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廣記(河南省淮陽縣馮塘衛生院 淮陽 466700)
1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抗菌藥物干預研究
馬廣記(河南省淮陽縣馮塘衛生院淮陽466700)
目的:探討我院實行藥學干預1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用藥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在干預前的2012年1月~2013年1月和干預后的2014年1月~2015年1月進行1類切口手術的患者各120例,進行對比分析。結果:經過干預,預防用藥的使用率、聯合用藥的情況明顯降低,預防用藥合理性明顯提高。結論:對圍手術期預防用藥實施藥學干預,有效促進了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1類切口 圍手術期 預防用藥
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一直是醫院藥學工作監測的重點。為規范醫院抗菌藥物的應用,促進合理用藥,有效保障用藥安全,也為考察干預的有效性,現以1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使用情況為研究對象,將我院在開展專項整治前后抗菌藥物的預防使用情況進行對比分析研究。
1.1患者資料:選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行1類切口手術的患者120例為對照組。其中男性55例,女性65例,年齡25~58歲,平均年齡(40.2±3.5)歲。另選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用藥藥學干預專項整治后,行1類切口手術的患者120例,為研究組,其中男性68例,女性52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41.1±4.2)歲。手術類型主要有乳腺手術、甲狀腺腺手術、腹股溝疝手術、骨科手術等。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病例等一般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研究方法:查閱患者病歷,詳細填寫1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用藥情況調查表,包括患者基本資料、診斷、用藥史、過敏史、手術時間、抗菌藥物預防用藥情況以及手術切口愈合情況和使用效果。
1.3干預方式:干預主要包括3個階段[1]。首先,制定我院圍手術期預防用藥合理性評價標準。下發至各臨床科室,要求全院醫務人員認真學習執行。其次,組織醫務人員培訓。由藥學部派臨床藥師分批次對全院醫務人員進行抗菌藥物合理應用培訓,并實行考核。再次,加強各臨床科室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監督監測,及時將結果反饋給臨床科室。
1.4評價標準:依據國家衛計委《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等法規,制定我院1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藥合理性評價標準,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2]:是否存在用藥指征;藥物選擇是否合理;是否存在聯合用藥現象,是否有指征;用法用量是否合理;術前給藥是否在0.5~2h之間;手術≥3h時,是否追加預防用藥;術后預防用藥時程是否在24h之內。
1.5統計學方法:將實驗研究的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處理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參照評價標準,分別對預防用藥干預前后用藥指征、用藥時間、預防使用時限等各指標的變化對比分析。經過有效干預,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情況明顯改善。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1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預防用藥干預前后使用情況對比分析
研究結果顯示,我院開展圍手術期抗菌藥物預防用藥干預成果顯著:無用藥指征情況由原來的70.83%降至干預后的17.5%,聯合用藥情況降至8.3%,預防用藥的時間能完全控制在手術前的0.5~2h之間,縮短了手術后預防用藥的時間,促進了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減少了藥品不良反應,同時縮短用藥療程還降低了患者的醫療費用。
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不僅關系到患者手術的實施進展、術后的康復,還與延緩細菌耐藥性、降低藥品不良反應以及降低患者的醫療費用等密切相關。1類切口手術主要是要預防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切口感染。在干預前,預防用藥的不合理情況十分嚴重:三代、四代頭孢菌素以及喹諾酮類、氨基糖苷類都有用作預防用藥的病例;預防用藥大多是在手術時;手術結束后,預防用藥的時間甚至達到72h。通過開展抗菌藥物預防用藥專項整治,臨床藥師用藥干預,我院1類切口手術一般不預防用藥,需要使用時多選用1代頭孢菌素頭孢唑啉或克林霉素;聯合用藥的情況基本不存在;并在手術開始前0.5~2h預防用藥,保證在手術開始時達到最低抑菌濃度;總的預防用藥時間控制在24h之內,個別情況需延長時可至48h。經過我院對抗菌藥物預防用藥干預,嚴格控制了1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的使用,促進了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
綜上所述,通過開展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專項整治和臨床干預,促進了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降低了醫療費用,效果顯著,切實可行。
[1]李心國,張秀梅.1類切口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干預效果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4,13(2):34-36.
[2]陸耘,顏海斌,吳利云,等.259例1類切口圍手術期預防用抗菌藥物干預效果分析[J].浙江創傷外科,2015,20(3):553-555.
R969.3
B
1672-8351(2016)02-005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