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峰
摘 要: 文章介紹了校園危機的含義、發展階段,建構了一個“三個時期、九個階段”的校園危機管理機制,期望通過這個機制提升校園危機管理能力,讓學生在校園中平安學習與健康成長。
關鍵詞: 校園危機管理 含義 機制運行
安全是個人或組織最根本的基石,小到個人身體的健康狀況,大至地球的生存發展。校園也是如此,倘若缺乏有效的校園危機管理,安全稍有閃失,就會影響校園的教學、穩定。因此,要如何有效確保校園安全、預防危機產生與化解危機沖擊是當前校園工作者必須思考的課題。
一、校園危機管理的含義
要說明校園危機管理問題,首先要了解何為校園危機?以下分別列出國內外學者對校園危機的界定:Shrestha(1990)認為校園危機是指發生在個人和組織上的經歷,是與學校有關的創傷經驗或災難;Batsis(1994)提出校園危機是指任何會導致校園正常運作與停滯的人事物。
本研究將校園危機管理定義為:針對潛藏在校園內外的威脅,于事前預防、事中化解及事后善后采取一連串的因應措施,并進行預測、規劃、檢討、改善與調整,借由長期規劃、不斷學習與回饋的動態歷程,以達有效預防危機、處理危機及消弭危機于無形。
二、校園危機管理的階段
另外,校園危機管理(Campus Crisis Management)構成的核心要素包含美國聯邦危機管理局(Federal Emergency Management Agent,FEMA)所規定的四大階段。
(一)舒緩階段(Mitigation)
是指確定校園危機的所在,并采取實際行動,減少或減輕人為或天然災害對校園造成的危急狀態。
(二)戰備階段(Preparedness)
是為發展有效響應緊急事件的執行能力,借助事先的預警系統、經由指揮中心的溝通協調及不斷模擬演練對抗并解決校園危機[1]。
(三)應變(Response)
當校園危機爆發后,確實執行危機管理計劃,以解救生命保護財產設施,減少二度傷害,讓響應工作進行順利[2]。
(四)復原(Recovery)
是為重建一切傷亡與損失,恢復危機前的狀態,通過檢討過程找出改善的因素,不僅能避免校園危機的再度發生,而且能提高應對危機效能。
三、校園危機管理的機制運行
依據以上論述,建構出一套校園危機管理機制,共分三個時期九個階段,如下所示:
(一)危機發生前
雖然任何危機都有其征兆可循,但危機的爆發卻是瞬間、緊急與無預警的,因此這個時期的關注焦點在于預防危機工作[3],正如《左傳》所云:“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即是這個道理,該時期分為三個階段,如下所示。
1.成立校園危機管理團隊
校園危機管理團隊是校園安全中心的樞紐,是一個高度彈性的有機組織,有精簡有效的決策小組和咨詢委員會(張明輝,2002),其成員應該包含校長、主任、教師、行政人員、家長委員與小區代表。此外,應明確團隊的職稱與工作職責,團隊主要工作是針對單位特性及業務性質,并隨時發現可能的危機,預防可能發生的危機,針對各種可能狀況擬定必要應變計劃,并實施定期與不定期的演習和操練[4]。校園危機管理團隊應該包含以下成員:
(1)隊長:由校長擔任,負責現場指揮、召開會議及溝通協調團隊互動。
(2)顧問:由家長會長擔任,負責提供建議與支持學校協助處理相關事宜。
(3)執行長:由教務主任擔任,統籌并分配所有成員的任務。
(4)發言人:由教導主任擔任,代表學校提供信息并對外發言。
(5)財務長:由總務主任擔任,負責危機管理所需資源的購置。
(6)醫務組:由學校護士負責緊急醫療處置。
(7)資料組:由文書組長擔任,負責危機管理資料搜集與匯整并向上級通報。
(8)輔導組:由輔導組長擔任,負責有關受創人員的心理輔導。
(9)小隊長:由各班級任導師擔任,負責帶領該班學生處置危機。
(10)隊員:由全校學生、教師與小區人士組成。
2.建立危機管理預警系統
危機管理預警系統(sensing system of crisis management)的建立其實就是指擬定危機計劃書,其是指在事前對可能發生的潛在校園危機,預先研究討論,并設置一些標準發現危機,進而發展出應變的相關措施。一個完整的危機管理應變計劃,必須有明確的書面數據,因為書面數據有許多功效:包含避免遺忘、公布周知。而且書面數據的內容應包含仿真危機狀況、任務編組、職責分工、行政支持與溝通協調。校園若針對初期危機預警加以注意,并采取適當應對措施遏止其發生,那么便能將危機消弭于無形而達到零傷害的最佳境界[5]。
3.對各種危機進行模擬演練
進行危機模擬演練的真正目的在于使校園成員培養出危機管理能力,模擬演練一共有三種層次:第一層次是沙盤推演(Table Top),是指將危機管理計劃中的劇本內容,放置在簡單的圖上或模型上,讓上級(校長與主任)危機管理團隊領袖知悉,共同討論檢討改進并找出合理可行的方案;第二層次是干部指揮演練(staff simulation),是指讓中層干部(組長與組員)在真正的時間與地點,依下達的虛擬狀況具體進行操練各項指揮、管制、溝通與協調的工作[6];第三層次是全員參與演練(full-system simulation),是指讓校園中的每一份子(包含學生)都參加,依照自己扮演的角色在設定狀況中實際處理危機的應變工作,這種演練是建立校園整體危機意識最好的方法。應注意的是在每一次所進行的每一層次操練后,都要在事后檢討演練過程中的缺失與不足之處[7]。
(二)危機發生中
當危機已經爆發出來時,依靠校園危機管理團隊平時的操練,要如何有效處理危機,這個時期關注焦點在于化解危機工作,該時期分為三個階段,如下所示。
1.啟動校園危機管理團隊
危機發生時,第一時間的分析與處置十分重要,此時校長應立即啟動校園危機管理團隊,在臨場指揮中更應該確實掌握五個關鍵點:分別為指揮(Command)、控制(Control)、合作(Collaboration)、溝通(Communication)與協調(Coordination)。
2.成立臨時指揮中心
當危機發生時,在狀況還未明朗化與信息尚未完整化的情形下,很容易讓外界猜測并做出不正確的報導,為避免校園內不知情成員隨意對外發言,造成處理的困擾,所以成立臨時指揮中心時,馬上設立發言人制度,能迅速提供確實信息給媒體,并保持良好的互動關系,以正視聽及爭取處理時效[8]。
3.進行緊急處置
當危機降臨時,不可逃避與推諉,應該在第一時間冷靜沉著應對,并立即掌控場面將傷害降至最低防止影響層面進一步擴大與惡化。
(三)危機發生后
當危機過后,接下來的善后工作仍是不能忽略的。因此,應馬上召開會議檢討處理危機時的缺失并加以改善,以供下一次危機管理參考,這個時期關注焦點在于善后危機工作,該時期分為三個階段,如下所示。
1.加速復原工作的進行
校長應扮演安定人心的角色,并在短時間之內撫平校園成員心理上的創傷,接著透過全員的努力加速復原工作的進行。
2.持續追蹤與監控危機
危機告一段落后,還得透過追蹤方式檢視發展情形,并監控危機以防止其再度爆發。
3.召開危機檢討會議
最后,召開危機檢討會議,調查及評估整個危機管理活動的流程,以供未來學校修正危機管理計劃時的參考。
四、結語
本文指出校園危機來自多方面,包括天然災害、意外事件、學生違規、教師犯罪、校園沖突與自我傷害。校園危機管理的靈魂人物是校長,面對校園危機時要指揮校園危機管理團隊化解校園遭遇的危機,在美國“911事件”發生后,紐約市市長朱利安尼(Rudy Giuliani)是一個危機管理領導者的成功典范,所以校長要有危機管理視野并教導學校成員認識危機管理的精髓,校園危機管理不只是口號,正如孟子所云:“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家庭、學校與社會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協助校園預防及處理校園種種危機,使校園和諧安靜,讓教師專心教學,使學生安心上課,維持校園正常運作。
參考文獻:
[1]朱敏.北京市大學生危機管理意識調查[J].青年研究,2005,(2):12-22.
[2]葉金福.建立和完善高校突發事件的應對機制[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4,(1):78-81.
[3]鄭瑋華,龐小寧.試論高校危機事件的基層應對[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2006,(1):90-94.
[4]楊新起.高校群體性突發事件的對策思考[J].社會主義研究,2006,(5):115-117.
[5]彭學君.大學生群體危機生成演化機理與控制研究[D].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博士論文,2006.
[6]毛靜燕.學校危機管理的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5.
[7]Kibble D G.A survey of LEA guidance and support for the management of crisis in a schools.School Leadership&Management,1999,19(3),373-385.
[8]Petak W J.Emergency management:A challenge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1985,45,3-7.
本研究得到渭南師范學院人文社科類重點項目(15SKZD 05)的資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