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輝,常 青,何慶莉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康復醫院康復科 400016;2.重慶醫科大學體育工作部 400016;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檢驗科 401331)
?
·經驗交流·
2014年重慶地區高校教職工健康體檢狀況分析研究*
楊輝1,常青2△,何慶莉3
(1.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康復醫院康復科400016;2.重慶醫科大學體育工作部400016;3.重慶醫科大學附屬大學城醫院檢驗科401331)
目的探明重慶市高校教職工的健康狀況,為加強高校教職工身體健康水平的深層健康管理提供科學有效的依據。方法通過對6 633名高校教職工的健康體檢報告結果進行統計分析,按高校、年齡、性別分別統計出疾病陽性體征檢出率較高的疾病。結果重慶市部分高校教職工疾病陽性檢出率前十名疾病依次為血脂異常(25.30%)、脂肪肝(24.95%)、超體質量(24.83%)、頸椎退行性變(22.57%)、乳腺腺體增生(13.74%)、宮頸腺囊腫(12.65%)、血壓偏高(10.88%)、尿常規異常(10.78%)、高尿酸血癥(10.28%)、肝功能異常(10.12%),疾病檢出率均高于10.00%;同種高發疾病脂肪肝、超體質量、血脂異常、頸椎退行性變等男性疾病陽性檢出率高于女性,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結論重慶市高校教職工的健康均處于一個較低的水平,亞健康狀態明顯,男性教職工的健康狀況較女性更差。定期的健康體檢是預防、發現及治療疾病的一種有效措施。
體格檢查;全體教工,醫學院校;疾病檢出率;健康狀況
高校教職工是國家培養高級知識分子的重要組成人員。相比于高中、初中及小學教職工,高校教職工擔負著更加繁重的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他們日常工作任務重、精神壓力大。有文獻報道,現今高校教職工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1]。為保障各高校教職工的身體健康,本研究通過對2014年重慶市高校教職工的健康體檢報告結果進行分析,得出重慶市高校教職工患病前16位病種檢出率,了解高校教職工的健康狀況,分析疾病發病的可能相關因素,并希望通過建立定期的健康體檢制度,制訂科學、合適的高校教職工的健康管理檔案,做到疾病早發現、早治療、早預防,為保障重慶市乃至全國各高校教職工的身體健康提供科學的依據。
1.1一般資料重慶市2014年參加健康體檢的部分高校教職工6 633人。男性教職工總計2 736人,其中20~29歲130人,30~39歲611人,40~49歲546人,50~59歲536人,60~69歲471人,70~79歲308人,80~89歲128人,90歲以上6人;女性教職工總計3 897人,其中20~29歲247人,30~39歲1 140人,40~49歲809人,50~59歲749人,60~69歲588人,70~79歲269人,80~89歲94人,90歲以上1人。
1.2方法參加健康體檢的各高校教職工在重慶市某高校體檢中心進行健康體檢,主要檢查項目包括:內科、外科、婦科、眼科、耳鼻喉科;心電圖、B 超(肝、膽、胰、脾、雙腎)、紅外線乳腺掃描、胸透;化驗包括乙型肝炎5項、空腹血糖、血脂、甲胎蛋白、癌胚抗原、尿素氮、肌酐、血尿酸等。診斷標準依據 WHO 及中華醫學會各專科委員會制訂的標準。
1.3統計學處理采用Epidata3.1軟件建立數據庫,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組間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重慶市各高校教職工疾病檢出率的情況參加本次重慶市高校教職工健康體檢的高校共有6所(a、b、c、d、e、f),總計6 633人,檢出疾病100多種,患病人數6 279人(94.66%),健康人數354(5.34%),高校教職工的身體狀況基本處于亞健康狀態。重慶市a、b、c、d、e、f高校疾病檢出率分別為85.44%、95.96%、75.68%、94.67%、96.27%、99.31%,見表1。

表1 重慶市部分高校教職工疾病檢出率情況(%)
2.2重慶市高校教職工健康體檢疾病病種檢出情況重慶市高校教職工疾病檢出率最低為75.68%,最高為99.31%,各校平均疾病檢出率大于90%。患病率高的疾病依次是血脂異常、脂肪肝、超體質量、頸椎退行性變、乳腺腺體增生、宮頸腺囊腫、血壓偏高、尿常規異常、高尿酸血癥、肝功能異常、牙周炎、肝囊腫、雙肺紋理增多、子宮肌瘤、竇性心律過緩、腎囊腫,疾病檢出率最低為7.90%,最高為25.30%。詳細的高校教職工疾病檢出率匯總情況見表2。

表2 重慶市部分高校教職工健康體檢各病種疾病 檢出率情況(n=6 633)
2.3重慶市高校教職工健康體檢不同性別疾病檢出率情況參加健康體檢的高校教職工人群中,男性平均年齡(45.34±6.57)歲,女性平均年齡(46.65±8.13)歲,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病種疾病檢出率有所差異性,具體數據未列出。
2.4相同疾病男女疾病檢出率的情況通過統計分析,抽取出相同疾病不同性別疾病檢出率,發現脂肪肝、超體質量、血脂異常、頸椎退行性變、血壓偏高、肝功能異常、牙周炎、肝囊腫、竇性心律過緩、雙肺紋理增多男女疾病檢出率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男性疾病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尿常規異常的檢出率男女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且女性疾病檢出率明顯高于男性,見表3。

表3 重慶市部分高校教職工相同疾病男女 疾病檢出率的情況

續表3 重慶市部分高校教職工相同疾病男女 疾病檢出率的情況
3.1結果分析所有高校教職工中僅有354(5.34%)人健康,檢出疾病100多種,疾病檢出率94.76%,遠高于其他地區教職工健康體檢疾病檢出率,重慶市高校教職工健康狀況堪憂。
3.1.1重慶地區高校教職工健康體檢總體情況疾病檢出率顯示脂肪肝、超體質量、血脂異常、頸椎退行性變為高發疾患,疾病檢出率均高出20%,超體質量和肥胖,血脂異常和脂肪肝、高血壓人群明顯上升,結果符合《2012年中國城市居民健康白皮書》。高檢出率的疾病屬于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和退行性病理改變的疾病,以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為主,而且各種主要異常互為因果關系,彼此相關[2-3]。另外頸椎退行性變的高發病率亦提示高校教職工的教學任務十分繁重,職業病不容忽視。
3.1.2女性高校教職工健康體檢情況女性體檢結果發現排名前十的疾病中乳腺腺體增生、宮頸腺囊腫、子宮肌瘤、陰道炎、宮頸肥大等婦科疾病的檢出率均超過了10%,女性隨著年齡的增長,內分泌會出現紊亂,各種婦科疾病的發病率也會隨之提高,相關研究發現隨著年齡的增加乳腺疾病的發病率會越來越高[4]。
3.1.3男性高校教職工健康體檢情況男性疾病檢出率排名前十的疾病檢出率均高出10%,脂肪肝、超體質量、血脂異常、頸椎退行性變的疾病檢出率甚至高于30%,遠高于國家血脂異常的10%發生率、5%的脂肪肝發生率、12%的血壓偏高發生率。重慶市男性教職工的健康狀況較差。
3.1.4男女性高校教職工健康體檢情況對比男性高校教職工疾病檢出率排名中,疾病檢出率超過10%的疾病有13種,女性也有11種,同種疾病男性的疾病檢出率明顯高于女性(P<0.01)。男性教職工的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3.2疾病發病因素討論
3.2.1環境因素高校是一個與社會其他場所不同的特定環境,高校教職工主要從事腦力勞動,科研教學工作繁重,工作壓力大,競爭激烈,大腦易經常處于焦慮、緊張、煩躁、思慮過度的狀態。由于長期高度緊張、焦慮與身體鍛煉嚴重不足導致精神壓力無法釋放,長期累積而導致血管痙攣、收縮增多、血壓增高,而高血壓是冠心病、腦出血、腦梗死等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致使高校教師身體健康受到嚴重影響。
3.2.2生活方式不良的生活方式[4],尤其是男性,如吸煙、飲酒、飲食不規律、熬夜、不運動等,這些都會誘發胃腸消化功能和代謝功能失調。
3.2.3工作性質高校教職工主要從事教學、行政辦公管理、科研等工作,大腦長期處于勞動狀態,大腦皮層易高度緊張,會導致功能紊亂、引起血管收縮、痙攣,造成血壓升高。高血脂、高血壓易引起動脈粥樣硬化、腦卒中、冠心病等危及生命的疾病,危害極大[5]。
3.2.4運動鍛煉生命在于運動。想要身體健康,運動健身必不可少[6],因運動不足造成諸多疾病的產生,如體內脂肪過多堆積、體質量增加、身體機能下降等,高校教職工極易患上高血脂、脂肪肝等疾病,有研究顯示脂代謝紊亂影響糖代謝,是2型糖尿病發生的危險因素[7],高校教職工高脂血癥和脂肪肝的患病率在近年也隨年齡增加而增高[8]。
3.3措施及建議(1)建立定期健康體檢制度;(2)建立高校教職工個人健康體檢檔案。健康體檢不等于健康管理[9],構建全市醫療機構信息查詢系統,高校教職工能隨時隨地了解自身身體健康狀況;及時開展針對性健康管理措施與治療;(3)設立專門的健康管理機構;(4)改善高校環境,辦公區域、教學區域、休息區域多綠化,增加運動鍛煉場所,組織文體活動,做到勞逸結合;(5)注意個人生活方式,提倡綠色健康生活方式,不熬夜,飲食有規律,多運動,提高自身身體機能。
[1]楊柳,黃巧,鐘朝暉,等.重慶市基于人群的0~5歲兒童出生缺陷抽樣調查研究[J].重慶醫學,2013,42(18):2127-2129.
[2]朱云霞.高校教職工健康調查及對策探討[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7,4(2):7-9.
[3]黎明,薛衛華,林永瑞.廣東某高校50歲以上教職工血脂血糖水平分析[J].保健醫學研究與實踐,2008,5(2):10-11.
[4]馮琪,韓春艷.不同職業育齡婦女生殖健康狀況分析[J].廣東醫學,1999,20(7):557.
[5]季建英,賈瑞珍,朱玉鵬.2002年北京市體檢中心體檢人群健康狀況分析[J].中國煤炭工業醫學雜志,2003,6(9):880.
[6]楊曉慶,陳璐.高等院校教職工血脂現狀與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9,8(4):147-148.
[7]盧元鎮.中國體育社會學[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1:79.
[8]Kashyap S,Belfort R,Gastaldelli A,et al.A sustained increase in plasma free fatty acids impairs insulin secretion in nondiabetic subjects genetically predisposed to develop type 2 diabetes[J].Diabetes,2003,52(10):2461-2474.
[9]羅強,陳敏,李哲,等.某高校教職工脂肪肝患病情況及相關因素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09,16(1):269-270.
10.3969/j.issn.1671-8348.2016.12.033
重慶市體育科研項目(B201410)。作者簡介:楊輝(1991-),康復技師,碩士,主要從事亞健康人群的運動處方研究。△
,E-mail:651733149@qq.com。
R195.4
B
1671-8348(2016)12-1685-03
2015-12-30
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