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江(東莞康華醫院 東莞 523080)
針刺促排卵法聯合中藥補腎調周法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療效觀察
楊海江(東莞康華醫院東莞523080)
目的:探討針刺促排卵法聯合中藥補腎調周法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臨床療效。方法:將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每組45例。觀察組給予針刺促排卵法聯合中藥補腎調周法治療,對照組給予克羅米芬治療,比較兩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11%,對照組為62.2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結論:針刺促排卵法聯合中藥補腎調周法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針刺 補腎調周法 排卵障礙性不孕癥 療效
排卵障礙性不孕癥屬婦科常見病及多發病,在不孕癥中占到20%~40%。近年來,中醫在不孕癥治療中的優勢愈發顯著,越來越受到臨床醫師及患者的重視[1]。為進一步探討中醫在排卵障礙性不孕癥中的應用價值,本研究將我院2013年1月~2015 年1月收治的90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分別給予中醫及西醫治療,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90例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符合《婦產科學》第6版中無排卵及不孕癥的診斷標準。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每組45例。觀察組年齡21~44歲,平均年齡(32.7± 5.6)歲,病程3~14年,平均病程(5.03±0.47)年,原發性不孕20例,繼發性不孕25例;對照組年齡23~42歲,平均年齡(32.2± 6.1)歲,病程2~13年,平均病程(4.98±0.50)年,原發性不孕18例,繼發性不孕27例。排除女性生殖系統發育異常或存在器質性病變;甲狀腺及腎上腺功能異常;卵巢早衰;嚴重心肺肝腎臟器功能障礙;近期使用過西藥促排卵治療;配偶關系引發的不孕癥等。兩組患者年齡、病程等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觀察組采取針刺促排卵法聯合中藥補腎調周法治療,①針刺。取穴神闕、關元、中極、三陰交、足三里、子宮、太沖、太溪。針刺前排空小便,采用4cm不銹鋼毫針消毒后直刺,針刺腹部穴位針尖斜向下,得氣后留針30min。對三陰交及神闕穴位施以艾灸。于月經周期d10開始,1次/d,排卵后停止針刺。②中藥。中藥治療采取補腎調周法,基本方:菟絲子、鹿角霜、熟地、紫石英各15g,巴戟天、肉蓯蓉、當歸各10g,川芎、五味子各6g。陰虛內寒甚者加炮姜6g、桂枝10g;陰虛內熱甚者加墨旱蓮、女貞子各15g;肝郁氣滯者加郁金、白芍各15g,柴胡10g;痰濕阻滯者加茯苓20g,陳皮、石菖蒲各15g,半夏10g。經后期以補腎滋陰、調養沖任為主,基本方加杜仲、枸杞子各10g,桑寄生、制首烏各30g;經間期以補腎活血、促進排卵為主,基本方加雞血藤、丹參各30g,澤蘭10g;經前期以補腎益氣為主,基本方去紫石英、川芎、當歸,加桑寄生、覆盆子各15g,白術10g,黃芩6g;行經期以活血調經為主,基本方加丹參、益母草、雞血藤各30g,水紅花子10g。針刺與中藥均治療3個月。
對照組使用西藥克羅米芬治療,克羅米芬50mg/次,1次/d,口服,于月經周期d5開始服用,連用5d。共治療2個月經周期。若2個月經周期后無排卵或有改善則于下個月經周期增加劑量至100mg/次。3個月經周期為1個療程。
1.3療效評定:治療3個月后依據《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進行療效評定,痊愈為成功妊娠。有效:①B超有排卵征象;②基礎體溫(BBT)呈雙相;③陰道脫落細胞涂片有周期性變化;④宮頸黏液結晶檢查出現橢圓體。符合以上3~4項且連續2個月經周期以上為排卵功能恢復。無效:3個月經周期均未有排卵,或偶有排卵(未連續2個月經周期),排卵功能未恢復。
1.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20.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采取x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取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1.11%,對照組為62.22%,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1),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西醫在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治療中主要是通過應用促排卵藥物促進排卵,雖能顯著提高排卵率,但妊娠率低,妊娠后流產率高,有明顯的副作用[2~3]。本研究采用的西藥克羅米芬是目前排卵障礙性不孕癥常用促排卵藥物,治療總有效率僅為62.22%。
中醫在不孕癥治療上歷史悠久,對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積累了豐富的治療經驗。中藥補腎調周法是由名老中醫夏桂成依據月經周期內卵巢功能變化對應陰陽消長轉化特征總結而來的,通過調補陰陽平衡使卵巢排卵及黃體功能得以恢復,達到調經促排卵妊娠的目的[4]。臨床研究證實,中藥內服可調節臟腑,提高機體修復功能。中藥補腎調周法可有效調整卵巢局部異常內分泌狀態,降低雄激素水平,促進排卵功能恢復[5]。
中醫認為,女子受孕須腎氣足、天葵至,太沖脈盛。任脈起自胞宮,沖乃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經脈暢通,氣血盈滿,是排卵的先決條件[6]。對相應穴位進行針灸可有效調節神經及內分泌功能,在不孕癥的治療中也可收到滿意療效。本研究中,通過聯合針刺促排卵法與中藥補腎調周法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總有效率可達91.11%,相對于對照組的62.22%顯著上升。可見中醫在排卵障礙性不孕癥治療中具有優勢。
綜上所述,針刺促排卵法聯合中藥補腎調周法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療效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1]劉玉才,髙善霞,肖斌,等.補腎活血中藥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的研究進展[J].中國婦幼保健,2014,29(12):1967-1969.
[2]楊利林,羅頌平.中醫治療排卵障礙研究進展[J].河南中醫,2015,35(6):1354-1356.
[3]譚華敏.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與西醫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療效比較[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4(2):23-24.
[4]馮華,趙莉敏,唐芳,等.超聲監測聯合益腎逐瘀中藥、艾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100例療效觀察[J].河北中醫,2014,36(5):675-676.
[5]呂澤康,趙可寧.中藥補腎調周法治療不孕癥排卵障礙證治攝要[J].吉林中醫藥,2012,32(2):140-141.
[6]高靜敏.中藥調周法聯合針灸治療排卵障礙性不孕癥臨床療效觀察[J].天津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3(4):207-209.
R271.14
B
1672-8351(2016)02-006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