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小兒眼科主任醫師) 網絡調查支持|父母必讀微信 編輯|覃靜
?
養育行為,影響視力好壞
文|李曉清(北京大學第一醫院小兒眼科主任醫師) 網絡調查支持|父母必讀微信 編輯|覃靜
你知道嗎?孩子戶外活動時間少,近距離用眼開始年齡早、用眼時間長,是造成孩子早近視的重要原因之一。改變你的養育習慣,是可以讓孩子擁有好視力的。
有這樣的說法:近視眼是一種生活方式關聯性疾病,是人類為了適應現代生活方式采取的一種適者生存的進化。為了應付近距離工作,必須要有很好的近距離閱讀能力,這是眼睛適應環境的結果。想想也是,我們現在一天里有多少時間是需要遠距離用眼的?看電腦、看手機、看書,都是近距離用眼,即使你想看看遠處,林立的高樓也會阻擋你的視線。都是近距離用眼,眼睛的遠視功能不可避免地越來越弱,而處于生長發育中的孩子,受環境的影響更大。那么,近視真的不可避免嗎?下面就來看看我們所做的一項關于寶寶視力的調查。


從問卷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
● 孩子的戶外活動時間明顯不足
● 孩子看電腦、讀書的開始年齡普遍較早
● 孩子每天看書、看電腦的時間比較長
近視防控研究得到的結論是,兒童每日白天戶外活動時間要多于2小時。而這次調查結果中,每日戶外活動在3個小時以上的孩子僅占調查人數的20%,每日僅有1個小時戶外活動的孩子占調查人數的54%。讀書、看電腦的時間一次達到30分鐘以上的孩子占到了52%,而每次看15分鐘以內的孩子僅占調查人數的23%。另外,每日讀書、看電腦3個小時以上的孩子竟占調查人數的29%之多。

此外,還有一些其他干擾正常視覺發育的不良因素存在,比如寶寶出生早期,絕大部分家庭有開夜燈睡覺的習慣(占77%);比如隨著現代文明進步,城市高樓大廈林立而形成的新的生活方式,造成了一些不良視覺環境,導致了兒童不良用眼和過早近視的發生。
那么,正常的視力發育進程應該是怎樣的呢?
人的視覺系統從胚胎3個月就開始出現了,最先出現的是視泡,以后隨著孕齡的增長,視覺系統逐漸發育完成;孕8個月時,視網膜血管大多已經發育成熟,達到視網膜周邊部;足月時,視覺器官的結構基本發育完成。
但是,足月新生寶寶的視網膜、黃斑、視神經以及大腦視皮層還都沒有發育完善,視力還很低,需要出生后的視覺環境刺激其進一步發育完善。孩子的視力會隨年齡的增長而逐步提升,8~10歲才達到成人水平。而大多數新生寶寶都有+2D至+3D的生理性遠視,他們的角膜、晶狀體直徑都會隨年齡增長逐漸擴大、變扁平,從而使其對光線的屈折力下降,導致生理性遠視度數下降。
根據2002年上海復旦大學汪芳潤教授的研究結果,6歲孩子的生理性遠視度數為+1.65±0.45D,如果孩子過早消耗掉遠視儲備,變成正視眼,那么,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就會逐漸向近視眼的方向轉化。也就是說,如果孩子的視力過早地由遠視發育到正視,那么,他近視的年齡也會提前。
目前的研究結論認為,促成兒童向近視眼方向發展,除了遺傳因素外,接觸戶外陽光少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任何年齡的孩子都需要保護眼睛,早期視力和眼病篩查是早期發現視力不良以及影響視力發育眼病的重要手段,家長要注意孩子有無明顯的視力異常表現,按照各年齡要求定期去社區、婦幼機構做眼病視力篩查。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在養育中做一些調整,就可以幫助孩子保護眼睛,讓他有一雙明眸。
● 經常讓孩子到戶外活動,接觸陽光,并經常遠眺,讓眼睛的睫狀肌放松休息,這是保護眼睛的核心要素,不分年齡。年齡越小的孩子,視力發育越不完善,外傷、眼病更易于影響到視覺發育;戶外活動越少,越容易造成孩子早早向近視眼方向轉化。所以,越小的孩子,越要多去戶外活動,白天在戶外的時間達到3小時以上比較好。而且間斷多次去戶外接觸白天的室外光,累加起來達到3個小時,要比出去次數少,一次戶外時間長,防控近視的效果好。
● 如果幼小的孩子早早地進行持續閱讀(看近),會令孩子在學齡前早早地就消耗完了本來擁有的生理性遠視,上小學就會出現近視。近視發生越早,將來近視的程度就越高。戶外的親子互動、大自然中的探索和學習,對于孩子的成長更為有利,對孩子的視力也更為有利。孩子越小,越要少看書、少看電腦,家長可以給孩子讀書、講故事,而不是只讓他過早認字、看書。
● 孩子在室內閱讀時,燈光一定要足夠明亮。讀寫的姿勢要正確,閱讀的距離要合適,不能靠得太近。
● 幼小的孩子行事不知深淺,家長還要注意孩子玩耍和生活的環境一定要安全,防止跌倒時發生眼外傷。
● 有些家長給孩子買激光筆當玩具,這是有害的。孩子不懂得光損傷的危險性,如果持續盯視激光筆的激光,有可能造成視網膜特別是黃斑部的光損傷,造成永久性視力損害。

一項關于兒童視力的調查顯示,每天看電子產品的時間一樣長,但每天白天戶外活動時間長的孩子視力明顯要比每天白天戶外運動時間短的孩子好。
經常讓孩子到戶外活動,接觸陽光,并經常遠眺,讓眼睛的睫狀肌放松休息,這是保護眼睛的核心要素,不分年齡。
年齡越小的孩子,視力發育越不完善,外傷、眼病更易于影響到視覺發育;戶外活動越少,越容易造成寶寶早早向近視眼方向轉化。所以,越小的寶寶,越要多去戶外活動,白天在戶外的時間達到3小時以上比較好。
而且間斷多次去戶外接觸白天的室外光,累加起來達到3個小時,要比出去次數少,一次戶外時間長,防控近視的效果好。
Q 孩子很喜歡看電視,完全不讓他看也不現實,我們想知道孩子看電視的時間、離電視機的距離如何掌握?
A 關于看電視時間對視力發育的影響并沒有詳細的研究結論。由于看電視屬于室內活動,所以從提倡戶外活動的角度,希望孩子年齡越小就越要盡量減少看電視時間,白天盡量多去戶外活動。此外,由于看電視無形中會使孩子看近處的時間延長、眨眼減少,而持續看近容易造成視疲勞,增加今后患近視的風險,眨眼減少則容易引起干眼,所以,不要讓孩子長時間看電視,最好每次看電視的時間不超過20分鐘。看電視的距離應為電視屏幕對角線長度的5~7倍。

Q 現在3D電影很多,我不太敢帶孩子去看3D電影,因為怕對孩子的視力有影響,這種擔心有必要嗎?
A 3D電影是通過雙眼分視作用形成視差,產生深度感。因為人的兩眼位于鼻根部的左右兩側,所以只要是有正常雙眼視功能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一直存在雙眼視差,正因如此,人們才能夠分辨眼前景象的深淺,也就是說,能有遠近的立體視覺。3D電影本身除了兩眼分視作用外,在其他的視覺刺激方面與普通電影并沒有什么區別,因此,帶孩子去看3D電影并不會對視力產生不好的影響。
Q 我家寶寶2歲多就會用平板電腦和手機了,會不會對他的視力發育有影響?
A 與看電視一樣,并沒有研究證明看平板電腦及手機時間與視力問題的相關性,只是由于看平板電腦、手機等會無形中使孩子看近處的時間延長、眨眼減少,而且平板電腦、手機的屏幕要比電視小很多,孩子看平板電腦、手機的距離也比看電視要近很多,眼睛更容易疲勞、發干,所以家長一定要控制孩子玩平板電腦和手機的時間,玩一小會兒要帶孩子到戶外接觸陽光和放松眼睛。
Q 選擇什么樣的圖畫書比較好?
A 孩子的視力還沒有發育好,與成人相比視力還比較低,年齡越小視力越低,所以幼小的孩子不能看太細小、不清晰的東西。給孩子選擇圖畫書時以字體較大、畫面線條簡單清晰者為宜,這樣孩子的眼睛不容易疲勞。
另外,有的紙張反光太強,在燈光下這種反光尤其明顯,感覺很晃眼睛,這樣不僅看不清楚,而且眼睛更容易疲勞,所以,會造成炫目,影響圖畫辨認的書不要給孩子選用。
Q 如何選擇居室的燈,LED燈、節能燈和白熾燈哪種更好?
A 在近視防控研究中,明確了陽光抑制近視發展的作用,研究認為,陽光的高強度光是抑制近視發生的重要因素,因此特別強調白天多到戶外活動。而室內燈光的選擇,不在于是LED燈、節能燈還是白熾燈,核心是要有高亮度,昏暗的燈光對孩子的眼睛發育是不利的。
Q 我們很喜歡給寶寶照相,想留住他每一個可愛的瞬間,很想知道給寶寶照相時用閃光燈會不會損傷視力?
A 強光有造成視網膜光損傷的風險,照相時閃光燈是否會造成孩子的視力損傷,要取決于使用閃光燈的強度、頻度。盡量避免頻繁地使用強閃光燈給孩子照相,而平時偶爾使用閃光燈給孩子照照相,而且閃光燈離得較遠,應該影響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