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培養小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
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多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適時開展數學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自得、自悟,從而由“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我愛學”。
小學生年齡小,自制力差,注意力易分散。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結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數學學科特性,寓教于樂,增強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形象化、趣味化,為學生從“要我學”變“我要學”提供推動力。如教學“加法結合律”時,教師可以出示題目:3+3+7,7+3+5+4+ 5,18+3+2+7……和學生開展計算比賽,看了題目以后,學生會馬上投入到緊張的計算中去,當學生興致勃勃的計算時,教師可以立即說出得數,引起學生的好奇心,這時教師再借勢講解加法結合律的知識,這樣的教學方式無疑能把學生緊緊地吸引住,從而誘發學生急切學習的需求和強烈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天性好奇,對新鮮事物有著濃厚的興趣,而興趣正是此階段學生學習的動力源泉。一旦學生對所學的知識感興趣,他們就會積極主動地學習。因此,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就必須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培養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途徑是多種多樣的,如故事導入法、游戲法、多媒體教學輔助法等,這些方法能將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具體化,能充分展示數學豐富的美育因素,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小學數學新教材一改過去枯燥、乏味的數字和計算,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聯,重在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對教學內容講來源、講用處,通過聯系實際,解決學習、生活中的問題,進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如教學“利率”時,教師講完知識點后,可以讓學生課下計算自己家里存款或貸款的利息。通過聯系實際,讓學生感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這樣學生學起來會感覺親切、真實,從而也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藝術性、形象性、趣味性,都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051430石家莊市欒城區蘇邱小學楊建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