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 瑞,李惠萍
(1.安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合肥 230601;2.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合肥 230022)
?
·調查報告·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調查分析
余瑞1,2,李惠萍1△
(1.安徽醫科大學護理學院,合肥 230601;2.安徽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內分泌科,合肥 230022)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情況,分析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因素及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方法采用患者一般資料問卷、自我感受負擔量表和領悟社會支持量表,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調查分析。結果共納入患者215例,其中男104例,女111例;總自我感受負擔得分(25.59±10.58)分,處于輕中度水平;其中輕度負擔者78例(36.3%),中度負擔89例(41.4%),重度負擔48例(22.3%)。多因素分析顯示,家庭年收入(t=-3.039,P<0.01)、費用支付類型(t=2.769,P<0.01)、并發癥個數(t=-2.493,P<0.05)是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因素;自我感受負擔與社會支持程度呈負相關(r=-0.292,P<0.01)。結論2型糖尿病患者中普遍存在自我感受負擔,有針對性的護理治療,充分利用社會支持可以減輕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有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糖尿病,2型;自我感受負擔;社會支持
2型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的嚴重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慢性疾病,隨著我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發病率也在逐年升高。對腫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尿毒癥等慢性病研究發現,這些患者普遍存在拖累家庭,成為別人負擔的心理感受,這種心理感受被稱為自我感受負擔[1]。患者自我感受負擔除了疾病本身,也和社會及家庭支持相關。糖尿病作為一種慢性疾病,病程長,可導致多種并發癥,對患者及家庭會產生巨大影響。自我感受負擔研究多關注癌癥等慢性疾病,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研究還鮮有報道。本研究旨在探討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情況,以及和社會家庭支持應對方式的關系,為護理人員有針對性地對2型糖尿病患者進行心理護理干預提供依據。
1.1一般資料選取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安徽省某三甲醫院內分泌科住院治療的糖尿病患者215例。納入標準:(1)符合WHO糖尿病診斷標準的2型糖尿病患者[2];(2)并發癥包括糖尿病腎病、心腦血管病變、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足和糖尿病神經病變。排除標準:(1)有其他內分泌疾病、腦器質性疾病史,酒精和藥物依賴史,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2)病情嚴重不能堅持晤談與接受問卷調查者;(3)不能自理的患者;(4)已被精神病醫院確診并接受治療的精神疾病患者。共發放問卷230份,剔除漏填、錯填等無效問卷,共得有效問卷215份,有效率為93.5%。
1.2研究工具
1.2.1一般資料問卷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患者的性別、年齡、居住地、婚姻狀況、職業、文化程度、子女情況、主要照顧者、照顧者年齡、照顧者健康狀況、家庭年收入情況、宗教信仰、家庭和睦情況、費用支付類型、確診時間、對疾病認知、治療方案、有無酮癥酸中毒、并發癥。
1.2.2自我感受負擔量表(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SPBS) 本研究采用張慶娜等翻譯修訂的中文自我感受負擔量表[3],包括9個條目。每個條目分5個級別,1分表示從來沒有,2分表示偶爾,3分表示有時候,4分表示多數時候,5分表示總是這樣。總分45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越重。評價指標為:≤9分為無明顯負擔;>9~18分為輕度;>18~36分為中度;>36分為重度。
1.2.3領悟社會支持量表該量表主要用于測評個體所感知領悟到的不同來源的社會支持程度。由姜乾金翻譯修訂,量表共12個條目,包括家庭支持(4條目)、朋友支持(4條目)和其他支持(4條目)3個維度[4]。每個條目釆用1~7分計分,總分為12~84分,得分越高代表個體主觀感受到的社會支持越多。
1.3統計學處理采用Epidata3.1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應用SPSS13.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統計方法有描述性分析、單因素分析、Pearson相關分析、多元逐步回歸分析等。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狀況本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總的評分為(25.59±10.58)分,處于輕中度水平。其中輕度負擔者78例(36.3%),中度負擔89例(41.4%),重度負擔48例(22.3%)。自我感受負擔量表各條目得分情況見表1。

表1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水平±s,分)
2.2不同特征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比較以自我感受負擔得分為因變量,患者一般資料中19個項目因素為自變量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或t檢驗,結果顯示年齡(t=1.226)、居住地(t=4.331)、婚姻狀況(t=-2.638)、職業(F=2.661)、家庭年收入(F=12.655)、宗教信仰(F=-3.385)、費用支付類型(F=7.058)和并發癥(F=2.993)對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得分有顯著影響(均P<0.05)。
2.3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多元回歸分析進一步明確各因素對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影響,將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8個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以自我感覺感受負擔得分作為因變量,進行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包括家庭年收入、費用支付類型、并發癥個數(P<0.05),見表2。

表2 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影響 因素的多元回歸分析
2.4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與社會支持相關性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社會支持總分為(66.85±9.45)分,家庭支持得分為(23.78±3.93)分,朋友支持得分為(20.13±4.39)分,其他支持得分為(22.94±3.05)分。結果顯示,社會支持總分、朋友支持和家庭支持維度與自我感受負擔得分呈負相關(P<0.05),見表3。

表3 2型糖尿病患者的社會支持與自我感受 負擔的相關性分析
糖尿病是一種慢性終身性疾病,暫無方法治愈。患者需長期服藥或注射胰島素治療,但仍有部分患者會出現腎臟、心腦、四肢血管、眼睛和神經方面的并發癥,給身心帶來痛苦,同時也會影響到家庭其他成員,家庭成員的感受又會進一步加重患者的心理負擔。自我感受負擔是近年來對慢性病患者心理研究的一個熱點,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研究還未見報道。已有研究顯示糖尿病患者常合并有心理方面的改變,如抑郁和焦慮,而長期的抑郁和焦慮會給患者帶來精神壓力[5]。本研究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總體處于輕中度水平(77.7%),和癌癥及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相似[6-7]。本次調查結果顯示,條目3“我擔心因為照顧我會花費家人很多錢”和條目9“我感到我是家人的負擔”得分較高,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研究結果相似[8],提示經濟負擔和情感負擔是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主要因素,這可能和我國經濟和醫療保險水平相對較低有關,國外慢性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多以情感負擔為主,經濟負擔較輕[9]。
本研究發現小于40歲和大于60歲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相對較重。年輕患者正處于事業發展期,疾病可能影響到工作,此外患者多為家庭主要的勞動力和經濟來源,本身家庭和社會負擔較重,自我感受負擔也相對較重,中青年腦卒中患者也存在明顯的自我感受負擔[10]。老年患者自身身體情況在逐漸下降,多合并有高血壓等其他疾病,故糖尿病可能進一步加重身體痛苦,提升自我感受負擔的水平。本調查結果顯示喪偶組自我感受負擔得分明顯高于有配偶組。而且本組患者中老年患者居多(92.5%),主要照顧者多為配偶,有配偶照料可以減少患者的生活負擔。在長期透析患者和癌癥患者中未婚喪偶組自我感受負擔也同樣高于已婚組[11-12]。居住地、職業、家庭年收入、費用支付類型都和患者經濟情況相關,其中家庭年收入、費用支付類型直接關系到患者的治療經費來源,單因素和多元回歸分析結果都顯示與自我感受負擔密切相關。2型糖尿病需終身治療,其中自費比例越高,對家庭開支影響越大,患者乃至家庭的經濟負擔就越重,心理壓力也就越大。農村患者收入普遍較低,當地醫療條件也較差,2型糖尿病患者需長期購藥,定期復查,故客觀條件為治療帶來的不便也會增加農村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程度。國內對癌癥、透析、肝硬化等慢性疾病研究中都發現,職業、家庭年收入和費用支付類型等是影響患者自我感受負擔水平的重要因素[13-14]。本研究顯示宗教信仰和自我感受負擔呈負相關,有宗教信仰的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相對較輕。宗教信仰對患者心理健康的影響結果不一。Chochonov等[15]研究晚期癌癥患者時發現,自我感受負擔與宗教信仰無關,崔光成等[16]研究中年基督徒心理健康情況發現,有信仰群體心理健康水平普遍高于無宗教信仰群體,王恩光[17]研究發現糖尿病患者疾病不確定感和宗教信仰相關。本試驗中宗教信仰組患者人數較少,宗教信仰和糖尿病自我感受負擔的關系有待今后進一步深入研究。糖尿病并發癥比糖尿病本身對患者的危害更大,常見的有糖尿病腎病、血管病變、神經病變、眼病和糖尿病足。腎病可導致尿毒癥,眼病可導致失明,糖尿病足甚至會導致全身感染死亡。本研究發現有并發癥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得分明顯高于無并發癥患者,而且自我感受負擔得分隨并發癥數目增多而增加。多元回歸分析也顯示并發癥個數是影響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重要因素。李娟等[18]研究連續性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狀況時也發現,透析并發癥的發生會加重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水平。控制糖尿病患者并發癥的發生是糖尿病治療的主要目標之一,本研究結果提示積極治療并發癥同樣可明顯改善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程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社會支持總分(66.85±9.45)分明顯高于國內常模健康人群(35±3.73)分[19],反映2型糖尿病患者可以得到較高的社會關注和支持。社會支持量表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支持三方面,研究顯示家庭支持得分最高,提示家庭是糖尿病患者社會支持的主要來源。吳景梅等[20]研究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發現,再障患者社會支持總分明顯高于健康人群,患者社會支持與積極的應對方式呈正相關,與消極的應對方式呈負相關。本研究也發現,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得分與社會支持總分、家庭支持和朋友支持維度呈負相關,和中青年腦卒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研究結果相似[21]。糖尿病患者在家中常需要服藥或注射胰島素,并定期檢測血糖,容易產生給家庭成員帶來負擔的心理。社會支持是患者應對疾病和治療過程的最有潛力的資源之一,社會支持越高,患者的心理狀況越好。對癌癥患者的研究也發現,社會支持可以改善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程度。因此,日常護理治療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有意識地鼓勵患者多與家人、朋友、病友、同事交流,有助于減輕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增加社會支持的利用度。
我國2型糖尿病發病率逐年升高,已接近發達國家水平。糖尿病本身及并發癥都會給患者帶來痛苦,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本研究顯示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自我感受負擔,與社會支持呈負相關。故在糖尿病患者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因充分評價每位患者的自我感受負擔程度,制定個體化護理措施,充分利用家庭和社會因素幫助患者改善自我感受負擔體驗,可能利于患者堅持長期規范的糖尿病治療。
[1]Kowal J,Wilson KG,Henderson PR,et al.Change in suicidal ideation after interdisciplinary treatment of chronic pain[J].Clin J Pain,2014,30(6):463-471.
[2]Kerner W,Brückel J,German Diabetes Association.Definition,classification and diagnosis of diabetes mellitus[J].Exp Clin Endocrinol Diabetes,2014,122(7):384-386.
[3]張慶娜,李惠萍,王德斌.中文版自我感受負擔量表在癌癥患者中應用的信效度評價[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1-4.
[4]姜乾金.領悟社會支持量表[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增刊),1999:131-133.
[5]Zheng Y,Zhou Y,Lai Q.Effects of twenty-four move shadow boxing combined with psychosomatic relaxation on depression and anxiety in patients with type-2 diabetes[J].Psychiatr Danub,2015,27(2):174-179.
[6]楊婭娟,李惠萍,蘇丹,等.癌癥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與社會支持及生命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國全科醫學,2014,17(1):94-97.
[7]胡燕利,燕美琴.老年冠心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調查分析[J].護理管理雜志,2013,13(12):862-864.
[8]許少英,劉婧,冼志蓮,等.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調查分析[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9):914-916.
[9]Oeki M,Mogami T,Hagino H.Self-perceived burde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scale development and descriptive study[J].Eur J Oncol Nurs,2012,16(2):145-152.
[10]甘莉,楊蓉,耿丹.中青年首發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現狀調查與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4,30(4):32-35.
[11]肖美玲,胡僭萍,劉燕南,等.持續不臥床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的調查分析[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3,29(28):67-69.
[12]Simmons LA.Self-perceived burden in cancer patients:validation of the 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J].Cancer Nurs,2007,30(5):405-411.
[13]楊歡,吳慶文,尹建華.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影響因素調查與分析[J].中國護理管理,2012,12(10):69-72.
[14]陳小丹.肝硬化患者自我感受負擔影響因素的臨床研究[J].現代實用醫學,2013,25(7):782-784.
[15]Chochinov HM,Kristjanson LJ,Hack TF,et al.Burden to others and the terminally ill[J].J Pain Symptom Manage,2007,34(5):463-471.
[16]崔光成,趙阿勐,陳力.中年基督教信仰者心理健康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的調查[J].神經疾病與精神衛生,2008,8(4):256-259.
[17]王恩光.糖尿病病人疾病不確定感與應對方式的相關性研究[D].吉林:吉林大學,2012.
[18]李娟,王惠珍,謝紅珍,等.連續性腹膜透析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調查[J].山東醫藥,2013,53(21):83-85.
[19]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與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學雜志,1994,4(2):98-100.
[20]吳景梅,賈曉輝.再生障礙性貧血患者社會支持與應對方式及其相關性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0):91-92.
[21]樊樹芹,解忠祥,石紅玲,等.中青年腦卒中患者自我感受負擔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風與神經疾病雜志,2014,31(2):191-192.
Investigation of self-perceived burden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YuRui1,2,LiHuiping1△
(1.SchoolofNursing,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Anhui230601,China;2.DepartmentofEndocrinology,FirstAffiliatedHospitalofAnhuiMedicalUniversity,Hefei,Anhui230022,China)
ObjectiveTo learn the self-perceived burden of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 and to analyze its influential factors as well as its relevance to the social support.MethodsThe patients′ 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self-perceived burden scale,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were adopted to investigate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patients.ResultsTotally 215 patients were included,of which 104 were male and 111 were female.The average self-perceived burden score was (25.59±10.58) points,which was in the low-medium level;78 cases (36.3%) suffered low self-perceived burden;89 cases (41.4%) suffered medium self-perceived burden;48 cases (22.3) claimed they had severe self-perceived burden.The multi-factor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mily annual income (t=-3.039,P<0.01),type of expenses paid (t=2.769,P<0.01) and the number of complications (t=-2.493,P<0.05) wer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self-perceived burden.There wa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lf-perceived burden and the social support (r=-0.292,P<0.01).Conclusion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there is a general self perceived burden,targeted care therapy,and full use of social support can reduce patient′s self-perceived burden,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of the patients.
diabetes mellitus,type 2;self-perceived burden;social support
余瑞(1983-),主管護師,在讀碩士,主要從事臨床護理研究。△
,E-mail:hulihuizi@163.com。
10.3969/j.issn.1671-8348.2016.12.027
R471
A
1671-8348(2016)12-1670-03
2015-09-08
2015-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