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曉曦 冷 熠(國家圖書館 北京 100081)
我國數字出版物呈繳現狀及其制約因素分析*
姜曉曦 冷 熠(國家圖書館 北京 100081)
我國出版物呈繳制度的發展具有如下特點:出版物呈繳相關政策法規較多,但缺乏出版物呈繳相關的法律;呈繳客體逐漸擴展,新興的數字出版物一直未納入呈繳范圍;處罰條例越來越嚴厲,但迄今尚無出版單位因此受到相應的處罰,等等。作為出版物法定繳存機構的國家圖書館對紙質出版物呈繳接收量逐年遞增,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社會公眾和相關機構的認可,但是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卻不樂觀。我國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發展的制約因素包括管理因素、經濟因素、技術因素等,我國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的建立應從這幾方面考慮。
數字出版物 呈繳制度 國家圖書館 制約因素
出版物呈繳是完整收集和保存國家文化遺產的一種有效方式,從制度上對呈繳行為進行規范和約束能夠有效保障文化遺產的留存。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廣泛應用,數字出版物成為網絡信息環境下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學術價值、保存價值和史料價值也大幅度提升。各國都意識到,為了避免這些數字資源的遺失,應該將數字出版物納入到出版物呈繳制度體系中來,及時調整出版物呈繳制度的各個要素。國家圖書館作為出版物法定繳存機構之一,承擔著對數字出版物的繳存工作。筆者調研了國家圖書館近幾年開展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的現狀,通過分析,總結出影響我國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的制約要素。
1.1 我國呈繳本制度發展回顧
現有研究多認為我國呈繳本制度始于清朝末年[1]。1906年清朝政府制定并頒布了《大清印刷物專律》,是我國第一部有關報刊出版的專門法律,是我國關于新聞出版最早出臺的專門法律。其第2章第9條已經明確規定了呈繳的主客體及相關的懲罰措施[2]。20世紀初,近代中國第一部圖書館法規頒布,即《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其規定了圖書館設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存國粹、造就通才[3]。從解放前的有關呈繳制度的法規條文來看,我國呈繳本制度誕生于圖書審查制度,初衷是政府為了控制與檢查出版物,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化的自由及繁榮,但促進了我國呈繳制度的形成,對以后呈繳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具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政府一直重視樣本繳送工作,頒布的呈繳法律法規主要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級別,中央頒布的法律法規主要分為國務院頒布的法律條例和出版總署頒布的法律條例,本文主要概括中央級別的法律法規及其發展特點。解放后,我國制定的系列法律法規、管理條例真正體現了呈繳制度建立的真正意義:主要用于審查出版物,登記著作權和出版權,完整地保存文化和利用出版物,編制國家書目。出版物呈繳制度為國家保存書刊版本和書目登記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證,為國內和國際范圍的出版物資源共享、文化交流提供了條件。
1.2 我國出版物呈繳制度發展特點
筆者通過對我國呈繳制度相關政策與法規的回顧,概括出我國呈繳制度發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出版物呈繳相關政策法規較多,但缺乏出版物呈繳相關的法律。
出版物呈繳的法律依據主要是國務院頒發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地圖編制出版管理條例》《出版管理條例》和《音像制品管理條例》,但其對于繳送方式及相關細節未做出明確規定;細化呈繳工作的規章制度主要依賴于政府文化部門或新聞出版主管部門頒布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依靠國家的行政力量予以推行和保障。目前,我國缺乏專門的或者與出版物呈繳相關的法律,對呈繳單位的約束力有限。
(2)呈繳客體逐漸擴展,新興的數字出版物一直未納入呈繳范圍。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出版物類型不斷增加,呈繳客體從最初的圖書、雜志,拓展到報紙、學位論文、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等。截至目前,我國尚未出臺全國性的有關數字出版物呈繳的法律或規章,數字出版物作為國家和民族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仍不能依法得到妥善收集和保存。
(3)呈繳客體區別對待,以減輕呈繳主體和受繳機構的負擔。
我國的出版物呈繳相關規章制度根據不同的呈繳客體的特點明確了不同的呈繳數量、受繳機構等;根據每個受繳機構的不同職責,適當調整呈繳數量和種類,使得呈繳主體的經濟負擔有所減輕,對降低接收呈繳單位的管理成本有所益處。
(4)處罰條例越來越嚴厲,但迄今尚無出版單位因此受到相應的處罰。
我國的出版物呈繳相關規章制度規定:對出版單位逾半年不按規定要求繳送樣本的,給予警告處分;此后仍不送樣本的, 給予應繳送樣本定價金額1倍的處罰;情節嚴重者予以停業整頓[4]。現有出版物呈繳規章制度對不繳送出版物樣本者的處罰就更為嚴厲,情節嚴重的可以由原發證機關吊銷許可證[5]。雖然對不按規定呈繳者進行處罰的條例越來越嚴厲,但迄今還沒有出版單位因不按規定呈繳而受到相應的處罰。
(5)繳送方式漸漸明確,各單位履行起來較為便利。
出版物呈繳法律法規最初并未對如何登記管理做明確說明;后來逐步修訂完善,細化繳送方式,首次對《繳送樣品清單》進行要求;目前的法律法規已經對受繳機構的反饋時間做了限定,對寄送樣本的寄送方式做出了明確的規定。這一變化體現了繳送方式的逐漸細化,反映了我國對于呈繳工作的管理越來越規范,提高了繳送效率,方便了出版單位的繳送工作。
(6)呈繳制度的監控體系尚有欠缺
呈繳制度的執行、評估實際上能夠有效促進呈繳率的提升,但是目前的呈繳法律法規對監控的描述均較為模糊,主要是行政機關通過日常行政管理工作進行監控,而圖書館和公眾在整個呈繳制度中沒有起到一定的監控作用。可見,整個呈繳制度的監控體系有所欠缺。
國家圖書館作為國家總書庫,擔負著為國家全面、完整地收藏國內出版物并妥善保存的職責。從1916年起,國家圖書館正式成為出版物繳存館,真正意義上的出版物繳存制度開始在我國出現。作為我國出版物樣本法定收藏單位之一,國家圖書館接受繳送的范圍包括國內所有正式出版的圖書、期刊、報紙、音像制品、電子出版物以及其他載體形式的出版物[6]。
目前,國家圖書館接收的數字出版物呈繳客體是電子出版物(離線的數字出版物,如光盤等),尚未接收網絡出版物(在線的數字出版物)。由數字資源出版商向國家圖書館呈繳數字出版物。國家圖書館開展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采用的模式有CD-ROM等實體載體的提交和國家圖書館自動采集。國家圖書館對于繳送行為目前暫時沒有獎懲措施。繳送量和繳送率是衡量出版物呈繳的兩項重要指標,筆者對國家圖書館近5年在數字出版物方面的呈繳現狀進行了數據調研(截至投稿日,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尚未公布《2015年全國新聞出版業基本情況》,因此筆者調研2010—2014年的繳送情況數據),并對國家圖書館各類出版物繳送量、繳送率做了縱向對比分析,期望從側面反映出近年來國家圖書館出版物呈繳的發展歷程。
2.1 電子出版物呈繳情況
國家圖書館從1987年開始正式接受電子出版物的繳送。目前,電子出版物繳送執行的規定是2008年新聞出版總署發布的第34號令《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該規定第35條中明確指出:“電子出版物發行前,出版單位應當向國家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和新聞出版總署免費送交樣品。”[7]隨著數字化水平的提高,國內出版的電子出版物數量急劇增長,國家圖書館接受電子出版物實體的繳送和各出版單位自愿呈繳的其他形式的電子產品[8]。
國家圖書館接受呈繳的電子出版物包含兩部分,一是“純光盤”,二是“書配盤”。近年來,“書配盤”的比例越來越大,所以對這部分電子出版物的呈繳應該和圖書的呈繳緊密結合起來。從圖1和圖2中可以看出,電子出版物的出版量5年來發展比較平穩,而繳送量和繳送率發展趨勢統一,均在2011年有大幅增長,在2013年反而有所下降。

圖1 電子出版物出版量和繳送量(2010—2014年)

圖2 電子出版物繳送率(2010—2014年)
2.2 音像制品呈繳情況
音像制品從2001年開始被納入國家圖書館的呈繳范圍,載體形式涉及CD、VCD、DVD、錄音帶等。近年來,國家圖書館每年入藏的國內音像制品逾萬種[9]。
國家圖書館正式接受音像制品呈繳從2004年才開始。由于電子出版物的發展逐步替代了錄音制品,加之錄像制品制作成本高、周期長等因素,近年來音像制品的出版量逐年下降(見圖3、4)。

圖3 音像制品出版量與繳送量(2010—2014年)

圖4 音像制品繳送率(2010—2014年)
調研顯示,作為我國出版物樣本法定收藏單位之一,國家圖書館對紙質出版物呈繳接收量逐年遞增,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得到了社會公眾和相關機構的認可。但是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并不樂觀。雖然也有一部分地方公共圖書館作為當地出版物樣本的法定收藏單位,但是紙質出版物呈繳工作開展得并不好,而數字出版物則幾乎沒有呈繳。
筆者對圖書館界負責呈繳工作的相關人員進行了調研,受訪者中沒有人認為現有的數字出版物呈繳情況是好或較好的;80%的受訪者認為目前關于數字出版物呈繳的法律制度尚沒有真正建立;而現在有的制度不盡合理,對呈繳者、接收呈繳機構的權利和義務沒有明確說明,缺乏約束機制和獎懲措施;現行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是以部門規章作為依據,法律調整范圍有限。政府以行政管理而非法律的手段調整數字出版物呈繳事項,因而不能有效協調數字出版物呈繳各相關方的利益,導致制度實施效率不高。結合對國家圖書館數字出版物呈繳現狀的調研,筆者總結出影響我國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開展的制約因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3.1 法律制度因素
數字出版物呈繳的法律機制,是指國家通過立法對數字出版物呈繳進行規范的各種法律、法規的總和。法律機制是對數字出版物呈繳進行管理的法律依據,也是開展有效管理的重要保障[10]。在我國,對于數字出版物的呈繳問題,《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第35條中明確指出:“電子出版物發行前,出版單位應當向國家圖書館、中國版本圖書館和新聞出版總署免費送交樣品。”[7]而《電子出版物管理暫行規定》中的電子出版物概念不包括網絡文獻。文化部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圖書館法(征求意見稿)》對包括網絡資源在內的數字信息的呈繳問題有了比較明確的規定[11]。這些規定和探討僅涉及到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中的冰山一角,目前我國還沒有真正建立調整數字出版物呈繳法律關系的完備的法制體系,法律制度成為影響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的重要制約因素。
實踐證明,完善的數字出版物呈繳本法律制度具有明顯的強制力,凡是具有法律保障呈繳的國家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相反,缺少法律規制的呈繳實際效果很不理想。我國目前的呈繳本制度僅僅以規定、辦法、條例、通知等行政法令的形式出現,由行政法規、地方規章等構成的呈繳制度,一是法律強制性約束不夠,不適應當前形勢的發展,二是其主要在傳統出版物領域發揮作用,對于數字出版物的呈繳問題關注較少。這已經不適應當前形式的發展,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應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依法保證呈繳制度的徹底實施。我國需要全面、徹底地變革現行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重新設計科學合理、符合慣例又適合國情的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
3.2 管理因素
健全的數字出版物呈繳管理機制應包括呈繳的主客體、方式、格式、數量等相關問題的規范機制,這些規范機制和管理方案都需要有專門的機構制定,而我國正缺乏這類呈繳管理機構。不同系統的機構之間各自為政,既沒有建立有效的監管體系對數字出版物生產、流通和呈繳過程進行監督管理,也缺乏積極的溝通和協調,使管理問題成為制約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建立和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一項行之有效的數字出版物呈繳管理機制中,不僅對數字出版物呈繳的主體、客體、方式、格式、數量以及獎懲措施的規定至關重要,而且也應對相關主體建立健全有效的管理機制做出明確要求。無論呈繳主體還是受繳單位,都應在滿足制度要求的基礎上,根據自身承擔的職能和實際情況,制定一整套工作規范,以加強呈繳工作管理[12]。
3.3 經濟因素
影響數字出版物呈繳的經濟因素反映在兩個方面:
一是呈繳系統和工作的日常維護成本。數字出版物只有不斷地進行格式調整、載體遷移、重新保存等,才能保證其被長期讀取和利用,因此在數字出版物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都有直接或間接的成本支出,技術發展速度越快,用于數字出版物維護和長期存取的累積費用支出會越高。這對受繳單位而言是不小的經濟負擔,因此,必須有充足的國家財政經費的支持,受繳單位才能完成呈繳出版物接收、管理、保存、利用的使命。
二是對呈繳主體的補償成本。沒有經濟補償機制是制約我國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實施的重要因素。如果不建立合理的利用制度,數字出版商會因擔心自己的商業利益遭到侵害而不履行義務。凡是呈繳本制度執行得比較好的國家,都有補償機制。在我國,無論是《出版管理條例》還是《電子出版物管理規定》都明確規定,呈繳是無償的。如果不能對數字出版物的呈繳進行合理的補償,就不能協調公眾利益和出版商利益之間的平衡問題,就不能維護市場經濟秩序的平等公正原則,呈繳制度也難以持久而穩定地執行[13]。
3.4 版權因素
數字出版物由于其復制便利和傳播速度快,具有較大的侵權風險,版權保護問題由此越發顯得重要。受繳單位對呈繳出版物的擁有和使用問題成為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與版權保護的關鍵所在,版權問題無疑是影響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的又一重要因素。
目前達成的基本共識是,出版商即使有依法向圖書館呈繳的義務,并不代表受繳圖書館可以不顧版權法的規定,無限制地將電子出版物提供利用[14]。大多數受繳機構(主要是國家圖書館)對于呈繳數字出版物的獲取范圍和使用方式施行了分類管理,對于網絡上可以公開獲取的數字出版物資源,提供服務的方式和類型比較多樣,限制性的措施較少;而對于商業性的或是受到保護的數字出版物資源,一般采取了限制獲取利用的措施,將利用行為限制在呈繳本圖書館中,降低了利用行為對權利人經濟利益的影響[15]。可以說,版權保護和呈繳之間保持利益的平衡是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設計必須妥善解決的重要法律問題。
3.5 技術因素
目前,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中對技術因素的要求主要體現在4個環節:一是數字出版物呈繳的環節,無論是由呈繳主體提交,還是由受繳單位主動采集,都需要強有力的軟硬件技術支持,特別是面對海量數字出版物呈繳問題時,對提交或采集技術的效率要求更加突出;二是呈繳數字資源的保存環節,要求受繳單位建立行之有效的數字出版物長期保存機制,確保各種各樣的數字出版物能得到有效保存,并且能夠適應未來的技術迭代;三是呈繳數字出版物的組織管理環節,實際上,在數字出版物呈繳的各個相關環節都涉及到管理問題,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呈繳數字出版物的自動化管理,對呈繳數字出版物進行科學組織和高效整合,是受繳單位應當承擔的義務之一;四是呈繳數字出版物的服務利用環節,呈繳技術不但要實現數字出版物的流暢發布服務,而且必須具備版權保護能力,通過技術手段控制呈繳數字出版物的服務利用,使之符合呈繳制度相關要求。
從整體上看,我國出版物呈繳制度的運行效果不夠理想,傳統出版物呈繳雖有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法規規章的保障,但繳送量和繳送率反映出整體呈繳效果不佳,數字出版物呈繳存在較大盲區。
分析影響我國數字出版物呈繳工作開展的制約因素,主要集中在法律、經濟、管理、技術和版權等幾個方面。為解決這些現存問題,筆者建議:(1)今后應提升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的法律位階,由現行的部門規章提升為由全國人大制定的法律,規范數字出版物呈繳法律制度。(2)建立健全相關的制度體系,妥善協調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各相關利益方的權利與義務,制定可操作性強的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實施細則,明確數字出版物呈繳范圍、呈繳方式以及呈繳格式等問題,建立必要的獎懲制度。(3)提出與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實施相關的知識產權方面的法律問題解決方案,并推動其在現有法律框架下得以實施。(4)開展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實施的評估和監督工作,加強宣傳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重要意義,構建和營造有利于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的實施環境和良好氛圍。(5)研究制定滿足數字出版物呈繳及其管理、數字資源長期保存等方面的標準規范,如數字出版物呈繳格式規范、元數據規范以及傳輸和編碼規范等一系列技術標準。
[1]“呈繳本”制度究竟始于何時[J].圖書館, 1986(4):17.
[2]大清印刷物專律[EB/OL].[2015-12-22].http://baike.baidu.com/ link?url=BYTTDVpQkfIZZWtybSc wnH8slnJft_ qZZN3a0zPzdc SFoCF3pdbnVDPSQ a3dPOv6sgQtPQzp MG7PRczigWvSS_.
[3]俞蕙安.清代《京師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的頒布[J].圖書館,1980(3):28-29.
[4]新聞出版署[91]新出圖字第990號:重申《關于征集圖書、雜志、報紙樣本辦法》的通知[EB/OL].[2016-01-05].http://www.chinalawedu.com/falvfagui/fg22598/36552.shtml.
[5]國務院令第341號:音像制品管理條例[EB/OL].[2016-01-05].http://www.gov.cn/flfg/2011-03/19-content_1828565.htm.
[6]國家圖書館的受繳歷史[EB/OL].[2016-01-09].http://www.nlc.gov.cn/newzcwm/cbwjs/jslsyg/.
[7]國家新聞出版總署令第34號:電子出版物出版管理規定[EB/ OL].[2016-01-10].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9/ content_1388688.htm.
[8]趙志剛.國家圖書館國內出版物呈繳的歷史回顧與現狀分析[J].新世紀圖書館, 2012(12):12-16.
[9]音像出版物繳送[EB/OL].[2016-01-10].http://www.nlc.gov.cn/ newzcwm/cbwjs/jsqkjj/.
[10]李 英, 侯鵬娟, 靳 麗.電子出版物呈繳制度運行機制研究[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 2011(10):67-69.
[11]胡耀光.從立法角度試論我國電子出版物呈繳制度若干問題[J].新世紀圖書館,2010(2):47-48.
[12]譚 英.我國出版物呈繳本制度的回顧與展望[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 2006(3):32-34.
[13]王運顯.國外電子出版物呈繳制度及對我國的啟示[J].現代情報,2007(1):166-168.
[14]秦 珂.試論電子出版物呈繳制度設計的若干問題[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5(18):71-73.
[15]吳 鋼.數字出版物法定呈繳制度研究[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 2013:185.
Situation and Constraints Analysis of Digital Publication Legal Deposit in China
Characteristics of publication deposit system development in China are as follows: there are many relative regulations but scarcely no publication deposit law; deposit object expands incresingly, the newly emerging digital publication is not included into the deposit; there is no publication unit punished by strict penalty rules, etc.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as the statutory deposit institution,received paper publication increasingly, has made some progress on it, and gained recognition from the society and relation institutions.While it is no so positive in the deposit of digital publication.Constraints of digital publication deposit in our country include factors of mangement, economy, and technology.Establishment of digital publication legal deposit system should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bove aspects.
Digital publication; Deposit system;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Constraints
G253
A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數字出版物呈繳制度研究”的成果之一,項目編號:12BTQ058。
姜曉曦 女,1984年生,現工作于國家圖書館數字資源部,館員。
冷 熠 女,1976年生,現工作于國家圖書館中文采編部,副研究館員。
2016-0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