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菲,李穎(哈爾濱劍橋學院,哈爾濱 150069)
移動互聯網方向創新型人才培養思路的探索
趙菲,李穎
(哈爾濱劍橋學院,哈爾濱 150069)
為解決應用型本科院校計算機專業培養的人才與企業人才需求之間不符的問題,通過當前移動互聯網技術發展狀況,分析出對企業人才的需要特點,以A學院為研究對象,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普遍情況,提出了適應產業市場需求的移動互聯網方向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思路、改革策略和優化后的課程體系。
應用型本科院校;移動互聯網;創新型;人才培養
我們已經不知不覺的生活在4A方式中(Anywhere、Anyone、Anytime、Anything),這些都是移動互聯網給我們帶來的變化,這樣的方式已經滲透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勢必對社會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人才的需求類型也會出現急劇的變化。有關資料表明,國內移動互聯網開發人才缺口有300萬~400萬人,其中僅Android研發人員缺口至少30萬[1],這樣就為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提供了廣闊的改革和發展空間。本文將以培養移動互聯網方向創新型人才為出發點,結合應用型本科院校A學院自身的具體特點,提出具體可行的人才培養思路,以供同類院校參考借鑒。
1.1移動互聯網現狀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的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6.88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0.3%,中國居民上網人數已過半[2]。其中移動互聯網已經超越了PC機互聯網,從有線互聯達到了無線互聯,未來的世界也是移動互聯的世界,現在除了PC機以外,手機、平板、電視、車載設備、眼鏡、手環、手表等都可以成為互聯網的主流終端,在這些終端上應用的服務也會越來越豐富[3]。
目前,不僅是第三產業融入互聯網,第一、第二產業及傳統企業都在快速與互聯網融合,因此互聯網方向的人才需要量會越來越大。據專業預測,在未來的5~8年才能達到基本穩定的狀態。現在的互聯網化,有我們熟悉的消費者互聯網化、零售批發互聯網化,還有我們不熟悉的渠道分銷互聯網化、生產制造和材料采購互聯網化。我國已經將互聯網模式升級為國家戰略。
綜合目前移動互聯網發展情況來看,在移動互聯網方向所需人才的問題上,有兩件事情亟須解決:一是人才需求量與人才產出之間的極度不平衡,所以企業不得不花重金招募移動互聯人才。二是技術方面需要集中在三個方向,分別是android、ios和前端開發技術。
1.2研究對象的現狀
導致移動互聯網人才缺乏的根本原因是目前高校中沒有相關的人才產出,或產出的人才在數量和質量上不符合當前市場需求。應用型本科院校已經成為中國市場所需要人才的主產部門,所以有責任培養適應市場所需的人才。目前,絕大多數學校的計算機及相關專業還在延續電子商務及網絡軟硬件開發的培養方案,因此,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
A學院是民辦普通高等學校,其“計算機專業”原本是熱門專業,從2002年發展到現在,經過不斷改革,已經成功采用3+1培養模式,本專業在校生共有295名,專職教師24名,其中博士學歷2人,碩士學歷13人,具有副高職以上職稱的6人。但近幾年來的招生數量不斷減少,已經達到被合并的程度,面對計算機專業招生逐年萎縮和當下移動互聯網人才缺口大的形勢,學院提出對人才培養方案進行改革,將原來“計算機專業”向移動互聯網方向轉型。
2.1人才培養思路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養,必須面向市場,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培養技術型、技能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為宗旨,以培養產業需要的職業人為目標。
在這種情況下,A校計算機專業的培養目標就很明確了,要培養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質、人文素質、身心素質,掌握本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掌握實用軟件設計與編程技術,具有創新意識、科學思維能力和較強專業實踐應用能力,能夠在軟件開發和服務外包領域從事軟件開發與測試、移動互聯網技術開發及IT技術支持等工作的應用技術型人才。
2.2實施策略及前提保障
第一,引進企業成熟的課程設置及有經驗的人才。在計算機專業原有課程的基礎上,開設移動互聯網方向的課程,盡管目前國內沒有可以借鑒的專業課程設置,但可以引入企業和大公司的工程師及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既有實操性又有針對性。第二,A學院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分期分批輸送優秀教師到先進地區,到更高層次的學校,到具有成功案例的培訓公司進行深造學習,不斷壯大教師隊伍,強化師資力量。第三,根據培養創新創業型人才需要,A學院重新考查并篩選出最適合的企業進行合作,校企聯手共同創建了若干先進的實驗室,為學生創新創業搭建新平臺。第四,為開拓國際化視野,A學院一直積極推進國際化教育,與多所海外知名院校建立和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致力于為優秀的學生提供更多的深造機會。第五,學院與企業緊密合作,讓企業的工程技術人員參與到學院的教學工作中。每學期邀請企業人員到學校至少進行10次講授課程,邀請IT和移動互聯網業內人士擔任專題主講嘉賓。第六,將職業資格證書涉及的內容融入課程體系中。為增加競爭力和實際動手能力,將經過篩選的職業資格認證所涉及的課程引入課堂,并鼓勵學生考取資格證書。第七,新增創新課程。功利化的教育評價系統難以有效激勵創新人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不是天生的,而是需要在各種具體教學環節中培養的。所以,增設以創新為中心思路的討論課、制作課和多種實踐環節,逐步教授給學生“授之以漁”的能力。
2.3課程體系的整合與優化
在計算機專業的基礎上,加入目前市場急需的移動互聯網開發技術課程和創造力培養方面的課程,從而使學生成為產業所需要的移動互聯網開發的創新型人才。經過整合之后的課程結構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分別為專業基礎課、專業及創新課、實習實訓課。整合優化的課程體系結構如圖所示。

圖 課程體系結構圖Fig.Structure chart of curriculum system
A.專業基礎課:主要包括計算機導論、計算機網絡基礎、程序設計基礎、操作系統等,目的是使學生掌握移動互聯網開發的基礎知識。讓學生認識和掌握計算機及相關產業的基礎知識。
B.專業及創新課又可分為專業限選課、專業任選課、創新課。
專業限選課:網頁制作與網站建設、UI界面設計、Java Web開發、JavaScript、單片機原理與應用、Oracle開發與管理、.Net平臺Web程序設計、技術移動應用開發技術、開發軟件測試。主要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移動互聯網開發的專業基礎知識。
專業任選課:主要包括電子商務、物聯網工程概論、軟件項目與案例分析、Android應用開發、軟件工程。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具備移動互聯網開發的綜合能力,具備相關的開發經驗。
創新課程:創意概論、創造力設計、創新創意管理。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學習創意思考的策略與技法,了解創意在移動互聯網領域的應用,訓練學生創造性思考與發展構想的技巧,激發學生創意與創新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培養學生的好奇心和創意的想象力。
C.實習實訓課程:UI界面設計實訓、動態網站課程設計、Oracle開發與管理課程設計、.Net平臺項目開發實訓。實習實訓有企業全程參與,主要目標是讓學生對所有內容有更完整而實際的動手經驗;利用實習實訓,使學生學習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制作、系統測試、文件撰寫等能力,促進團隊合作能力,借企業實際項目,培養學生成為專業知識與職業理論兼備的優秀人才。
這是以基礎課程為根本,以創新課程為主導,以專業課程為兩翼,以實際訓練項目為考核的課程體系結構。各類課程之間層層相扣,層層支持,企業全程緊密參與。
本文從A學院計算機專業所面臨的實際情況出發,通過對移動互聯網產業現狀的分析與研究,得出整合優化了人才培養思路和方式,構建出三層課程體系結構,以期對同類院校的相關發展起到借鑒作用。
[1] 黃務蘭.云計算時代高校IT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J].計算機時代,2012,(03):59-61.
[2]CNNIC.2015年第37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R].2016.
[3] 魯維,胡山.我國移動互聯網業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分析[J].電信技術,2009,(05):29.
Exploration of the innovation-oriented talents cultivation ideas on the direction of the mobile Internet
ZHAOFei,LI Ying
(Harbin JianqiaoCollege,Harbin 150069,China)
In order to resolve discrepancies between computer talents cultivated by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and enterprises'demand for talen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alents needed by enterprises from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status of mobile Internet technology.Taking A colle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ive and combining with the general condition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it proposed the innovative personnel training idea to adapt to the market demand,reformstrategy and optimized curriculumsystem.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y;Mobile Internet;Innovation-oriented;Talents cultivation
G642
A
1674-8646(2016)11-0148-03
2016-04-25
黑龍江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JG20140107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