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編自1月21日《環球時報》不必夸張“帝吧出征”的兩岸負效果
政策若趨緊縮,各行各業受到沖擊在所難免。
其次,ECFA后續協商,貨品貿易和服務貿易兩個協議都尚未完成,前者的談判仍在進行中,后者因簽署的內容有爭議,仍未通過“立法院”審議。面對國際區域經濟整合潮流,兩岸貨貿和服貿協議之簽署刻不容緩,如有延宕也會拖累臺灣與其他國家洽簽自由貿易協議的進展,攸關臺灣產業在國際市場的公平競爭和經濟穩定成長。
兩岸經貿關系發展,合則兩利,兩岸都應珍惜過去多年和平發展,帶給兩岸人民龐大的和平紅利。
誠如蔡英文所言,兩岸都有責任盡最大努力,尋求一個彼此都能夠接受的互動之道,期盼臺灣新當局提出具體務實的兩岸政策,促進兩岸經貿關系持續發展。

網絡小青年們的愛國行動非常搶眼,輿論眾說紛紜。這是大陸青年網友完全自發的出征,整個過程無官方的影響,它更像是一種網上狂歡,要挑毛病總是不難的。但它的價值觀基礎是愛國的。它是大陸90后青年受到外部政治刺激時的自然反應,是那些年輕人情緒的呈現。如果用國際上政治行為體的一些規則來度量它,這種度量本身就有些荒誕。
“帝吧出征”等透出了一些資訊,它們包括中國90后年輕人國家認同的輪廓,他們潛在的政治熱情以及它的大致方向,還有他們的自我組織能力等等。這些資訊與國內外一些力量原來的預期不太一致,也不合他們的愿望,因此他們對它的批評走了價值先行的老套路。
我們認為“帝吧出征”應被看作網絡上的一件普通的趣事,它挺新鮮,大陸90后與臺灣年輕人在網上打了一架,能不打當然好,但打了從過程和結果看也沒啥大不了,它不是人們想象中的那種打架,年輕人自有他們的智慧和底線,他們玩得好像挺開心。
長期以來大陸方面出于善意對臺言行謹慎,非常注意照顧臺灣公眾的感受。一些人主張不僅大陸官方應當說話很注意,大陸民眾在遇兩岸摩擦時也應克制言行,避免損害兩岸間的氛圍。
實事求是大概最輕松。解決臺灣問題光靠以利誘之肯定不行,戰略上需要恩威并施。大陸民眾的愛國情緒與“臺獨”的影響自然要發生碰撞的,這種碰撞在某些時候會被“臺獨”利用制造悲情加以利用,但大陸民意的團結和強大還會有更多正面作用,而且這些正作用一定比因“臺獨”搗鬼而生出的負效果要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