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甄知
護眼燈真的護眼嗎?
編輯/甄知

近日,國家質檢總局對市場上所謂的護眼燈產品進行了首次大規模的質量安全風險監測。檢測人員主要參照國內外讀寫臺燈和有關照明標準要求,對與護眼功能相關的閃爍、照度及照度均勻度幾個項目進行了檢測。結果表明,32批次標注有“護眼”或“無頻閃”的樣品中,30批次的樣品不符合檢測要求,不合格率高達93.8%。
在對32批次標稱為“護眼”或“無頻閃”臺燈檢測的同時,抽檢人員還對28批次的普通臺燈進行了對比檢測,結果表明22批次不符合檢測要求,占總批次數的78.6%。雖然不合格率較高,但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其中6批次的普通臺燈,其閃爍、照度及照度均勻度等項目反而比抽檢中的30批次護眼燈更靠譜。抽檢發現,一款售價109元的普通臺燈,閃爍等性能指標全部符合監測要求,而一款250元的標注為無頻閃的LED燈,卻出現了閃爍幅度超過低風險限值的情況。

國家質檢總局在“護眼”臺燈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警示中指出,“護眼”這一說法目前并沒有科學的定義,許多質量低劣的“護眼”臺燈不但起不到護眼的作用,反而可能損害視力。經查閱,在燈具產品類的國家標準以及行業標準中,目前尚沒有專門針對“護眼”燈的相關標準。
北京同仁醫院眼科屈光中心主任周躍華表示,從“無頻閃、光線柔和”等宣稱概念來看,如果臺燈能達到這樣的效果,確實能延緩眼睛疲勞。但目前護眼燈只是商家提出的一個概念,與普通的照明工具并無太大差別。“大多護眼燈主打的賣點是‘無頻閃’,據我們了解,這其中有很多是‘高頻閃’。也就是說,這些燈具使用了變頻電子鎮流器,加快了閃爍的速度,并且超過了人眼的神經反應速度,人眼感覺不出,結果就成了商家口中的‘無頻閃’。”
此外,對于一些商家打出的護眼燈能預防近視的宣傳,周躍華也表示,即使是真正的“無頻閃”、“模擬自然光發出柔和光線”的護眼燈,最多也就是藍光少一點,讓眼睛受到的刺激小一點,但也無法起到預防近視的作用。其實,無論是太陽光還是燈光,如果使用不當,都會損傷視力,比如說光線過亮或頻繁閃動,看書、用電腦的時間過長、距離太近等。

寧波某醫院眼科主任吳愛民介紹,近年來,青少年近視率與往年相比上升的趨勢十分明顯,其中除了不重視個人用眼衛生以外,不合理使用學習燈具也是造成眼睛近視的一個原因。“學生晚上學習大多有開護眼燈的習慣,而此時學生的視野中就只有近距離的書本得到照明,周圍的環境一片漆黑,視覺系統失去了“望遠”的參照物,眼部各調節系統會始終處于“看近”的緊張壓縮狀態。這時學生所用的照明燈具就十分重要,合格的護眼燈光線柔和、白中帶黃、無頻閃,不易令眼睛產生疲勞感。”吳愛民說,強幅度的照明會在人的視網膜上造成光滯留現象,特別是在學習后就睡覺,會使眼肌肉緊縮,影響眼疲勞緩解的效果,加速視力下降。
吳愛民介紹,護眼燈的作用其實就是使燈光變得比較柔和,以此來減輕視力疲勞。因此挑選光線柔和、亮度穩定、不要頻閃的普通臺燈其實就可以了。吳愛民提醒,挑選合適的臺燈固然重要,合理使用同樣重要。燈頭處的眩光和被照射面的反光是很常見的,刺眼的眩光和反光對眼睛有明顯傷害,使用的時候可以通過調節燈頭的照射位置和照射角度,來避免燈頭的眩光和被照射面的反光。同時,室內最好還要有背景燈等其他光源,比如同時打開室內的頂燈或大燈等,不要使用產生鏡面反射的桌面。每讀寫半個小時左右后,就要休息幾分鐘,并且保持正確的讀寫姿勢。
既然護眼燈多是噱頭,那么究竟應該怎樣為孩子選臺燈呢?國家質檢總局提示,不要買“三無”產品,注意包裝上是否使用規范中文,是否標有制造商名稱(或商標)、額定電壓范圍、額定頻率范圍、額定電流、型號等。消費者如果對燈具的閃爍、照度及照度均勻度有要求,可選購帶有“CQC”自愿性產品認證標志的燈具,該認證對燈具的閃爍和照度及照度均勻度進行了考核。
“孩子讀書寫作業,自然光線是最好的,如果要用臺燈,首選是燈光比較柔和的白熾燈,這樣的燈對眼睛刺激最小,一個功率為25瓦的白熾燈泡,就足以滿足孩子的讀寫所需。”寧波愛爾眼科醫院吳桂明醫生介紹說。
而據了解,從2012年開始,為了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國家有關部門曾聯合發布《中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明確從2012年10月1日起,按功率大小分階段逐步禁止進口和銷售普通照明白熾燈。根據我國逐步淘汰白熾燈路線圖,從2014年10 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6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2015年10月1日至2016年9月30日為中期評估期;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進口和銷售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白熾燈,或視中期評估結果進行調整。
記者將隨機購買的四盞護眼燈送到重慶質監呂長富工作室,邀請重慶市質監局原副局長、民生質量實驗室專家服務團團長呂長富進行現場實驗。

實驗發現,四盞護眼燈有三盞都名不副實,起不到真正護眼的效果。我們結合護眼燈的“頻閃”和“眩光”兩個主要特征進行現場實驗,告訴你如何選購質量合格的護眼燈。
有無頻閃
記者在網上和市場上隨機購買了四盞LED護眼燈。四盞護眼燈雖價格不同,但都在外包裝上寫明:無頻閃。呂長富解釋說,頻閃是指光線隨著時間發生強弱、明暗的周期性變化。“我們用的照明燈,多數都是使用50Hz的交流電,存在頻閃。”他說,人的肉眼只能觀測到每秒鐘30Hz以下的頻閃。“護眼燈如果有頻閃,我們的瞳孔就會時而擴張,時而收縮。”呂長富說,長時間使用這樣的燈就會造成人眼酸脹、疲勞,可能影響視力。
那么,記者購買的四盞護眼燈真的無頻閃嗎?呂長富對它們一一進行了測試。結果發現,僅有一盞護眼燈的波動深度在3.2%(衡量無頻閃的標準值)以下,屬于不可覺察的頻閃,可視為無頻閃護眼燈。
其他三盞護眼燈實測的波動深度都超出了3.2%,達不到真正護眼的效果。其中,記者花59元網購的一盞護眼燈波動深度超過了20%,屬于中度風險頻閃。
支招:手機拍照可以檢驗頻閃
如何檢測護眼燈是否有頻閃?呂長富介紹了一個簡單實用的方法:用手機給護眼燈拍照。
“護眼燈如果有頻閃,手機攝像頭對準護眼燈時,手機屏幕上就會出現條紋狀的頻閃現象。”呂長富說,頻閃越嚴重,越不建議購買。
有無眩光
“護眼燈發出來的光應該是均勻的、柔和的,亮度是適宜的,光區是適度的。”呂長富說,所謂均勻柔和,就是護眼燈發出來的光不刺眼,無眩光。
所謂眩光,是指光源發出的強光經過多種途徑進入我們的眼睛,對我們的眼睛造成的一種昏眩、看不清、刺眼的感覺。
按相關要求,將護眼燈擺放在距離桌面中心位置40厘米高度,光源的幾何中心向下,觀測者在距離光源幾何中心水平距離60厘米處,眼睛不能直接看到發光的光源,同時也不能看到燈罩內壁反射的光源來規避眩光。
我們按照上述要求進行了實驗,結果發現有兩盞護眼燈不達標。
支招:手掌被照得發青的護眼燈慎買
呂長富說,如果護眼燈有眩光,時間長了就會影響人的視力,導致視力受損。他同時提醒消費者,要注意燈光光線的顯色性。“顯色性好就不容易失真。”呂長富說,判斷護眼燈顯色性的好壞很簡單:將手放在護眼燈下照射。顯色好的護眼燈,照射出來的手掌很紅潤。而放在一盞劣質護眼燈下照射,手掌會發青、發暗。
消費建議:暖色調的護眼燈安全系數高
LED燈的原理是藍光跟黃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之后發出白光。不少人使用LED燈,最擔心的就是藍光危害。
呂長富說,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市場上只要燈罩是完好的LED燈,一般都不會有藍光危害。反而是LED護眼燈的“富藍光”,可能會對人造成影響。“富藍光”就是在LED光源發出的白光中,所含的藍光成分比較多,日積月累就會影響人的睡眠,造成生物鐘紊亂,從而降低人的免疫力。
因此,呂長富建議消費者選購LED護眼燈時,盡量選暖色調光源、燈光白里偏黃的產品。“暖色調LED中的藍光比例比冷色調LED要少。”同時,LED護眼燈的LED燈泡盡量選擇8W左右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