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偉,張民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骨科,山西 太原 030001)
?
文獻導讀
微創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中切除髕下脂肪墊對患者術后并發癥影響的隨機對照試驗
張志偉,張民
(山西醫科大學第二醫院骨科,山西 太原030001)

原文題目The effect of infrapatellar fat pad excision on complications after minimally invasive TK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原文作者Pinsornsak P,Naratrikun K,Chumchuen S原文出處Clin Orthop Relat Res,2014(472):695-701.
膝骨關節炎晚期患者一般建議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大多數術者是將髕下脂肪墊(infrapatellar fat pad,IPFP)大部分甚至全部切除,以取得良好的手術視野,然而患者術后膝前痛常有發生。目前,全膝關節置換術術中是否保留IPFP對于改善膝關節功能,減少術后膝前痛的發生率及對髕韌帶長度影響方面的高質量隨機對照試驗研究較少。
2014年,Pinsornsak進行了一項針對微創人工全膝關節置換術的隨機對照試驗(證據等級:Level I),90 例手術隨機分為IPFP切除組和IPFP保留組。隨訪時間為術后6周、3個月、6個月和 1年,最終有86%(77 例)患者接受隨訪。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術前髕韌帶長度、膝前痛、KSS膝關節功能評分、膝關節活動度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隨訪結果顯示在術后各時間點,在髕韌帶長度、KSS膝關節功能評分、膝關節活動度等方面IPFP切除組和IPFP保留組無差別,但IPFP切除組膝前痛8.3%的發生率明顯高于IPFP保留組0的發生率(P=0.03;95%可信區間,-0.007~ 0.174)。作者得出以下結論:a)微創全膝關節置換術中切除IPFP可以導致患者術后膝前痛的發生率增加;b)全膝關節置換術中如果手術視野良好,術者應盡量保護IPFP;c)如果有必要改善手術視野,則可以將其切除,以利于術中更好的顯露。
COA2016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評比通知
為了進一步促進基層骨科中青年醫師的學術交流,激勵更多優秀的中青年人才脫穎而出,為我國骨科事業做出積極貢獻,由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主辦,骨科青年委員會承辦的“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2016年度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獎”評選活動將于2016年11月17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行。
根據參賽醫師所在醫院,評比分為三級甲等或者其他各級醫院(甲級組)及三級甲等以下醫院(乙級組)兩組。論文分為關節組、脊柱組、創傷組,甲組還增加了基礎組。凡年齡45歲以下(1971年8月1日之后出生)的中青年骨科醫師均可根據自身情況投稿參評。
本次評比各組設一等獎、二等獎、三等獎若干名。獲獎論文第一作者將獲得證書和獎金,并參加本屆COA大會閉幕式頒獎儀式,一等獎論文將在《中華外科雜志》及《實用骨科雜志》上予以刊登。參評的基層骨科中青年醫師可按照《中華外科雜志》及《實用骨科雜志》稿約要求撰寫稿件,登陸http://www.coachina.org 選擇COA2016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評比進行論文投稿。歡迎廣大骨科中青年醫師踴躍報名,參加現場的評選活動。
《實用骨科雜志》在2015年就積極參與了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評選活動以及“焦點問題 針鋒相對”現場辯論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2016年,我們將繼續為您服務,乙組各組別的一等獎獲獎論文,將免費在《實用骨科雜志》優先發表。還等什么呢?骨科中青年醫師同臺秀技的時刻到了,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2016年度中青年醫師優秀論文獎,等你來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