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瑩(廣西桂林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 桂林 541002)
阿替普酶規范劑量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
呂瑩(廣西桂林市人民醫院神經內科桂林541002)
目的:探討阿替普酶規范劑量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的效果。方法: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入院治療的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12例與對照組13例,實驗組采用阿替普酶規范劑量靜脈溶栓治療,對照組采用阿替普酶低于規范劑量靜脈溶栓治療。對比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及預后。結果:兩組治療效果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預后mRS評分較治療前降幅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臨床應用規范劑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療效確切,預后好,值得基層醫院推廣。
阿替普酶 規范劑量 缺血性腦卒中 療效
1.1一般資料:選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入院治療的2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符合衛生部2010年制定的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診斷標準[2]。按照入院順序隨機分為實驗組12例與對照組13例。實驗組患者男性7例,女性5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5.5±10.3)歲;發病時間0.5~4.5h,平均發病時間(1.8±1.2)h。對照組患者男性8例,女性5例;年齡50~75歲,平均年齡(65.2±10.4)歲;發病時間0.6~4.3h,平均發病時間(1.7±1.3)h。患者入院后對其進行神經功能缺損評分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NIHSS)評分,分值為4~13分,平均分值(8.2±1.8)分,上述患者排除90d外傷者、顱內腫瘤及顱腦手術者,重度高血壓,心腦腎肝功能不全者及其他影響本次研究結果的病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發病時間等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臨床分組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患者入院后參照《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0版》制定常規急救措施[2],給予頭顱CT、心電監護、血尿檢測等,迅速建立靜脈通道。實驗組[2]:應用注射用阿替普酶(商品名:愛通立,德國Boehringer Ingelheim Pharma GmbH&;Co.KG提供,注冊證號:S20110051),參照美國《缺血性卒中患者的早期處理指南2007年版》藥物劑量為0.9mg/kg,總量不超過90mg,治療初期靜脈推注總量的10%,剩余90%藥量靜脈泵勻速60min內靜脈輸注。對照組:應用注射用阿替普酶藥物劑量為0.6mg/kg,總量超過60mg,治療初期靜脈推注總量的10%,剩余90%藥量靜脈泵勻速60min內靜脈輸注。兩組靜脈溶栓后給予常規改善代謝循環、清除氧自由基及營養神經等藥物治療。治療過程中定期復查頭顱CT[2]。
1.3臨床觀察指標:記錄兩組患者入院后,治療后1d、3d的NIHSS評分;隨訪90d,應用改良Rankin評分量表(mRS)評估患者預后[3],分析統計兩組預后。所有患者的NIHSS及mRS評分均由兩名有豐富經驗的專業醫師得出結論。
1.4療效評價標準:治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降幅超過90%;顯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降幅為45%~90%;有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降幅為20%~45%;無效:治療后患者NIHSS評分降幅低于20%。治療總有效率=(治愈+顯效+有效)例數/患者總數×100%[3]。
1.5統計學方法:數據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SPSS15.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t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兩組治療效果接近,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n,%)
2.2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變化及預后mRS評分對比: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變化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預后mRS評分較治療前降幅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變化及預后mRS評分對比(±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變化及預后mRS評分對比(±s)
組別 NIHSS評分 mR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實驗組對照組t P 8.2±1.8 8.2±1.8 1.0251 0.0515 4.2±1.1 4.4±1.0 1.0058 0.0508 2.61±0.67 2.59±0.69 1.0325 0.0517 0.71±0.22 1.58±0.41 4.5218 0.0158
大量實驗研究結果顯示[4],腦血管病即腦卒中絕大部分由于腦血管阻塞或破裂引發的腦部血液供給功能紊亂,使正常腦部組織與神經功能損傷,嚴重危及患者的生存,臨床上對于急性缺血性卒中早期治療措施以疏通阻塞血管為主要措施,恢復半暗帶組織正常血供。
有學者研究結果顯示[5],阿替普酶作為臨床上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常用治療血栓藥物,已被學術界廣泛認可,可快速緩解患者腦部血管阻塞而導致缺血性組織損傷,恢復腦部半暗帶位置組織腦細胞活性,大大降低腦細胞死亡率,避免神經細胞受損。有研究結果顯示[5],阿替普酶作為血栓溶解藥物,主要構成為糖蛋白,含有526個氨基酸,人體內主要通過血管內皮細胞形成,通過自體賴氨酸殘基與纖維蛋白結合,激活血栓纖維素中的纖維溶酶原轉化為纖溶酶,加大親和力,快速溶解血栓,有顯著的特異性與短半衰期,無全身藥物效果,治療更有針對性。
有報道指出[6],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過程中藥物使用量高,出現出血風險加大,為了減少臨床并發癥,日本學者曾應用小劑量(0.6mg/kg)與規范劑量(0.9mg/kg)對比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療效無顯著差異,規范劑量阿替普酶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安全有效,較動脈溶栓治療更便捷,臨床應用前景廣泛,故無需降低該藥物的臨床使用量,維持在規范劑量范圍內即可達到最佳效果[6]。
我院本次實驗中將使用不同劑量的兩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治療效果與預后結果進行對比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阿替普酶規范劑量(0.9mg/kg)治療后,臨床效果與對照組低劑量(0.6mg/kg)接近,預后mRS評分降幅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158,t=4.5218)。
綜上所述,臨床應用規范劑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療效確切,預后好,值得基層醫院推廣。
[1]廖曉凌,王伊龍,潘岳松,等.急性缺血性卒中不同劑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療效比較[J].中國卒中雜志,2014,9(7):551-556.
[2]張載潛,黃定良,張會香,等.阿替普酶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時靜脈溶栓和動脈溶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較[J].北方藥學,2015,12(7):108-109.
[3]李廣仁,韓靖,臧漢青,等.不同劑量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療效比較[J].臨床合理用藥,2015,8(11A):24-26.
[4]林念童,楊碧萍,冼樹清,等.阿替普酶動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比較性研究[J].中華神經醫學雜志,2012,11(10):1030-1033.
[5]常紅,王曉娟.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出血并發癥發生時間的觀察[J].中華護理雜志,2014,49(10):1191-1193.
[6]秦承輝,王波,羅巍,等.羥乙基淀粉聯合阿替普酶靜脈溶栓治療急性腦梗死的療效觀察[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8):856-858.
R743.3
B
1672-8351(2016)02-0096-02有報道稱[1],隨著人民群眾生活日益改善,腦卒中在我國的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特別是急性缺血性卒中(Cerebral Ischemic Stroke,CIS)發病率高、死亡率高,即便患者存活也可存在肢體功能殘疾等后遺癥。我院從2014年10月開始研究阿替普酶規范劑量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卒中,現報道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