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鄭榮坤,耿蔵缺,楊圣俊,田艷茹,安賀娟.河北省胸科醫院重癥醫學科,河北石家莊 000.河北省胸科醫院感控處,河北石家莊 000;.河北省人民醫院保健科,河北石家莊 00000;.河北省胸科醫院醫保辦,河北石家莊 000;.河北省胸科醫院結核科,河北石家莊000
耐藥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后醫學應對方式探討
李莉1,鄭榮坤2,耿蔵缺2,楊圣俊3,田艷茹4,安賀娟5
1.河北省胸科醫院重癥醫學科,河北石家莊0500412.河北省胸科醫院感控處,河北石家莊050041;3.河北省人民醫院保健科,河北石家莊050000;4.河北省胸科醫院醫保辦,河北石家莊050041;5.河北省胸科醫院結核科,河北石家莊050041
目的探討耐藥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前后醫學應對方式的變化。方法該研究選取河北省胸科醫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住院耐藥結核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n=80)和對照組(n=80),觀察醫學應對的“面對”、“回避”和“屈服”三個維度。對照組按照傳統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實驗組按照《耐藥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評價項目表》。最后用《醫學應對問卷(MCMQ)中文版調查表》評價其效果。 結果進行健康教育后,實驗組在“面對”(20.21±5.08)應對方式的量分高于對照組(16.13±4.57),在“回避”(13.97±3.95)和“屈服”(7.44±3.54)應對方式的量分低于對照組(15.77±3.18)、(10.11±2.78)。實驗組健康教育后“面對”(20.21±5.08)應對方式的量分高于健康教育前“面對”(15.05±4.39),在“回避”(13.97±3.95)和“屈服”(7.44±3.54)應對方式的量分低于健康教育前在“回避”(16.50±4.20)和“屈服”(10.28±3.2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本實驗的健康教育項目進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醫學應對方式。
耐藥肺結核;醫學應對方式;健康教育;探討
[Abstract]Objective This thesis will study the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TB:to explore the patients the change of coping modes.Methods This study to select 160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TB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in Hebei Chest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4 to August 2014,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n=80)and the control group(n=80),to observe the medical response to"facing",and"avoiding"and"“surrendering"three dimensions.the control group adopts the traditional health education while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pplies“The Effect Evalu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for Patients with Drug-resistant TB”;Finally,the author reviews the differences with “Medical Coping Questionnaire(MCMQ)in Chinese”.Results 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the experimental group (20.21±5.08)has higher scores then conthor(16.13±4.57)on the“facing”coping modes and a lower scores on the “avoiding”(13.97±3.95)and“surrendering”(7.44±3.54)coping modes than control group(15.77±3.18)、(10.11±2.78),so that both the differences have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After the health education(20.21±5.08),the score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13.97±3.95)on“facing”coping modes are higher than before the health education(15.05± 4.39).Meanwhile,the scores on“avoiding”(13.97±3.95)and“surrendering”(7.44±3.54)coping modes are lower than before the health education(16.50±4.20)and(10.28±3.28).And the differences all have a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other have no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5).The difference was scaristically signifieant.Conclusion The experimental significance of the health education is to improve the medical coping modes.
[Key words]Drug-resistant TB;Medical coping modes;Health education;Evaluation;Study
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結核病疫情有所回升,結核病再次成為威脅人類健康的主要傳染病。而耐藥結核病的出現是導致疫情回升很重要的原因之一[1],耐藥結核病在中國被認為是影響結核病控制的一大挑戰[2]。大量研究表明:對耐藥肺結核個案分析心理行為特征后有針對性地實施健康教育,可降低或消除耐藥肺結核病人的負性情緒,心理積極作用可通過神經內分泌機體潛能,喚起患者的積極應對機制;提高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形成患者心理和病理的良性循環;和傳統的治療相比能更加有效地改變耐藥肺結核患者的焦慮和恐怖情緒,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長有著積極的意義[3-4],研究表明健康教育可明顯改善肺結核患者的心理反應及應對方式[5-6]。該題是在此基礎上對在河北省胸科醫院2014年1月—2014年8月住院耐藥結核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進一步探討,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采取便利抽樣的方法選取河北省胸科醫院2015 年1月—2015年8月在4個結核科住院女性耐藥結核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對照組:年齡在50歲以上32例,50歲以下包括50歲44例;月收入3000以上者8例,3000及以下者68例;來自于城鎮者24例,來自于農村者52例;有配偶者43例,無配偶者33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7例,大專及以上19例;病程在18個月以上者49例,在18個月及以下者27例;實驗組:年齡在50歲以上33例,50歲及以下43例;月收入3000以上者12例,3000及以下者64例;來自于城鎮者18例,來自于農村者59例;有配偶者48例,無配偶者28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59例,大專及以上17例;病程在18月以上者51例,在18月及以下者25例(詳見結果表1)。
1.2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納入標準 ①所有病例均經過結核分枝桿菌培養陽性,且藥物敏感試驗顯示對一種或一種以上的抗結核藥物產生了耐藥性的肺結核患者;②女性;③自愿參加此調查;④住院治療在兩個月以上的患者。
1.2.2排除標準①男性;②文盲、無意識、精神障礙及智能障礙者;③住院治療在兩個月以下的患者。
2.1耐藥肺結核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
該組患者中65.79%病程在18月以上,86.84%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下,72.37%來自農村,57.24%為青壯年,大專及以上者僅占23.68%。但兩組在年齡、月收入、病程、居住地、婚姻狀況和文化程度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具有可比性。
2.2醫學應對問卷(MCMQ)中文版調查表
醫學應對問卷 (medical coping modest questionnaire,MCMQ)feifel編制的MCMQ是有限的使用于患者的應對量表[4]。該量表有20個項目,“面對”、“回避”和“屈服”三個維度。本量表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
2.3耐藥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評價項目表
耐藥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項目表是以美國護理結局系統分類為框架[7],并從該結果分類中提取出與耐藥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密切相關的項目,結合臨床實際而制定的。
選取河北省胸科醫院2015年1月—2015年8月住院耐藥結核患者160例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實驗組80例和對照組80例。由經過培訓的責任護士使用 《耐藥肺結核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進行問卷調查,統一發放統一回收;以評定患者的應對方式。
實驗組按照《耐藥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項目表》中的項目集中實施健康教育3次,1~2 h/次,并根據個體的需求可個別輔導,針對健康教育項目制作了健康教育資料發給實驗組患者;對照組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健康教育。兩組均在健康教育三周后再用《醫學應對問卷(MCMQ)中文版調查表》對健康教育的效果進行問卷調查,統一發放統一回收。共收回問卷152例,回收率95%,對所有的問卷調查資料進行整理與分析。對患者一般情況調查表調查結果進行統計描述,同時分析兩組有無可比性。
采用PEMS3.1和SPSS 1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和統計分析,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s)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實驗組與對照組一般資料比較
5.1兩組一般情況比較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說明兩組具有可比性。
2.252例耐藥肺結核患者醫學應對問卷(MCMQ)的評定結果
健康教育后實驗組較對照組在“面對”應對方式的量分高于對照組,在“回避”和“屈服”應對方式的量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實驗組健康教育后“面對”應對方式的量分高于健康教育前,在“回避”和“屈服”應對方式的量分低于健康教育前,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健康教育后試驗組與對照組醫學應對方式比較(±s)

表2 健康教育后試驗組與對照組醫學應對方式比較(±s)
應對方式 面對 回避 屈服對照組(n=76)實驗組(n=76)t P 16.13±4.57 20.21±5.08 5.2053 <0.01 15.77±3.18 13.97±3.95 3.0945 <0.01 10.11±2.78 7.44±3.54 5.1713 <0.01
表3 實驗組健康教育前后醫學應對方式比較(±s)

表3 實驗組健康教育前后醫學應對方式比較(±s)
應對方式 面對 回避 屈服教育前(n=76)教育后(n=76)t P 15.05±4.39 20.21±5.08 6.7 <0.01 16.50±4.20 13.97±3.95 3.8254 <0.01 10.28±3.28 7.44±3.54 5.1303 <0.01
152例耐藥結核患者的MCMQ量分與全國常模比較,面對應對方式量分低于國內常模(19.48±3.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回避和屈服應對方式量分高于國內常模分別為(14.44±4.20)和(8.81±3.17),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耐藥結核患者多采用回避和屈服的應對方式,而較少采用面對應對方式。
有研究結果表明[8-10],耐藥肺結核患者應對方式更傾向于采用“屈服”的消極應對方式和“回避”的條件應對方式。進行健康教育后,實驗組在 “面對”(20.21±5.08)應對方式的量分高于對照組 “面對”(16.13±4.57),在“回避”(13.97±3.95)和“屈服”(7.44± 3.54)應對方式的量分低于對照組“回避”(15.77±3.18)在 “屈服”(10.11±2.78)。實驗組健康教育后 “面對”(20.21±5.08)應對方式的量分高于健康教育前“面對”(15.05±4.39),在“回避”(13.97±3.95)和“屈服”(7.44± 3.54)應對方式的量分低于健康教育前在 “回避”(16.50±4.20)和“屈服”(10.28±3.28)。分析其原因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①首先本組患者老年農村患者人占的比例較高 (15.79%在65歲以上,72.37%來自農村),老年耐藥肺結核患者由于“回避”的負性情緒比較低認為自己老了不治了也是正常的。②其次本組病程長和較低收入的患者所占比例較大(65.79%病程在18月以上,86.84%月收入在3 000元以下),而耐藥肺結核病的療效差和費用高,容易使患者對疾病的康復失去信心。但通過健康教育,從增加了知識,提高了對疾病康復的信心,并提高了對治療的依從性。由此說明采用該實驗的健康教育項目進行健康教育可以有效改善耐藥肺結核患者的應對方式,而且優于傳統的健康教育。
所以,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責任護士要幫助患者認識不同的應對方式的作用機制,如“回避”應對方式雖然不利于身心健康,但遇強刺激時使用“回避”應對方式可能減少身心傷害,注意長時間“回避”不利于疾病治療;“面對”應對方式通常認為是較積極的應對方式,但要避免過于強烈的“面對”反應,防止患者激烈的心理應激;“屈服”是一種消極的應對方式,會影響患者正確對待治療,帶來嚴重的身心癥狀,盡量消除“屈服”應對方式。
綜上所述,該組耐藥肺結核患者醫學應對方式:耐藥肺結核患者醫學應對方式上多采用“屈服”的應對方式和“回避”的條件應對方式,而較少采用“面對”應對方式。研究對象是住院患者,未包括結防機構與社區,今后研究加強與其他結合防治機構的合作。在今后研究中,就不同時間、不同場所、不同特點的耐藥結核患者探討其應對方式;對應對方式與健康問題的相關性進行探討。努力爭取多渠道支持,改善耐藥肺結核患者的社會支持,尤其是經濟支持。
[1]李玉林.病理學[M].8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350.
[2]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全國結核病耐藥性基線調查報告(2007-2008年)[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56.
[3]秦艷秋,席秀娟,彭韞麗.耐多藥肺結核患者的心理干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3,10(7):114-115.
[4]黃哲梅,李劍妮,彭秋燕,等.肺結核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的心理反應觀察[J].南方護理學報,2013,12(2):69-70.
[5]張海麗,才淑華.耐藥肺結核患者的健康教育[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29):123.
[6]王琰.肺結核患者的心理健康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社區醫師,2015,31(34):133-134.
[7]Marion J.Nursing outcomes classification[J].St Louis,Mosby,2003:37-39.
[8]王淑萍,田艷茹,耿藏缺,等.耐藥肺結核患者的心理行為特征及應對方式分析[J].河北醫藥,2015,37(23):3667-3669.
[9]林奕,萬麗紅,劉君財,等.肺結核患者的應對方式及影響因素[J].護理學報,2013,17(5):77-78.
[10]王麗芹,徐靜,李麗.住院肺結核患者心理健康狀況及應對方式的調查 [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0,16(15):1780-1783.
ToexploreHealthEducationforPatientswith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l After Medical Coping Modes
LI Li1,ZHENG Rong-kun2,GENG Cang-que2,YANG Sheng-jun3,TIAN Yan-ru4,AN He-juan5
1.ICU of hebei chest hospita;2.infaction control department of hebei chest hospital;3.medical insurance department of hebei chest hospital;4.medical control department of hebei people hospital.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050000 China;5.TB department of hebei chest hospital.shijiazhuang Hebei Province 050041 China
R521
A
2096-1782(2016)08-0044-04
10.19368/j.cnki.2096-1782.2016.08.044
李莉(1976.7-),女,河北趙縣人,本科,主管護師,研究方向:重癥護理。
鄭榮坤(1965.3-),女,河北任丘人,碩士,主任護師,研究方向:護理管理和感染管理,E-mail:1477713128 @qq.com。
2016-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