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祖茜,孫 雷,張 葉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婦幼保健院 535099)
?
影響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BC-5380檢測結果的原因分析
樊祖茜,孫雷,張葉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婦幼保健院535099)
血細胞分析;BC-5380;影響因素
血常規是臨床三大常規之一,在臨床上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疾病的診斷、治療方案的制訂以及療效的判斷都有很大幫助。本科室自2009年開始使用BC-5380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BC-5380是采用半導體激光散射技術和細胞化學染色技術,配合改良的流式分析裝置對白細胞進行精確的五分類分析,具有雙通道白細胞五分類及異常細胞篩選功能,可提供27項參數、2個散點圖、2個直方圖以及異常報警等參數和信息。但是,在日常的工作中,血常規的檢測結果可能會因為一些生理、病理或操作等方面的因素,直接或間接影響到結果的準確性。為了避免檢測結果與臨床不符的情況,現將多年臨床工作中所了解到的影響BC-5380檢測結果的因素總結如下。
白細胞計數及分類采用的方法學是激光散射法和電阻抗法,影響其檢測結果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1生理因素白細胞計數存在著日間差異,一天之內白細胞數量最高值與最低值可相差一倍,午后較高,清晨較低[1]。
1.2靜脈血與末梢血差異末梢血WBC計數結果稍高于靜脈血[2]。
1.3有核紅細胞的干擾有核紅細胞是未成熟的紅細胞,在健康人外周血中一般不會出現[3]。外周血中出現有核紅細胞,可能與貧血、缺氧等情況有關,并有報道稱有核紅細胞數量可作為新生兒窒息、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征的判斷指標[4]。當外周血出現有核紅細胞時,由于BC-5380方法學的缺陷,儀器會按照細胞體積的大小把有核紅細胞誤歸入到白細胞總數內,造成白細胞總數的假性增高,甚至會高達(50~100)×109/L,分類中以淋巴細胞為主。遇到這種情況可進行外周血白細胞糾正,公式為:校正后白細胞數=100/(100+有核紅細胞數)×校正前白細胞總數,公式中的有核紅細胞數為分類100個白細胞時所遇到的有核紅細胞總數。
1.4原始幼稚細胞當外周血出現原始幼稚細胞時,白細胞總數通常會異常增高,分類會出現“*”或者分類不準確,這時,需要用顯微鏡進行復檢以估算白細胞總數,白細胞總數=一個高倍鏡視野的白細胞平均個數×2×109/L[5],并在油鏡下分類200個白細胞,與儀器進行比較,給臨床正確的提示。
血紅蛋白檢測用的是比濁法,利用濁度的改變來判斷血紅蛋白量的多少,因此,能引起血漿顏色改變的都會影響結果的準確性(比如脂血)。脂血標本血漿顏色呈乳白色或者渾濁狀,需通過離心或者自然沉降后觀察血漿顏色才可發現是否為脂血標本,但是,在日常工作中血常規標本量大,且檢驗結果回報時間(TAT)為30 min,檢驗人員沒有足夠的時間去處理每一個標本,但是可以通過紅細胞平均血紅蛋白濃度(MCHC)這個指標來判斷。MCHC的正常范圍是320 ~360 g/L,MCHC增高常見于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癥,但是一般不會超過380 g/L,當MCHC超過380 g/L時,可以離心觀察標本是否有脂血的現象,如果有,可以采用生理鹽水等比例置換血漿的方式,混勻后重新上機檢測就可以去除脂血的干擾。只有合格的標本才可以反映患者的真實情況,因此在做血常規檢查時要排除脂血的干擾。
血小板的檢測采用的是電阻抗法,根據體積的大小來識別血小板,影響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3.1抽血因素的影響當抽血不順,標本中出現凝塊時,檢測結果會出現三系減少,或者出現“*”,血小板直方圖呈現尾部抬高(圖1),或橫向波浪線的現象(圖2),此時可用竹簽挑取或觀察標本的流動性來判斷是否有凝塊,當標本有凝塊時,凝塊處往往顏色比較深,流動速度不均勻,呈區域性的流動,比較緩慢,此時只有重新采樣復查才可以得到比較準確的結果。標本有凝塊,也容易造成儀器管道阻塞,對后期的維護和保養造成很大的不便,因此建議上機前先觀察標本是否有凝塊。在日常工作中,有時候也會出現肉眼看不見的微小凝集,這種情況也會造成PLT的假性減低,而對白細胞、紅細胞、血紅蛋白影響不大,PLT減低的程度與凝集的程度及標本PLT的基礎量有關。當初次檢測PLT<100×109/L時,或者與臨床疾病不符時,可以通過外周血涂片觀察片尾或片中是否有血小板成群聚集現象(圖3),正常的血小板在EDTA-抗凝劑的作用下呈散在分布(圖4)。遇到微小凝集的標本需重新采血復查,才可以得到準確的結果。
3.2乙二胺四乙酸二鉀依賴性假性血小板減少癥(EDTA-PTCP)EDTA-PTCP會造成PLT的假性減低,原因是用EDTA鹽作為抗凝劑時,出現免疫介導的冷抗血小板自身抗體,這可能與血小板表面存在某種隱匿性抗原有關[6]。這是一種體外現象,并非疾病,在健康人群和各種疾病患者中都可以發生,暫時或者長時間伴隨都有可能。這種情況只能通過外周血涂片發現,在涂片中,血小板量不少,但是呈一小堆一小堆的聚集分布(圖5),或出現衛星現象,用乙二胺四乙酸二鉀(EDTA-K2)抗凝管重抽還是如此。對于EDTA-PTCP,目前國內還沒有統一的方法,但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進行糾正:(1)抽血后立即檢測;(2)通過采集末梢血用儀器稀釋模式立即檢測;(3)更換抗凝劑,目前大多選用的是枸櫞酸鈉,但是也必須在短時間內檢測完畢;(4)除此之外有文獻報道,在EDTA抗凝血中加入氨基糖苷類抗生素、磷酸吡哆醛、氨茶堿等可能防止血小板凝集[7]。在用以上方法檢測的同時必須用PLT手工計數進行比對。

圖1 血小板聚集直方圖

圖2 血小板聚集直方圖

圖3 血涂片片尾血小板凝集

圖4 正常EDTA-K2抗凝血中的血小板
10.3969/j.issn.1673-4130.2016.16.070
C
1673-4130(2016)16-235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