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慧,韓 廣
(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南長沙 410000)
?
長沙市岳麓區落葉行道樹布局研究
劉宇慧,韓 廣*
(湖南師范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湖南長沙 410000)
為了進一步了解長沙市岳麓區落葉行道樹布局的有關問題,筆者主要通過實地調查和數據收集的調查方法,對其進行了初步調查與研究,并對所得資料數據在樹種多樣性及分布特點、水平綠化分布結構、垂直結構及配置方式3個方面進行了整合與分析,研究結果表明:岳麓區落葉行道樹樹種偏少,所占比例偏低;某些路段的落葉行道樹并未按規范正確栽種與布置,略顯凌亂,影響城市美觀;有關園林部門未注意落葉行道樹的常年管理;落葉行道樹配置缺乏自然層次,導致景觀單調。在此基礎上,筆者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即適當引入適合長沙市生長環境的外來落葉行道樹樹種并適當提高落葉行道樹所占比例;制訂有關落葉行道樹的規范,加強落葉行道樹的規劃與常年管理;注重落葉行道樹配置的自然層次與豐富層次。落葉行道樹作為城市行道樹的一部分,近年來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因此,長沙市岳麓區在進行行道樹布局時有必要注重落葉行道樹的科學合理布置。
長沙市;岳麓區;落葉行道樹;布局;分析評價
行道樹是道路綠化中最為普遍的一種形式,對于遮蔽視線、消除污染具有相當重要的作用。一般廣義的行道樹主要栽培場所為人行道綠帶、分車線綠島、市民廣場游徑、河濱林蔭道及城鄉公路兩側等。行道樹作為一個城市的“名片”,對于提升城市形象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行道樹布局時,應該綜合考慮落葉樹和常綠樹的種植比例,因為兩者的比例大小直接決定了行道樹在景觀和生態作用方面的效果。
在我國市場經濟高速發展的背景下,幾乎每個城市的城市規劃師、景觀規劃師在進行新格局規劃、新道路修建時都離不開對行道樹的科學合理布局,行道樹的價值和作用也一直備受關注。如今,長沙市作為長株潭城市群的核心和中部地區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經濟發展迅速,需重點貫徹落實黨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的“五位一體”總布局[3-9],即加強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環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長沙市的河西新城區岳麓區各方面發展較快,對長沙市的整體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所以在城市道路規劃和城市園林綠地規劃中自然要考慮行道樹如何科學合理布局才能給長沙市帶來整體綜合效益[1-2]。落葉行道樹作為行道樹的主要類型,對于行道樹的整體布局又有一定影響,所以需要研究長沙市岳麓區的落葉行道樹布局[3-9]。因此,筆者著重調查長沙市岳麓區的落葉行道樹布局并對其進行研究,以期為城區的落葉行道樹布局提供對策建議。
岳麓區(又稱河西或河西新城)區域位置獨特,位于湖南省長沙市西部,與長沙市中心區隔貫穿長沙城區的湘江相望,是長沙市的西部門戶。該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雖四季分明,但嚴冬期短,暑熱期長。地形呈波狀起伏,整個地勢南北低平、中部高,由東向西略斜,西部地勢平坦。由于長期風雨侵蝕,形成紅土崗地,地質呈酸性。該區城區骨干行道樹為香樟,部分路段配置楓香、杜英、銀杏、廣玉蘭、法國梧桐、水杉、重陽木、喜樹等。公園和企事業單位內的行道樹種類豐富,一般點綴有慈竹、柳杉、雪松、樂昌含笑、女貞、鵝掌楸等。擁有森林總面積達4 795 hm2,森林覆蓋率達到48.4%,一度被人們形象地稱為長沙城區的“肺”。
2.1實地調查實地調查研究區的主干道并對所調查的相關內容進行記錄。本次調查在考察長沙市岳麓區主要道路的基礎上,重點選擇了岳麓大道、楓林路、金星路、麓山路、瀟湘大道、咸嘉湖路、桐梓坡路、雷鋒大道、玉蘭路、銀杉路、麓谷大道、麓云路、麓泉路、西二環、北二環、南二環部分路段、洋湖垸濕地公園內部分路段等道路。主要通過乘車、步行,采取拍照、紙筆記錄的方式獲取行道樹的種類、配置方式、分布概況、間距等信息。
2.2數據收集與資料分析通過實地調查走訪園林部門,搜索互聯網得到的數據進行整合分析,完成研究的結果與分析部分,得出最終成果。
3.1落葉行道樹的植物種類多樣性及其分布特點
3.1.1樹種多樣性。本次調查共記錄了長沙市岳麓區主要落葉行道樹樹種,主要有楓香、銀杏、紫薇、紫荊、紅楓、水杉、紅葉李、蠟梅、櫻花、石榴、桃樹、鵝掌楸、垂柳、意大利楊、落羽杉、槭樹、欒樹、國槐共19種,其中喬木15種,灌木4種。在所調查的道路中,以楓香樹、欒樹、銀杏的分布頻度最高,由此可見,目前長沙市岳麓區的落葉行道樹以楓香為主。
3.1.2配置方式。
(1)落葉樹與常綠樹按3∶1的比例間植。岳麓大道(北段):法國梧桐與常綠香樟以株數3∶1的比例間植,即以3株梧桐與1株常綠香樟為一組重復布置,銀杏與灌木紫荊間于其中起裝飾作用。香樟樹以其冠高、姿秀、葉茂、勢挺,象征長沙人民艱苦奮斗、堅韌不拔的精神,在1985年被選定為市樹;法桐以其葉大、速生、耐修剪、對地下生長條件要求不高等特點,在城市大量作為行道樹引種。其遮陽降溫的功勞在“火爐”長沙是其他樹種難以取代的。法桐與香樟間植,二者相得益彰。
楓林一路:常綠香樟與楓香以株數3∶1的比例間植,即以3株常綠香樟與1株楓香為1組重復布置。香樟為市樹,間植以落葉喬木楓香樹,其樹形優美,葉色季相變化豐富,在美化道路的同時,也解釋了楓林路的名稱由來。
(2)常綠樹與落葉樹相間排列。楓林二路:常綠香樟與楓香相間排列。二者相間排列首先也體現了楓林路的特征:楓香樹為主要樹種。其次,此種配置方式更給人一種秩序井然的視覺感受,其種植方式為兩種樹種與路平行、兩邊一致的樹帶式種植。這種栽植方式效果不佳,顯得單調而無變化。
金星路:銀杏與常綠山茶樹相間排列。作為我國傳統觀賞花卉,山茶花為常綠花木,開花于冬春之際,花姿綽約,花色鮮艷。“活化石”銀杏則剛好在山茶花掉落之際,一般3月下旬至4月上旬開始萌動展葉,4月上旬至中旬開花。二者搭配可形成連續的城市道路景觀,四季如春。
(3)單一落葉樹種構成樹帶式。瀟湘北路:瀟湘北路主要采用的是樹帶式種植,樹種以單一樹種楓香為主,作為被評為岳麓區最美的瀟湘大道的北段,與沿江的“河西外灘”共同構成沿江風光帶。楓香的種植改變了瀟湘中路以樟樹為主要樹種的現狀,與沿江灌木相結合,避免了樹種的單調性,有效改善了河西高校區域的環境和交通面貌。
(4)多種植物按層次配置。銀杉路:銀杉路主要落葉行道樹種是欒樹,與小葉女貞、紅花檵木搭配種植。調查時間剛好處于春季,春季的欒樹樹形端正,枝葉茂密而秀麗。欒樹素有“春季觀葉、夏季觀花,秋冬觀果”的特征,觀賞價值較高,且耐寒耐旱,許多地區已大量將它作為庭蔭樹、行道樹及園景樹,同時也作為居民區、工廠區及村旁綠化樹種。
麓景路:麓景路主要落葉樹種是國槐,與常綠灌木紅花檵木和黃色花卉配置形成,層次鮮明,顏色亮麗,錯落有致。由于國槐樹型高大,四周的灌木花草易形成簇擁之感而不失秩序,與其他灌木花草搭配種植,審美效果較好。
楓林三路:一種是常綠香樟與紫薇以株數為1∶3的比例間植于灌木叢小葉女貞和紅花檵木之中,使得樹種更加豐富,素有“盛夏綠遮眼,此花紅滿堂”的紫薇,夏時可遮蔭抗污,冬季落葉時則使得行人視野更加開闊;另一種則是兩株楓香搭配兩株常綠灌木和一株常綠喬木。
3.1.3分布情況。岳麓區作為長沙市新區,許多道路屬于新建道路,落葉行道樹間植于常綠行道樹中,不同于麓山路等原有道路的香樟獨秀。法國梧桐、銀杏等的加入共同扮靚岳麓新區。具體分布情況如表1。
表1長沙市岳麓區所調查道路落葉行道樹一覽
Table 1Deciduous tree species in streets of Yuelu District in Changsha City

道路名稱Streetname主干落葉行道樹種Maindeciduoustreespecies輔助落葉行道樹種Auxiliarydeciduoustreespecies岳麓大道(北段)YueluAvenue法國梧桐紅葉李、銀杏、紫荊、紫薇楓林路FenglinRoad楓香紫薇金星路JinxingRoad銀杏—西二環West2ndring——麓山路LushanRoad——南二環South2ndring——北二環North2ndring—銀杏瀟湘北路NorthXiaoxiangRoad楓香石榴、櫻花、桃樹洋湖垸周邊的路RoadsaroundYanghuyuan水杉、落羽杉蠟梅、桃樹、櫻花咸嘉湖路XianjiahuRoad銀杏—桐梓坡路TongzipoRoad銀杏—雷鋒大道LeifengAvenue楓香銀杏玉蘭路YulanRoad紫薇—銀杉路YinshanRoad欒樹水杉麓景路LujingRoad國槐—麓谷大道LuguAvenue—銀杏
3.2所選道路落葉行道樹種的水平綠化分布結構岳麓區道路呈水平網狀分布,從植物配置上看,各條道路的綠化量差異較大。由于是長沙市的新城區,城區大部分道路綠化形式以綠化效果較好的二板三帶式為主,主要有麓山南路、西二環、金星路、楓林三路、岳麓大道、麓景路。傳統的一板二帶式道路僅在楓林一路、楓林二路、銀盆南路、銀杉路、桐梓坡路等體現得比較明顯。
3.2.1一板二帶式。即在車行道兩側人行道上種植行道樹的一種形式。此形式用地經濟、管理方便,但當車行道過寬時行道樹的遮蔭效果較差。
3.2.2二板三帶式。即道路中間以一條綠帶分離,成單向行駛的兩條車行道,并在人行道布置行道樹。這種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城市對外交通干道。
3.3落葉行道樹的垂直結構分析及配置方式岳麓區主次干道行道樹的垂直結構類型主要有3種:喬木單層結構、喬灌兩層結構、喬灌草三層結構。喬木單層結構的主要道路有楓林一路、楓林二路、桐梓坡路、咸嘉湖路、麓谷大道;喬灌二層結構的道路有金星路、銀杉路;喬灌草三層結構的道路有楓林三路、岳麓大道,其中也存在其他無序結構。
3.3.1喬灌結構。喬灌兩層結構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第1種是由銀杏、山茶花與小葉女貞灌木叢形成,兩端分別配置一株常綠香樟。第2種是由落葉喬木欒樹搭配紅花檵木和小葉女貞兩種常綠灌木而成。
3.3.2喬灌草結構。喬灌草結構主要是由落葉樹楓香、山茶花、結縷草依次形成層次鮮明的三層喬灌草立體結構,提倡在主要道路使用。
3.3.3喬木單層結構。喬木單層結構主要有兩種表現形式,一種是由香樟與楓香相間排列,形成簡單明了、立體感不明顯的沿道路栽種的喬木單層結構;另一種是由單一樹種楓香組成的喬木單層結構。
3.3.4其他結構。其他結構樹種配置極其雜亂,根本無章法可循,缺乏自然層次,土壤裸露,缺乏及時整形修剪與養護,并未起到城市行道樹的實質作用,反倒影響城市美觀。
3.4討論通過以上關于岳麓區主要道路的落葉行道樹調查的研究可以從現狀中發現一些落葉行道樹在種類、布局、配置等方面的不足之處,但是部分路段的行道樹布局也存在可提倡之處。
第一,雖然新修路段已經盡可能地將銀杏、楓香等間植于常綠樹中美化城市道路,但是仍存在落葉行道樹樹種少和某些道路根本就無落葉行道樹的問題,即常綠行道樹與落葉行道樹存在比例失調的問題(由于調查條件的限制,未得出具體比例),直接導致種類少,布局結構單調,缺乏變化;某些路段無論春夏秋冬,均為綠樹濃蔭,景觀單一,讓行人毫無放松感。不同的季節,常綠和落葉行道樹對環境的影響程度也有所不同。特別是長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令人體感到不適,更需要發揮行道樹布局的優良效果,根據長沙市的氣候特點選擇的行道樹應春有花、夏有蔭、秋有色、冬有陽。長沙市所選的落葉行道樹樹種特點不突出,從而降低了行道樹的觀賞價值,所以建議適當引進增加落葉行道樹樹種,積極開展落葉行道樹開發利用的科研工作,通過對本地資源的選擇和引進外地優良品種,優化行道樹的品種結構,增加其比例。在某種程度上來說,落葉行道樹在很大程度上更能迎合人們的生活需要。常綠行道樹與落葉行道樹的具體比例則要根據道路要求、生長環境來決定。
第二,某些路段并未規整布置,且未按規定進行正確管理,給人一種凌亂無序的視覺感受,行道樹布置過于雜亂,不利于城市美觀。導致行道樹遠看成行,近看成斑的現狀,土壤裸露,栽種不均,影響美觀,存在著亂種植,輕養護,輕發展的弊端。許多道路雖然選擇間植落葉行道樹,但是并未按規范正確栽種,毫無章法,并且很多落葉行道樹歪歪斜斜地置于灌木叢中,無人管護。所以,在落葉行道樹栽種前,應該盡快制定關于長沙市行道樹的規范與規劃,使整個城區的行道樹設計有據可循,杜絕因實施者意志而帶來建設的盲目性和隨意性,造成樹種混雜、規格大小不一,街道綠化景觀整齊統一性差的局面。栽種后,每年應及時做好管理工作,確保行道樹正常生長,且園林管理部門要增加對綠地建設的執法力度,使包括行道樹在內的城市綠化被立法保護起來。
第三,配置缺乏自然層次,導致景觀單調,具體表現為層次的單一性,喬、灌、草的配置缺乏自然層次,導致景觀的單調,毫無設計感。所以,改善行道樹的分層結構、生態效益和景觀效果愈顯迫切。首先,群體結構上必須是以常綠或落葉喬木為主的植物群落,具備構成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植物種類和數量,有一定的生態調節功能;其次,樹種結構合理,即因地制宜地運用樹種,特別是以抗性較強的本地鄉土樹種為主。合理組合城市行道樹的建設,能反映出城市的區域和風貌。園林城市是當今世界生態城市理論在我國的應用,而長沙市作為山水洲城,如若少了城林的完美搭配與科學結合,似乎少了一絲韻味。自然環境、人文環境、城市形象的高度優化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生態城市,也是人類回歸自然的現實選擇,這對于岳麓區的經濟發展也將發揮極好的帶動作用,真正發揮其在長沙市的“綠肺”功能。所以相關部門在城市行道樹的建設中要加強規劃設計、管理養護、后期美化工作,定期對行道樹維護人員進行培訓,使岳麓區的行道樹始終處于相對美觀的狀態,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三者的協調發展。
總而言之,原有道路基本上都是采用常綠喬木形成單層結構作為行道樹的主要表現形式,如麓山南路;而新修道路則注重層次結構、樹種搭配,講求變化,如麓景路等。
長沙市是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而岳麓區是正在建設的都市新區。近年來,由于長沙城區面積的迅速擴大,車輛和居住人口急劇增加,原有道路的拓寬和道路的新建,行道樹更替較為頻繁,新植行道樹所占比例較大,對于岳麓區這樣一個傳統的文化大區、科教強區而言,缺少種植時間較久遠的行道樹無疑是個缺憾[10]。其重大的改進則屬街頭不再香樟獨秀,法國梧桐、銀杏等共同扮靚岳麓新區。注重長遠規劃,注意科研和生產,開發本地資源,培育和引進新的行道樹樹種,加強管理,是提高行道樹綠化水平的重要途徑。與此同時,園林綠化部門應提高認識,改變觀念,加強業務培訓[11-15]。經過幾年或十幾年的努力奮斗,岳麓區的街道綠化水平將會達到一個新高度。
[1] 高亮.高新麓谷[N].長沙晚報,2013-01-21(A09).
[2] 韓廣,楊濟.枝葉積雪對行道樹機械損傷的調查與分析[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1.
[3] 李秀芹,張國斌.黃山市城區行道樹結構特征分析[J].中國農學通報,2007,23(4):139-143.
[4] 黃婷,何太平,黃壽先.廣西柳州市的行道樹調查與分析[J].廣西科學院學報,2009,25(1):42-45.
[5] 譚玉丹,張云,段曉梅,等.普洱市主城區行道樹樹種規劃[J].山東林業科技,2001,39(1):56-58.
[6] 錢能志,薛建輝,吳永波,等.遵義市城區行道樹組成結構分析[D].南京:南京林業大學,2005.
[7] 王瑛,代顯軍.西昌市城市行道樹綠化現狀與配置技巧的探討[J].四川林勘設計,2008,15(3):42-44.
[8] 曹蕾,黃成林,梁莉莉,等.合肥市行道樹結構的研究[J].安徽農學通報,2008,29(23):86-88.
[9] ROE S.The avenue of trees,from a window[J].New writing,2009,6(1):80-82.
[10] 黃金生,林麗華,陳策,等.溫州市區行道樹現狀調查及布局設想[J].浙江林業科技,2003,23(2):77-80.
[11] 周其良.海口市行道樹種選擇的探討[J].華南熱帶農業大學學報,2004,10(4):9-11.
[12] 黃瑾如,葛魁.杭州城區行道樹綠化規劃探討[J].科技通報,2001,17(2):43-47.
[13] 許衛東,彭國良,柳振譽,等.廈門市區行道樹應用現狀的調查與分析[J].福建農業科技,2006,36(22):81-83.
[14] 吳永波,薛建輝.城市行道樹的研究現狀及展望[J].中國城市林業,2005,11(2):54-56.
[15] 周萱,黃建昌.廣州城市道路綠化特色與發展建議[J].中國園藝文摘,2013,21(11):60-61.
Research on Deciduous Tree’s Layout of Yuelu District of Changsha City
LIU Yu-hui, HAN Guang*
(College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Hunan Normal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00)
In order to further understand the related problems of deciduous tree’s layout of Yuelu District of Changsha City, preliminary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were carried out by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and data collection methods.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from three aspects of the species 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the greening distribution structure, the vertical structure and configuration mode. Results showed that deciduous trees in Yuelu District were relatively less, and its percentage was low. Deciduous trees in some areas were not planted properly according to specifications and layout, which was a bit messy and affected the beauty of the city. The botanical garden department did not pay attention to the perennial management of deciduous trees, configuration of the natural layer of dangerous trees were lacked, which led to single landscape. Based on these, corresponding improvement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properly introducing foreign deciduous tree species to Changsha City, enhancing the proportion of deciduous trees, establishing specification for deciduous trees, strengthening the 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perennial deciduous trees,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natural level and rich level of the configuration of deciduous trees. As part of the urban street trees, deciduous tree had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s in recent years. Therefore, it was necessary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layout and deciduous trees in Yuelu District of Changsha City.
Changsha City; Yuelu District; Deciduous trees; Layout; Analysis and evaluation
劉宇慧(1991- ),女,湖南岳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通訊作者,教授,博士,從事水土保持與自然地理學研究。
2016-05-12
S 731.8
A
0517-6611(2016)21-15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