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奶粉危機事件為例"/>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輿論監督呼喚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
——以奶粉危機事件為例

2016-09-14 01:52:40駱正林
未來傳播 2016年4期

駱正林

?

輿論監督呼喚食品安全的制度保障

——以奶粉危機事件為例

駱正林

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嚴重影響到中國消費者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搶奶粉”成為中國游客在世界上的一道風景。在以三鹿奶粉為代表的系列食品安全事件中,傳統媒體與網絡媒體配合成為重要的輿論監督力量,同時也讓我國社會進入到“中國式揭丑”的時代。這種以社會力量主導的輿論監督,一方面揭露了社會丑惡現象,提高了公眾的安全意識;另一方面也刺激了政府的相關管理部門,督促它們以更加嚴謹的態度承擔起“理政”的任務。三鹿奶粉事件雖然重創了民眾對于中國牛奶產業的信心,但也喚醒了中國人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有助于不斷推動食品安全的制度建設。在經歷過一次次食品危機和輿論危機后,中國正在用國家意志強力推動食品安全立法。食品安全制度將重建中國消費者的消費信心,樹立起中國食品的國際形象,推動中國社會不斷向安全、穩定、和諧、文明的社會進步。

奶粉安全事件;三聚氰胺;輿論監督;食品安全制度;進步運動

中國古人認為“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這句話的意思到今天依然意義深刻:“食”是老百姓天大的事情,只有將“食”的問題解決了,國家才有安定團結的基礎和保障。中國傳統社會是自給自足的農業社會,人民關心的是“食的有無”問題,“食的安全”并非是需要關心的大問題。然而,現代化讓中國進入一體化社會,“食的有無”問題已基本解決,“食的安全”問題卻越來越突出。現代化社會的食品不再僅是單純的農業產品,它已成為農業生產、工業生產、物資流通、商業銷售的共同產品。當人民的“口中之食”來自于社會生產鏈條上的集體產品時,社會誠信、食品安全等問題就變得更加突出,因為只要產業鏈條上某個環節出問題,食品最終就會成為人民生活的最大威脅。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爆發以來,中國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成為中國人心中的“痛”,媒體對食品安全監督持續進行,但食品安全、食品誠信問題依然沒有根本解決。孩子是祖國的未來,但更是家庭的希望。中高收入的年輕父母對本土奶粉失去信心,國內洋奶粉的價格持續飆漲,大批國內游客在涌去日本、韓國等地的同時,也經常買空境外很多地方貨架上的奶粉。媒體多年對食品安全的監督和曝光,其本質并不是挑起公眾對國產食品的不信任,而是通過輿論呼吁的方式推動制度建設,保障我國人民能夠吃到安全放心的食品。

一、近年來媒體曝光的食品安全事件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也許在媒體曝光之前就已經存在,但2008年的三鹿奶粉事件無疑是個重要節點。此后,食品安全一直是媒體和輿論關注的焦點,基本上每年都有食品安全事件成為熱點輿論,這些輿論一方面加深了公眾對食品安全的恐慌,另一方面也嚴重地吞噬著公眾對食品管理部門的信心。下表是近些年媒體曝光的主要食品安全事件。

表1 近年發生的部分食品安全事件

如果要羅列下去的話,這樣的名單還會越拉越長,如蘇丹紅鴨蛋、含有孔雀石綠的海鮮產品、染色饅頭等等。在這些事件中,影響力最大的無疑是三鹿奶粉事件,該事件導致了一批政府和企業官員被問責,有的官員還受到了司法審判。在三鹿奶粉事件發酵過程中,《南方都市報》的相關評論就提醒有關部門,要防止無良企業用合格奶粉稀釋毒奶粉,進而讓奶粉檢測符合限量版標準;也有媒體擔心被封存的含有三聚氰胺的毒奶粉,會在輿論風頭過去之后重新包裝進入市場。2010年7月,甘肅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對奶粉進行常規抽檢中,檢驗出多批次奶粉三聚氰胺含量超過國標限量值;8月下旬,河北、山西、黑龍江等地先后查出奶粉中含三聚氰胺,媒體擔心的三聚氰胺“借尸還魂”的現象終于出現。自三鹿奶粉事件之后,全國每年幾乎都有奶粉安全事件曝光,公眾對國產奶粉的信心持續受到重挫。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奶粉事件一方面吞噬了消費者的消費信心,另一方面也促使政府加快完善食品安全制度。

二、三鹿奶粉事件與中國式的揭丑運動

市場本身具有很強的逐利性,市場發展如果沒有制度約束,就有可能滑向社會期望的對立面。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市場機制推動了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市場經濟使人民成為經濟發展的主體,但也激發出人們對利益的欲求。在一個成熟的社會,公眾合理欲求是自然的、合理的、被允許的,甚至它本身就是經濟發展的動力。然而,因為我們的監管手段、制度建設的滯后,人性的貪欲缺乏必要的約束和引導,假冒偽劣、欺行霸市等丑惡現象在經濟活動領域表現出來。我國食品安全事件頻發實際上就是轉型期經濟問題的一個側影,它需要政府職能部門有更多的手段和智慧去解決這些問題。

我國傳統媒體都是國有企事業單位,輿論宣傳強調“幫忙不添亂”,所以在傳統媒體時代輿論監督的勢能是相對有限的。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隨著網絡媒體、社交媒體、自媒體等新興媒體的崛起,中國人的表達方式、交往模式、社會關系和生活模式等各個方面均出現了實質性的變化。“網絡的發展和網民的增加,使網絡充分社會化,初步形成了一個網絡社會,一些現實中的事件、現象、規律、行為規則、語言方式、治理過程等在網絡中也能充分呈現和有效復制。”[1]在新媒體出現前的社會生活和政治生活中,普通人的參與機會是非常有限的。因受到信息壟斷、身份壁壘、人際監督、制度把關和追懲顧忌等因素的制約,大多數人只能成為公共事件的旁觀者、局外人,即使是事件的當事人也需要接受制度對事件的定性。網絡能夠讓個體獲得發言的渠道和機會,也容易讓個體誤認為自己處在“匿名狀態”,網絡實際上幫助人類大社會重新找回了原始的“直接民主體制”,草根階層能夠在社交媒體上暢所欲言,他們的觀點表達受到的約束和顧忌不多,網絡輿論一定程度上更能體現公共輿論的真實狀況。一個良好的民主制度將是一個廣泛討論和深思熟慮的決策體系,但網絡環境下的“直接民主”具有快速呈現和感性煽情的特點,它顯然不應該成為民主制度的主要方向。但是,當公民能夠方便直接地展示直接的思想觀點、情感信念的時候,網絡輿論成為對公共權力進行監督的重要力量,成為公權力運用過程中永遠敲響的警鐘。當然,網絡輿論監督也將中國社會帶入一場“揭丑運動”,公共生活必須要始終考慮民意的處在。社交媒體的發展具有兩面性,悲觀者認為公眾參與信息的生產和發布,一定程度將中國帶入一個起底時代;但從另一方面看,正是媒體全天候、全景化的報道,使食品安全成為公眾高度關注的對象。

食品安全事件中影響最大的莫過于奶粉事件,持續的奶粉危機嚴重損害了中國食品的信譽度。當然也有企業認為不是奶粉質量傷害了公眾利益,而是媒體持續的監督損害了奶粉企業的利益。進入上個世紀90年代,奶粉成了中國人提高生活質量的一個標準。因為食品管理制度的滯后,一些劣質奶粉趁虛而入,占領了廣大的農村市場。2004年安徽阜陽劣質奶粉事件曝光,當時媒體就質疑“三鹿”是劣質奶粉,然而此后多個部門聯合發文認為三鹿是被“誤傷”,隨即三鹿奶粉被從奶粉黑名單中劃掉,三鹿奶粉得以繼續在全國正常銷售。2008年三鹿奶粉再次成為輿論焦點,這次三鹿不再能夠幸運“逃離”,當輿論的新仇舊恨席卷而來時,三鹿不得不在輿論討伐中宣布破產。

關于奶粉事件的信息有的是網絡首發的,有的是傳統媒體報道的,但最終都會在網絡空間內形成巨大的輿論洪流。當輿論洪流形成后,輿論再反哺傳統媒體,傳統媒體和網絡的強勢互動后形成強大的推動力,將涉事企業和地方政府推到風口浪尖。在三鹿奶粉事件中,網絡可以說是輿論重要的發源地和策動力。2008年5月20至21日,浙江泰順縣有位網民發現他的女兒在喝了三鹿奶粉后出現小便異常,于是他就向三鹿集團和縣工商局投訴,但均未獲得企業和部門的回應。于是該網友以“這種奶粉能用來救災嗎?!”為題發帖,控訴三鹿奶粉的種種危害,并抨擊該奶粉被用于地震救災。當該網帖在網絡上產生影響后,三鹿集團開始啟動公關程序,地區經理開出“價值2476.8元的四箱新奶粉”的價碼,期望能夠和該網民達成和解,并從網絡上刪除關于三鹿的帖子。但進入6月中旬以后,關于“結石寶寶”的病例在各地接連出現,南方日報收到網民投訴:網民在國家質監局食品生產監管司的留言系統中舉報三鹿奶粉導致嬰幼兒腎結石,但事后均被屏蔽。三鹿集團最大的海外股東是新西蘭恒天然公司,2008年8月在得知奶粉事件變得異常嚴重時,恒天然集團要求三鹿集團召回所有的三鹿奶粉,但他們的呼吁并未得到中資方的回應。2008年9月5日,新西蘭政府繞開我國的地方政府,直接向中央政府報告三鹿奶粉事件。9月12日,一位自稱是三鹿公司的公關員工發帖稱:“三鹿集團的公關公司曾試圖與百度簽訂300萬廣告投放協議,拿到百度新聞話語權,享受刪除負面新聞的待遇。”9月13日,在強大的輿論面前百度公開發表聲明:“百度一貫堅持信息公正、透明原則,大客戶部在第一時間嚴詞拒絕了該提議。”關于奶粉事件的相關信息在網絡上的傳播,為公眾提供了很多猜測想象和情緒宣泄的機會,也給政府相關管理部門帶來巨大的輿論壓力。在事件曝光后,憤怒的網民數次攻擊三鹿集團的官網,有黑客將其網站首頁的商標修改為“三聚氰胺集團”,三鹿集團網站的首頁也被篡改為“看三聚氰胺集團新聞有感”。在輿情危機最嚴重期間,三鹿集團的官網成為網民“集體散步”的地點,也成為黑客們聚集聊天的空間。

因為2008年8月北京舉辦夏季奧運會,在全民期待的奧運盛會期間,奶粉事件得以降溫,但奧運會后三鹿再次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面對強勢的社會輿論,國家質檢總局對全國嬰幼兒奶粉進行全面監測,并及時向社會發布了監測報告,包括伊利、蒙牛、光明、圣元及雅士利在內的多個廠家的奶粉都被檢出含有三聚氰胺。據媒體公布出來的數字,“截至2008年9月21日,因使用嬰幼兒奶粉而接受門診治療咨詢且已康復的嬰幼兒累計39965人,正在住院的有12892人,此前已治愈出院1579人,死亡4人,另截至9月25日,香港有5人、澳門有1人確診患病。”三聚氰胺事件不僅在國內產生非常惡劣的影響,而且在國際市場上重創了中國奶粉乃至中國商品的信譽,很多國家的媒體均關注中國的奶粉事件,各國政府均采取應急措施,全面或部分禁止中國奶制品的進口或銷售。當時加入圍堵中國奶制品和相關產品(糖果、咖啡和巧克力等)的國家有加拿大、英國、意大利、法國、俄羅斯、日本、馬來西亞、越南、印度、印尼、不丹、緬甸、馬爾代夫、科特迪瓦、尼泊爾、巴布亞新幾內亞、蘇里南、多哥、加納、菲律賓、孟加拉國、文萊、臺灣、新加坡、坦桑尼亞、加蓬和布隆迪等,歐盟當時也宣布全面禁止從中國進口含有牛奶成分的嬰兒產品。

輿論有理性和非理性成分,對于輿論的情緒化部分,企業和政府都應該進行及時合理的疏導。然而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三鹿集團不斷失誤,導致輿論以更加強烈的方式追討三鹿集團。2008年9月11日,新民網記者曾電話采訪三鹿集團傳媒部,三鹿集團傳媒部的負責人居然故作無辜地回答:“無證據顯示這些嬰兒是因為吃了三鹿奶粉而致病。”9月12日,三鹿集團再次向媒體宣稱:“此事件是由于不法奶農為獲取更多的利潤向鮮牛奶中摻入三聚氰胺。”這種拒不認錯的公關策略只能讓企業更加陷入輿論漩渦,沒法讓公眾憤怒的情緒平息下來。三鹿奶粉事件告訴我們,今天中國已經進入到中國特色的輿論監督時代。在社交媒體特別發達的今天,任何無良企業都難以逃脫輿論的審判,企業面對危機只能公開信息、真誠道歉,盡可能地贏得輿論的理解和同情。

三、媒體監督奶粉事件與食品監管問責的推行

社會情緒、社會輿論宜疏不宜堵。社會情緒和輿論遭受壓制就會積蓄能量,一旦有機會釋放將會形成火山效應,沖擊主流價值觀,傷害社會凝聚力,破壞現有的社會格局。盧梭認為政府和人民之間是一種契約關系,社會契約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治實體不能做任何背離契約初衷的事,甚至在對外簽訂協約時也不行。譬如,它不能將自身的一個部分舍棄掉,也不能屈服于另一個主權體。違背了它賴以生存的契約,等于自取滅亡;一個形同虛設的空架子,是不會有任何作為的。”[2]我國憲法第一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工人階級領導的、以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條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輿論是公眾對公共事務的大致相同的意見,是人民對自身利益的感受和維護。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政府官員是人民選出來的,因此政府聽取民聲、代表民利、敬畏民意是執政的重要準則。當三聚氰胺事件嚴重損害了公眾利益,社會輿論急切呼喚相關職能部門有所作為。

新聞報道主要是信息傳播,網絡言論是零碎的、感性化語言,傳統媒體時評在輿論形成中具有重要作用。現代媒體評論不再強調雜文風格,不再將“戰斗性”作為主要標準,而是強調理性的溝通,將“說理性”作為主要特征。在很多食品安全事件中,媒體的時評正在成為輿論監督的重要力量,和新聞報道的感性化不同,新聞時評有了一定的理論思考和法理追求,他們正在以特有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發揮著媒體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功能,也影響著政府相關政策決策的制訂。在奶粉事件中,《南方都市報》發表了不少社論和時評,呼吁職能部門在危機面前有所作為。2008年10月30日,該報在社論版發表《我們迫切需要“自找麻煩”的質檢機構》,文章結尾呼吁:“我們迫切需要能夠‘自找麻煩’的質檢機構,在民眾喝下三聚氰胺奶粉、吃下三聚氰胺雞蛋之前,就能為大家提供安全的保證。在公眾信心遭遇持續打擊的情況下,其實不需要信誓旦旦的宣言,也不需要三聚氰胺無害的論證,更不需要信息過濾的呵護。公眾信心不是任意煽動的虛火,在不能根本改善監管之前,這些都只能是公眾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的花言巧語。”事件的嚴重性,媒體的持續監督,終于啟動了行政問責機制,并形成了一股“行政問責與司法問責風暴”。

2008年9月13日,國務院啟動國家安全事故I級響應機制,國家承諾患病嬰幼兒實行免費救治,所需費用由國家財政承擔。新華社曾經在報道中總結了奶粉事件失控的主要原因,即三鹿集團和地方政府在獲知事件嚴重性后,并沒有采取實質性的補救措施,而是“隱瞞實情、不及時上報”。9月16日,國家質檢總局發布消息,北京奧運會和殘奧會代表團飲用乳制品未檢出三聚氰胺。期間,質檢總局對全國154家奶粉企業進行抽檢,9月30日公布了抽檢結果:有134家企業未檢出三聚氰胺,占87.0%;共抽檢2008年9月14日前生產的265個批次產品,有234個批次產品沒有檢出三聚氰胺,占88.3%。驗出三聚氰胺的涉及20家企業31個批次產品中,分別占檢測企業和檢測批次的13.0%、11.7%。同時國家質檢總局還派出督查組趕赴河北,指導地方查處問題奶粉。10月8日,衛生部舉行記者招待會,公告由五部門聯合制定的嬰兒奶粉臨時措施:嬰幼兒配方乳粉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1mg/kg;液態奶(包括原料乳)、奶粉、其他配方乳粉及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聚氰胺的限量值為2.5mg/kg,高于限量值的產品不得銷售。10月9日,《南方都市報》發表社論《限量三聚氰胺釋放了怎樣的信號?》,評論對“限量三聚氰胺”提出了異議:“假如援引這一已經生效的指標,則意味著管控三聚氰胺的底線后撤了一大步。”限量三聚氰胺讓人感到突兀,“它是臨時措施卻又不知何時結束,它被譽為監管指數卻有放松警惕之嫌疑。無論從必要性還是可行性上分析,出臺限量值都有著可推敲之處。問題是,如果國家把重塑質檢體系作為根除食品安全危機的教訓之一,如果把恢復國民信心奉為危機處置的正確方向,三聚氰胺本該被清除出食品成分單,可現時竟對其妥協,整飭監管或收復民心會否落空?”

面對媒體輿論的強勢來襲,地方政府相關管理部門沒有積極作為,而是采取發布“誤導性信息”的方式,期望能夠轉移媒體視線、公眾視線。在事件開始時,相關部門認為奶粉有毒是收購商添加三聚氰胺所致,所以他們拘留了19名犯罪嫌疑人,傳喚了78個奶源鏈條上的人。拘留的19人中有18人是牧場、奶牛養殖小區、奶廳的經營人員,剩下的1人涉嫌出售原料奶添加劑。這種避重就輕、轉移視線的做法,并沒有平息公眾的憤怒,反而激起公共輿論更大的反彈。網民調侃:“別抓奶農,把奶牛抓走,就沒問題了!”當國務院啟動國家安全事故I級響應機制后,地方政府才感覺到來自中央政府的壓力。河北省政府隨即宣布三鹿集團停產整頓,免去三鹿集團董事長和總經理田文華的職務并對其刑拘,石家莊市長冀純堂、分管副市長張發旺等官員先后被撤職;河北省委也做出反應,免去吳顯國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的職務。9月22日,中央政府層面也啟動問責機制,國家質檢總局局長李長江引咎辭職,這是三鹿奶粉事件中辭職的最高級別的政府官員。2009年1月22日,經過不算很長的司法審判,石家莊中院對該案進行了一審宣判:三鹿集團前董事長田文華被判無期徒刑,該集團的其他高管分別被判處15年、8年、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涉嫌制造、銷售含有三聚氰胺牛奶的三位奶農,即張玉軍、高俊杰、耿金平,被一審判處死刑。

三鹿奶粉事件的最終處理,黨中央、國務院是最主要的推動力量,顯示了黨和政府打擊食品犯罪的決心。但在整個過程中,輿論監督一直是推動事件解決的重要力量。在事件發酵過程中,網民對“特供商品”也展開激烈的討論,網民提供的圖片報道顯示,國家機關舉行了“中央國家機關特供”食品授牌儀式。面對公眾對特供商品的爭議,國務院機關老干部活動中心負責人在接受中國新聞網記者采訪時稱,網絡上傳播的相關信息純屬謠言。三鹿奶粉事件后,奶粉問題一直是媒體關注的熱點:2010年7月,青海一家乳制品廠生產的牛奶被檢測出三聚氰胺超標達500倍,而其原料來自河北等地;2009年春節剛過,蒙牛特侖蘇OMP奶和多美滋疑云接踵而來,又極大震驚了國人還沒脫離三鹿陰影的心。2009年2月20日,《南方都市報》發表社論:《兩大牛奶事件中的監管缺席》,社論認為“如果有關部門的負責人,都能把自己放在普通民眾的角度上去看待和處理這些問題,那么中國的億萬母親們,也許就不用提心吊膽了。” 2011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終于禁止了蒙牛向特侖蘇牛奶添加OMP物質。2011年,中國中央電視臺《每周質量報告》調查發現,自2008年三鹿奶粉事件以來,仍有7成中國民眾不敢購買國產牛奶。

輿論是公眾的集體意見、意志、態度、情緒等的綜合,輿論是權力合法性的重要來源。媒體關于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等的報道,一方面揭露了社會問題,提高了公眾的安全意識,另一方面也警示了政府的相關管理部門,督促它們以更加負責的態度積極行政。

四、食品安全監督與安全保障制度的建設

“依法治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組成部分,也是“中國夢”的一個重要奮斗目標。一個民主社會一定是追求法制的社會,“法律將意志的普遍性與立法內容的普遍性結合了起來;任何人,不管他是誰,憑著權威發布的命令都不是法律;甚至連主權體發布的命令,只要針對的是特定的對象,也不是法律,而是法令,不是主權體應有的行為,而是一種政府行為。”[2](57)輿論監督包含社會公眾對自身利益的訴求和對未來社會的良好愿望,但輿論本身只是作為政府治國理政的參考,不能成為裁決正義、判斷是非的標準,只有法律、法院才具有這樣的任務和功能。因此,輿論監督的目的不是制造分歧、撕裂社會,而是揭露問題、治病療傷。1905年,美國《科里爾》雜志取代《麥克盧爾》雜志成為揭丑運動的領頭羊,它發表了大量涉及社會和經濟問題的文章,其中影響最大的是亞當斯采寫的揭露專賣藥制造業黑幕的文章。1905至1906年間,亞當斯以“美國大騙局”為題,揭露很多包治百病的流行藥是虛假的,并且有的藥品還含有有毒成分。《婦女家庭雜志》揭露:被美國婦女當作醫藥顧問,經常寫信向其咨詢的Lydia E. Pinkham女士,早在22年前就已經離開人世了。在揭露藥品造假的同時,一些雜志掀起了揭露食品摻假的運動。1906年,厄普頓·辛克萊出版了小說《屠場》(The Jungle),“小說描寫了芝加哥肉類加工廠里移民工人的悲慘境遇,其中指責食品生產不衛生的部分可謂駭人聽聞。”[3]藥品和食品揭露運動最終導致了《純凈食品和藥品管理法》在1906年獲得通過。法案通過后,食品和藥品制造商有了必須遵守的規則約束,但是“廣告真實性”問題仍然沒有解決。為了杜絕廣告用“新聞”的方式欺騙消費者,1912年聯邦政府又出臺了《報紙廣告法》,要求報紙在刊登商業廣告時必須標明“廣告”字樣。

以三鹿奶粉事件為代表的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嚴重影響了人民生活,也影響到人民對國家的信任。自三鹿奶粉事件以來,高層領導一直關心食品安全問題,積極推動食品安全的制度建設。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溫家寶總理曾批評部分企業沒有良心,缺乏社會道德;他要求認真總結反省,保證不再發生問題。2008年9月21日,溫家寶到北京一家兒童醫院看望結石兒童,并到超市巡視奶粉的檢查和銷售情況。9月23日,溫家寶在出席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高級別會議和第63屆聯大一般性辯論,在會議前的午宴上,他對奶粉事件造成的傷害和影響“感到十分痛心”,他表示“作為一個負責任的政府,我們立即采取了果斷措施,包括公開信息、堅決地將有害的奶粉和奶制品下架、封存并且銷毀,嚴肅查處事件的肇事者和責任人。”[4]2012年9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農業大學參加全國科普日北京主場活動時強調要“推動全社會更加關注食品安全,堅決遏制各類食品安全違法犯罪行為,提高群眾消費安全感和滿意度。”[5]2016年一開年,習近平總書記就對食品安全作出了重要指示,他強調“確保食品安全是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是各級黨委、政府義不容辭之責。近年來,各相關部門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當前,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依然嚴峻,人民群眾熱切期盼吃得更放心、吃得更健康。2016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要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堅持黨政同責、標本兼治,加強統籌協調,加快完善統一權威的監管體制和制度,落實‘四個最嚴’的要求,切實保障人民群眾‘舌尖上的安全’。”[6]

社會輿論顯然是呼喚立法的另一支重要力量,或者說正是人民對食品安全的期望推動了制度建設。2008年10月29日,《南方都市報》刊登評論《還原三聚氰胺作亂鏈條才能確保食品安全立法》。當時全國人大審議通過了一系列法律草案,其中《食品安全法草案》就在其列。該評論針對食品安全立法提出了立法的嚴肅性問題,評論指出食品不安全的癥結不是執法部門無法可依,而是執法部門履職不力。評論認為立法雖然抬高了對瀆職官員的懲戒程度,但卻沒有理清食品生產中多頭管理的秩序。同時,評論指出,食品安全法草案從一審到三審,立法主題不斷變化,仍然沒有找到治理食品安全的合適姿態,“迄今,三聚氰胺作亂食品安全的完整鏈條,至今還不清楚,缺乏一個公開的司法審訊程序,必然會為有針對性的立法設置障礙。”這篇評論既對食品安全法有期待,也對食品安全法的執行有擔憂。2008年10月30日,該報繼續刊登廖奕的評論《治理食品危機,希望在于喚醒良知》,文章認為:“在國人心中,行為做事的一般標準,是謂‘良知’,它是王法的心理基礎與道德底線,是亙古不變的萬世真理。這也許就是中國的自然法。譬如‘重義輕利’、‘仁者無敵’等觀念本身就是對市場、金錢崇拜的正面反擊。這套傳統的良知體系,如能灌注于嚴格高效的官方法系統,威力自然倍增。我們現在面臨的諸多亂象之源就在于對暴利追逐的欲念壓倒了一切正直的行為標準。職是之故,解決中國社會亂象的根本對策既不是單純地追究政府責任,也不是一味地迷信國家立法的有效性,而是將散布于廣大國人內心深處的良知有機凝聚,形成正義的自然法輿情,借以打壓奸邪,匡扶‘王法’應有的力道與尊威。”傳統媒體的深度評論,無疑對公眾是一種精神上的啟蒙,對政府是一種強力的鞭策,也是對立法者的一種嚴格要求。

輿論的社會力量和高層的行政力量配合,一定程度上加快了食品安全制度建設的步伐。三鹿奶粉事件后,相關的行政作為和法規建設先后實施,食品安全制度建設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雖然這些成果與人民的需要還有一些距離,但畢竟在制度建設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

表2 食品危機事件推動的食品安全制度建設

輿論監督是權力監督的重要手段,法制建設是社會穩定的堅實基礎。以三聚氰胺事件為代表的食品危機事件,提高了我國國民對食品安全的防范意識,提升了政府在食品安全領域的行政能力,推動了我國食品安全法規的建設。當然,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因為社會發展過快所出現的轉型陣痛是難免的,只要我們能夠正確合理地發揮輿論監督作用,相信社會免疫系統將會得到完善,最終必然能夠通過制度對食品安全進行全程監控、科學監控。

五、結  語

民主社會需要聽取公眾的意見,但公眾發表意見首先應該擁有意見表達的機會和意見表達的通道。網絡、手機等新媒體的出現,無疑給公眾帶來了意見表達的機會。輿論是公眾意見的集合,單個、離散的意見無法形成輿論,新媒體給意見交流碰撞提供了機會,它縮短了輿論的形成時間,簡化了輿論形成的過程,使原先不被重視的、卑微的意見得到了重視。在以三聚氰胺為代表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傳統媒體、網絡媒體實現了互動,他們通過新聞報道、新聞評論和公眾網絡表達,在社會上形成了強大的輿論洪流,它推動中國社會加快了食品安全法制化進程。三聚氰胺事件說明,我國輿論監督已經進入到中國特色的揭丑運動階段。從美國的歷史經驗來看,媒體揭丑、輿論揭丑并不可怕,政府不要懼怕媒體監督、輿論監督,更不能無視監督、打擊監督。只要政府能夠正視社會監督,及時修正行政行為、修補法制漏洞,就能夠不斷推動社會進步。

[1]方付建,王國華. 現實群體性事件與網絡群體性事件比較[J]. 嶺南學刊,2010(2):15.

[2][法]盧梭.社會契約論[M]. 方華文編譯.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06:29.

[3][美]邁克爾·埃默里,埃德溫·埃默里. 美國新聞史 [M]. 展江,殷文主譯,北京:新華出版社,2001:262.

[4]魏晞,張朔. 溫家寶紐約談“奶粉事件”:我十分痛心[EB/OL]. 南海網,2008-9-24[2016-2-18]. 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08/09/24/010330918.shtml.

[5]饒沛,廖愛玲. 習近平:堅決遏制食品安全違法犯罪[EB/OL]. 新華網,2012-9-16[2016-2-18]. http: //news.xinhuanet.com/food/2012-09/16/c_123720556.htm.

[6]新華社. 習近平對食品安全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 新華網,2016-1-28[2016-2-18]. 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1/28/c_1117928490.htm.

[責任編輯:高辛凡]

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重點項目“社會輿論引導與政府行政能力建設研究”(2012ZDIXM035)的成果。

駱正林,男,教授,文學博士。(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江蘇南京,210097)

G206.2

A

1008-6552(2016)04-0033-08

主站蜘蛛池模板: 日韩毛片基地| 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97| 国产无套粉嫩白浆| 亚洲国语自产一区第二页| 蜜桃臀无码内射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在线视频二区| 国产精品毛片一区| 色成人综合| 国产91丝袜在线播放动漫| 免费观看无遮挡www的小视频| 99热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日本免费高清一区| a在线观看免费| 久久中文无码精品| 波多野结衣无码AV在线|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丝袜一区二区| 国产丝袜丝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欧洲日韩综合|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免费软件 | 999福利激情视频| 亚洲伊人久久精品影院| 一级片免费网站| 毛片一级在线| 91精品啪在线观看国产91九色| 国产一级做美女做受视频| 毛片基地美国正在播放亚洲 |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激情六月丁香婷婷四房播| 2020国产免费久久精品99| 美女啪啪无遮挡|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亚洲av无码人妻| 国产视频大全| 国产99热| 3D动漫精品啪啪一区二区下载| 免费观看欧美性一级| 欧美无遮挡国产欧美另类|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无码人妻免费| 日韩天堂网| 久久天天躁夜夜躁狠狠|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伊人查蕉在线观看国产精品| 国产第一福利影院|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国产精品冒白浆免费视频| 午夜一级做a爰片久久毛片| 精品丝袜美腿国产一区| 天堂网亚洲综合在线| 国产精品香蕉| 无码专区国产精品第一页| 91免费片| 久久鸭综合久久国产| 成人国产精品网站在线看| 国产一区三区二区中文在线| 免费无码AV片在线观看中文| 美女被躁出白浆视频播放| 美女免费黄网站| 亚洲国产AV无码综合原创| 97在线国产视频| 中文字幕日韩欧美| 东京热av无码电影一区二区| 国产成人免费| 99久久99这里只有免费的精品| 日日拍夜夜操|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 手机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另类久久久精品播放的| 久久久久无码精品|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国产精品yjizz视频网一二区| 永久天堂网Av| 国产91av在线| 国产JIZzJIzz视频全部免费| 国产精品福利一区二区久久| 国模极品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激情第一区| 在线免费亚洲无码视频| 91伊人国产| 色首页AV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