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銘(廣東省揭西縣人民醫院 揭西 515400)
柴胡舒肝湯聯合外敷治療肋軟骨炎
彭俊銘(廣東省揭西縣人民醫院揭西515400)
目的:探討肋軟骨炎的治療中采用柴胡舒肝湯與外敷聯合方式的臨床療效。方法:研究對象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肋軟骨炎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僅采用雙柏散外敷治療50例)和觀察組(采用柴胡舒肝湯與雙柏散外敷外敷聯合治療50例),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治療肋軟骨炎采用柴胡舒肝湯聯合外敷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患者容易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柴胡舒肝湯 外敷治療 肋軟骨炎
肋軟骨炎又可稱為泰齊病和非化膿性肋軟骨炎,臨床較為常見,反復發作,多見于2~4肋軟骨部位腫痛,冬季發病較多,治愈較為困難[1]。為了研究采用柴胡舒肝湯聯合外敷治療本病的臨床療效,選取我院患者具體研究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研究對象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肋軟骨炎患者10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僅采用消炎止痛膏(雙柏散)外敷治療50例)和觀察組(采用柴胡舒肝湯與消炎止痛膏外敷聯合治療50例)。對照組女性35例,男性15例,年齡16~80歲,平均年齡(40.03±10.43)歲;觀察組女性33例,男性17例,年齡14~83歲,平均年齡(42.35±11.73)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基礎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對照組僅采用雙柏散外敷,成分為大黃和側柏各2斤,薄荷、黃柏和澤蘭各2斤,開水調和細末后平攤于敷料上,用膠布固定于患處,12~24h更換一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柴胡舒肝湯進行治療。柴胡舒肝湯主要成分為當歸5g、炙甘草10g、薄荷3g、茯苓6g、煨生姜6g、白芍20g、川芎9g、香附9g、枳殼6g,白術9g,柴胡9g,每天用水煎1劑早晚服用,一個療程7d,2周后可觀察比較兩組療效[2]。
1.3觀察指標: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患者疼痛消失且半年無復發為痊愈;患者疼痛消失或壓痛時局部不明顯為好轉;患者病情無好轉或者加重為無效;總有效=痊愈+好轉[3]。
兩組治療效果的比較:觀察組總有效率(100.00%)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 [n(%)]
體質較弱的患者好發肋軟骨炎,起病較為急促,很難治愈,發病時患者常出現局限性腫脹,疼痛明顯,上身活動時(如擴展胸壁、咳嗽、深呼吸等)疼痛明顯較重,病程不固定,x線等檢查對于本病的診斷臨床價值較小。中醫認為肋軟骨炎的發病機制可以分為肝不通和肝藏血,肝不通:長期的心情郁悶可導致肝氣阻滯,血瘀于肋軟骨而致不通,不通則痛;肝藏血:體內陰盛陽衰,脾胃失調,肝陰血不足,體陰用陽失衡導致的機體運行不暢加重肝郁氣滯。治療本病重在活血行氣、養陰健脾、解郁疏肝和化瘀止痛[4]。通過試驗得出結果:觀察組總有效率(100%)明顯高于對照組總有效率(74.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中醫說“胸為氣之結”,因此選用柴胡疏肝湯治療,柴胡舒肝湯中的柴胡具有明顯的健脾、疏肝、解郁、活血、化瘀、養陰、止痛的效果;白芍和當歸養陰柔肝臨床效果顯著,為君藥;川芎具有活血、行氣的功效,止痛化瘀的效果較好,可作為臣藥;炙甘草、白術、煨生姜、炙甘草等能夠生氣血,具有健脾、益肝的功效,共同作為佐藥;香附疏肝理氣,枳殼降逆理氣,兩者有升有降共同調理肝氣;白芍等藥物則對癥狀的緩解起作用,共同作為使藥。柴胡疏肝湯中藥物配合使用對于濡養筋脈、通氣血、解肝郁、疏肝氣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調血以和氣,調氣以和血,寒者溫之,虛者助之,同時聯用外敷治療具有定痛、通經、活血、祛瘀的功效,標本兼治[5]。
綜上所述,治療肋軟骨炎采用柴胡舒肝湯聯合外敷的方式具有明顯的臨床療效,患者容易接受,值得臨床推廣。
[1]寇建鋒,馬鵬飛,劉永,等.奇正消痛貼膏外敷治療肋軟骨炎33例臨床觀察[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14,5(2):244.
[2]李愛英,雷維婭.七厘散外敷治療肋軟骨炎52例療效觀察[J].中國校醫,2010,24(1):31.
[3]李瑾琰.小針刀療法配合四黃散外敷治療脛骨結節骨軟骨炎[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4(4):579-580.
[4]夏華.軟堅散外敷等中醫治療脛骨結節骨軟骨炎25例[J].內江科技,2011,32(10):118.
[5]袁海健,紀文巖.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肝郁脾虛證不寐驗案二則[J].內蒙古中醫藥,2014,33(29):29-30.
R274.9
B
1672-8351(2016)02-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