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慶芳
(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九三五隊 廣東惠州516001)
區域化探找礦異常模式分析
■黃慶芳
(廣東省有色金屬地質局九三五隊 廣東惠州516001)
礦產資源是經濟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之一,因此如何探找礦產資源也受到重視。由于目前科技的發展,探找的方法有很多,但是這里最重要的就是區域化探找礦的方法!本文主要從基本探找礦的方法,區域化探以及找礦異常模式進行分析。
區域化探找礦異常模式
由于科技的迅速發展,區域化探找礦的方法得到了大量運用。區域化探主要是由于區域化學異常,根據找礦區域所擁有礦的各種類型與成分來決定,在這種找礦異常模式中最為重要的步驟就是區域化探。由于每個區域因為長年的歷史沉淀擁有自己獨特的地質特點,這里也包含化學元素的異常變化,區域化探顯得更加重要,也是找礦的一個重要指標。
2.1對地表疏松覆蓋物采樣的分析
這種方法主要是對地表疏松覆蓋物中的地質層的構成成分進行研究分析,來判斷礦產資源的。這種方法與土壤中化學元素成分與含量分析不同,它著重對異常地點周圍的殘破地質基層中構成進行分析。它與其他的次生異常的關聯減小,所以適用的地區也比較少。
2.2對露出的巖石采樣的分析
這種方法是在巖石的露出部分,通過網距采樣收集樣品,然后對所采集的樣品進行化學元素含量及成分化驗與分析,并且根據所得的化驗結果作出地球化學異常圖,便于我們直觀地對樣品采集區的地質分析結果與化學元素含量進行研究分析。這種方法的適用地區也是有限的,它對于山比較多而且山形陡峭,山沒有被植被完全覆蓋,有大量露出的巖石的地區是一個較好的選擇。
2.3對巖礦石中化學元素的自身活性的分析
這種方法是對所采集的巖礦石進行化驗分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它所含有的化學元素的自身活性。這種方法在一些大型的地質普查工作中會被運用。這種方法適用于地勢平緩,植被覆蓋率高,巖礦石的露出部分少的高緯度地區。
這里采用廣東某多金屬礦的成果作為案例進行分析。
3.1礦區概況
礦產區域露出的部分主要由上侏羅統瑪尼吐組安山巖和安山質含礫凝灰巖構成。巖層走向50°~60°,傾向140°~150°,傾角40°~50°。該地區露出部分的侵入巖是侏羅紀細?;◢弾r,呈巖基產出,在該區域的北部大量存在。該礦區還發現了閃長玢巖脈,延伸的方向大概是45°,寬度是2到3米,大約有30米長。在安山巖與細粒花崗巖接觸的外接觸帶上發現了礦化,它沿著這條線的接近東西方向的外側安山巖中發展。它的寬度是0.5公里,大約有1.5公里長,其中礦化比較明顯的是閃長玢巖。此外,在安山巖和閃長玢巖中還找到了黃銅礦、銅藍、孔雀石、黃鐵礦、磁鐵礦等礦產礦物。這里呈星點浸染狀、團塊狀和細脈狀的被稱為黃銅礦;磁鐵礦的形狀是細脈浸染狀;銅藍和孔雀石的形狀是皮殼狀。因為受侏羅紀細?;◢弾r侵入和熱液對沿接觸帶產生嚴重影響,所以造成了腐蝕帶,這個腐蝕帶有大約1公里寬、大約2公里長,此外蝕變可類型分硅化,陽起石化,絹云母化,綠泥石化,綠簾石化。其中我們將在外接觸帶安山巖中產生,形狀為星散狀、團塊狀、網脈狀或帶狀分的這種稱為硅化;把在內接觸帶安山巖及閃長玢巖中產生,分布的形狀為團塊狀的稱為陽起石化;將在內接觸帶細?;◢弾r中產生,形狀為鱗片的稱為絹云母化;將在內外接觸帶中產生比較普遍的,形狀是板狀或鱗片狀,稱為綠泥石化。
通過對改地區采集的礦石樣品進行化學分析可以了解到,Cu的含量最大值為0.02%,Pb的含量最大值為0.03%,Zn的最大值為0.03%,Au含量的最大值為0.2g/T,Ag的含量最大值為2.5g/T,Sn的含量最大值為0.013%,Mo的含量最大值為0.002%,TFe的含量最大值為8.43%,銅、鉛、鋅、金、銀、錫等在該礦區都有發現。雖然含量比較較低,但該區域的地質條件對成礦有較大的好處,其中對金、銀、多金屬成礦的作用更大。
3.2異常特征
該多金屬礦化點在Hs19號異常范圍內,通過對發生異常的地區的勘測,在北部發現侏羅紀二長花崗巖(Jηγ)出露?,斈嵬陆M(J3mn)安山質熔巖、安山玢巖夾中酸性火山碎屑巖及流紋巖主要在東南部被發現。第四系松散堆積物在局部地方存在。
這里主要異常為W、Bi、Mo、Sn異常,同時存在有Zn、Cd、Cu、Cr、Ni、Y、B、Nb、Cu、CaO、Sb、Ti、Fe2O3、As、Ag、MgO、V、Pb、Mn、Co、Li、La、F、Au、Be、Hg、Sr、Al2O3等異常的異常現象稱為Hs19號異常。這種現象在門德溝巖體和上侏羅統瑪尼吐組接觸帶上容易產生,該異常現象有兩個濃集的地方,其中在西部的濃集地方附近就是該多金屬礦化點,但是它并沒有與濃集的地方完全重合,這就告訴我們水系沉積物測量異常相對礦化點在位置上有影響。Hs19號異常的程度很大,范圍也較廣,它的濃集位置比較明顯,異常的元素成分比較繁多復雜,元素組合顯示為高溫熱液成礦元素組合。在西面的濃集點的Bi、W異??梢苑譃橥?、中、內三個區域,Mo異??梢苑譃橥?、中兩個區域,Sn異常只有一個外區域。在東面的濃集點Mo、Bi、W異??梢苑譃橥?、中、內三個區域,Sn異常只有一個外區域。Mo最高27.17μg/g,W最高8.07μg/g,Sn最高4.30μg/g,Zn最高184μg/g,Cu最高37.90μg/g。詳見表1。

表1 特征值表
4.1找礦異常模式
根據該多金屬礦化點所具有的Hs19號異常特征可以建立該區域的找礦異常模式。根據異常的地點來判斷,異常在礦化地段和它的周圍,從構造位置來判斷,它在侵入巖與地層接觸帶上,其中外接觸帶上最為明顯。中、酸性的侵入巖居多,其中最多的就是侏羅紀酸性巖體,它的SiO2、Na2O、K2O含量較高,它的Al2O3、Fe2O3、MgO、CaO含量較低;但是地層的Fe2O3、MgO、CaO含量較高,SiO2較低。該礦致異常的特點為異常強度高,范圍廣,化學元素組合成分繁多復雜,濃集點比較明顯。異常元素的組合普遍有十多個甚至二十個元素以上,其中包括主成礦元素組合、伴生元素組合、反映成礦環境的元素組合等多個元素組合。從異常濃度分帶上看,主成礦元素和主要伴生元素多具有外、中、內帶,多元素異常普遍具有外、中帶。且礦化發生在異常的內、中帶。同時,異常還具有組分分帶,外、中、內帶清晰。礦化一般發生于內帶,且多位于異常濃集中心及其附近。內帶由主成礦元素或主要伴生元素異常組成,一般有Au、Ag、As、Sb、Cu、Pb、Zn、W、Sn、Mo、Bi等,中-外多為伴生元素或指示成礦環境的元素組合,一般有Cu、W、Sn、Mo、Bi、Fe、Cr、Ni、Co、Mn、Ti、Th、U、Y、Be等。
4.2地質礦產找礦標志
綜合分析本測區已知金屬礦床、礦(化)點特征,結合異常查證結果,總結出如下直接找礦標志:地層標志:侏羅系滿克頭鄂博組系本區成礦有利地層,為重要的直接找礦標志,同時本區侏羅系瑪尼吐組巖性偏中基性,與中酸性巖體接觸時,礦化作用明顯,尤其在外接觸帶上有形成礦(化)體的可能,因此,瑪尼吐組安山巖類同樣是重要的直接找礦標志。構造標志:從本區已知礦(化)點和異常查證情況分析,巖體與地層接觸帶為本區找礦重要而典型的構造標志。巖漿巖標志:本區中酸性巖體如門德溝巖體無疑是重要的且易于識別的直接找礦標志,同時,脈巖如石英脈等往往發生強烈礦化,同樣是重要的直接找礦標志。礦化蝕變標志:野外發現的礦化蝕變能為找礦提供了重要線索,往往是重要的找礦標志,本區與成礦(礦化)相關的礦化蝕變有:黃銅礦化、黃鐵礦化、磁鐵礦化、黑鎢礦化、孔雀石化、藍銅礦化、褐鐵礦化、硅化、陽起石化、絹云母化、綠簾石化、綠泥石化等。
4.3地球化學找礦標志
分析已知的礦(化)點的地球化學特征,發現地球化學找礦標志主要表現在:
(1)礦化往往位于高Fe2O3、MgO、CaO低SiO2的地層或巖層中。
(2)與成礦有關的巖體往往具有高SiO2、Na2O、K2O,低Al2O3、CaO、MgO的特征。
(3)礦化多位于多個元素的異常區、帶上,且異常具有典型的礦致異常的特征,主成礦及其伴生元素異常強度高,規模大,綜合異常組分復雜,濃集中心清晰,具有濃度和組分分帶性,礦(化)體多位于主成礦及其伴生元素異常的中—內帶或其附近。在組分分帶上,內帶以Au、Ag、As、Sb、Cu、Pb、Zn、W、Sn、Mo、Bi等主成礦或主要伴生元素為主,中、外帶以鐵族元素、鎢鉬族元素等為主。
區域化探找礦異常模式在近幾年來尋找礦場資源中發揮了有效作用。它從礦點的地質背景、地球化學背景、異常特征進行細致的分析,然后建立找礦異常模式。最后根據地質礦產找礦標志和地球化學找礦標志,對該區域的礦產資源進行評估分析,最后進行查證和找礦指導。
[1]任天祥;伍宗華;羌榮生 區域化探異常篩選與查證的方法技術-1998.
[2]周發;李成勛區域化探找礦異常模式研究 [J]-地球2014(9).
[3]彭立華;王暉;王曉云區域化探找礦異常模式淺析 [J]-科技風2012(16).
P612[文獻碼]B
1000-405X(2016)-2-8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