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外教育家體育教育觀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影響與啟示
——評《近現代國外著名教育家體育教育觀研究》

書名:近現代國外著名教育家體育教育觀研究
作者:邵偉德 李啟迪
出版社: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5年7月
定價:80.00元
國外教育理論對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影響很大,并對近現代以來的中國學校體育產生了巨大的作用。但已有的研究成果相對來說較為分散,缺乏整體、系統、全面的深入研究,無法全面認識外國教育理論對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意義。鑒于此,邵偉德、李啟迪兩位學者對近現代國外著名教育家的體育教育觀進行了系統研究,《近現代國外著名教育家體育教育觀研究》一書由此而成。
外國教育理論對我國學校體育影響與啟示的研究涉及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首先,正確理解國外教育理論對促進我國學校體育改革、增強學生健康的作用。理論不僅起到指導實踐的作用,而且是實踐經驗的升華,國外著名教育家對體育的認識與實踐有助于我國學校體育的深入改革,促進學生的體質健康發展。其次,有效整合外國著名教育理論對我國學校體育的影響。近代以來影響我國學校體育發展的國外著名教育理論很多,但對他們的研究缺乏系統性與整體性。對外國各種教育理論進行系統研究、綜合研究與比較研究,有利于當前學校體育的深化改革與發展。例如,“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最早起源于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和教育家杜威的“以兒童為中心”的觀念。隨著美國人本主義的興起,著名心理學家馬斯洛與羅杰斯也倡導“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思潮,皮亞杰的建構主義強調的也是“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但他們之間是有差別的。而我國體育課程改革在提出“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時并沒有對這些理論加以整合研究,導致體育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失誤與偏差。第三,有效整合中外學校體育指導思想,指導學校體育實踐。我國學校體育的發展需要移植、吸收、內化國外先進教育理論,并實現與傳統文化的交融,促進學校體育理論的現代化與科學化。不容置疑,國外教育理論的引入既有積極的一面,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我們既不能全盤否定,也不能照搬,而應是揚棄式的吸收,摒棄不符合我國國情的部分,吸收合理的部分,與本土化的學校體育文化與思想相結合,更好地促進我國青少年學生體質的健康發展。
本書主要包括國外各種教育理論的形成、演變與核心內容研究,國外教育理論在我國的傳播和推廣,國外教育理論對我國近現代學校體育理論與實踐產生的積極影響、主要貢獻與局限,國外教育理論對我國學校體育未來發展的啟示等幾個方面的內容。這些研究論題為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良性運行與健康發展提供了以下啟示:第一,國外各種教育理論有其一定的歷史局限性,我們在探索本土學校體育發展之路時,應以去其糟粕、取其精華的態度來對待,進而更好地服務于我國學校體育理論與實踐的發展。第二,研究國外教育理論對我國學校體育發展影響的同時,也要深入研究各種教育理論產生、傳播的文化背景。原因有二:一是從國外教育理論到我國學校體育理論與實踐之間有著一系列的中間環節,其中涉及到對國外教育理論是不是獲得了正確的認識;二是對于某種國外教育理論之特質的判斷,需要結合特定的文化背景加以深入考察與分析。第三,從國外教育理論對我國學校體育學科建設的意義來說,我國學校體育發展史是移植、吸收、內化國外教育理論,并不斷進行中外文化交流,最終實現體育學科現代化、科學化的歷史。提煉近代以來教育家體育教育觀,總結與反思國外教育理論對我國體育發展的影響,有助于我們更深刻地了解我國學校體育現代化演進的脈絡,從而為學校體育未來改革與發展提供理論基礎和歷史啟示。第四,我國學校體育改革正處于關鍵時期,需要吸收各種先進的理論與思想,其中包括外國著名教育家的體育教育觀,這些理論與思想定能為我國學校體育改革與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在研究國外著名教育家體育教育觀時,不僅注意領會教育家著作中有關教育和體育的內容,還結合他們的哲學觀、教育觀、勞動觀等進行綜合研究。在闡述教育家的體育教育觀時,善于系統、辯證地看待教育家的體育教育思想,以求做出公正客觀的評價。同時,為避免重復性研究,作者重讀教育家的相關原著,梳理出有關體育教育的觀點,揭示教育家體育教育觀的核心,并以此為線索,統整教育家的體育教育觀。
豐富與發展學校體育改革理論有助于更好地指導我國學校體育教育的改革與實踐,而合理地吸收外國著名教育家體育研究理論是促進我國學校體育理論發展的一條有效途徑。當你打開《近現代國外著名教育家體育教育觀研究》一書時就會感到,體育教育的歷史放射出一道耀眼的光芒,照亮了我們的眼睛和心靈,也照亮了體育教育改革的征程。
(劉翊軍/西華大學體育學院 高峰/西南政法大學體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