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茜
摘 要: 中職院校生源素質良莠不齊,長期積累養成的不良學習習慣較嚴重,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中職班主任學生工作難度,給班主任的學生管理工作提出了挑戰。學校是中職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場所,班主任工作對中職學生的行為習慣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因此加強班主任學生工作管理,改善學生不良習慣具有積極的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 中職學生管理 班主任工作 不良習慣
1.中職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表現
從中職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相關研究結果可知,中職生的不良行為習慣可分為嚴重不良行為、中度不良行為、輕度不良行為三類,其中輕度不良行為者占絕大多數比例。輕度不良行為的劃分標準主要依據《中學生守則》、《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等。對本院校中職生進行的不良行為習慣調查發現,其不良行為習慣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超過30%的學生表現出厭學情緒或者對學習不感興趣的情感態度,并且部分學生學習積極性差,出勤率較低,紀律性較差,遲到、早退、逃課現象較普遍,缺乏學習自主性、思考性、鉆研性;二是缺乏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生活不規律,個人衛生、環境衛生的保持有問題,生活缺乏自理能力,飲食習慣不健康,就寢隨意性較大,而且部分學生存在抽煙、喝酒等不良行為;三是公德意識薄弱,維護公共場合秩序、愛護環境等意識薄弱,自我意識過強而忽視他人感受,缺乏合作習慣,網絡道德觀念不強等。除此之外,中職生在誠信度、職業素養、紀律遵守等方面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問題。
2.中職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成因
(1)社會文化環境因素
社會文化環境對中職生的影響是廣泛而普遍存在的,社會文化環境所蘊含的風俗習慣、價值觀念、審美觀念等對中職生行為具有顯著的影響。從社會大環境看,互聯網信息的開放性及復雜性都會對中職生的行為產生影響,個人主義、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思想會導致部分自制能力弱、意志薄弱的學生放寬對自己的要求,進而產生不良行為習慣;從家庭因素看,家庭對孩子表現出的過于寵愛,甚至溺愛往往會導致他們價值觀及個人意識的扭曲,不利于中職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此外,社會中的相關群體的行為會對中職生行為習慣的養成產生顯著的影響,尤其是明星、偶像的行為對中職生的影響較大。
(2)學校教育因素
在學校環境因素方面,學校校園環境、教育理念與模式、教職工素質等都會對學生的行為產生一定的影響。我國教育大眾化使得職業院校不斷擴招,生源素質差距較大,學生良莠不齊,不良行為習慣的學生比例較高。中職院校自身過于重視職業教育,對學生職業技能的要求較高,反而忽視學生的德育教育,使得中職院校自身的德育教育水平不高,進而對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糾正效果不佳。此外,中職院校的任課教師的工作方向主要是督促學生技能知識的學習,而對學生不良行為習慣的注意力有限,這使得學生不良行為習慣得不到有效重視。
(3)中職生自身因素
中職學生的年齡決定了他的心理正處于成熟而又沒有完全成熟的階段,一方面他們具有自我控制與心理調節能力,能夠對外界事物做出一定的判斷,另一方面他們的自我控制與自我調節能力有限,對外界具有強誘惑力的事物往往缺乏足夠持久的自控能力,進而在外界的誘惑下容易引發不良行為的發生。從生理因素看,中職生的年齡特征使得青春期生理變化因素成為影響他們不良行為習慣養成的關鍵因素,身體的變化極易引起他們心理變化,容易產生不安、敏感、自卑、嫉妒等心理變化,進而引發不良行為習慣的發生。在心理因素方面,由于缺乏對自我的嚴格要求,對學習定位不清晰,行為規范意識較差,對社會公德認識不深,最終導致他們行為隨意放縱。
3.改善中職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班主任工作分析
(1)改善中職生不良行為習慣的行動策略
首先,班主任應建立有效的班級管理體系,將學生真正放在班級管理工作的核心地位,發揮學生管理的作用,比如增加班級職位數量,盡量兼顧每個學生,利用民主與自我推薦的方式選擇班級職位人員,學生自主選擇班級代表參與班級管理工作;其次,加強德育教育,規范行為習慣,按制度要求評優,定期舉辦主題班級活動,加強法制安全宣傳;再次,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的管理標準,個別對待,轉化“問題學生”,加強心理輔導,采取必要的激勵措施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最后,班主任以身作則,注重自身的修養,對學生起到健康成長引路人的作用,在班級管理或與學生溝通交流中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給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作用。
(2)依據策略實施干預并伴隨觀察
在班級管理策略的指引下,班主任在具體的管理活動中可結合班級特色、學生特點而設置非常規性職位,充分發揮每個學生的特長,讓學生在管理活動中實現自我約束,增強自我控制能力,比如班級活動負責人、小組代表等。在日常學生管理中,將各種制度、規定的實施和完成情況作為學生評價的依據之一,由教師與學生共同評價出學生標兵,并進行適當的激勵,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在各種班級活動中,可由師生共同評審出的學生代表主要負責活動的策劃、組織與實施,增強學生的責任感與集體榮譽感,進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劉慧.班會改變中職生不良行為習慣的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3.5.
[2]朱倩.中職學校班主任培訓現狀與培訓需求的調查——以河源市為例[D].廣州大學,2013.5.
[3]巨智超.淺談對中職學校學生班主任管理工作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5.9.