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玲 葉小芳 羅翠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內科 廣州 510630)
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的護理配合研究
黃淑玲葉小芳羅翠華(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心內科廣州510630)
目的:探討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的護理配合。方法: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72例心律失常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36例)與觀察組(36例)。全體患者使用胺碘酮進行治療,觀察組同時給予護理配合。觀察兩組治療效果,記錄靜脈炎、心律不齊、惡心頭暈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4%,不良反應發生率11.1%,兩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同時給予護理配合能進一步改善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
胺碘酮 心律失常 護理配合
心律失常是臨床常見心血管疾病,多由心臟活動起源或傳導障礙所致,臨床癥狀主要包括胸悶、心悸、出汗,病情嚴重者可發生暈厥或猝死。胺碘酮屬Ⅲ類抗心律失常藥,靜脈注射可直接擴張冠狀動脈及周圍血管,能有效改善心律失常。近年來有研究人員發現,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心室率、血壓和心功能均會發生改變,還會受藥物影響出現各種不良反應[1]。為確保獲得理想療效,給予護理干預很有必要。本文以我院收治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的護理配合,現報道如下。
1.1一般資料:我院2013年11月~2014年11月收治72例心律失常患者,全體入選病例經體表心電圖和動態心電圖檢查確診為心律失常[2]。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36例。對照組男性19例,女性17例;年齡43~75歲,平均年齡(56.3±5.2)歲;心室率143~186次/min,平均心室率(167.2±10.3)次/min。觀察組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齡41~77歲,平均年齡(55.7±6.4)歲;心室率147~181次/min,平均心室率(165.5±9.7)次/min。兩組患者均已排除因藥物或酸堿平衡等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臨床基線資料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兩組患者均給予胺碘酮按常規藥物進行靜脈輸液治療,觀察組同時給予護理配合,即:①用藥前準備:檢查心電圖,監測患者QTC、QT、心肌酶、電解質等指標水平及變化情況,準備好除顫器和急救藥品。②心理護理:針對部分表現出焦慮、緊張等不良情緒的患者,護理人員應耐心勸導,與其保持良好的溝通,給予患者安慰和鼓勵,幫助患者放松身心。③用藥期間的護理:使用注射泵精確勻速給藥,用藥前需仔細核對用藥劑量、藥物濃度。基于靜脈注射碘胺酮會對血管造成較大刺激,故靜脈通道應選擇中心靜脈,以確保輸液通道通暢。靜脈滴注時應將輸液速度控制在10mg/min以內,每次注射時間應<25min。注意密切觀察穿刺處皮膚溫度、顏色,一旦發現紅腫應立即停止輸液,并對穿刺部位進行鎮痛、抗感染處理。監測患者心率、血壓改變情況,注意傾聽患者主訴,加強病房巡視,預防不良反應。④飲食指導:胺碘酮可引起胃腸道癥狀,故治療期間應叮囑患者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
1.3觀察指標:①觀察兩組治療效果。②記錄靜脈炎、心律不齊、血壓下降等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4療效評價標準:顯效:治療后患者心悸、胸悶等癥狀體征完全消失,心功能明顯改善,心率穩定在60~80次/min,心電圖檢查未發現異常。有效:治療后患者癥狀明顯改善,心功能部分改善,心律失常次數減少,心電圖檢查正常。無效:經治療患者病情無好轉或加重。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 100%。
1.5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7.0軟件對研究數據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行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兩組治療效果比較: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4%,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效果比較[n(%)]
2.2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11.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n(%)]
碘胺酮是一種具有輕度非競爭性和Ⅰ及Ⅳ類抗心律失常藥性質的α及β腎上腺素受體阻滯劑,能有效延長各部心肌組織的動作電位和有效不應期,進而達到消除或減輕折返激動的目的[3]。多數心肌梗死類心血管病患者在急性發作期,常并發心肌細胞電生理不穩定和心肌收縮力下降,臨床表現為心功能不全和心律失常。針對此類患者,臨床治療需在迅速改善心律失常癥狀同時,避免引起較大血流動力學改變[4]。碘胺酮經靜脈給藥見效快,能有效降低心室率且負性肌力作用低,故成為該類患者的一線用藥。
臨床研究發現,雖然碘胺酮適應癥廣,可用于任何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但高濃度、持續性推注給藥仍會引起嚴重的不良反應[5]。碘胺酮不良反應既包括惡心、食欲減退一類的消化系統癥狀,也包括心動過緩、Q期間延長一類的心臟不良反應,另外,局部靜脈炎較為常見。不良反應的發生會給患者造成不必要的困擾,影響了患者的休息與康復[6]。基于此,在治療過程中給予護理配合很有必要,通過密切監測病情、預防不良反應、心理護理以及疾病知識宣教,為治療效果和安全性提供可靠保障。
韓朗[7]等經研究證實,護理干預在減少胺碘酮致靜脈炎發生方面有顯著效果,實驗組靜脈炎發生率24%顯著低于對照組的68%(P<0.05)。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4.4%,不良反應發生率11.1%,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結果提示,在碘胺酮治療心律失常的同時給予護理配合,能有效改善治療效果,減少不良反應,該研究結論與現有相關報道內容基本吻合[8]。
綜上,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輔以病情監測、心理輔導、控制給藥等護理配合,能有效提高用藥安全性,獲得理想的治療效果。
[1]李靜.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65例臨床護理[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2,16(22):141-142,147.
[2]陳劉顏.鹽酸胺碘酮致心律失常患者靜脈炎的護理體會[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16):131-132.
[3]童藝紅,任曉琴.胺碘酮治療心力衰竭合并心律失常的臨床護理[J].中國基層醫藥,2012,19(16):2542-2543.
[4]胡靜,胡曉娟.循證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導報,2012,9(13):148-149,152.
[5]鐘林華,張麗偉.胺碘酮注射泵持續泵入治療心律失常的觀察與護理[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3,32(1):58-60.
[6]王海霞.心律失常38例靜脈炎預防護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31):96-97.
[7]韓朗,肖麗.護理干預降低胺碘酮致靜脈炎的臨床觀察[J].實用藥物與臨床,2012,15(7):447-448.
[8]王笑酉.鹽酸胺碘酮治療心律失常100例的靜脈炎防護體會[J].中國藥業,2013,22(11):60-61.
A study of nursing cooperation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
Objective:To eplore the nursing cooperation of amiodarone in the treatment of arrhythmia.Methods:72 patients with arrhythmia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November 2013 to Nov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36 cases)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36 cases)by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All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amiodar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corresponding nursing cooperation at the same time.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were observed and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such as phlebitis,arrhythmia,nausea and dizziness was recorded.Results: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94.4%)was higher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11.1%)was lower(P<0.05).Conclusion:While treating arrhythmia with amiodarone,to give nursing cooperation can further improve the treatment effect and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miodarone Arrhythmia Nursing cooperation
·經驗交流·
R541.7
B
1672-8351(2016)02-019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