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珊璐 馮國祝 張 莉 徐蓮香 吳碧海(深圳市坪山新區人民醫院 深圳 518118)
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觀察
彭珊璐馮國祝張莉徐蓮香吳碧海(深圳市坪山新區人民醫院深圳518118)
目的:探討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效果。方法:病例選取我院2013年2月~2015年6月收治的108例患兒,利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采用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對照組采用紅霉素序貫治療,觀察兩組治療后的咳嗽消失、退燒、啰音消失及住院時間,兩組患兒治療前后粒細胞刺激集落因子(G-CSF)和C反應蛋白(CRP)水平,兩組治療效果及不良反應情況。結果:觀察組在退燒、咳嗽消失、啰音消失及住院時間上(1.5±0.6、8.3±2.6、3.2±1.4、9.9±2.1)明顯少于對照組(3.3±0.4、13.8±3.2、6.8±2.7、14.8±4.1)(P<0.05),兩組患兒治療前G-CSF和CRP水平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50.1± 6.7、8.1±2.4)少于對照組(91.8±11.6、12.9±3.6)。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0%(P<0.05)。觀察組6例不良反應(10.9%)明顯低于對照組24例不良反應(48.0%)(P<0.05)。結論: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不僅具有很好的臨床療效,而且不良反應發生率低,具有很好的臨床應用價值。
阿奇霉素 小兒肺炎 序貫治療 支原體肺炎
近年來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MPP)發病率逐年升高,對許多患兒的生長發育及其家庭帶來了很大困擾[1]。目前治療MPP的一線藥物主要是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霉素。為了解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MPP的臨床效果,本文中選取108例患兒進行分組研究治療,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病例選取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兒科收治的108例患兒。利用隨機數字表法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58例,男性38例,女性20例,平均年齡(6.3±2.8)歲,平均病程(3.2±1.4)d。對照組50例,男性35例,女性15例,平均年齡(6.1±2.4)歲,平均病程(3.0±1.8)d。排除大環內酯類藥物過敏、年齡<6個月的患兒。所有患兒肺炎支原體(MP-IgM抗體檢測)均符合病理診斷標準[2]。所有患兒在年齡、性別、病程及其他一般臨床資料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兒給予止咳化痰及吸氧的一般常規治療。觀察組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先給予葡萄糖注射稀釋阿奇霉素(國藥準字H20040509,揚州中寶制藥有限公司,100mL,阿奇霉素0.125g,葡萄糖5.0g)靜脈滴注,劑量為10mg/(kg.d),1次/d,連續滴注5d。連續口服阿奇霉素干混懸劑,劑量仍為10mg/(kg.d),1次/d,連服3d,停服4d,再服3d。對照組:先給予葡萄糖注射稀釋乳糖酸紅霉素靜脈滴注,劑量為25~30mg/(kg.d),1次/d,連續5d。口服紅霉素25~30mg/(kg.d),3次/d,每次9~10mg,連續9d。兩組患兒在治療期間無使用任何其他抗生素。在治療前后對兩組患兒進行血清粒細胞刺激集落因子(G-CSF)和C反應蛋白(CRP)檢測,記錄并比較兩組患兒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住院時間及治療效果、不良反應。
1.3評判標準[3]:完全康復:治療后癥狀完全消失、體征恢復正常、胸部平片正常。顯效:癥狀、體征或胸部平片有一項未恢復正常。好轉:病情有所控制,但效果不夠明顯。無效:治療后病情無改變甚至加重。有效率=(完全康復+顯效+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4統計學方法:根據SPSS13.0對數據進行統計,計數資料比較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量資料比較采用t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患兒臨床表現及血清學檢測情況:觀察組患兒在退熱時間、咳嗽消失時間、啰音消失時間及住院時間上都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治療前G-CSF與CRP水平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明顯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臨床表現及血清學檢測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臨床表現及血清學檢測比較(±s)
組別 N 退熱(d)咳嗽消失(d)啰音消失(d)住院時間(d)治療前G-CSF (pg/mL)治療前CRP (mg/L)治療后G-CSF (pg/mL)治療后CRP (mg/L)觀察組 58 1.5± 0.6 8.1± 2.4對照組 50 3.3± 0.4 8.3± 2.6 3.2± 1.4 9.9± 2.1 162.4 ±18.6 24.1± 3.9 50.1± 6.7 12.9± 3.6 t -18 -9.8 -8.9 -8.0 1.2 0.8 -37.1 -8.3 P <0.05 <0.05 <0.05 <0.05 0.24 0.42 <0.05<0.05 13.8± 3.2 6.8± 2.7 14.8± 4.1 158.2 ±18.3 22.1± 4.4 91.8± 11.6
2.2兩組患兒臨床療效情況: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8%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6.0%(P<0.05),具體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2.3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情況:觀察組有6例不良反應(10.9%),其中胃腸道不適2例,皮疹2例,靜脈炎2例。對照組有24例不良反應(48.0%),其中胃腸道不適18例,皮疹2例,靜脈炎2例、肝功能損傷2例。觀察組不良反應少于對照組(P<0.05)。
肺炎支原體(MP)是一種介于細菌和病毒之間的微生物,既含有DNA,又有RNA,最主要的特點是無細胞壁,故如青霉素類、頭孢類抗生素對其并無明顯的殺菌抑菌作用。之前對于MPP的治療藥物首選紅霉素,但因其不良反應嚴重,常導致使用者消化道不適、皮疹及肝功能受損,所以不適合兒童使用。近年來對小兒MPP的治療都青睞阿奇霉素[4]。
阿奇霉素和紅霉素同屬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阿奇霉素是在紅霉素結構基礎上進行修飾,使其具有酸穩定性、滲透性高、半衰期長(36~48h),最為重要的是阿奇霉素的后效應強,不需要頻繁給藥,常規劑量一天只需給藥一次[5]。其穩定性高,肝腎毒性小,副作用也較紅霉素少。但為了達到治療效果,長時間持續的靜脈滴注的給藥方式對患兒的生活仍有一定影響。已有文獻報道采用序貫療法,不僅可以達到治療目的,還可以減輕患兒的痛苦[6]。
G-CSF是細胞集落因子,是抗感染中非特異性細胞免疫的重要因子,在機體的防御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CRP是C-反應蛋白,其功能是在機體應激狀態下,保護已被炎癥細胞損傷的細胞,避免機體組織進一步損傷[7]。這二者水平增加則預示機體有炎癥反應,若降為正常則表明機體的炎癥反應減輕或消失。
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采用阿奇霉素序貫療法,對照組采用紅霉素序貫療法。觀察組臨床癥狀的恢復時間以及住院時間都少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兒治療期炎癥因子的水平相差無異,但治療后觀察組因子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治療有效率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阿奇霉素的殺菌作用強于紅霉素。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阿奇霉素的安全性更高,患兒更加耐受。綜上所述,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不僅能達到預想的臨床療效,還少有不良反應,患兒依從性高,值得臨床推廣。
[1]侯朝陽.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09,30(22):2772-2775.
[2]胡亞美,江載芳.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3:1204-1205.
[3]黃純,陳朝霞,劉柳明.阿奇霉素聯合痰熱清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71例的療效觀察[J].廣西醫學,2010,32(2):188-189.
[4]李志華,陽玉明.阿奇霉素序貫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及對血清G-CSF和CRP的影響 [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3,34 (16):2352-2354.
[5]雷美生.阿奇霉素的臨床應用及其抗生素后效應[J].北方藥學,2012,9(8):80-81.
[6]梁結柱.C反應蛋白在感染性肺炎診斷中的臨床應用[J].臨床肺科雜志,2011,16(7):1003-1005.
[7]許蕾.阿奇霉素序貫療法治療小兒肺炎支原體肺炎的臨床觀察[J].臨床合理用藥,2011,4(2):39-41.
R725.6
B
1672-8351(2016)02-01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