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卷氣會讓一個女人變得很美,也許這個女孩子不會讓你第一眼就傾倒,但有書卷氣的女人,會很耐看,這是一種由內在氣質而產生的美。
作為以關愛女性為職責的上海市婦女聯合會,對上海女人自然有更深入的研究和更細致的觀察。2016上海書展系列活動之一、由上海市婦聯和新民周刊社聯合主辦的“女性的幸福感哪里來”論壇前一天,記者對上海市婦聯主席、黨組書記徐楓進行了專訪,請她談一談上海女性的獨特之處在哪里?
學業與愛好,事業與家庭,社會角色與家庭角色……徐楓娓娓道來。女性,在成長過程中有自己的需求與困惑,更多地閱讀,積極地生活,打開自己的視野,你遇見的可能就是更好的自己。
腹有詩書氣自華

《新民周刊》:我們的論壇是上海書展的系列活動之一,為什么一個女性論壇,會與書展聯系在一起?
徐楓:這次與新民周刊社聯合舉辦的論壇,是“上海智慧女性讀書論壇”第二次舉辦。為什么上海市婦聯要在書展中舉辦論壇,因為我們認為,女性的幸福感,除了來自家庭的和諧以外,女性自我價值的實現,也是幸福感的重要來源。要實現自我價值,終身的學習、閱讀是很好的途徑。
從家庭角度講,我們常說“書香門第”,一個有閱讀氛圍的家庭,通常來說更容易實現民主和和諧。上海市婦聯曾做過一項家庭教育調查,發現較之十年前,現在母親主要承擔了孩子的生活、教育等責任。一個家庭的女主人愛閱讀,相信會帶動親子和家庭閱讀。在互聯網和多媒體時代,希望父母能夠教會孩子在閱讀中打開所有的感官、發揮想象力,體驗書中所描繪的一切,而不只是被動、消極地獲取聲音圖像的片段。所謂“知書達理”,無論對孩子還是大人,閱讀都是增長閱歷、拓寬視野的一大捷徑。家庭里,如果長幼都愛捧書閱讀、交流,家庭氛圍自然也融洽和睦。
《新民周刊》:很多人對婦聯工作的印象,可能還比較陳舊,認為婦聯就是管家庭矛盾之類的事情。事實上,上海婦聯在提升女性修養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是嗎?
徐楓:首先要說,大家在遇到家庭問題時能夠想到婦聯,說明我們婦聯在維護女性權益方面所做的工作,得到了社會的認可,知曉度高,也信任我們,這是一件值得高興的事。
其次,上海婦聯的確在為女性提供更多學習機會、提高自身素質、為女性營造濃濃的學習氛圍方面做了不少工作。
上海市婦聯一直致力于為上海女性打造多樣化的閱讀空間,去年開始,我們聯合上海女子教育聯盟、上海圖書館、上海開放大學、申通地鐵集團公司等在全市婦女群體中推出“智慧女性成才行動”讀書系列活動。通過“走進圖書館”、世界讀書日主題活動、開通“她i閱讀”地鐵專列、女性閱讀風尚宣傳、上海書展主題活動、新媒體分享活動等,希望把閱讀作為最好的精神禮物送給更多的女性。
上海市、區婦聯、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上海開放大學以及各分校緊密合作,建立17個學習中心,開發一批如“祖輩課堂”“翻轉教學”“白領讀書”等等深受社區居民喜愛的更加多元化的教育培訓項目。更有不少街鎮和社區進一步依托社區學校和“婦女之家”,試點設立靈活多樣的“學習點”,為社區婦女打造更加方便易得的學習資源。
《新民周刊》:您怎么看閱讀對女性的影響?
徐楓:閱讀,除了學習知識和技能之外,還能領略世界各地的風景,到達你雙足無法到達的地方。你也可以在閱讀中,經歷不同的人生,對大千世界,有更多的體驗。閱讀過后掩卷沉思,我相信你讀到的東西,會讓你對自己的事業、家庭、人生,甚至我們這個時代,社會和國家,有更加深入的認識和理解。這些感悟,能夠激發你的正義感、你的勇氣、你前行的力量,讓你的感情更加豐富,讓你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實。
《新民周刊》:聽你這樣講閱讀的感受,你自己一定也是熱愛閱讀的。
徐楓:說實話,現在由于工作的關系,很多閱讀是出于工作的需要,但我也會盡量擠時間,讀一些自己喜歡的書籍。
我小時候看了不少書。我是60年代生人,記得小學二年級我讀的第一本長篇小說,叫《礦山風云》,現在都很難找到這本書了,但我還記得主人公叫黑子。小時候到了寒暑假,父親會從單位的圖書館借很多書給我看。到了中學,我就自己到學校圖書館借書看了。在青少年時期,主要的世界文學名著、中國文學名著基本上都看過。我的母校上海中學,老師們非常鼓勵我們廣泛地自由閱讀。
到了上大學,中國改革開放,新思潮洶涌而來。《第三次浪潮》《大趨勢》這樣的書風靡一時,作為大學生,我也在閱讀中看到了世界的潮流。上世紀八十年代,大學生們求知若渴,都想通過學習、閱讀來感受和擁抱未知世界。那個年代中國現實主義作品正處于豐產的時期,《收獲》、《當代》、《十月》、《花城》這一類的雜志都受到當時大學生的追捧。
錢理群先生曾說,閱讀“給人打下精神的底子”,閱讀的確讓我受益匪淺。

上海女人的書卷氣
《新民周刊》:在上海,女性閱讀的氛圍濃不濃?
徐楓:上海女性閱讀的熱情是很高的。
多年以前,我在公交車站等車,路邊是一家“紅寶石”面包房,一位女孩子,坐在面包房里,桌子上鋪著紅白相間的小格子桌布,桌上是一本攤開的書和一塊蛋糕,女孩子正在靜心閱讀。這個場景,讓我印象深刻。
我也常常想,上海女性的特點是什么?勤勞、善良……這些特征可能其他地方的女性也有。我覺得,上海女性首先是聰慧時尚、自信堅韌、創新進取;另外,上海很多女性身上有一種書卷氣,這是我們上海女性獨特的美,一種知性的美。書卷氣來自于我們上海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比較高,也因為上海女性中閱讀的氛圍比較濃。就像每年舉辦的上海書展上,女性觀眾特別多,很多媽媽帶著孩子去。
書卷氣會讓一個女人變得很美,也許這個女孩子不會讓你第一眼就傾倒,但有書卷氣的女人,會很耐看,這是一種由內在氣質而產生的美。
《新民周刊》:互聯網時代,手機閱讀占據了我們很多的時間,你會為這種變化感到憂慮嗎?
徐楓:數字化閱讀是一個趨勢,我覺得沒有必要把傳統閱讀方式和數字化閱讀對立起來看待。
而且,從我的觀察看,傳統閱讀也未必完全失去了市場。我常常在上海書城里,看到很多小朋友席地而坐,翻翻自己喜歡的書。上海很多書店,也很有特色,大家覺得去書店逛逛是件很時髦的事。便利店、面包房、咖啡館,經常有人坐著翻閱書籍或者雜志。書店不會因為不買書就不允許讀者在書店翻書,這些現象都說明,上海這座城市是一座有溫度的城市,大家對閱讀的熱愛還在。
《新民周刊》: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女性的幸福感從哪里來”。上海女性的幸福感怎樣?
徐楓:生活在上海的女性,應該說還是比較幸福的。
上海女性受教育程度比較高。目前,在校大學生中,53.1%為女性;在讀碩士生中,49.7%為女性;在讀博士生中,女性占37.2%。受教育的程度,與女性日后就業情況、收入情況、社會地位等等都有直接的關系,而后面這些因素,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女性的幸福感。
我們在生活、工作中也有體會,在上海任何領域,都有優秀女性的身影,科技屆、教育界、醫療界、文化界、商界、政界等等,都有很多我們上海的杰出女性代表。
另一個原因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文化,向來是非常尊重女性的,男女平等的觀念在上海出現得很早。
過去很多人說,上海男人怕老婆,上海男人做家務女人不做。我常常跟這些人介紹,在上海的家庭中,家務主要還是女性完成的,孩子的教育也主要由女性承擔。但是,上海男性比較尊重和體貼女性,會主動承擔一些家務。這說明上海的家庭中,兩性是比較平等的。
可以這樣說,上海這座城市給女性發展提供了足夠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