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冕
摘 要: 信息化社會中,媒體信息傳播速度受到科技的影響逐漸加快。小學生在當今復雜的信息大環境下,既有可能增長知識,又有可能沉迷其中,因此,各個院校對小學生的媒介素質培養是非常重視的。本文分析了現今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特點,結合實際情況,探討如何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媒介素質培養,研討可施行的有效模式。
關鍵詞: 媒介素養 小學信息技術課程 培養模式
媒介素養一詞起源于英國,后流傳到中國,包含計算機能力、知識與理解三個方面;被引進中國后,媒介素質教育在許多學校中已經開始施行。但由于小學生思想相對來說并不成熟,很容易受到其他媒介信息的誘導,基于此,培養小學生的媒介素養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應該注意的要點。
一、信息技術課程與媒介素養教育融合的可行性
1.媒介素養教育需要一定的信息素養基礎
信息素養和媒介素養在許多方面有共通之處,因此,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素養基礎,會很容易將已有的經驗與媒介素養教育內容相結合。此外,信息技術課是一門信息技術能力與人文素養相結合的課程,媒介素養教育的加入,不但可以促進學生信息能力和人文素養水平提高,還可以促進信息技術課程目標的實現。
2.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中包含媒介素養成分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內容中,有很多與媒介素養教育相同的成分,這些共同的知識體系有助于媒介素養教育的實施,為信息技術課程與媒介素養教育相融合提供契機。同時,信息技術課程會有較多機會接觸其他教學媒體,優化媒介素養培養環境,從而使媒介資源在以計算機網絡為主的信息技術課程中更容易獲取。
3.促進信息技術課程和媒介素養課程的共同發展
信息技術課程主要是對小學生的信息技術的培養,融入媒介素養的培養可以使其對媒介信息的了解與使用有更好的效果,同時改變課程內容的單一性,使信息技術課程變成知識靈活、生動有趣、情境豐富的課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另外,國外開展媒介素養教育的時間較早,無論是獨立開設媒介素養課程還是與其他課程整合,都取得一定效果,而我國媒介素養教育開展較晚,需要學校足夠重視,考慮到目前我國教育情況,與信息技術課程結合,不但能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還能避免過多開設課程造成師資緊張的問題。
二、信息技術課程中媒介素養培養模式初探
在媒介素養方面,學者魯賓將其分成三個方面,即知識模式、能力模式與理解模式,這三個模式是現今人們利用媒介時應有的素質,因此小學生媒介素養培養要基于此三點進行。能力模式上所指的是媒介信息獲取的方式、過程、評價、解讀與傳播能力,是利用媒介獲取信息的第一步,是對媒介信息認知的過程;知識模式是指媒介信息對社會產生功能的知識體系;而理解模式則指對媒介信息的制造、傳播、生產有一定的甄別能力,對信息受到的經濟、文化、政治等方面的影響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對信息有一定的自我判斷能力,并且對信息可以自我理解,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擾。
1.多維度浸入式
多維度浸入式可以理解為從媒介素養的三個方面進行整合,構建完整的媒介素養培養模式,制定出適合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對小學生媒介素養培養目標是幫助其在這三種模式中有一定的提高。《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對媒介素養教育有一定的規范,基于三種模式提出的小學生媒介素質教育在施行中取得不錯的成績。
2.融合式
融合式的模式側重點不僅在于媒介素養的三個模式,主要注重與信息技術課程的結合。依據此種教學目標需要找出信息技術課程中與媒介素養交匯的地方,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將媒介素養作為教學的講點,使小學生在課程中可以提高媒介素養與信息能力。兩者之間的融合需要教師做出有效的教學設計,使媒介素養教育可以逐步在信息技術課程中展開。
3.主題協作式
信息化時代,媒介的種類也多種多樣,信息技術課程教育中,主要以計算機作為授課的載體,因此進行媒介素質教育時,可以用計算機信息的產生、傳播等作為主題進行分析,使學生對媒介信息有一定的了解,對吸收到的信息進行正確的判斷。除了課上開展的主題活動外,信息技術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請媒介從業人員,如記者、攝影師等給學生作報告,這樣可以將書本知識與社會實際相聯系,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寬學生的知識面。
4.社區網絡式
社區網絡式指的是在小學生周圍形成完整的媒介素養培養環境,這就需要教師、學生與家長共同配合,其中家長是媒介素質教育中重要的一環,家長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媒介素養水平,才能對孩子進行媒介素養教育。通過溝通,了解小學生利用媒介時產生的問題,與教師保持聯系,共同探討如何幫助孩子解決這些問題。教師、學生、家長三者之間要互動溝通與協調,通力創造小學生良好的媒介素養教育環境。這樣,內外契合呼應,才能成為媒介素養教育效果最優化的重要條件和必要保障。
參考文獻:
[1]劉曉.媒介素養教育的策略和途徑[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