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璐臨清市人民醫(yī)院醫(yī)保特病科,山東臨清 252600
品管圈活動對住院患者壓瘡護理的影響
楊璐
臨清市人民醫(yī)院醫(yī)保特病科,山東臨清252600
目的 為了進一步減少住院患者壓瘡的發(fā)生率并提高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分析和研究品管圈活動在護理過程中應用價值。方法 根據隨機原則選取8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該院住院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雙盲對照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n=40)和試驗組(n=40),入組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而試驗組則在常規(guī)護理措施的基礎上給予品管圈,比較不同護理措施對壓瘡發(fā)生率的影響。結果 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試驗組患者壓瘡的發(fā)生率(4.00%)和對照組(25.00%)相比明顯降低,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住院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實施品管圈,有助于提高護理質量,減輕壓瘡發(fā)生率,效果顯著,值得推廣和應用。
品管圈;住院患者;壓瘡
[Abstract]Objective To further Reducing the pressure sores nursing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the meaning and value of QCC.Methods 80 cases with the pressure sores nursing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which admitted in our hospital for surgical treatment during March 2015—March 2016,were selected as the?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and divided into the experimental group(n=40)and the control group(n=40)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double blind control.All patients were given the routine nursing,and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given the QCC at the same time.The effects of nursing care were compared.Results After comparative study found that the incidence of experimental group(4.00%)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25.00%),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QCC in the pressure sores nursing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help to effee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improve the satisfaction of the patients,which is worth promoting.
[Key words]QCC;Pressure Sores;Hospitalized Patients
品管圈(QQC)通常是指在工作中將工作性質相同或者單位相同的相關人員“自動、自發(fā)”的形式組織到一起,合理充分利用品管工具是實現(xiàn)生產成本降低、工作效率提高、產品與服務質量提高的活動小組[1]。品管圈屬于近幾年新興的管理模式,其通過對員工提供發(fā)展的機會和平臺來實現(xiàn)員工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是員工實現(xiàn)自我價值的有效途徑[2]。在臨床實踐工作中,壓瘡在住院患者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同時也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誘發(fā)護患矛盾的發(fā)生[3]。為了減少住院患者壓瘡的發(fā)生率,提高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該院對80例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住院壓瘡患者分別實施不同的護理措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結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
根據隨機原則選取80例在該院住院治療的患者作為研究對并根據雙盲對照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試驗組患者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24例和16例;患者年齡35~70歲,平均(50.5±7.7)歲;疾病類型:心衰及呼衰患者各12例,腦卒中患者10例,惡性腫瘤患者6例。對照組患者中包括男性和女性患者分別為22例和18例;患者年齡35~75歲,平均(50.3±7.9)歲;疾病類型:心衰及呼衰患者各10例,腦卒中患者14例,惡性腫瘤患者6例。此次研究經過醫(yī)院倫理委員會討論通過且患者及家屬表示理解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入組患者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組成、疾病類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入組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guī)護理措施[4],具體包括清潔局部皮膚,每日更換床單、按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并進行局部按摩等。而試驗組患者則同時給予品管圈活動[5-6],具體為:(1)進行現(xiàn)狀調查。在該院壓瘡多發(fā)病區(qū)實施開展品管圈活動,由8位護理人員組成品管圈活動組,醫(yī)院壓瘡管理委員會組長任品管圈活動組長,與每周四下午組織相關品管圈活動,活動時全程成員開展頭腦風暴,討論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對病房內出現(xiàn)的壓瘡病例、臨床資料及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2)分析壓瘡發(fā)生原因。經過幾次活動的討論,對壓瘡發(fā)生原因做出了如下總結:①護理人員對壓瘡缺乏一定的認識,在日常工作中預防措施做的不到位,責任心較差;②對患者局部皮膚評估不夠充分,有時候護理人員會忽視壓瘡的動態(tài)變化;③患者臥床期間的體位不正確,或者患者床鋪過硬、床單不整且有雜物等;④患者出現(xiàn)壓瘡情況有時候并未按照制度要求及時上報。(3)制度相關措施。要在全院開展壓瘡預防干預護理知識培訓,保證全院護理人員都能熟練掌握壓瘡的相關防治理論,并能有效的應用到實際的護理工作中;在壓瘡發(fā)生率較高的科室實施品管圈活動,由壓瘡管理委員會組長指導品管圈活動的實施,對各成員要進行知識和操作技術考核。培訓中增強護理人員工作責任心和法律意識,日常中加強對患者局部皮膚的管理,提前做好預防措施,針對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措施。重視對患者皮膚的管理,對患者皮膚情況作出正確評價。同時根據患者皮膚情況分析壓瘡發(fā)生的危險因素,根據危險因素提出預防措施。在病房內建立皮膚情況報告,有利于圈內成員都能及時了解患者皮膚變化,動態(tài)評估患者皮膚情況,減少壓瘡的發(fā)生。要對患者進行體位護理,護理人員應定時協(xié)助患者翻身,翻身過程中動作要輕柔,避免損傷皮膚,減少壓瘡的誘因。護理人員要為患者調整病床軟硬度,以按壓時有硬感為宜。護理人員同時每天要患者清理床鋪,清除異物,保持床單及衣物干燥。加強患者全身營養(yǎng)支持,增強患者自身抵抗力。在科室建立壓瘡上報制度,每次晨會或者活動時要進行上報和討論。(4)實施和監(jiān)督。在開展各項活動、各種培訓的同時,各成員也要認真落實和執(zhí)行小組制定的各項有關壓瘡干預的計劃,對病例及時進行分,析并調整措施,減少壓瘡發(fā)生。監(jiān)督工作由護士長監(jiān)督各成員護理干預措施落實情況,并制定相關的獎懲制度。
1.3評價方法
詳細記錄兩組患者壓瘡的發(fā)生率并進行對比分析[7]。
1.4統(tǒng)計方法
運用SPSS 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用χ2檢驗,當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經過研究發(fā)現(xiàn),試驗組患者中有2例發(fā)生壓瘡,其發(fā)生率為4.00%,而對照組患者有10例發(fā)生壓瘡,其發(fā)生率為25.00%,試驗組患者發(fā)生率更低,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壓瘡發(fā)生率比較
壓瘡,又名褥瘡,是由于身體局部長期受壓導致血液循環(huán)受阻,而引起的皮膚及皮下組織缺血而發(fā)生水皰、潰瘍或壞疽。壓瘡在住院患者中具有較高的發(fā)生率,是護理工作中比較常見且棘手的問題之一[8]。原發(fā)疾病疾病較重且長期臥床休息的患者,在疼痛、水腫、強迫體位等因素的影響下很容易出現(xiàn)壓瘡。患者及家屬片面的認為翻身會增加痛苦,這會進一步增加壓瘡發(fā)生幾率。同時護理人員對壓瘡缺乏一定的認識,造成壓瘡的管理落實不到位,為壓瘡護理增加一定難度。壓瘡不僅是護理難點,同時也是評價護理質量的重要指標。患者住院期間發(fā)生壓瘡不僅會增加患者的痛苦,同時會增加患者的心理壓力,延遲患者康復速度,增加護理人員工作量,降低護理服務質量[9]。
品管圈即同一個工作現(xiàn)場或工作相互關聯(lián)區(qū)域的人員自動自發(fā)地進行品質管理活動所組成的小組。該活動可把科學管理和人性管理結合在一起,經營管理目標很容易達成。品管圈活動的特點是被授予一定權利的一個小組,每人都有參與決策和解決問題的機會,其優(yōu)點是有利于發(fā)揮每個人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便達到提高護理質量的目的。而隨著醫(yī)學模式的不斷發(fā)展和進步,成立并實施品管圈活動,統(tǒng)一管理壓瘡的治療和預防,根據各科室的多發(fā)性危險因素及時調整護理措施,極大的預防了壓瘡的發(fā)生[10]。此次研究顯示試驗組患者中有2例發(fā)生壓瘡,其發(fā)生率為4.00%,而對照組患者有10例發(fā)生壓瘡,其發(fā)生率為25.00%,試驗組患者發(fā)生率更低,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χ2=-28.50,P<0.05)。這與王西玲等[11]的《品管圈結構用于防止神經外科術中壓瘡發(fā)生的效果觀察》的研究結果實施品管圈結構后,神經外科術中壓瘡發(fā)生率由8.6%減低到2.3%,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一研究結果相似。這說明品管圈活動能減少壓瘡的發(fā)生和患者的痛苦,縮短患者治療時間和治療費用,同時也避免了護患糾紛的發(fā)生,提高患者及家屬滿意度[12-14]。品管圈的開展,圍繞存在的問題進行自主管理和不斷改進,綜合管理壓瘡。通過在患者及家屬中實施壓瘡知識講座和健康教育,增強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增加彼此間信任,形成和諧的護患關系[11]。
總之,在住院患者中實施品管圈活動,有助于提高科室護理質量,減少壓瘡的發(fā)生率。同時促進護理人員在日常工作中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增加護理人員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果和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和應用。
[1]李紅,余春華,吳洪美.品管圈管理在晚期腫瘤患者壓瘡預防中的應用[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3,19(10):1201-1203.
[2]向邱,徐素琴,張子云.品管圈活動在呼吸重癥監(jiān)護病房的應用與效果[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2):104-105.
[3]高增敏,桑琳霞,安聰娟,等.品管圈活動在降低危重患者壓瘡發(fā)生率中的應用[J].河北醫(yī)科大學學報,2015,36(6):674-676.
[4]喬美琴,續(xù)桂俊.品管圈活動在提高 CCU護士綜合能力中的作用[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9(9):1219-1220.
[5]張志蘭,徐建婷,蘇冰蓮,等.ICU高危壓瘡患者監(jiān)控管理及護理干預[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14):35-36.
[6]黃維健,曲華,于娟,等.品管圈對降低手術壓瘡發(fā)生率的效果[J].中華現(xiàn)代護理雜志,2015,21(7):748-752.
[7]高菊玲,胡翠蓮,李雯婷,等.品管圈活動降低手術患者急性壓瘡發(fā)生率[J].護理學雜志,2015,30(12):44-47.
[8]焦福娟.品管圈活動在高危壓瘡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5,19(9):1290-1291.
[9]綦艷琳,李海燕,陶昊.品質管理圈在創(chuàng)作外科護理中的應用[J].濟寧醫(yī)學院學報,2009,32(3):216.
[10]方桂珍.在護理人員中推行品管圈活動的探討[J].護理研究,2008,22(12):1103-1104.
[11]王西玲,邊寰,胡晶,等.品管圈結構用于防止神經外科術中壓瘡發(fā)生的效果觀察[J].中國煤炭工業(yè)醫(yī)學雜志,2015 (9):1569-1571.
[12]倪棟梅.“品管圈”活動在健康教育質量改進中的應用效果探討[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2,9(1):97-98.
[13]王愛榮,王美珍.淺談壓瘡的危險因素及預防措施[J].求醫(yī)問藥:學術版,2011,9(11):231-232.
[14]馬春遠.品管圈用于產房護理質量持續(xù)改進的效果評價[J].中國現(xiàn)代醫(yī)生,2009,47(13):88-90.
Effect of QCC Activities on the Pressure Sores Nursing of Hospitalized Patients
YANG Lu
Department of Health,Linqing City People's Hospital,Linqing,Shangdong Province,252600 China
R47
A
1674-0742(2016)08(a)-0162-03
10.16662/j.cnki.1674-0742.2016.22.162
楊璐(1977.7-),女,山東鄆城人,本科,主管護師,主要從事老年患者臨床護理和醫(yī)院壓瘡管理工作。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