(協議文本見圖3),決定通過FTP、OAI接口等為GoOA平臺提供開放獲取期刊論文元數據、全文、圖表和附加數據等。對于始終不允許數據采集的出版商(如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平臺暫時不對其開展數據采集工作,日后爭取進一步溝通;對于沒有任何回復的出版商,項目組保留了來往郵件,并告知了各出版商GoOA平臺建設目的和用于采集的IP地址。
(2)期刊論文版權、再利用權、原始網址鏈接等信息得以清晰展示。GoOA平臺對資源的版權、使用許可、初始來源URL等信息進行完整著錄,并在網站首頁、期刊介紹、論文詳細頁面等多處展示(示例見圖4)。

圖4 GoOA對資源權益信息的展示
(3)制定網站“數據使用協議”和“用戶使用協議”。GoOA平臺制定了“數據使用協議”和“用戶使用協議”(見圖5、圖6),分別規定了機器用戶和個人用戶在使用GoOA平臺收錄資源時應注意的問題。

圖5 GoOA數據使用協議

圖6 GoOA用戶使用協議(部分)
綜上,本次設計的方案在指導圖書館進行開放獲取期刊建設和處理相關權益問題方面起到一定效果,同時也存在值得改進的地方,包括:①當前方案涉及的再利用方式有限,后續應針對更多服務模式進行權益問題探討;②尋找更多有利于圖書館解決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權益問題的依據;③細化流程,給出具體建議,如提供可參照的與出版商的談判過程和內容模板等。
開放獲取期刊的出現給圖書館數字信息資源建設提供了機遇,也提出了挑戰。要想最大限度地發揮開放獲取期刊的價值,圖書館首先就要處理好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活動中的權益問題,這涉及各類相關主體權益關系的妥善處理。本研究正是從這一問題入手,梳理了圖書館開放獲取期刊再利用過程中存在的關鍵權益問題,并提出全流程解決方案,希望能為開放獲取期刊及其他類型開放資源建設工作提供參考。
[1]Read the Budapest Open Access Initiative[EB/OL].[2016-01-09].http://www.budapestopenaccessinitiative.org/read.
[2]Open Data[EB/OL].[2015-11-10].http://www.biomedcentral.com/about/policies/open-data.
[3]Joseph H.SPARC Responds to the Department of Energy's Public Access Plan [EB/OL].[2016-03-31].http://sparcopen.org/news/ 2014/sparc-responds-to-the-department-of-energys-publicaccess-plan/.
[4]黃金霞, 張建勇, 黃永文, 等.開放資源建設的措施及工作策略[J].圖書情報工作, 2013,57(8):57-61.
[5]劉靜羽, 肖 曼, 陳雪飛, 等.圖書館開放期刊再利用中的權益問題分析[J].數字圖書館論壇, 2016(2):63-72.
[6]Elsevier Copyright[EB/OL].[2015-05-10].https://www.elsevier.com/about/company-information/policies/copyright.
[7]Springer Open.Terms & Conditions [EB/OL].[2015-05-10].http://www.springeropen.com/terms-and-conditions.
[8]Robots協議不具備法律效力[EB/OL].[2015-03-08].http://www.chinadail y.com.cn/hqcj/xfl y/2 013-1 0-1 7/ content_10350989.html.
[9]劉 娜.《歐盟數據庫指令》研究及對我國圖書館數據庫法律保護的影響[J].新世紀圖書館, 2011(11):89-91,45.
[10]彭 妍, 張 楠, 于冬梅.圖書館自建數據庫的版權問題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 2007,19(12):34-35.
[11]Heath R L.Crisis Management for Managers and Executives: Business Crises: the Definitive Handbook to Reduction,Readiness, Response and Recovery [M].London: FT PrenticeHall,1998:12-20.
[12]劉茲恒.圖書館危機管理基礎工作策略[J].圖書館論壇, 2008,28(6):21-25,161.
[13]蔣永福.關于圖書館版權危機的理性思考[J].圖書館學研究,2003(9):49-52.
[14]秦 珂.圖書館版權危機和版權危機管理[J].圖書情報工作,2010, 54(1):8-10,23.
[15]李聰敏, 高 波.美國公共圖書館危機預案制定現狀及啟示[J].圖書館, 2014(1):98-100.
[16]王 根, 孫 慧.基于危機管理思想的圖書館知識產權風險控制研究[J].圖書館, 2012(6):59-62.
[17]王本欣.TRIPS協議第13條“三步檢驗法”對著作權限制制度的影響[J].現代法學, 2012,34(3):173-177.
[18]Considerations for Licensors and Licensees [EB/OL].[2015-06-28].https://wiki.creativecommons.org/wiki/Considerations_ for_licensors_and_licensees#Considerations_f or_licensees.
[19]羅 堯.淺析電子證據保全公證的特點與法律意文: 從“書生數字圖書館侵權案”出發[J].決策與信息, 2013(1):66-67.
[20]Vollmer T.The Limits of Copyright: Text and Data Mining[EB/ OL].[2016-03-15].https://blog.creativecommons.org/2015/01/21/ the-limits-of-copyright-text-and-data-mining/.
[21]胡開忠, 趙加兵.英國版權例外制度的最新修訂及啟示[J].知識產權, 2014(8):73-78.
[22]Fair Use in Text and Data Mining: ARL Publishes Issue Brief [EB/OL].[2015-06-15].http://www.arl.org/news/arl-news/ 3643-fair-use-in-text-and-data-mining-arl-publishes-issuebrief#.VZo7mvSl_fV.
[23]陳傳夫, 周 強, 朱德明, 等.知識產權立法博弈進行時——國際圖聯與多家圖書館協會簽署《數字時代知識發現海牙宣言》觀察[J].圖書館雜志,2015(9):3-16.
劉靜羽 女,碩士,現工作于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助理館員。
黃金霞 女,博士,現工作于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副研究館員。
章 岑 女,中國科學院大學圖書館學專業2015級碩士研究生。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Rights Management Scheme for Open Access Journal Reuse
Open access journal reus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library collection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However,during the reuse process, there exsit complex rights and interests issues with a series of subjects involved.The rights management scheme for open access journal reuse contains specific measures for library to achieve a reasonable reuse of open access journals and strategies to solve key rights and interests issues from four steps, including data collecting, storage, organizing and reuse service,and invoking.GoOA, run by NSL, CAS(National Science Librar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establishes a sustainable open access journal acquisition mechanism by using this management scheme.Moreover, by marking works' copyright and interests information and original sources clearly, providing the data use protocol, the interests of all subjects would be effectively protected and GoOA platform could be in stable operation.
Open access journal; Rights Management; GoOA
G251
A
*本文系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能力建設專項“開放獲取期刊采集服務體系”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Y1329。
2016-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