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冠倫(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第二人民醫院 佛山 528200)
丹參多酚聯合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療效觀察
葉冠倫(廣東省佛山市南海區第二人民醫院佛山528200)
目的:觀察丹參多酚聯合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3~2015年經我院診斷并治療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147例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1)和對照組(2),各49例。對照組(1)給予丹參多酚治療,對照組(2)給予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觀察組給予丹參多酚聯合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治療半個月,分別記錄治療效果,并比較。結果:觀察組ABI及TcPO變化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觀察組總有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1)和對照組(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丹參多酚聯合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推廣。
丹參多酚 前列地爾注射液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
隨著現代社會不斷進步,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血液處于高血糖、高黏稠、高凝狀態,加之下肢血管循環的解剖特點,患者容易出現下肢血管病變,臨床上表現為下肢皮膚發涼、顏色發紺或蒼白、靜息痛、間歇性跛行等等,病情嚴重者可出現下肢潰瘍,甚至壞疽。本研究試從丹參多酚與前列地爾聯合應用于臨床診斷有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發現兩者聯用比單藥應用,患者冷感、麻木、疼痛等癥狀緩解更明顯,ABI及TcPO指標改善更明顯,提示兩種藥物合用有互補作用,從抗血小板聚集、擴血管、降低血液黏滯性、減輕氧化應激、抗炎等不同途徑,起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作用?,F報道如下:
1.1一般材料:選取2013~2015年經我院診斷并治療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147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符合《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診斷及分型標準[1]。本研究排除以下患者:明顯肝腎功能異常,存在其他臟器疾病,存在嚴重感染,存在應激狀態,入組長期使用改善循環藥物,診斷糖尿病前已患有下肢血管病變。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上述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1)和對照組(2),各49例。其中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27例,最大年齡72歲,最小年齡52歲,平均年齡(62.68±10.29)歲;對照組(1)男性23例,女性26例,最大年齡71歲,最小年齡53歲,平均年齡(62.43±9.29)歲,對照組(2)男性24例,女性25例,最大年齡73歲,最小年齡51歲,平均年齡(62.58±11.26)歲;兩組性別、年齡、身體狀況以及病史等方面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對照組(1)給予丹參多酚酸鹽注射液(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Z20050249),200mg/次,1次/d;對照組(2)給予靜脈滴注前列地爾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10980023)治療,5μg/次,1次/d;觀察組給予丹參多酚酸鹽注射液(上海綠谷制藥有限公司;Z20050249),200mg/次,1次/d;聯合靜脈滴注前列地爾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藥股份有限公司;H10980023)治療,5μg/次,1次/d。治療2周后,分別觀察治療效果,并比較。
1.3觀察指標:分別觀察患者下肢癥狀體征(冷感、麻木感、足背動脈搏動、靜息痛、間歇性跛行)、踝動脈-肱動脈血壓值(ABI)、經皮氧分壓測定(TcPO)。
1.4治療效果評定[3]:根據糖尿病下肢缺血癥狀的輕重、ABI及TcPO改變進行療效判定。①顯效: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靜息痛、冷感或麻木感明顯減輕或消失,無痛行走距離較治療前增加2倍或2倍以上;②有效:臨床癥狀部分改善,靜息痛、冷感或麻木感部分減輕,無痛行走距離較治療前增加1倍或1倍以上;③無效:治療后臨床癥狀無變化;④惡化:治療后癥狀加重,靜息痛、冷感或麻木感加重,無痛行走距離較治療前明顯縮短。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7.0軟件,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治療效果比較:分別記錄治療效果,結果顯示:觀察組總有效率(91.83%)明顯優于對照組(1)(67.34%)及對照組(2)(71.4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治療效果比較[n(%)]
2.2患者ABI及TcPO變化情況比較:分別記錄患者ABI及TcPO變化情況,并比較。結果顯示:觀察組ABI及TcPO變化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1)及對照組(2),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患者ABI及TcPO變化情況比較(±s)

表2 患者ABI及TcPO變化情況比較(±s)
組別 ABI TcPO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對照組(1)對照組(2)0.76±0.02 0.78±0.03 0.77±0.02 1.01±0.06 0.86±0.05 0.88±0.05 26.8±5.6 26.1±5.4 26.3±5.5 32.6±5.9 29.2±6.2 29.4±6.0
現代社會不斷進步,糖尿病發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患者由于機體長年持續處于高血糖及蛋白質的非酶糖化狀態,部分存在脂代謝紊亂,使血液處于高黏稠、高凝狀態,加之下肢血管循環的解剖特點,容易出現下肢血管病變,主要表現為管壁增厚、管腔狹窄、同時微血管和微循環有不同程度障礙,使下肢血液供應減少,臨床表現為下肢皮膚發涼、顏色發紺或蒼白、靜息痛、間歇性跛行等等,病情嚴重者可出現下肢潰瘍,甚至壞疽。下肢血管病變檢查常用量化手段有踝動脈-肱動脈血壓比值測量(ABI)、經皮氧化壓測定(TcPO)[1][2]。前者反映下肢血壓與血管缺血狀態;后者反映下肢微循環狀態,也能反映周圍動脈的供血情況。下肢血管病變的治療包括內科綜合治療,在積極控制血糖基礎上,聯合應用各類改善循環藥物是一重要環節[1][2]。
前列地爾(又稱前列腺素E1),是廣泛存在于體內的生物活性物質,具有廣泛生物藥理作用:可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小板的高反應和TxA-2水平,可抑制血小板活化,促進血栓周圍已活化的血小板逆轉;改善紅細胞的變形能力;通過增加血管平滑肌細胞內的CAMP含量,發揮擴血管作用;通過抑制血管平滑肌細胞的游離Ca2+,抑制血管交感神經末梢釋放去甲腎上腺素,使血管平滑肌舒張;可激活脂蛋白酶及促進甘油三酯水解,降低血脂和血黏度;可刺激血管內皮細胞產生組織型纖溶性物質(t-PA),具有一定的直接溶栓作用[3][4][5]。丹參多酚酸鹽注射液是從傳統活血化瘀類中藥丹參中提取的以丹參乙酸鎂為代表的丹參多酚鹽類化合物,具有多方面藥理作用:可清除氧自由基,減輕氧化應激,刺激NO的生成;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抑制血小板5-羥色胺釋放,改善血液流變學,使血管通透性改變;具有抗炎作用,減少細胞間粘附分子的表達,從而減輕白細胞與內皮細胞的粘附和浸潤[6][7]。本研究試從丹參多酚與前列地爾聯合應用于臨床診斷有下肢血管病變患者,發現兩者聯用比單藥應用,患者冷感、麻木、疼痛等癥狀緩解更明顯,ABI及TcPO指標改善更明顯,提示兩種藥物合用有互補作用,從抗血小板聚集、擴血管、降低血液黏滯性、減輕氧化應激、抗炎等不同途徑,改善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3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2]張賽飛,吳芳,王舟,等.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診斷及治療規范[J].國際內分泌代謝雜志,2012,32(6):383-385
[3]陳玉軍.前列地爾的作用機制以及臨床應用進展[J].黑龍江醫藥,2011,24(3):449-450.
[4]高月霞,李建臣.前列地爾注射液治療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的療效觀察[J].醫藥前沿,2012,2(10):168-169.
[5]劉霞,呂肖鋒,高曉曉,等.前列地爾對糖尿病下肢血管病變患者血清可溶性細胞間黏附分子1和氧化低密度脂蛋白的影響[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3):289-292.
[6]許繼文,付春梅.丹參的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醫學綜述,2006,12(23):1467-1469.
[7]王蓉,原永芳.丹酚酸B藥理作用的研究概況[J].中醫藥導報,2011,17(4):130-131.
R587.1
B
1672-8351(2016)02-0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