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凱晴
微博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輿論引導作用
——以“魏則西”事件為例
□李凱晴
微博(新浪微博)作為如今被廣泛使用的社交網絡平臺,在信息傳播中具有很強影響力,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和格局。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微博在緊跟事件報道的同時對輿論有一定的引導作用。以“魏則西”事件為例,輿論的發展緊隨潛伏期、爆發期、蔓延期和衰退期四個不同階段,其特征發生改變,輿論引導作用也有所不同。
微博;魏則西事件;輿論引導
(一)指向性明確
突發性事件發生后,尤其本文提及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涉及到人的生命和財產安全,與人們的利益密切相關,一旦涉及敏感話題,受眾的情緒就會被帶動。而微博及時準確地跟蹤事件的發展,挖掘隱藏在事件背后的真相,發布官方的權威消息,能夠消除受眾心中的疑惑,把突發事件帶來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在“魏則西”事件中,微博發布熱門話題,發揮媒體的議程設置功能,突出“百度競價”“武警二院”“莆田系”等關鍵詞,引導輿論的導向,使輿論朝著理想的方向發展。
(二)階段性突出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有“潛伏期—爆發期—蔓延期—衰退期”四個階段,輿論的發展緊隨四個不同階段的特征發生改變。微博要對某一事件的輿論進行引導,首先就是根據網友的熱議度來確定該事件的輿論發展目前處于哪個階段,然后結合這一階段的不同特性,從而有針對性地對輿論進行引導。
(三)效果速度快
微博的輿論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產生一個話題,也可以使話題逐漸消失,把受眾的目光轉移到另外一個熱點事件上。最主要的是微博輿論引導產生效果的速度很快。“魏則西”事件中,微博上的熱議指數可以在兩天的時間內從零激增到二十多萬條,對于一些報道中存在的謠言,官方沒有給出權威解釋,傳統媒體信息傳播的速度相對低于微博平臺,在這種情況下,微博對于輿論的引導就會產生很快的效果。
(一)分析單位
本文主要依托新浪微博中微指數的數據統計來確立該突發事件“潛伏期—爆發期—蔓延期—衰退期”四個階段的時間點。微指數是指通過關鍵詞的熱議度,以及行業或者類別的平均影響力,來反映微博輿情或賬號的發展走勢。以“魏則西”作為關鍵詞在新浪微博微指數中進行搜索,以2016.4.12—2016.5.20時間為限,搜索到該事件在這個時間限定內每日的微博熱議度的波度圖(如圖1),并且根據波度圖的轉折點探析造成轉折的緣由。

圖1
(二)傳播階段
1.第一階段:潛伏期(4月12日-4月30日晚)
4月12日,魏則西在咸陽家中病逝。4月12日—4月26日微博熱議指數基本為零,更多網友最初只是表達了對生命的哀悼。唯一突出的微博用戶是魏則西生前畢業的院校“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發表的話題微博#則西走好,來世再做同學#。
4月27日—28日,數據有一個小幅度的上升。這是因為新浪微博用戶@孔狐貍在知乎上看到魏則西的“人性最大的‘惡’是什么”的回答,由此發布了一條呼吁關注百度競價排名問題的博文,將矛頭指向百度,該文被轉發上萬次,事件相關輿情熱度才逐漸提升。
2.第二階段:爆發期(5月1日—5月3日)
從圖1可以看出,5月1日,“魏則西”事件在微博上的熱議指數僅僅是微乎其微的條數,然而5月3日激增到22萬多條,達到了該事件被熱議的高峰時間點,可謂呈現出爆炸式增長。事出有因,5月1日在微信公眾號“有槽”發布的文章《一個死在百度和部隊醫院之手的年輕人》中,理清了百度與北京武警二院及莆田系的關系。莆田系醫院虛假宣傳、百度搜索競價排名逐利、部隊醫院對外承包混亂等廣遭詬病的問題再次引起廣泛關注。事件爆發后,微博、微信、知乎等平臺出現大量指責百度的聲音,引發各界關注。
3.第三階段:蔓延期(5月4日—5月8日)
該事件引發大量的關注之后,5月3日國家網信辦會同國家工商總局、國家衛生計生委成立聯合調查組進駐百度,對此事及互聯網企業依法經營事項進行調查并依法處理。5月4日,武警北京總隊第二醫院已停診,武警部隊組成工作組進駐武警二院,配合相關部門調查。事情真相撲朔迷離,突發事件傳播進一步蔓延。比如說新浪微博媒體用戶新京報發布“圖個明白”話題,問責莆田系如何“攻陷”公立醫院?名人用戶“王志安”通過對患者是否有正確死亡觀討伐醫療機構沒有提供正確的救治信息。
4.第四階段:衰退期(5月9日—5月20日)
從5月9日后,微博上對魏則西事件討論慢慢消退。有很大一方面是因為5月9日之后備受關注的“雷洋”事件,將用戶的目光大量轉移。另一方面,國家公布了對百度和武警北京二院的處理,在一定程度上使輿論逐漸消退下去。
(一)潛伏期微博的輿論引導分析:推動輿論產生,制造輿論話題。
微博時代的網絡平臺中,信息發布的門檻降低,受眾掌握了話語權,熱門話題的產生往往是由受眾進行議題設置的結果。“魏則西”事件中,微博熱議指數由零到4月27日的突然上漲,僅僅由于新浪微博用戶@孔狐貍發表了一篇博文引發了大量的轉載,制造了輿論的話題。受眾廣泛關注、大量的評論或轉發,繼而引發大規模輿論的關注。微博給受眾提供了這樣一個相對寬松自由的語境,使得網絡輿論的燃點越來越低。
(二)爆發期微博的輿論引導分析:觀點逐步深入,由表及里。
微博中的媒體用戶或者名人用戶等“意見領袖”,在傳播信息的過程中將自己對某事件的觀點看法呈現給受眾,在受眾的追捧與批判聲中產生巨大的輿論影響。比如,于海青、張兆晉等微博認證用戶,“新浪四川”等媒體都陸續發布有關“魏則西”事件的信息。“意見領袖”們在呼吁事件真相的過程中,煽動受眾的情緒,造成微博輿論持續發酵,促使相關部門加大調查力度,讓事件更加貼近真相。
此外,微博在發揮議程設置功能時,將受眾的關注點引向各個環節,將突發事件的緣由從淺入深、層層遞進地呈現。隨著事件的發展,受眾的關注點不再局限于“武警二院”“百度競價排名”“莆田系”等成為熱議的關鍵詞。從事件爆發之初表面呈現出的醫患糾紛,到背后錯綜復雜的利益關系,微博牽動著受眾的關注點,從一個輿論中心轉向另一個。
(三)蔓延期微博的輿論引導分析:步步緊逼,挖掘事件真相。
微博在突發事件中能夠在某一刻引發輿論的關注,成為輿論風暴的中心。在真相未呈現之前,微博在輿論引導上更多的是引領受眾緊逼事件的事實,把受眾塑造成為事件的監督者。在“魏則西”事件發展到蔓延期時,相關部門在輿論的壓力下進駐百度、武警二院進行調查,力爭盡早給予受眾一個合理的解釋。
(四)衰退期微博的輿論引導分析:給予合理解釋和輿論熱點的轉移。
突發事件發展到最后,總有一個慢慢衰退的過程。其一就是事件有了一個合理的解釋,其二是由于發生了另外一個焦點事件,受眾的目標被大量轉移,第二個因素在微博中表現得更為明顯。針對“魏則西”事件,權威部門給出了相關的處理決定。但在5月9日之后“雷洋”事件成為微博的熱門話題,輿論中心很快轉移到“雷洋”事件上,“魏則西”事件的熱議度迅速降低。輿論的中心的快速轉移也是微博的一大特色,微博能夠很快形成有關于某事件的熱門話題,也同時能夠急速地轉移受眾對某事件的關注,變更輿論的中心。
(一)政務微博加強信息公開
微博快速散播信息的特點給政府在突發事件的處置帶來了時間上的壓力,及時將信息公開,才能正確引導輿論的走向。針對“魏則西”事件,在潛伏期,事件還沒有真正爆發之前,事件的緣由往往由一些現場的目擊者或者親歷者發布到微博中,那么政府應該主動通過微博來獲取信息,并且對信息進行監管,關注微博的輿論趨勢。在事件逐漸發展的過程中,發布權威信息,避免謠言或者不良言論的擴散造成群眾情緒的恐慌。政府借助微博平臺及時與受眾交流、溝通,同樣可以引導輿論的發展。最后,在事件真相調查結果出來之后,政府可以通過微博以最快的速度澄清事實,穩定秩序。
(二)主流媒體融合微博平臺
當下是傳統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的時代,主流媒體在微博平臺上有著較強的影響力。因為主流媒體長期在受眾中樹立的形象,所開設的微博賬戶因其較高的權威性,聚集了大量的粉絲,事件一經發布,就會有大量的評論與轉發。相比較其他用戶,主流媒體在對突發事件的報道中對信息來源要多方求證核實,確保信息的真實、準確,更要追求有深度的報道,追擊事件的真相。在分析“魏則西”事件的傳播階段時,有提到微博用戶新京報,它以問責的語氣質疑莆田系,通過深度報道揭示莆田系與公立醫院合作的種種問題。
(三)微博平臺自身強化管理
微博的直接管理者是微博運營商,同樣也是平臺的輿論引導者。微博是言論自由的平臺,但微博運營商作為信息的“把關人”要審核微博信息才能健康有效地進行輿論引導。此外,微博有一個更重要的功能——議程設置。微博管理者可以通過對信息的重新整合設置熱門話題,將政府、媒體、名人和普通用戶的言論進行一個歸納分析,通過熱門話題排行榜的形式吸引受眾的關注,從而對輿論進行一個引導。
1.賈菁.微博在公共危機事件中的影響及應對策略[J].新聞愛好者,2013(3).
2.劉路.微博在突發事件中的輿論作用機制初探[J].新聞大學,2013年(2). 3.章琴麗.微博公共危機傳播研究[D].暨南大學,2013. 4.孟令俊.突發事件中的微博傳播與輿論引導[D].華中師范大學,2011.
5.施懌.微博在危機事件中的傳播特點和效果研究——以新浪微博為例[D].華中科技大學,2011.
6.周莉.微博在突發事件中的輿論引導研究[D].重慶工商大學,2013.
(作者系西華師范大學新聞傳播學院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