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天浩,莫恒勤,楊培雄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人民醫院檢驗科 521000)
?
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水平測定對支氣管肺炎診斷和治療的意義
林天浩,莫恒勤,楊培雄
(廣東省潮州市潮安區人民醫院檢驗科521000)
目的分析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水平檢測對支氣管肺炎診斷與治療的臨床意義。方法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支氣管肺炎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40例作為對照組,兩組人員均行C-反應蛋白及降鈣素原測定,分析兩者與支氣管肺炎診斷和治療的相關性。結果觀察組患者的血清C-反應蛋白與降鈣素原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且觀察組患者的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之間呈顯著的正相關性。結論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都是較好的細菌感染指標,兩者均可作為支氣管肺炎患者診斷和治療的重要依據,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應用。
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支氣管肺炎;診斷;治療
支氣管肺炎是臨床上比較常見的一種呼吸道感染疾病,其主要的發病機制是由細菌與病毒引起,患者患病后免疫力持久性大幅度下降,很容易再次受到感染。相關研究顯示,致病原感染患者的機體之后,非常容易引起機體出現炎癥損傷,對患者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的影響[1]。近幾年來,相關研究發現,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的檢測可以為支氣管肺炎的診斷與治療提供更加科學的依據,血清降鈣素原是降鈣素的一種前體物質,是由多個氨基酸一起組成的糖蛋白,這種糖蛋白檢測炎性因子具有非常高的敏感性,而C-反應蛋白則是一種急性時相蛋白,當患者的機體出現組織損傷或者受到感染時,C-反應蛋白在血漿中的濃度會快速上升,是一種敏感性非常高的炎癥標志物, 且研究表明,血漿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水平和支氣管肺炎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以及預后有明顯的相關性[2]。本文主要就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水平測定對支氣管肺炎診斷和治療的意義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本院收治的支氣管肺炎患者40例作為觀察組,其中男25例、女15例,年齡36~57歲、平均(43.6±6.1)歲。觀察組患者的診斷標準如下:(1)患者有發熱癥狀,且為不規則發熱或者弛張熱;(2)患者均有持續劇烈咳嗽的癥狀;(3)經聽診,患者的肺部存在呼吸音粗、濕啰音或肺部實變體征;(4)患者胸片示雙側肺葉的高密度肺出現實變,部分伴隨胸腔積液:(5)患者的血清支原體抗體IgM顯示為陽性;(6)患者的白細胞數稍微升高或者正常。根據支氣管肺炎病情嚴重程度標準判定得出,40例患者中輕度17例,中度16例,重度7例。選取同期體檢健康者40例作為對照組,其中男23例、女17例,年齡36~55歲、平均(42.3±5.9)歲。兩組研究對象均行C-反應蛋白以及降鈣素原測定,且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儀器與試劑日本日立7170全自動生化儀;Roche Cobas e411全自動化學發光分析儀以及配套的標準試劑;CRP試劑盒購于北京豪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由德國HUMAN公司生產。
1.3方法
1.3.1對照組對照組人員均進行C-反應蛋白以及降鈣素原測定。于晨起對所有受檢人員空腹抽取4 mL靜脈血,其中2 mL用來進行降鈣素原檢測,將標本放置于干燥管內,另外2 mL用來進行C-反應蛋白檢測,均在1 h內送到相關科室進行檢測。降鈣素原的檢測使用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進行,C-反應蛋白檢測使用免疫透射比濁法進行,檢測必須在采血后1~2 h內全部完成,檢測工作交由操作熟練、且經驗豐富的檢測人員嚴格按照儀器上的說明書進行操作。
1.3.2觀察組觀察組患者在入院時先進行常規的血常規檢查、胸部影像學(胸部X線片或胸部CT)、痰培養、肝臟以及腎臟功能等檢查,之后進行C-反應蛋白以及降鈣素原測定,檢測方法與對照組一致。測定結束后,觀察組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生素治療,并在治療5 d后再次抽取靜脈血,進行血清降鈣素原和C-反應蛋白水平檢測。

2.1兩組治療前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比較檢測顯示,治療前觀察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與降鈣素原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比較±s)
2.2觀察組患者不同病情程度下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比較檢測顯示患者病情嚴重程度不同,其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之間也存在較大的差異,患者病情越嚴重,其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則越高,表明降鈣素原與C-反應蛋白與患者的病情呈明顯的正相關性。見表2。
2.3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比較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2 觀察組患者不同病情程度下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水平比較

表3 觀察組患者治療前后的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比較
支氣管肺炎是一種多發性疾病,病死率極高,因此早發現、早治療是降低支氣管肺炎患者病死率的關鍵。大量研究顯示,重癥支氣管肺炎的發生和發展不僅與病原微生物發生嚴重感染有關,與患者炎癥因子的過度表達也有著密切的關系,患者機體內的多種炎性因子大量釋放,會導致患者出現全身性炎癥反應綜合征,最終發展成為支氣管肺炎[3]。
C-反應蛋白是一種機體組織受到損傷或炎性反應后產生的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患者細菌感染時陽性率較高,且其在人體內的水平不受免疫抑制劑、抗炎藥、激素等因素的影響,C-反應蛋白比傳統的紅細胞沉降率、白細胞等指標具有更高的敏感性與特異性,并且會隨著感染的控制逐步恢復到正常范圍。而降鈣素原則是一種甲狀腺C細胞產生和分泌的無激素活性降鈣素的前體物,也稱之為糖蛋白。有關報道顯示,人體的肝臟是產生降鈣素原的主要器官,脾、肺、小腸或者單核細胞也可少量產生[4]。降鈣素原在調控細胞因子系統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充分反映出患者因為感染引發的免疫因素導致炎性反應規律。還有部分文獻報道顯示,細菌毒素會抑制降鈣素原的釋放,是誘導降鈣素原的主要刺激物質,由此表明,臨床可以將患者機體內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作為感染性疾病的診斷指標。
在人類的正常生理狀態下,體內降鈣素原較少,其作為一種由甲狀腺C細胞產生與分泌的一種無激素活性的糖蛋白,可以對細胞因子系統進行合理調控,并且反映出感染觸發的免疫因素介導后下一步的炎性反應規律。大量研究顯示,臨床上可根據患者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對患者的細菌性肺炎與病毒性肺炎進行鑒別與診斷,如果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表明導致患者受到感染的病原體可能是細菌[5]。黃華振等的研究報告中顯示,細菌性肺炎組患者的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明顯高于病毒性肺炎的患者,這表明患者感染細菌之后,其機體內的降鈣素原水平明顯升高。而馬小琴等[6]的研究報告顯示,重癥肺炎患者的降鈣素原水平在重癥肺炎早期診斷有很高的陽性檢出率,可以作為重癥肺炎早期鑒別診斷的重要指標。邱艷杰等[7]采用電化學發光進行研究后發現,檢測血清降鈣素原水平有助于對各類下呼吸道疾病進行診斷,例如可以用于肺癌、結核病以及肺部感染的早期診斷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6.057
A
1673-4130(2016)16-233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