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歲平(陜西省楊陵高級中學 陜西咸陽 712000)
基于高中數學作業有效性的分析
郭歲平
(陜西省楊陵高級中學 陜西咸陽 712000)
作業對于高中數學而言是一個至關重要的環節,只有給學生布置了適當的作業,才能讓學生加深對教材知識的印象,提高學習效果。本文對高中數學作業有效性進行了分析,提出要明確高考考點,利用情境創設激發學生興趣,并設置階梯型的題組,積極提高數學作業的有效性。
高中 數學 作業 有效性 分析
數學作業是課堂教學內容的沿襲和彌補,能夠起到鞏固和深化學生所學數學知識的重要作用,同時還能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在知識學習過程中碰到的障礙與難點,有利于高中數學教師及時發現、糾正學生的錯誤,讓學生更好地運用數學知識解答相關問題。因此,數學教師要展開針對高中數學作業有效性的分析,積極提高學生的作業效率。[1]
要提升高中數學作業的有效性,教師首先要掌握高考的方向,明確高考考點,以高考為重要基礎和目標,給學生布置適當的數學作業。明確高考考點是提高數學作業有效性的重要環節,只有明確了高考的考查重點,再進行針對性的作業布置,才能有效提升學習成果。比如,遞推數列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內容,近年來在各省高考試題中的出現頻率很高。因此,需要加強對遞推數列相關知識的作業布置。解決遞推數列題目的關鍵有三點:第一,將遞推數列轉化為等比數列或等差數列,再進行求解;第二,研究數列性質,利用遞推關系直接求解;第三,利用數學歸納法進行求解。
比如下列例題:已知有不等式|f(x)|≤|2x2+4x-30|對任意x∈R 恒成立,又有函數f(x)=x2+ax+b (a,b∈R),數列列{an}符合:a1=1/2,2an=f(an-1)+15 (n≥2,n∈N* ),數列{bn}符合:bn=1/ (an+2)(n∈N* ),試求a,b的值;若Sn為數列{bn}的前n項和,前n項積為Tn,試求Sn+2n+1Tn。[2]
對于這個題目而言,可以解出2x2+4x-30=0的根為:x=3或x=-5。當x=3時,可以得出f(x)=x2+ax+b=(x-3)(x+5)=x2+2x-15,進一步得出a=2和b=-15。當x=-5時,可以得出f(-5)=0,即-5是f(x)的一個零點。由此,就可以得出a值為2,b值為-15。
對于第二問,則可以先算出bn,即把a值和b值帶入數列{an},求出an后再將其帶入bn,進而可以得出bn=1/(an+2)=an/2an+1。在此基礎上,可以求出Tn=1/2n+1an+1。Sn=2-1/an+1,進而就可以得出Sn+2n+1Tn=2-1/an+1+2n+1·1/2n+1an+1=2。[3]
老師要在布置數學作業時運用情境創設法,給學生設定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例題,這樣一來,比較容易激發起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減少數學作業給學生帶來的枯燥感,從而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效率。
比如,在講到“對數”一課時,老師可以在課后給學生設置這樣的例題:“拿出一張厚度僅0.07毫米的紙,將其對折60次后,該紙的厚度會達到多少?”一些學生會用0.07×60算出,還有的學生可能會自己在課后試著折紙,發現行不通之后開始從書中尋找正確的解題方法,最終利用對數的相關知識得出,該題的正確解答方式應該是259×0.07mm。這樣一來,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作業的興趣和探究精神,提高作業有效性。
再比如,學到分段函數時,老師可以布置這樣的情境作業:把自己當作乘客,設出租車乘坐5km內付費12元(包含5km),5km 至10km內1.8元/km,超過10km之后為2.2元/km。問:1、假設乘車8km,需要給多少車費?2、讓學生試著建立車費和車程之間的函數關系式。3、若付車費35元,則乘坐了多遠距離?學生可以算出:1、y=12,(x≤5) 2、y=12+1.8(x-5),(5<x≤10 ) 3、y=12+1.8(10-5)+2.2(x-10),(x>10)。這類作業題目貼近生活,學生比較熟悉,可以讓學生更快理解知識,提高作業效率。
在講完一個數學概念或一節知識內容以后,老師需要給學生布置一些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鞏固并提高自己的數學能力。課后作業的布置要講求層次的劃分,老師應當按照不同基礎學生的不同水平,因材施教,給學生布置三種層次的數學作業。第一組屬于基礎性聯系,第二組是在基礎知識上添加一些稍有提升的練習題目,第三組則是具有一定變化性與靈活性的綜合題目,主要鍛煉學生的數學思維。老師要精心安排作業內容和作業時間,規定學生在一定時間內完成作業。[4]
例如,教到“一元二次不等式”時,老師可以布置以下三種層次的作業,讓學生自由選擇完成:
第一組,解答下列不等式:
1.2x2-2x>3
2.14-4x2≥x
3.x(x+2)<x(3-x)+2
4.-x2-2x+24≥0
第二組,求下列函數自變量x的取值區間:x2-4
第三組,已知不等式kx2-3x+4k<0 (k≠0),回答下列問題:
如果不等式解集為{x|x<-4或x>-1},則k的值是多少?
如果不等式的解集為實數集R,則k的值是多少?
這種分層次布置作業的方法充分結合了各個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主選擇適合自己的作業題目,給予了每個學生獨立自主的發展空間,還可以有效控制作業抄襲等現象,有利于作業有效性的提高。
高中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注重聯系高考考點,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并采用多種解題方法,保證數學作業具有針對性、合理性、科學性,從而提高作業效果。老師可以按照教材和課堂教學的具體內容,給學生設計難易度適中、類型多樣的課后作業,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鍛煉自己的數學思維,提高解答數學問題的能力。
[1]許曉蓮,王成營.高中數學作業有效性問題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5,04:8-11.
[2]鞏曉巖.高中數學作業布置及評價有效性探析[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02:109-112.
[3]胡志奇.高中數學作業有效性研究[J].學周刊,2012,36:33.
[4]余雪艷.高中數學作業設計初探[J].學周刊,2013,35: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