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學東(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省黟縣中學)
加強圖文轉換訓練提高地理解題能力
唐學東
(安徽師范大學;安徽省黟縣中學)
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全面、準確、迅速地獲取有效信息,并合理地對這些信息進行加工、轉換和遷移應用以解決問題是高考對考生的基本能力要求。而通過圖文轉換訓練讓學生理解命題者的考查意圖,是提高學生解題能力和地理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圖文轉換;解題能力;地理素養
讀公路、鐵路、水運三種運輸方式運費與運距相關曲線圖,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從經濟角度看,最不適宜短途運輸的是①
B.世界大宗貨物運輸多選擇運輸方式②
C.從連續性看,受自然條件影響最小的是③
D.當運輸距離在80~550千米之間時,選擇鐵路運輸價格最低

1.解析
此題考查課程標準中“五種現代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結合實例,分析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和《考試說明》中“對世界經濟發展影響較大的自然資源及其分布、生產、貿易等情況”。
各種交通運輸方式的特點是:公路運輸機動靈活、適合短距離運輸;鐵路運輸速度較快、對不同的自然條件適應性強,連續性好,適合運量較大的中遠途運輸;水運運量大、運價低,但是速度慢、受自然條件影響大,適合大運量的長途運輸,也是世界大宗貨物貿易首選運輸方式。由上可知,①②③分別是公路、鐵路、水運,故答案為D。
2.延伸解讀
本題要求學生快速、全面、準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原理與規律來答題,雖然整體看,本題難度不大,但是對中學地理教學及評價卻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觀察下面兩幅圖,相信大家都能很快發現兩者的相似之處,左圖為上題配圖,右圖則為課本插圖“各類圖例利用付租能力隨距離遞減示意圖”,只看知識點本身,這兩者關系甚遠,但是看圖形信息,兩者確實驚人的相似。

其實只要對右圖進行垂直翻轉,就能得到左圖。區別是左圖依據經濟成本最低原則來判斷,右圖則根據經濟效益最高來判斷,兩者異曲同工、高度神似,充分體現教材是用來教的,而不是僅僅教教材。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靈活運用教材,培養學生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能力,這也與高考對學生四項能力的評價要求不謀而合。
快速、全面、準確地獲取信息是解題的前提,試題圖文資料通過各種形式呈現,學生必須對這些資料進行加工轉換,變成自己所熟悉的形式,才能切實提高解題的準確性,而圖文轉換可以分為四種,即:
由文轉圖:根據文字信息,得到適合的圖表;
由圖轉文:根據圖示信息,用文字表達分析;
由圖轉圖:平面圖、立體圖、剖面圖、示意圖之間的轉換;
由文轉文:從感性材料(比如古詩文、具體案例)得到一般結論。
普遍的觀念認為由文轉圖的意義比較突出,但是縱觀近年來的一些高考試題,這四種轉換的意義不相上下,對培養學生的地理能力和基本素養均有著很大的影響。下面分別以高考真題為例說明:
1.由文轉圖
指根據所給材料,主要是文字信息,轉繪各類圖表,包括地圖、示意圖、聯系圖等。這類題目要求考生充分獲取材料中的信息,用圖示的方式解決問題。如:
【2013年安徽卷第35題】讀陜西省主要蘋果基地分布圖(圖略)。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陜西高原南部過去以種糧為主,產量低。20世紀90年代成功引種優質蘋果,目前該地區蘋果產量、濃縮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國前列。然而在果業發展中,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影響果品品質、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環境,農村新能源缺乏等問題突出。
(3)針對果業發展的問題,試從循環經濟的角度設計解決方案。(11分)(提示:可用示意圖表達)
本題提示可用示意圖表達,這在高考中是不多見的,很顯然,正因為用示意圖表達可以更便捷、更完整,才有這樣的提示。因此考生應該力圖使用示意圖進行表述,這就需要對文字材料進行提煉,然后再加工、整理,最后成圖。
分析提示:題目要求從循環經濟的角度回答,無外乎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的統一,答題的方向由此確定;另外,解決方案必須是“針對果業發展的問題”,因此,示意圖中的循環過程必須能解決材料中的諸多問題,分析到此我們就可以很輕松地理出答題思路:

序號 材料中的“問題” 示意圖中應呈現的措施__1 大量使用化肥 增施有機肥、秸稈還田__2 農藥影響果品品質 沼液施肥、生物技術__3 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環境 果渣利用(漚沼氣、肥料、飼料)4 農村新能源缺乏 發展沼氣
參考答案:

2.由圖轉文
“無圖不成題”已經成為地理高考中一道獨特的風景,大量圖表的使用為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提供了強有力的手段。高考主觀題大多由圖入手,考生根據圖表資料進行分析,然后用自己的語言闡述出來,其實這就是一個由圖轉文的過程。
【2014年浙江卷第37題第2小題第2問】根據云貴兩省部分區域及相鄰地區略圖,分別簡述兩區發展的有利區位條件。(12分)

此類問題必須緊緊圍繞材料中的信息作答,答題要點和圖中的信息最好做到一一對應,尤其是“根據材料分析……”之類的問題,如果是“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則需要稍加擴展。

序號 瑞麗 貴安新區______ ________圖中區位信息 答案要點 圖中區位信息 答案要點__1___________橫斷山區 距原料地近 公路鐵路機場 交通便捷__2 交通便利 市場需求大 接近高?!】萍及l達__3___________邊境地區 邊貿便利 貴陽市郊區 大城市依托__4________邊遠落后地區 土地勞力廉價 經濟發達地區 高素質勞動力
3.由圖轉圖
很多時候,題目呈現的圖像資料是我們不熟悉甚至陌生的,這就要求我們能把陌生的圖像轉化為常見的圖形或者易懂的圖形,這在光照圖的判讀上表現得較為明顯,其他形式的也不鮮見。
【2012年江蘇卷第9~10題】下圖是某地地形剖面及其地下同一沉積巖層埋藏深度示意圖。巖層的埋藏深度(巖層距離地面的垂直距離)可以用來幫助恢復巖層的形態。讀圖回答9~10題。

9.屬于背斜谷的地方是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⑤處發生的地殼運動是()
A.褶曲隆起B.褶曲凹陷
C.斷裂下降D.斷裂上升
此題在2012年高考中為難度很大的題目之一,還被評為當年“十大好題”之一。乍一看此題幾乎無法下手,因為在巖層構造圖中沒見過這種類型的,但只要抓住“巖層的埋藏深度”,即巖層到地面的垂直距離,將該圖上下兩部分合二為一,此題就迎刃而解。如下圖:

由上圖可以輕易看出,①④處為背斜谷,⑤處相對上升。
此類圖圖轉換法往往能在思維難點上有所突破,給人以茅塞頓開之感,當然這需要教師有扎實的基本功底和熟練的轉換技巧,加之以適當的訓練才能使學生形成能力。
4.由文轉文
文文轉換是高考答題中使用最頻繁的,題目以文字材料呈現,要求學生加以概括和提煉,結合自己掌握的知識對問題進行分析討論,最終以條理清晰、重點突出的語言給出結論或意見。如:
【2013年課標卷1第37題文字材料】
維多利亞湖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湖面海拔1134米,魚類資源豐富。尼羅河鱸魚是體型最大的淡水魚之一,屬肉食性魚,原產于尼羅河、剛果河等非洲河流中。20世紀50年代,尼羅河鱸魚被引入維多利亞湖,并迅速繁殖。該湖的尼羅河鱸魚經捕撈、加工后多銷往歐洲,成為昂貴的美食。圖8示意維多利亞湖的位置及周邊水系(圖略)。

序號 原文中信息 解讀后可獲得的信息1世界第二大淡水湖體型最大_______的淡水魚之一 鱸魚擁有適合生存的環境2 湖面海拔1134米 阻擋鱸魚進入維多利亞湖3 魚類資源豐富、肉食性魚 食物(餌料)資源豐富4 體型大、肉食性魚 威脅魚類資源多樣性5 20世紀50年代 歷史悠久、經驗豐富6 鱸魚被引入維多利亞湖 國家政策支持___7 鱸魚經捕撈、加工 帶動勞動力就業、拉動相關產業___8 銷往歐洲,成為昂貴的美食 市場廣闊、交通便利、發展經濟
鑒于高考試題的嚴謹性,考生應當充分研讀文字材料以獲取更多的利于解題的信息,往往一個關鍵詞甚至一個字眼都決定答題的方向。從某種意義上說,很多題目的答案已經存在于圖表等材料中,作為考生需要做的就是將這些答案從材料中發掘出來,由此可見,在高考地理復習中培養學生圖文互換能力是培養地理技能的有效途徑之一,對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起著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
[1]鄭兩坤.高中地理文轉圖策略[J].環球人文地理,2015 (2):45-46.
[2]郭丹.高中生地理學習中“圖文轉換”的現狀調查及改進策略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3-11.
·編輯王團蘭
唐學東,安徽省黟縣中學高級教師。黃山市學科帶頭人,安徽省地理學會理事,安徽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專家,曾獲安徽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先進個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