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麗瓊(湖南省張家界市人民醫院 張家界 427000)
眼科I類切口手術圍術期干預前后抗菌藥物使用情況分析
朱麗瓊(湖南省張家界市人民醫院張家界427000)
目的:調查某三級醫院眼科I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整治前后抗菌藥物應用情況。方法:采取回顧性調查方法,隨機抽取眼科(2011年1月~2014年12月)I類切口病歷,每月10份,共計480份,對圍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統計分析。結果:干預前眼科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使用率100%,術前未用術后用,干預后使用率為0。結論:干預前后眼科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使用情況相差大,嚴格的無菌手術操作,高度的責任心可有效減少抗菌藥物使用率,開展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干預,可明顯改善抗菌藥物不合理應用現象。
眼科 I類切口 抗菌藥物 干預前后
2011年4月,衛生部發布了《2011年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2012年3月、2013年5月發布《全國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以進一步鞏固和推動抗菌藥物合理使用;2014年衛計委要求持續鞏固加強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工作。按照方案要求,某三級醫院積極落實專項整治活動的要求,對抗菌藥物臨床應用進行監控和規范化管理,在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下成立了抗菌藥物管理組。為了解某三級醫院眼科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情況,現將該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眼科I類切口手術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使用情況進行調查對比分析。
1.1資料來源:通過某三級醫院病案室調出眼科I類切口手術(2011年1月~2014年12月)相應病歷。隨機抽取每月10份,共計480份,按年度分組,依據國家衛計委頒發的《抗菌藥物臨床使用指導原則》、《2013年全國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方案》,分析眼科I類切口圍手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情況。
1.2方法
1.2.1根據自行設計的眼科I類切口抗菌藥物臨床應用調查表,統計分析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率、用藥時機及用藥療程的合理率。
1.2.2根據國家衛計委頒發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生部辦公廳關于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問題的通知》定量評估眼科I類切口手術從2011年開始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專項整治活動及觀察建立抗菌藥物專項整治長效機制的實效,對干預前后進行比較。

眼科2011~2014年I類切口手術圍手術期抗菌藥物使用情況調查表
此次調查顯示,通過醫院對I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合理使用的干預,可以有效規范臨床醫師對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避免濫用,延緩抗菌藥物耐藥性產生。專項整治前眼科I類切口手術2011年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為100%,主要是靜脈使用克林霉素、林可霉素、美洛西林舒巴坦鈉、頭孢替安、頭孢呋辛等,另加滴眼液全程使用,92.5%還出院另帶口服抗菌藥物,選藥不合理情況居多,用藥時機不合理,均為術前未用術后用,且療程過長。2012年1~4月下降至80%,選用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頭孢呋辛等,療程過長與使用口服抗菌藥物有關。與2011年上半年(抗菌藥物專項整治前)相比,2012年上半年抗菌藥物使用率已經有所下降,尤其是2012年下半年開始至2014年12月眼科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使用率下降更為明顯,符合衛計委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預防使用率<30%及建立抗菌藥物整治長效機制的要求。
3.1抗菌藥物總體使用情況分析
3.1.1通過醫院綜合干預措施可降低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使用率:按照衛計委關于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要求,I類切口手術患者預防使用抗菌藥物不超過30%。調查發現,干預前某三級醫院眼科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使用率為100%,不符合衛計委規定,說明在I類切口手術圍術期預防用藥方面存在無指征問題。通過調查發現使用率過高主要與以下兩方面因素有關:①醫師方面因素,醫生對抗菌藥物合理應用意識不強,還與當前的醫療環境有關,部分醫師擔心不預防用藥一旦發生感染很容易引起醫療糾紛;②手術類型因素,干預前,臨床醫師考慮眼睛為重要器官,一旦感染,后果不堪設想,因此100%預防性使用抗菌藥物??咕幬镌谕饪祁I域預防術后感染的重要作用已受到了廣泛肯定,但并不意味著術后應用抗菌藥物作為常規預防術后感染的措施[1]。事實上,對于一般的I類切口手術,只要注意嚴格的無菌操作,大多無需預防用抗菌藥物[2]。滴眼液可以起到很好的預防作用,避免了全身用藥帶來的各種不良反應和不必要的浪費[3]。另外,抗菌藥物的應用不能替代外科治療的基本原則,嚴格無菌操作是降低感染的必要措施。
3.1.2本次調查顯示,干預前預防用藥在術前0.5~1h內給藥0例,術前未用術后用達100%,說明干預前圍手術期預防用藥時機不合理,療程過長。國外研究[4~6]表明,延長圍術期抗菌藥物的療程并不能降低手術部位感染的發生率,反而會增加醫療費用和耐藥菌株的產生,不但達不到預防用藥目的,還造成浪費。臨床藥師通過調查發現,術前未能在0.5~1h內給藥與手術麻醉師擔心術前給予抗菌藥物靜滴可能出現過敏反應,與麻醉意外混淆而不予配合有關;術后預防用藥時間過長與醫師過度擔心術后感染引發醫療糾紛有關。臨床藥師將發現的問題及時向醫院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組匯報并采取一系列措施進行干預,要求預防用藥在手術室執行,且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干預后圍手術期靜脈途徑抗菌藥物使用率為0,僅術前1天至手術后使用了滴眼劑,干預后較干預前的用藥時機和療程的合理性顯著提高。有效的干預措施可以規范抗菌藥物預防用藥時機和療程。
3.2據統計,眼科手術術后感染發生率為0.046~0.367%[7],一般的眼科手術為清潔切口,大多無需靜脈使用抗生素,且一般的抗菌藥物難以透過血眼屏障,應注意手術室的潔凈環境、嚴格的無菌技術及細致的手術操作,通過調查結果顯示干預后眼科I類切口手術抗菌藥物靜脈使用率為0,使用率顯著下降,而我院眼科手術術后感染發生率為0.098%~0.15%,感染率未見升高。
3.3有效的干預措施能促進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3.3.1醫院領導的高度重視,采取行政干預與技術干預相結合的綜合干預措施,成立抗菌藥物管理小組,派專人管理抗菌藥物的合理應用,重點管理I類切口圍術期抗菌藥物的使用,充分發揮行政管理職能。采取一系列措施對全院各科室抗菌藥物使用進行了嚴格管理,對抗菌藥物品種的選擇、醫師和藥師權限的設置、責任劃分、相關知識的培訓,將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理念鍥入臨床各位醫生頭腦中。主管領導帶領相關專家及藥師,查閱病歷,針對病歷中存在的問題下臨床與醫師面對面交流溝通,對不合理現象進行點評、公示,對當事醫師予以誡勉談話、經濟處罰、納入科室績效考核等一系列措施。完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制度,利用不同的平臺宣傳抗菌藥物合理運用知識和理念。發揮醫院職能部門的作用,加大管理力度,能有效的減少醫院感染,防止抗菌藥物的濫用和延緩細菌耐藥的發生。
3.3.2醫務人員高度的責任心與合理用藥意識的增強,能促進I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安全、有效、合理應用。該院眼科主任轉變觀點,積極配合,加強抗菌藥物合理應用的干預,強調醫師圍術期無菌、細致、熟練操作及合理應用抗菌藥物的意識,制定合理的給藥方案,大大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2014年、2015年抗菌藥物臨床管理強調鞏固成果和持續改進,因此應大力采取有效措施,逐步建立完善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相關制度、指標體系和長效工作機制,促進醫療機構抗菌藥物臨床合理應用能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1]劉樺,黃建權.實施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活動對改善清潔手術圍術期預防用藥合理性的效果的Meta分析[J].中國藥房,2013,24 (28):2651-2653.
[2]米麗,李敬超,吳廣通.我院抗菌藥物專項整治情況調查分析[J].國外醫藥抗生素分冊,2013,3,34(2):S1-S4.
[3]王鮮平,殷紅,曾力.眼科清潔手術預防抗菌藥物調查分析[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04,20(4):244-245.
[4]Khan UD.Breast augmentation,antibiotic prophylais,and infection:comparative analysis of 1,628 primaryaugmentation mammoplasties assessing the role and efficacy of antibiotics prophylais duration[J].Aesth Plast Surg,2010,34(1):42.
[5]Lundine KM,Nelson S,Buckley R,et al.Adherence toperioperative antibiotic prophylais among orthopedic trauma patients[J]. Can J Surg,2010,53(6):367.
[6]Higuchi Y,Takesue Y,Yamada Y,et al.A single-dose regimen for antimicrobial prophylais to prevent perioperative infection in urological clean and clean-contaminated surgery[J].Journal of Infection and Chemotherapy,2011,17(2):219
[7]謝曉露,侯璇珠,黃少燕,等.某院眼科I類切口手術圍術期抗菌藥物預防性應用的合理性評價[J].中國醫院用藥評價與分析,2015,15(2):209.
Analysising th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efore and after the type I incision surgery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in a ophthalmology
Zhu liqiong(the people,s hospital of zhangjiajie,zhangjiajie,427000)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applicati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the type I incision surgery perioperative treatment before and after a ophthalmology of tertiary hospital.Methods:to applicate retrospective investigation method,random selection ophthalmic type I incision records(January 2011~December 2014),10 a month,a total of 480 copies of the perioperative use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werean alyzed.Results:before intervention the usage rate of antimicrobial drug is 100%a eye of the 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postoperative or preoperative to use),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utilization rate is 0.Conclusion:the interven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difference of using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type I incision operation of ophthalmology are big,strict aseptic operation,high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antimicrobial usage,to carry out the intervention of antibacterial drug of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can obviously improve the unreasonable application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Eye Type I incision Antimicrobial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969.3
B
1672-8351(2016)02-018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