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人立
守在爐火邊的藝術家
——琉璃大師徐月柱專訪
文| 人立

徐月柱先生對于琉璃藝術的喜愛用“癡迷”兩個字形容絕對不為過。對于這個琉璃世家出身的藝術大師來說,沒有什么事比在火爐邊燒制他心愛的琉璃作品更讓他高興的了。在千余度的高溫火爐邊,借著熊熊的爐火,把原料融為流動的液態,手中塑形的鐵管快速、靈活轉動,藝術由靈感漸漸具象。隨著溫度的冷卻,時間仿佛停在那一霎那......這就是徐月柱先生的工作常態,從15歲入行學習琉璃技藝開始,琉璃,火爐,汗水如同三餐,每日形影不離。

>>人立墨彩系列—《百卉含英》

>>人立墨彩系列—《泰岳春華》

>>人立水墨系列—《皚》
琉璃藝術既是靜止,又是流動、既是冰涼,又是熾熱,既是永恒不變,又是轉瞬即逝。創作一件琉璃作品往往需要多日的構思,方能在對熊熊烈火前從容淡定的完成蘸取拉伸,揉捻纏繞等動作。創作一件琉璃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加工程序繁復冗雜,容不得半點急躁。為了充分利用琉璃高溫下的延展、張力等特性對原料進行塑造與加工,需要每隔幾分鐘就要將鐵管上的作品放入千余度的成型爐中進行加熱,一遍又一遍反復,一點一滴,一張一弛全由心生。
徐月柱先生不太會表達,除了醉心于他心愛的吹制技術之外,他最大的愛好就是鉆研那些和琉璃相關技法。他有著數十年年來的操作經驗和扎實的基本功,但又不落窠臼,大量吸收其他傳統工藝以及西方可借鑒的審美元素,豐富自己的藝術寶庫。徐月柱先生作品獨特的魅力就始于他對于琉璃藝術理解的高度。仔細觀摩徐月柱的作品可發現,濃郁的傳統主題里透露著西方審美的元素。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都不再是雙峰對峙,也不會因突兀的拼接而顯得格格不入,反倒是彼此有機的融合,氣息平和自然,雍容典雅。他的創作出的多個系列的琉璃作品色彩高雅,變換豐富,成為古法手工琉璃作品中的扛鼎之作。
2014年11月與2015年3月,國際藝術大師韓美林先生的“藝術大篷車”兩次造訪淄博人立琉璃藝術館,與徐月柱先生在琉璃創作上展開了深入的合作。那幾日,兩位大師聚在操作間里一待就是一天,埋進琉璃料和設計圖紙里,經過不斷地嘗試與修改。最終徐月柱先生以韓美林大師的水墨畫為靈感,將中國傳統水墨山水的畫面風格完美地融入了琉璃熱成型工藝,創作出了“人立墨彩”系列作品。首批作品試驗成功,開創了國內琉璃藝術熱成型的爐變先驅,打破了傳統琉璃藝術的單一用色,形成了極具視覺沖擊力的色彩,與張力十足紋理圖案。有業內專家評價,二位大師共同開發的“人立墨彩”系列琉璃作品將色彩視覺和現代審美理念完美融合,以國際視野和東方情懷展現了琉璃藝術創意,讓人慨嘆烈火的鬼斧神工,堪稱傳統琉璃藝術的顛覆。

>>人立水墨系列—《冰山雪影》

>>人立墨彩系列—《紅葉萬山》
從春天的萌芽發展到盛夏,徐月柱先生的“人立墨彩”系列已是“枝繁葉茂”,其中多件作品被選為中國琉璃藝術的代表登上了2015米蘭世界博覽會的舞臺,引起了藝術界的高度關注。及至金秋,“人立墨彩”精品又如累累碩果般亮相法國盧浮宮,成為中國傳統藝術的驕傲。
“和老徐第一次合作,就打造出這新玩意,既有中華傳統文化內涵,又有世界藝術審美情趣,真是沒想到啊!我相信,這種藝術品一定能走出國門,走向國際,為世界各族人民所喜愛。”當韓美林大師看到最終成形的作品后,他喜出望外。其實,從“人立墨彩”的首次亮相,到上海、廣州等地的國內大型展會備受青睞,再到榮登米蘭世博會、法國盧浮宮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藝術殿堂,僅用了短短一年的時間。所以在今后時間里,我們期待徐月柱先生為我們帶來更多更精彩的作品。

>>徐月柱(左)與韓美林共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