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態信息
“第三屆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在韓國忠清南道錦山郡召開
由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研究會(ERAHS)、韓國鄉村遺產協會(KRHA)、韓國忠清南道錦山郡政府主辦,中國農學會農業文化遺產分會(AHSB-CAASS)、聯合國大學(UNU)、日本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GIAHS)網絡協辦的“第三屆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學術研討會”,于2016年6月14-16日在韓國忠清南道錦山郡召開。本次會議的目的是促進中日韓農業文化遺產及其保護研究成果交流和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經驗分享、推動東亞地區農業文化遺產地之間的合作,主題為“農業文化遺產保護與鄉村發展”。本次會議得到了聯合國糧農組織(FAO)、韓國農業食品與鄉村發展部(MAFRA)、韓國海洋漁業部(MOF)、韓國鄉村社區法人團體(KRC)的支持,來自FAO、MAFRA、韓國忠清南道政府的官員及中日韓三國農業文化遺產研究領域的專家、管理人員、企業家和新聞媒體記者150余人參加了會議。
研討會分為主題報告、研究報告、案例介紹、墻報展示等幾部分。聯合國大學Kazuhiko Takeuchi副校長分析了GIAHS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積極作用;中科院地理資源所閔慶文研究員以“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3個關鍵機制”為主題作大會報告,介紹了過去10年來GIAHS在中國的發展歷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其他相關遺產概念的區別以及農業文化遺產保護中的3個關鍵機制;協成大學Yoon Won-Keun教授介紹了韓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與鄉村發展的政策,強調未來鄉村政策的制定應當與農業文化遺產的保護與發展方向緊密聯系;FAO GIAHS協調員Yoshihide Endo先生剖析了GIAHS近期的發展,并從體制建設、監測評估、國際合作等8個方面提出了GIAHS未來發展的建議。另外,中科院地理資源所劉某承副研究員、焦雯珺助理研究員、劉偉瑋博士、張永勛博士生分別介紹了稻田生態補償機制、中國GIAHS監測與評估、林參復合系統土壤質量變化、農業文化遺產地“三產”融合發展方面的研究成果,紅河學院黃紹文教授、中國政法大學劉紅嬰教授、安徽農業大學沈琳教授、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王斌副研究員和北京聯合大會孫業紅副教授等分別圍繞農業文化遺產的環境變化調查、農業文化遺產類型的平衡、農業文化遺產特征與發展現狀、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生態效益評估及GIAHS旅游與監測探討為主題作學術報告。福建省福州市、貴州省從江縣、河南省靈寶市、河北省遷西縣等地代表分別作了報告。
(來源: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中心)

閔慶文研究員作大會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