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橋
鋼鐵企業的生態蝶變
黃春橋
如果不是親眼看一看,還真不敢相信鋼鐵廠區可以這樣干凈、整潔。沒有看到之前想象中的滿是灰渣的道路、四處流淌的污水和高聳的煙囪里匆匆直冒的黑煙,也沒有聞到刺鼻的氣味……只見青山綿延,海波起伏。
2016年5月24日中華環保聯合會調研組一行來到福建羅源縣金港工業區,對之前被舉報存在污染的四家企業進行了回訪調研。
鋼鐵是羅源縣重要產業,對該縣GDP增長有著重要意義。羅源灣金港工業區位于白水圍墾區內,該地區為填灘造地,工業規劃面積約9200畝。三面環山,一面向海,寶鋼德盛、億鑫鋼鐵、閩光鋼鐵、德勝能源四家企業就位于這個地方,依山面海,享擁良好的區位優勢。然而,跟其他許多地方一樣,這里也走了一段先發展后治理的老路。
從2003年到2006年,隨著福建億鑫鋼鐵公司、福建三金鋼鐵公司(現為福建閩光鋼鐵公司)、福建德盛鎳業有限公司(現為寶鋼德盛鋼鐵公司)的進入,羅源灣由原來的波清浪白、鳥飛魚躍的海邊漁村變成了鋼鐵工業基地。
當時鋼鐵基地的環境是怎樣的?“紅、黃、黑”“臟、亂、差”“滴、灑、漏”,談起當年這里的環境問題時羅源縣環保局監察大隊歐隊長用了這十二個字概括。他說,那時候工廠排出的煙有三種顏色,刺鼻難聞;廠區內部原材料堆放散亂,污水橫流;來往廠區的車輛滴灑漏現象嚴重,工業區內道路揚塵多。
青山碧波開始蒙塵染污,生態破壞的暗影出現在村民的心頭。空氣污染和海水水質惡化,對當地居民日常生活和海產養殖造成了嚴重威脅。這個被稱為“閩東夏威夷”的海灣,不斷上演村民與鋼鐵企業的對抗。十多年間,村民對企業污染的心理擔憂不斷演化為現場阻擾、投訴,2010年羅源灣環境污染問題被群眾投訴,事件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2013年8月,羅源灣鋼鐵企業污染問題再度見諸各大媒體,引起了當地各級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也就在這個月,福建省、福州市、羅源縣各級環保部門迅速抽調精干執法人員組成專班,對羅源灣這四家企業的污染問題進行了全面排查。經過仔細排查,四家企業共查處了111個環境問題,福建省廳隨即下達函件,要求迅速對羅源灣鋼鐵企業的污染問題進行督促整改。羅源縣委縣政府先后召開了8次專題會認真研究部署解決方案。
道路決定出路。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大力推行,羅源縣轉變思路,確定了生態立縣的戰略,開始積極爭創省級生態文明示范區,大力度調整產業結構,推行清潔生產,謀劃綠色發展。在這樣的發展方向下,政府先后投入數億元對周邊300余戶名村民進行搬遷,同時,對政府納稅大戶的鋼鐵企業進行了大力度的整治。
“我們每個月都會定期或不定期對這幾家企業進行的巡查,發現問題立即立案處理”歐隊長介紹說。他告訴記者,這幾年為了治理羅源灣的鋼鐵污染,省環保廳和福州市環保局成立了專門的督導組,進行重點督查。縣環保局也簽訂責任狀,明確自身責任,不斷加強能力建設。通過擴充執法隊伍,增加執法設備,進行人盯企業,保持著對污染的高壓打擊態勢,先后對四家企業下達了45份限期整改通知書,并利用征收差別電價、處罰金等手段敦促企業完成整改,杜絕污染問題。同時,公布監測信息,暢通群眾參與渠道,歡迎群眾監督舉報。政府除了嚴厲監管之外也注重服務,改善與企業的對立關系,幫助企業進行環保改造、對員工進行環保教育。
在政府監管與服務并舉下,鋼鐵企業開始轉變思路,對自身的問題重新認識,進行整改。
“企業發展理念的轉變非常關鍵。”歐隊長說,“以前企業只重經濟,環保責任意識差,我們與企業是嚴重對立的,企業經常將執法人員拒之門外,現在不同了,他們歡迎我們檢查監督。”
一家企業負責人曾說“企業如果再不做好環保,消滅污染,那污染就會消滅企業”。
作為污染治理的責任主體,四家企業先后投入巨資對生產車間、生產線等進行了環保升級改造。寶鋼德盛新建了1座日處理能力為7000噸的全廠廢水處理站,新增2套干法脫離設施,將3臺燒結機機尾電除塵改為布袋除塵,更換4套冷篩系統,生活污水全部接入金港工業區污水處理廠。億鑫鋼鐵新建了1座生活污水處理站及污水收集管網、1套轉爐2次除塵系統、1個應急池,以及原料堆場防塵網。閩光鋼鐵也新建了1個2000立方米的雨污收集池及處理設施,1套轉爐除塵和1套混鐵爐除塵設施完成對石灰窯、高爐上料、高爐出鐵口、冷曬下料等無組織排放區域的改造。三家鋼鐵企業全都施行“凈車出場”,硬化廠區道路,對運輸車輛進行加蓋密閉改造。德盛能源還投資近2億元新建干法熄焦工程并投入運行。據統計,截至目前,寶鋼德盛、億鑫鋼鐵、閩光鋼鐵、德勝能源投入環保整改資金共約8.3億元,其中寶鋼德盛還將繼續投入3億元用于環保設施改造和建設。
在向調研組匯報的過程中,四家企業均表示,目前鋼鐵行業正在去產能,行業不景氣,但是依然會大力度繼續推進清潔生產,保證環保資金投入,維護好企業形象。
雨后的海灣,空氣格外清新,青山蒼翠,廠區外的河流清澈,走進廠區會發現主干道路兩旁都種上了樹,廠子的邊邊角角都已經完成了綠化。經過兩年多的鐵腕治理,目前已經整改到位103項目,完成率約97%,剩余8項目也正在整改落實之中,羅源灣金金港工業區的環境質量得到明顯改善。

據統計,目前金港工業區的地氣狀況和周邊水質狀況得到明顯提升。一是空氣質量,2015年羅源縣一級達標天數163天,二級達標天數179天,達標率為96.3%,綜合指數3.38,PM2.5平均 濃 度28μg/m3。2016年1—4月環境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8,PM2.5平均濃度23μg/m3,對比2015年環境空氣質量穩中有升。金港工業區SO2、NO2、TSP日均指標為0.18mg/m3、0.006mg/m3、0.02mg/m3,符合環境空氣質量二級標準要求。二是周邊水質狀況。(1)羅源灣海水水質:根據湄洲灣近岸海域監測站對羅源灣的海水水質監測情況來看,羅源灣水質總體情況較好,除了因周邊村鎮生活污水和養殖污染引起的磷酸鹽超標外,其余的各項指標均符合功能區規劃要求;(2)地下水質:2015年,地下水質監測指標均滿足《地下水質量監測標準》(GB/T14848-93)規定的3類標準要求。(3)滯洪區水質狀況:根據2016年3月份的監測指標來看,滯洪區的鎳、鉻指標為0.01mg/L、0.03mg/L,已經符合《海水水質標準》規定的3類標準要求。
如果沒有發展觀念的轉變,沒有各級政府的大力推進,群眾的監督,以及鋼鐵企業化被動為主動的全力整改,就不會有今天的藍天白云,青山碧海。
鋼鐵行業的整改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福建省、福州市環保部門的認可。針對剩余存在問題,當地政府負責人表示,將以中華環保聯合回訪調研為契機,結合生態文明示范區建設建設,宜居環境建設等工作,深入推進金港工業區的綜合整治。
一是要進一步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將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市關于生態文明建設的一系列戰略部署,落實黨委政府的屬地生態環境保護責任,不斷強化各職能部門的環保“一崗雙責”工作機制。牢固樹立“生態鋼鐵”的發展理念,深入推進鋼鐵企業清潔生產。二是要較大執法力度,緊抓落實未整改的項目,進行“回頭看”,對整改情況進行再檢查,確保已經完成的環境問題不復發、不反彈。三是要繼續創新環境監管方式,做到服務和監管并重,不僅會繼續加大巡查力度,打擊環境違法行為,還將組織鋼鐵企業相互參觀學習、交流經驗,幫助和指導企業做好日常管理。四是要加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完善環境質量監控機制,充分利用已經建立的港區空氣自動監測站和水質監測站對區域內整體空氣水質進行跟蹤監測,及時發現環境問題。
中華環保聯合會調研組也提出建議,希望當地政府做好部門協調,齊抓共管,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嚴格實行新《環保法》,鼓勵鋼鐵企業多走出去學習,努力打造鋼鐵行的樣板,以“生態鋼鐵”推進“綠色羅源”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